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林业生产中由于杉木人工林经营多采用纯林且连栽造成产量下降和地力减退的问题,选用杉木与乡土阔叶树种乳源木莲分别按9∶1和7∶3两种比例混交进行试验,杉木纯林对照,造林18年后比例分别调整为5∶1和6∶5。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模式林分的杉木林生长量、林分总蓄积量以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指标的对比,确定杉木与乳源木莲以最初比例7∶3混交,后经过间伐调整为6∶5比例的混交模式对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最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最好,从而为闽北山区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福建永安丘陵地乳源木莲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源木莲是福建省优良乡土用材绿化树种 ,通过研究不同地形地貌、坡位、坡向、立地条件、混交方式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认为宜选择阴坡或有自然荫蔽的阴湿、土壤肥沃、疏松的环境 ,特别是要重视营造混交林。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能够促进两树种的生长 ,10a生 2∶1行间混交林比杉木纯林、乳源木莲纯林林分蓄积量分别提高了 2 9 0 %和 133 4 %。乳源木莲 10a生年平均胸径生长量可达 0 80~ 0 85cm ,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可达 0 71~0 85cm ,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同等条件下杉木林生长量。建议在适宜的地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不同混交比例的马尾松、乳源木莲进行了混交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10年后2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达到93%以上,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乳源木莲的早期生长均表现良好,混交林生长优于纯林,不同混交比例2个树种生长表现为:2∶3的比例为最佳,3∶3的优于1∶4。  相似文献   

4.
梁庆新 《绿色科技》2023,(19):139-141+146
为探究混交造林对杉木与楠木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区的杉木-楠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混交模式下杉木与楠木的生长状况、林内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指标。结果显示:杉木在杉木∶楠木=1∶1混交模式下,平均胸径与平均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纯林模式,效果最显著;楠木在杉木∶楠木=1∶1混交模式下生长状况优于杉木∶楠木=1∶2混交模式;杉木∶楠木=1∶1混交模式下的林内气候条件最佳,土壤状况最好,最有利于杉木与楠木的生长发育。此结果可为杉木-楠木混交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将乳源木莲与白花泡桐以8:1星状混交,6年生长结果表明2树种是很好的混交组合。桐莲混交促进了林木生长,混交林与白花泡桐纯林相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材积分别提高了19.4%、37.3%、114.0%,与乳源木莲纯林比3指标分别提高了54.2%、22.2%、694.5%。混交还有利于形成高干通支的桐材,形成合理林分结构,扩大乳源木莲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开始,在福建省沙县,应用简单对比的方法,对枳椇与几种阔叶树和杉木的混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Ⅱ类立地条件下,枳椇生长不如乳源木莲、马褂木、厚朴和杉木,与木荷相当,但大于樟树,可将枳椇作为今后阔叶造林树种的选择。在幼年阶段,在初植密度2400株/hm2情况下,Ⅱ类地各树种混交比例建议如下:枳椇与乳源木莲、马褂木、杉木混交比例应为3:1(枳椇在前,后同),与厚朴混交比例2:1,与木荷混交比例可为1:1,与樟树混交比例1:2。采用枳椇与杉木混交,可有效促进杉木的生长。采用枳椇与落叶阔叶、常绿阔叶以及杉木混交,可有效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增加,增加的效果为,落叶阔叶树大于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大于针叶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省尤溪县6年生的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杉木、乳源木莲的生长量呈半阴坡阴坡阳坡,半阴坡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6.8㎝、5.1m、2347株/hm~2、24.878m~3/hm~2,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5.2㎝、4.0m、630株/hm~2、3.024m~3/hm~2,杉木与乳源木莲总蓄积量达27.902m~3/hm~2。不同坡位乳源木莲、杉木的生长量呈下坡中坡上坡,下坡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6.9㎝、5.5m、2355株/hm~2、27.318m~3/hm~2,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5.5㎝、4.2m、628株/hm~2、3.517m3/hm~2,杉木与乳源木莲总蓄积量达30.835m~3/hm~2。  相似文献   

