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妍  符小汝 《广东园林》2008,30(3):35-38
加强城镇街道景观空间的艺术设计,是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品味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山市小榄镇升平路景观改造为例,从城镇街道绿化的功能、景观的营造及其设计要素等几方面来探讨城镇街道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
范丽琼 《广东园林》2019,41(4):89-92
街道绿地改造是旧城高密度环境下改善人居环境、活化老城区、再利用土地的比较有效办法之一。基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历史底蕴和整治历程背景,针对越秀区街道绿地空间缺少秩序、景观连续性差,与城市衔接不合理,功能单一、交通组织欠佳,部分街道绿地景观过于丰富,地方特色不突出的现状,提出注重整体规划,尊重周边环境,充分结合场地功能、交通、审美、文化等需求营造适合景观的解决办法,并讨论了入境式设计在小尺度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人在街道中的活动特点和心理需求的研究,并结合浏阳康宁路现场的实地调研,对康宁路人性化问题集中的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将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对如何实现和维护人性化的街道景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街区空间布局与空间形态特点、微气候环境和使用者环境感知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理论并结合林荫空间对街道的限定,在成都市选出6条符合相应指标的街道,在冬季进行热舒适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时空下,不同LCZ分区下的街道微气候数值有差异。紧凑型街道温度波动大于开敞型;开敞型街道湿度波动范围大于紧凑型。2)紧凑低层型街道和开敞中层型街道是最为舒适的两种街道类型。3)人群对微气候的热感觉与热舒适具有二次线性关系,街道空间形态会对人的热偏好产生影响。4)空间形态与行为活动会影响人的热期望与热中性范围。因此,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街道空间特征,还应将街道所处环境、使用群体属性及活动特征纳入考量,以创造更为舒适的街道环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推动城市更新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而老旧小区原有居住环境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对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势在必行。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野下对达州老旧小区进行了实际调查和现状分析,从绿地景观、活动空间、建筑环境、道路环境、人文精神5个方面总结提出了改造策略,以期对城市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提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街道空间是小城镇主要外部公共空间之一,是展示小城镇风貌的重要窗口,在对传统街道空间构成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天津市王口镇街道空间规划的特色,总结出"适宜的才是最好的"设计理念,以期对今后小城镇规划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南澳街道景观设计为例,探索总结深圳地区古树造景设计的方法。文章分别从场地分析、设计目标、设计理念、植物配置等方面分析古树造景的设计方法,营造"热带雨林"主题的空中花园,并明确植物选择与配置模式。养护期内,持续呈现了多品种、多色彩的热带景观,与街道景观中的古树相得益彰,使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得更好地发挥,值得在深圳街道景观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慧  张文英 《广东园林》2005,31(5):11-14
通过对广州市区街道广场的调查分析,总结城市现有街道广场的现状及特点,并从城市居民使用情况及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对现有街道广场空间、形态及其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引起城市设计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和创新经济新格局下,城市街道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为城市创造更多公共空间,并提供多种功能。通过综述广州市中心城区街道景观设计准则的演变过程,以广州琶洲地区的微景观改造工程为例,归结出中心城区街道全要素、品质化、特色化微改造的设计方法——营造人性化步行空间、建设微观海绵绿地设施和激发区域的文化活力,并提出微改造的中心城区更新理念具有可持续性,应贯穿于设计—施工—养护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环境艺术的角度,以城市特色研究这个大的课题为背景,选择城市街道特色塑造中环境小品设计这个有针对性的选题进行了研究,在确立城市街道特色定位的基础上,从环境小品所处城市街道特色塑造需要入手,以深圳市深南中路等具体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实际项目的创作为依托进行了设计的探索,以期对街道环境小品的创新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今后国内街道环境小品的整治及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迟磊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3):183-186,196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街道景观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居住的舒适感、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文章阐述了城市街道空间的天空、地形地貌、绿化、水体、建筑、路面、小品、交通设施等景观要素,以及适宜的空间尺度、阴角空间,分析了对景、偏移、引导、对比、分段等设计手法在街道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街道空间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自发性。文章以天津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为例,在传承文脉前提下,着重从交通功能、商业氛围、人性化空间营造等方面对主干道街景的有机更新进行阐述,对类似城市街道空间的整治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性街道概念辨析入手,研究现代景观设计中历史文化缺失的原因和表现,探索历史性街道更新设计的新出路。以南京为例,从传统街区复兴、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意产业植入角度探讨研究历史性街道景观的更新对现在城市文化复兴和文化继承的影响,从而为今后的历史性街道景观的更新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层级指标体系对江西省抚州市主要城市街道景观进行调查,分析了抚州城市街道在景观建设上的成功与不足,对抚州城市街道景观建设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贾戎 《甘肃林业科技》2012,37(4):56-58,62
列举和总结中国西北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城市功能区之间的纽带.本文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园林,绿化,景观.继而分析了街道景观功能,街道景观设计原则,最后从几个方面分析街道景观设计,并着重分析城市街道绿化,从而论述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林珂  李敏稚 《广东园林》2020,42(2):69-73
以街道活力营造视角切入,提出城市中心区街道活力营造现存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控层面的主要问题。通过梳理、分析和评估已实施多年的深圳福田中心区22、23-1地块和正实施中的广州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对比研究中心区街道营造中街区尺度优化策略、街道地域文化塑造方法以及实施导控技术,总结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指出在城市中心区营造充满活力和人性化的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向精细化、系统化和弹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尝试在"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理念下提出街道空间模式营造方法和导控技术体系构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桂林15条典型城市次干道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法,深入探寻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满意度较高的城市街道景观表现为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比例恰当,景观小品、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合理等。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街道景观要素最优结构模型,立足于使用者实际需求,从本质上提高街道景观质量,增强城市街道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延庆是京西北门户和交通枢纽,是京西的重要纽带。本文以延庆妫水大街道路景观改造为例,以《北京城市道路环境建设指导意见》为指导,根据妫水大街现状分析及道路所存在的问题,对城市道路的"三个方面,十个项目"提出改造建议,探讨城市道路整治改造与规划的方法,期望能为类似城市道路景观改造提供理论及实践。  相似文献   

20.
刘杨 《广东园林》2015,(1):42-45
街道随着城市的产生而形成,由最开始的交通功能慢慢演变而具有各种社会功能,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承担着继承传统文化、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等重任。可以说街道起到了"城市名片"的作用,所以,塑造具有地域文化底蕴的街道景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