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技术与市场》2009,(9):100-100
专利号:200810300135.4目前,对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是焚烧和填埋。焚烧法虽然能有效减少污泥填埋量,但一次性投资大、对污泥的热值和含水量有要求,否则焚烧过程极易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造成二次污染。填埋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经过集中填埋后的污泥极易产生二次污染,特别对地下水和下游土地、河道造成严重污染;同时有害金属在填埋场50km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加强城市污泥管理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执法部门应使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方法加大对城市污泥管理的力度。污泥产量巨大、成分复杂、携带病菌、含水率高、输送困难,增加了资源化利用的难度,如利用不好还可能引起二次污染。针对目前卫生填埋、污泥农用、污泥焚烧、污泥湿式氧化、蚯蚓处理污泥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污泥酸化等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郑作全 《绿色科技》2019,(8):232-233
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经济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持续增长,如何更好地处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是当前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要求下,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压缩转运、厌氧发酵沼气发电、集中填埋、焚烧发电等都是有效的举措。其中,压缩转运可以有效减少二次污染,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城市都建有垃圾压缩中转站,规模不同,但就其压缩原理而言大同小异。压缩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常出现突发故障,对此,就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分选设备和工艺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有露天堆放、高温堆肥、卫生填埋、垃圾焚烧、综合管理等主要处置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处理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城市垃圾焚烧项目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量,不仅节省了填埋处理所要求的用地面积,而且可以消除有害病毒和细菌的次生影响;同时焚烧产生的热能可以用于发电或供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生活垃圾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会因为环保治理措施的局限性、日常管理不完善等因素对环境造成持久性污染,对社会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垃圾焚烧的长期积累性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国内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粪便等城市垃圾的处理通常都是采用填埋、堆肥、填海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设备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外,还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二次污染。近年来,人们开始采用焚烧方式来处理城市垃圾,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垃圾具有成分杂、水分高、热值低等特点,其含水量一般都在50%以  相似文献   

7.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密度高,含水量高达40%~60%,且未实行分类收集。国外的垃圾处理设备对垃圾的特征有特殊的要求,不适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传统的填埋与焚烧技术,都会引起二次污染。比如:填埋方式,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垃圾围城的现象;焚烧方式,投资大、技术不成熟。另外,堆肥处理只能降解有机物,无法处理塑料制品。  相似文献   

8.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密度高,含水量高达40%~60%,且未实行分类收集.国外的垃圾处理设备对垃圾的特征有特殊的要求,不适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传统的填埋与焚烧技术,都会引起二次污染.比如:填埋方式,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垃圾围城的现象;焚烧方式,投资大、技术不成熟.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生量剧增,污泥处理处置成为环境保护的热点。就湿式空气氧化法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进行可行性分析,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分析了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湿式空气氧化法在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上,能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速度快;经济上比焚烧、干化等其他污泥处理方法投资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
谢红 《绿色科技》2014,(2):213-214
对城市垃圾进行了各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在逐年增大,垃圾中的无机成分每年在下降,而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植物成分和动物废物成分每年都有增加。目前国内垃圾源头分类情况不好,居民区垃圾大多采用混合投放,环卫部门采取混合收运的方式集中收运和处理。由于垃圾没有源头投放分类处理,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的处理效果不理想,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化利用。对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其物理成分进行了研究,为垃圾分类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0%,在国家生态安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过量的放牧和毁草开荒等人为因素,使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内蒙古呼伦贝尔退化草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场的牧草根段AM真菌侵染率及多样性的变化,根据土壤因子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土壤团聚体结构数量、总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深而显著下降,土壤pH值和EC值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出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趋势。牧草根段AM真菌侵染率随退化程度加深而显著下降,并与土壤含水量、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EC值呈显著负相关。从土壤样品DNA中扩增AM真菌特异性片段并采用DGGE技术对AM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匀度变化均呈现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趋势,且都与土壤有效磷、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人为干扰对草原土壤根际AM真菌群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研究可为更好地理解草原退化原因及更有效地进行草原植被开发和修复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垃圾分类现状剖析及前端分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丹 《绿色科技》2019,(4):122-124
指出了生活垃圾分类历经十几年,分类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首先对垃圾分类中的两个偏见进行讨论,进而剖析了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分类模式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道路绿化带作为城市道路最主要的景观要素,是体现城市道路“可识别性”的重要因素。但在许多实际设计项目中,这一点却往往被忽视,致使许多道路景观呈现出“千人一面”的视觉感受。文章在分析可认别性对于道路绿化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即以道路节点设置独特标志物来增强道路的辨识度、以绿化形式的一致性来加强道路的连续感、并以绿化带映射整个区域的特色来提升场所的归属感和领域感,并以实例论述道路绿化带景观的可识别性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绿色科技》2013,(12):29-32
根据上海市游憩中心地空间分布的现状,对上海市游憩中心地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空间体系特征。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上海市游憩中心地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5.
张廷华 《广东园林》2022,44(2):50-53
从上海城市公园举办花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和总结切尔西花展、库肯霍夫郁金香花展、东京世界兰花展等国外成功花展的经验,以上海国际兰展、上海(国际)月季花展为案例,分析国内花展在资金渠道、产业链、科研支撑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上海城市公园花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提出区域协同发展、花展类型错位和打造花展品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上海城市水绿生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上海城市绿化和水利问题的现状分析出发,运用城市生态发展理论,提出构建上海城市水绿生态体系,建议优化上海城市水网、林网结构,保护城市现有湿地资源和构建人工森林湿地。    相似文献   

17.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背景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崇明岛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分布、树种类型等方面阐述了其资源现状,从养护技术、古树巡查、建设期保护等保障机制及复壮技术、信息化技术、社会化宣传和公众参与等新技术运用方面分析了保护管理现状。针对崇明岛古树名木在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的城市源头管理相对落后、古树名木信息与周边用地规划建设动态不同步,养护责任执行不到位、具体养护不够专业,经费不足、专业队伍不健全,社会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和古树价值利用不足等问题;提出规划先行、加强监管,理顺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数字化信息管理建设,加强宣传、公众参与,加强保护和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2年上海市拟建的70条林荫道道路的行道树及附属物、周边环境、道路模式、道路特色等4方面24项内容的调查,对其中部分指标进行分析,指出今年上海市林荫道建设的优势与不足;根据当前现状,结合上海市的自身条件,对今后林荫道建设提出探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城市绿地土壤特点与改良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上海市绿化土壤的形成过程,阐述了上海市绿化土壤的特点,指出:上海市绿地土壤肥力较低,是制约其绿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阐明了在上海市绿地建设和养护管理中,按系统工程学原理,实施科学的、可操作的土壤改良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上海本材工业改革开放20年的现状、木制品需求和原料结构,分析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它的影响,提出了有关今后发展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