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与人类》2012,(2):42-49
层层梯田环绕的红瑶村寨(左图)和干栏式民居(下图)。瑶族原来是南蛮系的山地民族,有红瑶、青瑶、过山瑶、白裤瑶等诸多分支,不同分支之间在水稻文化的发达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红瑶在诸多瑶族支系中较早接受水稻文化,生产力水平较高,他们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梯田种植传统的红米,在低海拔的梯田则种植产量较高的杂交  相似文献   

2.
熊晓庆 《广西林业》2014,(12):27-29
一走进侗族聚居的村寨,会发现“有侗寨必有鼓楼,有鼓楼必有侗寨”。千姿百态的鼓楼,有的像气势雄伟的宝塔,有的像玲珑精致的亭阁,有的像壮丽典雅的宫殿,有的像秀气优美的长廊。它们鹤立鸡群般矗立在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中,与青山绿水交映成趣。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茂县羌族是我国一支古老而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茂县羌族村寨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研究羌族建筑景观文化以及羌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从村寨的区位选址、空间布局构成、景观节点的分析入手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茂县典型羌寨——黑虎羌寨聚落景观空间进行了美学意义和建筑文化分析,力求为今后的羌族村寨聚落的保护、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裤族,中国西部一个独特的山居少数民族。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重要支系,自称“朵努”,因其男子常年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全国白裤瑶人口仅3万多,主要聚居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黔桂接壤地区,即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河池市拨贡乡和贵州荔波县瑶山乡的偏远大石山区里。其中,90%以上的白裤瑶聚居在广西境内,宋代已经生活在南丹一带。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传统民族村寨生态风貌内涵丰富,由其村寨民居建筑、劳作田园、风俗文化及乡村环境等诸多要素构成,这其中乡村环境离不开植物群落资源。植物景观的展现在乡村中包括自然植被、人工植被,两者共同形成村寨生态保护基质。通过具体范例对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绿色景观配置的方法及建议,以期从生态层面来提升村寨的景观质量与景观层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贵州妥乐村寨景观修复设计为例,分析了我国传统村寨风貌在城镇化潮流冲击下被破坏与面临消逝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传统村寨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及技术措施,使这类历史文化景观遗产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太阳缓缓地爬过山头一丈多高,笼罩在山寨上空的晨雾已慢慢散去,落在万佛山下的百灵侗寨开始热闹起来。小弄里,送儿孙上学的,骑车外出的,扛着锄头从菜园归来的,照面相互打招呼声全都汇集到石板路上,与袅袅炊烟一道弥漫在村寨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植树栽花习俗拾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植树栽花习俗拾趣丁传礼勤劳纯朴的侗族,世代生活在层林耸翠、风景如画的山区,跟树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走进侗寨,就可以看到“护寨树”。他们自己以来有裁树的习俗,在村寨、凉亭、鼓楼、花桥、寺庙、祠堂等公共场所或节日集会的地方种树,而且以稀有名贵的...  相似文献   

9.
魏益军 《绿色科技》2019,(12):208-209
指出了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较大。道教生态意识、美学思想影响着四川人民对自然的认识,这些在民居建筑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基于此,分析了四川民居建筑的特点,并对比了四川民居建筑和道教建筑的相似性,重点阐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素朴淡真”等道教思想对于四川民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空间人流线规划与设计为出发点,对成都双流区华阳街道戛纳湾滨江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人体工程学、空间人流线分析、室内空间设计、室内空间布局与规划、室内标识运用、环境心理学等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分析了成都特色川菜餐饮空间流线设计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组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线设计时应注意的要求,以及常见的成都特色川菜餐饮空间的组合形式,以确保流线设计的合理性,为以后四川成都特色川菜餐饮空间组合形式与人流线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留着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展现其民俗文化传统特征。对辽宁满族、蒙古族、朝鲜村和锡伯族村4个民族特色村寨的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满族典型特色村寨赫图阿拉村的生态格局、街巷与院落空间、特色民居的功能、空间形态,其建筑材料为土与石材混合。蒙古族典型特色村寨以白音爱里村为例,其选址与布局形式、街巷空间和民居院落有景观特征,其建筑墙体采用"金包银"。朝鲜族典型特色村寨以通江村为例,其自然景观、街巷与院落空间景观特征是自然资源丰富。锡伯族典型特色村寨以兴隆台村为例,其自然布局、街巷和民居景观特征是五花山墙。为辽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也为其它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他们聚居的村寨风光秀丽,寨前是田园阡陌,寨后是翠绿山林,村寨左右还有竹或古老的风景林,溪流绕寨而行或从村寨中穿过,寨中有鱼塘。他们利用宗教信仰、侗款、山标、树标等多种传统形式,保护了自己聚居村寨周围自然环境,这种传统文化代代流传至今,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及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创造了优良条件。通过近年来深入通道县侗族的聚居村寨,对聚居环境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植物资源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侗族聚居的村寨周围区域内存在2个一级生态系统,即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6个亚系统,13个子系统,7个植被类型,62个植物群系,树种资源35科、62属、102种。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丰富宋时期竹景观研究,文章以宋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学研究方法,从宋代画作中的竹景观类型、功能设计、空间布局、意境营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宋代竹景观的总体特征与设计思想。研究表明,宋代绘画中的竹景观设计体现了宋人因竹就势、择地而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侗族先民把对自然崇拜的神灵附于村寨周围的古树林木,并继而举行祭祀仪式,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至今侗族聚居的村寨仍然保留其民俗。根据所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长期深入侗族村寨调查、访问、采集等进行的项目研究,收集了有关侗族民间利用植物保护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对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孟冲侗族村寨赤皮青冈神树作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村寨尊崇风水林的赤皮青冈神树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正处在社会转型的中国,受到西方新的景观模式、思想设计观念的不断影响冲击,国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呈现脱离本土环境的现象,出现诸多设计上的问题。此时,摸索着中式风格方向的居住区渐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新中式"。通过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与"新中式"景观对比综合分析,从空间布局、设计意境、设计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方法,丰富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6.
园艺疗法与传统养生文化在养老景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园艺疗法与传统养生文化为切入点,以养老景观设计为载体,探讨了以适老宜居为目标的老年景观的选址、空间布局规划及景观要素等方面的设计。以期能对养老景观的设计开拓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方仁 《广东园林》2009,31(6):9-12
竹子在傣族村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丰富。有美学方面的显著特点。其美学效果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与民居结合、与院落环境结合等,还表现在实用、与人配合、思想观念方面。注重傣族村寨竹子的美学效果,就是保护民族传统竹文化,实现傣族村寨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侗族聚居的村寨,依山傍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他们的祖先把村寨的后龙山封为风水林,古树封为"神树"。同时,还在村寨前后左右、溪河边、寨中鱼塘的空隙地栽植多种植物。对此作了调查,结果表明:侗族村寨传统绿化植物有47科91属132种。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为行车人员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也为我国的国土绿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结合绿化及规划为公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出了河道绿化、公路绿化、步道绿化、广场绿化、侗寨、池塘绿化的设计理念,可作为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景观遗产的显著代表,现代文明冲击使文化景观保护面临危机,希望通过景观的再定义与再创造实现景观再生,重焕地区活力.油岭古排在连南排瑶聚落中景观遗产保存最为完整,基于节事活动视角,归纳其生产性景观和生活性景观特色,分析出文化景观发展面临文化内涵不足、景观功能单一、整体空间风貌有待更新的困境,进而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