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目的】探明风送式塔型喷雾机在不同喷头数量下农药利用率、药液沉积量、雾滴特性的变化,评价不同喷头数量的喷施效果。【方法】在5 a(年)生矮砧密植苹果园中,调整3WF-1000风送式塔型喷雾机的喷头数量,测定不同喷头数量下的用水量,利用水敏纸测定雾滴粒径、雾滴密度与覆盖率,并利用示踪剂诱惑红测定药液沉积量及地面流失量。【结果】3WF-1000风送式塔型喷雾机在32个喷头处理下的用水量(每666.7 m~2 284.63 L)约为16个喷头处理(每666.7m~2 148.25 L)的2倍;32个喷头处理的雾滴粒径(154.80μm)与覆盖率(72.00%)高于16个喷头处理(142.69μm和62.20%),而其雾滴密度(每cm~2 123.01点)低于16个喷头处理(每cm~2 141.72点);32个喷头处理的平均药液沉积量(0.24μg·cm~(-2))略高于16个喷头(0.22μg·cm~(-2)),32个喷头处理的内膛药液沉积量明显高于外膛,树体中、下冠层内外膛雾滴沉积比分别为1.58和1.14,16个喷头处理则相反,其外膛药液沉积量高于内膛,树体中、下冠层内外膛雾滴沉积比分别为0.74和0.62;16个喷头的农药利用率(43.70%)高于32个喷头(36.90%)。【结论】3WF-1000风送式塔型喷雾机16和32个喷头处理在雾滴密度、雾滴粒径方面均达到病虫害防治的基本要求,但16个喷头处理的农药利用率高,地面流失率低,而32个喷头处理的穿透性较强,更适于防治冠层中部内膛及枝干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小型无人机对柑橘园的喷雾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无人机施药在柑橘树体冠层的雾滴沉积效果,并对喷雾效应做出初步评价,为果园无人机喷雾技术应用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长势茂密的10 a生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砧改良橙(Citrus sinensis‘Gailiangcheng orange’)为试材,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在不同类型的喷头和飞行高度下,用丽春红2R溶液对树冠进行喷雾,卡纸收集雾滴,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雾滴沉积参数。【结果】1)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最多,树冠中和下部依次减少,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每cm2的平均雾滴沉积个数分别为10.70、6.59和4.35;在无人机飞行方向的左、中、右侧冠层,雾滴覆盖率分别为2.20%、5.04%和5.27%,呈现出由左到右逐渐增多的趋势,而雾滴粒径却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从左到右分别为0.85、0.72和0.64 mm;在无人机飞行方向上,前部、中部和后部雾滴沉积无明显差异。2)不同飞行高度对雾滴沉积效果有较大影响,以距树冠顶部1.0 m高度的雾滴沉积效果较好,随高度的增加或减少,冠层雾滴沉积各项参数均呈下降趋势。3)旋转离心式喷头喷雾的雾滴粒径(0.26 mm)显著小于压力式喷头(0.53 mm),而雾滴沉积总数和沉积密度则大于压力式喷头。【结论】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喷雾的雾滴空间分布上,树冠上层的沉积效果较好;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喷雾性能相对稳定;距离冠层顶部1.0 m高度飞行喷洒的雾滴覆盖率、沉积密度等各项参数较为理想;旋转离心式喷头比压力式喷头的喷雾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无人机喷药沉积分布及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效,采用极目E-A2021植保无人机和欧森OS-30型高压机动喷雾器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采用十字交叉作业法喷施的雾滴密度,以树冠上层叶片最高,平均95.85~100.12个/cm2,中层叶背最低,平均39.59个/cm2。覆盖率以树冠上层最高,平均为13.94%~23.71%,中下层覆盖率相近,仅为上层的1/5左右。无人机低空常规喷雾健攻(每667 m26 L)安全无药害,末次喷药后18 d防效71.80%,与高压机动喷雾器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树冠密闭将严重影响无人机施药效果。  相似文献   

4.
雾滴密度、药液量和器械对苹果全爪螨防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阿维菌素微乳剂施药的雾滴密度、药液量及器械对苹果全爪螨防效的影响,为解决目前果园淋洗式的施药方式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方法】根据3%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效确定施药雾滴密度和药液沉积量;根据2种器械施药后药液在树体分布均匀性、叶片上的沉积量和防效,获得适合苹果园防治苹果全爪螨的施药器械。【结果】3%阿维菌素微乳剂3 000倍、高密度、有效成分沉积量为0.207μg·cm-2,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效可超过92.01%;弥雾喷雾机在果园中施药均匀,流失量小,3%阿维菌素微乳剂3 000倍、每株施药量2~3 L,7 d防效超过95.07%;柱塞泵喷雾机施药不均匀、流失量高,每株施药量4~5 L,7 d防效超过92.08%,每株3 L施药量7 d防效小于90%。【结论】目前生产上使用3%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治苹果园苹果全爪螨时,施药量高、效果差,造成浪费和污染严重,防治时应优先选择弥雾喷雾机,进行低药量施药。  相似文献   

