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西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不同立地、不同气象因子条件下的生长差异,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山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纬度36°30'~39°00',海拔1 900 m~2 200 m间,最适宜发展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海拔1 400 m以下,不适宜发展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在适宜的环境中,坡向、坡位、坡度等不是其生长的限制因子,生态位幅度较大。年降水量550 mm是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正常生长的下限,适宜的年均温为2℃~8℃,1月均温为-14.0℃~-7.0℃.  相似文献   

2.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201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选取立地因子(坡向和土层厚度)和林分因子(树高和林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立地类型,利用理查德(Richard)函数拟合立地指数,构建华北落叶松树高曲线,编制地位指数表,并对该区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华北落叶松的6种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立地质量为Ⅰ级,平均立地指数分别为12.15m、11.55m;阳坡厚层土和阴坡中层土立地质量为Ⅱ级,平均立地指数分别为11.39m、11.16m;阴坡薄层土和阳坡薄层土立地质量分别为Ⅲ级和Ⅳ级,平均立地指数分别为10.85m、9.87m。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了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幼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筛选出影响日本落叶松幼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是土壤腐殖质层和有效土层厚度、坡度、海拔;并采用数量化理论(I),将研究区域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组、30个立地类型,同时评价了不同立地类型日本落叶松林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伊春市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伊春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查资料,按不同的坡向和坡位分成六个立地类型组,分别建立立地质量数量化模型,并对伊春林区的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不同的立地类型组的数量化模型,确定了各立地类型组中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得分贡献。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探究河北省北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立地生产力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高效森林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研究区1 179块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建立以地形、气候和土壤因子为辅助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MLR)、随机森林(RF)、回归克里格(RK)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模型。通过模型评价,选择最优模型预测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SI)空间分布,采用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SI分布格局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海拔、最干月降水、土壤全氮和全磷是影响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立地生产力的主要因子;地统计学的2种模型(RK和GWRK)拟合优度相近且均显著高于MLR和RF模型,与全局回归的RK模型相比,局部回归的GWRK模型具有较高的R~2(0.780)及较低的AIC (160.533)、RMSE(1.593 m)和MAE(1.113 m),为最优预测模型;不同立地生产力等级地区内SI对地形和土壤因子的变化表现更为敏感,对气候因子的变化反应较弱。【结论】海拔、最干月降水较高以及土壤氮磷含量适中的研究区西北部,是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适生区,而海拔、最干月降水较低以及土壤氮磷含量不平衡的东、南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适应性较差,可通过造林活动或适当添加氮磷肥削弱环境因子对树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立地因子对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立地潜力,对华北落叶松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调查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的生长状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立地因子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对华北落叶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而海拔对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在阴坡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比阳坡高8.3%和8.2%,华北落叶松在阴坡的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阳坡;坡下位的平均胸径比坡中位、坡上位分别高8.3%和7.7%,坡下位的平均树高比坡中位、坡上位分别高8.0%和10.2%,坡下位的华北落叶松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坡上位和坡中位的差异不显著;平坡的华北落叶松平均胸径分别比缓坡、斜坡高3.0%和10.6%,平坡和缓坡的平均树高分别高于斜坡11.3%和12.0%,平坡、缓坡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差异均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斜坡;低海拔的平均胸径比中海拔和高海拔分别高2.0%和2.5%,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中海拔的平均树高比低海拔和高海拔的分别高1.3%和9.1%,中海拔和低海拔的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高海拔;厚土层的华北落叶松平均胸径分别比中土层、薄土层高8.6%和15.6%,厚土层的华北落叶松平均树高分别比中土层、薄土层高10.5%和28.0%,三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营造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应选择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低海拔(海拔1 500m以下)阴坡的下坡位。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华北落叶松造林立地条件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立地类型上营造的华北落叶松成活率生长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海拔高度、坡向和土层厚度对华北落叶松的生长有较大影响,选择海拔在800 m以上,基岩母质以微酸性的花岗岩、片麻岩、基性岩,坡向以北坡等立地营造华北落叶松,将有较大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林木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人工林造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人工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依据立地因子(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坡度)和林分因子(优势木高、树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了造林立地类型,用样地资料拟合了4个针叶树种的生长模型,分别编制了适宜该区的立地指数表,并对该区针叶树造林立地质量做出了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东南部山地针叶树人工林中57.11%的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近30%立地质量较差,仅有13.22%的林分生产力水平处于优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进程、株数分布规律及不同地区的人工林生长比较分析 ,探讨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内蒙古黄土高原适宜条件下造林成功的事实。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 ,并对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了预测 ,提出了一些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大青山前坡38 a生、17 a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生长特征、部分立地因子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造林立地因子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8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7.36 m、9.8 cm和261.1 cm;17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2.86 m、8.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