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浮床在净化城市景观水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浮床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净化城市景观水体.其净化原理是通过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吸收作用,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净化水体成本低及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等优点.当前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浮床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在冬季水体净化功能低下,应用模式尚有待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生态浮床/岛通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水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净化。介绍了有关浮床植物类型的研究,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混作、种植密度、温度、微生物种类、污染物负荷等的研究,以及生态浮床与其它方法结合(太阳能人工浮岛、植物浮床-微生物、水生动物-人工浮岛)治理景观水污染的研究,以期能为今后生态浮岛在景观水处理应用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SBE法的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沙市6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园林植物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昆明市10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昆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存在不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和不同组别评价差别大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昆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邓小平故居的植物应用情况.结合邓小平故居的文化背景和自然气候.具体分析了其植物选择和应用情况。简要赏析了其道路植物景观、水体植物景观、建筑植物景观.并综合评价了邓小平故居植物景观特点。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不断地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剧增,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校园环境问题的产生。尤其是校园水体景观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运用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来营建校园水体景观,近年来备受重视。分析了校园景观水体研究与改造的重要性以及水体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水体设计为例从校园水体景观功能、亲水平台、驳岸、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而归纳提出了校园水体景观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7.
合肥滨水植物配置及绿地景观营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是园林中重要的构景元素,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我国古典园林常被称作自然山水园,传统造园理论中曾有"无水不成园"之说,可见水体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园林绿地中的各类水体,不论它是园林的主景、配景还是点缀,无一不是借助于植物丰富景观。植物景观本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相比陆生植物而言具有多、快、好、省的优点,是水体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体景观按照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可以分为景观型水景、生态型水景、文化型水景、生产型水景等4种类型,对不同类型水体景观中水生植物的选择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合理搭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总体景观、建筑景观、植物景观、小品与公共设施景观、水体景观等五个方面选择了19个评价指标,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昆明医科大学校园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昆明医科大学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文景观的提升改造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医科大学校景观综合评价得分为3.432,属于Ⅲ级标准,其中园总体景观、校园建筑景观、植物绿化景观、水体景观、小品景观与公共设施的评分分值分别为3.238、3.176、3.710、3.788、3.169,景观生态特色、建筑与环境协调度、植物四季景观多样性、岸边生态景观适宜度、小品与公共设施外形美观等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植物修复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吸收和代谢功能将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进行分解、富集和稳定的过程。介绍了水体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的类型和原理,有植物固定、植物降解、植物挥发、植物提取、根系过滤,综述了水体污染物中植物对氮磷、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清除以及植物修复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改善公园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出植物修复受污染物浓度、无法修复憎水有机污染物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植物修复对环境的适应和防治二次污染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地调查并结合查阅相关文献的方法,对杭州龙井茶室周围植物景观的空间及植物与建筑、水体、山径的结合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探索有关自然山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可为今后园林中自然山林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州城市河涌景观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涌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涌的景观整治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品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都具重要意义。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广州河涌景观评价体系,选取水体因素、植物群落景观、环境的协调性为评价要素层。水体因素选取了水质质量、河涌的亲水性、河涌活动的安全性3个具体的评价因子;植物群落景观则由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景观空间多样性、植物观赏特性多样性、植物健康状况4个具体的评价因子组成;环境的协调性包括河涌岸线处理自然性、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确定了各评价要素和评价因子的权重,以广州及西面的佛山市共12条河涌为实例,对河涌的景观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为以后的河涌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中植物应用形式进行探讨,介绍了公园的植物种类,对于植物生活型、多样性、季相变化、配置形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后滩公园在植物物种的选择和应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植物种类丰富多样,重视乡土植物和抗逆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二是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明显,色叶植物和常绿阔叶植物搭配合理;三是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结合道路、水体、建筑打造不同的景观空间,丰富了景观层次。  相似文献   

14.
简要阐述了园林植物、景观水体和园林土壤对城市公共卫生环境的积极影响,提出了加强园林绿地监管,通过提升景观用水水质,提高园林土壤质量,抑制并减少水和土壤中的病原菌以及污染物的传播的建议,从而达到优化城市公共卫生环境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基于闽南文化视角下,依据以人为本、生态性、文化性、可持续性等景观构建原则,对校园的教学区景观、宿舍区景观、水体景观和植物景观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构建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校园景观。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工程包含了湿地水体、硬质景观、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四个方面。通过对景观材料的选择、景观项目的实现方式、景观的后期养护方面,以集约型工程建设为出发点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工程以上四个方面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是城市生态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用水生植物修复黑臭水体具有投资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污染物降解效果好等优点。探讨了黑臭水体"致黑"、"致臭"的发生机制,阐述了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修复河道黑臭水体成功经验和研究进展,对未来植物修复黑臭水体,重建河道生态景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生态可持续的净水模式,以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运行工况(进水时间、间隔时间、运行周期、水力负荷、湿地结构出水口高度及湿地植物)对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工况对COD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小;随运行周期增加和间隔时间减小,TN的去除效率增加4.5%和13.59%;随水力负荷减小,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水体各项污染物能力都显著提升;人工湿地出水口由0m提高到1m,TN去除率提高超过50%;湿地植物对湿地系统净化水体氮素、磷素污染物去除率的提升贡献较小。垂直流人工湿地按最佳去除效果运行工况条件运行,TP、NH3-N和COD出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相似文献   

19.
园林景观包括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适宜的景观环境即是景观设计师运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景观元素和谐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本文通过对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中植物景观、水体景观、园林建筑及其所蕴含的深厚地域文化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浅析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适宜的景观环境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滨水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济南大明湖、趵突泉等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将公园内水景按水体走向、形状、尺度不同分为湖、池、河、溪、泉5种类型,对其植物景观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物种类、生长状况、观赏特性、应用方式等,并对其景观特点和效果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种水景空间的特点,提出了不同滨水绿地植物群落配置的模式,以期为济南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