8.
火力楠不同混交模式生长效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清堤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73-76,80
对20 a生火力楠不同混交模式生长效应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不同模式混交造林效果优于纯林,混交林产量比增6.2%~46.4%.火力楠作为主要树种与马尾松、杉木混交宜采用行间混交,混交比例按2∶1;火力楠作为伴生树种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宜采用插花式混交,混交比例按1∶3,种间关系较为协调.火力楠混交林与纯林比较,林分结构比较复杂,能充分利用光照条件,枯落物多且成分复杂,有利于改善林内小气候及土壤状况,林分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7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蓄积量,促进杉木和阔叶树种成林、成材。混交林中的杉木普遍比杉木纯林生长好,只有杉檫混交林例外。杉木和木兰科观光木、乳源木莲、壳斗科红锥、格氏栲以及樟科的檫树、樟树混交造林,有利于发展珍贵阔叶树种种群规模,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处理好种间关系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6种杉阔混交林造林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种杉阔混交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均取得良好混交效果,促进了杉木树高、直径生长,提高了林分蓄积量,混交林分蓄积量比杉木纯林大4.3%~27.9%.鄂西红豆树、红锥、格氏栲在速生杉木的促进和竞争下,顶端优势明显,分叉少,干形通直,可培育大径材.观光木、乳源木莲分别与杉木混交,种间关系协调,生长稳定.杉檫混交林有利于檫树生长稳定,培育大径材,但应对檫树混交比例加以控制,不宜过大.6种阔叶树均为杉木优良的伴生树种,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莉 《防护林科技》2019,(6):29-30,44
在三明市三元区开展了杉木与厚朴比例分别为1∶1、2∶2和3∶3的行状混交试验,通过对19年生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厚朴混交对杉木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杉木与厚朴混交改善了土壤结构;杉木-厚朴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优于杉木纯林,杉木与厚朴混交提高了土壤肥力;杉木与厚朴按照3∶3的比例行状混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二者的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以及树高/胸径比值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杉乳混交林中,杉木在树高、胸径、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上,与乳源木莲相比优势始终较为明显,说明杉木在与乳源木莲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但在17a后,杉木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量低于乳源木莲,生长开始减缓,此时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13.
乳源木莲优质干材混交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芳 《林业科学》2003,29(2):84-90
研究证实,乳源木莲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较少病虫害,其木材密度超过同龄的杉木,乳源木莲早期生长缓于混交树种杉木,10a生左右进入干材速生期,16a生时干材料积接近杉木的3倍。这说明通过与杉木混交可以培育优质的大径阔叶材。乳源木莲侧枝形成分叉特性显著,适时的除萌修枝方能保证高质量干材的培育。研究发现,在南方低山丘陵区。影响澌昆交乳源木莲干材生长的主要生育地因子是坡度,缓坡地土层深厚,立地条件较好,乳源木莲干材生长最大,枝下高长,生长在下坡和半阴(阳)坡的乳源木莲之高径生长有高于其它坡位和坡向的趋势。根据林分密度和杉莲比之于乳源木莲干材培育的作用机理。应适当降低混交林的初植密度和单位面积乳源木莲的株数。采用3:1或更高的杉莲比混交造林,并通过适时的间伐,以达到枝下高长,径阶大的干材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闽清县20年生的湿地松与杉木混交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采用湿地松∶杉木=5∶5的株间混交方法与混交比例最为合适。在不同混交方法中,以株间混交林的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带状混交林、块状混交林高出23.3%、32.5%。在不同混交比例中,以湿地松∶杉木=5∶5混交林生长量最高,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杉木=6∶4混交林、杉木纯林高出4.1%、19.1%、50.9%。  相似文献   

15.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林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a生杉木乳源木莲 3∶1混交林林分生物量 130 37t/hm2 ,乔木层生物量 12 7 5 0t/hm2 ,比杉木纯林增加18 7%。无论杉木、乳源木莲干材比例较高 ,两树种均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混交林年均净生产量 12 75 0t/(hm2 ·a) ,林分叶面积指数 9 0 5 ,叶对树干净同化率 179 72g/(cm2 ·a)。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林分生产力比杉木纯林高。  相似文献   

16.
冯淑琴 《绿色科技》2023,(5):189-191+196
为了解杉木与鹅掌楸混交效果,开展了杉木与鹅掌楸1∶1比例株间混交和7∶3比例插花混交试验,同时营造杉木纯林进行了对比。12 a生的试验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鹅掌楸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的树高、胸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杉木与鹅掌楸7∶3比例插花混交林中杉木的树高、胸径与杉木纯林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杉木与鹅掌楸1∶1比例株间混交林中杉木的树高、胸径与杉木纯林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杉木-鹅掌楸混交林土壤与杉木纯林土壤相比,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杉木与鹅掌楸按7∶3比例插花混交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乳源木莲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对人工营造的乳源木莲与杉木等混交的试验林分别不同造林年度、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混交比例,设置21块标准地,采集23株解析木,调查了大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初步揭示了9年生乳源木莲树高、胸径、形数、材积、冠幅、根系、侧枝等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杉木人工林科学高效经营,对9年生不同混交模式(10杉、9杉1椎、8杉2椎、7杉3椎、6杉4椎、5杉5椎)杉木+红椎混交林生长量、凋落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模式显著影响了杉木的生长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其中7杉3椎混交模式下杉木胸径和树高生长量最大,而5杉5椎混交模式下林分凋落物量及土壤中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最高。在立地指数16的情况下,杉木林中红椎混交比例宜控制在30%以内,过高的红椎混交比例虽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但受红椎生长竞争优势的影响,杉木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俊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59-61,80
对红锥纯林、红锥×杉木混交林以及红锥×木荷×杉木混交林等不同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3种不同混交模式中 ,以红锥杉木混交效果最好 ,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锥的造林成活率 ,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混交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8年生红锥杉木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 14 75m、16 5 0cm和 0 15 6 1m3 ,比红锥纯林分别提高了 10 0 0 %、14 34%、36 93% ,林分蓄积量高达 2 71 4 7m3·hm-2 ,是纯林的 1 30倍 ,可见红锥与杉木混交是值得闽南地区推广应用的针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2年生的杉木光皮桦1∶1和3∶3行状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光皮桦按照1∶1和3∶3行状混交后,杉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以及林分总蓄积量均超过杉木纯林,而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土壤的结构疏松、持水性强,土壤的肥力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