5.
赣南山地柑桔园有人驾驶直升机喷雾作业雾滴沉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在赣南山地柑桔园防治柑桔木虱中采用有人驾驶直升机进行喷雾作业的雾滴沉积效果,在安远县孔田镇的山地柑桔园(坡度约为18°,柑桔树高在1.8~2.5 m之间,种植密度约800株/hm2),对Bell206L4直升机以常规作业参数进行盘旋式飞行喷雾作业后,山体不同区域果树不同采样位置的雾滴沉积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设定单位面积喷施量为15 L/hm2、直升机飞行高度为距树顶10 m及飞行速度为120 km/h时,选用CP04航空喷头,总喷施流量为123.42 L/min,雾滴粒径DV0.5处于200~300μm之间;在上述作业条件下,整座山体的平均雾滴沉积量为0.896μL/cm2,雾滴分布均匀性为60.82%;雾滴沉积量与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呈现由山体顶部至山体下部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雾滴穿透性,山体底部明显优于山体中部和顶部。雾滴沉积量最大差异为1.290μL/cm2。同一果树,雾滴沉积量由果树上层至果树下层呈现逐层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直升机对柑桔的喷雾作业质量,可以为优化航空施药方案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我国发展矮砧苹果的重要性矮砧苹果集约化栽培制度不仅是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矮化砧木是实现苹果矮砧栽培的最主要途径。目前世界苹果主产国新建果园基本上是采用矮砧集约化栽培,大多数国家已占苹果总面积的90%以上。而我国现有苹果园90%以上为乔砧果树,果园郁闭,光照不良,管理费工,是一个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栽培模式。矮化自根砧苹果园666.7m2产量一般为4~5t。我国目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优质丰产树体结构和光照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分析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优质丰产树体结构和光照状况,【方法】应用树冠立体分区法,调查了高纺锤形矮化中间砧富士(宫藤富士/SH6/八棱海棠,Malus domestica Borkh cv.Red Fuji)优质丰产园树冠内枝(梢)数量和比例、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分布特点。【结果】高纺锤形矮化中间砧富士树体高度3.32 m,冠径2.45 m,覆盖率54.44%,树高/行距为0.74,总枝(梢)量7.83×105条.hm-2,短枝(梢)比例为66%,优质短枝(梢)比例为38.4%;树冠内小于30%相对光照强度的树冠体积占整个树冠体积的4.17%;果实产量79.55 t.hm-2,平均单果质量为299.79 g,大于200 g的果实占总产量的97.9%,果实平均着色面积为97.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60%。【结论】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提高幼树期覆盖率、增加树冠上层的枝(梢)数量是充分发挥矮砧富士苹果早果、优质高产潜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招远市苹果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状况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落叶果树》2012,(3):33-33
招远市苹果栽培状况招远市现有苹果栽培面积1.87万hm2,多为20世纪80年代种植发展,98%以上为乔砧苹果园,多数果园有不同程度的郁闭,影响果品产量及质量,机械化程度低,每666.7m2投入的工日200~250个,是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管理园的8倍,生产成本高达4000多元。并且多数果园已进入结果后期和衰老期,面临品种更新的形势。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的果园树体结构紧凑,机械化操作程度高,更适合现代果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JT 3YC1000D-Ⅲ背负式高效常温烟雾施药机具有雾化效果好、农药利用率高、操作时间短、方便灵活等优点。设施蔬菜病虫防治普遍使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此类喷雾器雾滴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农药利用率最高只有30%,施药强度高、效率低,每667 m2施药液50~100 L,施药时间2~5 h(小时),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背负式喷雾器在静电与非静电工作状态下的喷液量和雾滴沉积分布。结果表明,采用1孔1头型喷头,静电喷雾的喷液量显著低于非静电喷雾,节药8.6%。静电喷雾在葡萄植株的上、中、下部叶片的正、反面均有较好的沉积和覆盖,而非静电喷雾在中、下部叶片的反面沉积较差。静电喷雾的平均沉积量为9.37μL/cm~2,比非静电喷雾的5.45μL/cm~2增加了71.9%。静电喷雾可显著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高效节药,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我国及我省现有的苹果园80%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发展的,主要是以乔砧密植早期丰产修剪技术体系为基础的苹果园,大部分面临着群体郁闭、树体衰弱老化和生产力下降的问题,也面临着新一代苹果栽培模式的选择问题,是继续沿用乔砧大树栽培模式,还是选用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广的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尚无明确统一的方向。1苹果矮砧树的优越性乔砧苹果树根系较深,适应性强,适合山区缺水的  相似文献   

12.
《山西果树》2009,(2):29-29
据《果农之友》介绍,意大利和法国苹果生产有如下特点:①矮砧密植。大多数采用M9矮化自根砧,每667m^2(亩)栽178~269株的密度栽培。②用2年生带有分枝的苗木建园。基砧M9,直接嫁接品种,2年生苗高1.5m以上,分枝6~9个。③篱架栽培。与栽植葡萄一样,采用篱架栽培,可克服矮砧固定性差等缺点,实现立体结果。④树形采用高纺锤形。95%以上的果园都采用高纺锤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送风方式果园喷雾机施药的雾滴分布效果,为果园风送喷雾机风送系统的设计、果农的选型和使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取涡轮风送喷雾机、塔型风送喷雾机和圆形风送喷雾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其雾滴沉积特性和冠层分布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雾滴沉积密度和雾滴在冠层中和叶片正反面的分布情况。【结果】1)在相同作业情况下,涡轮风送喷雾机较塔型风送喷雾机和圆形风送喷雾机分别节省约36%和33.3%的药液量;2)三种机型中下层雾滴分布集中,差异在17.28%~29.51%,而涡轮风送喷雾机的上层明显少于另外两种机型,较另外两种机型差异在66.65%~69.03%;3)涡轮风送喷雾机的叶面叶背雾滴密度差异是9.60%,另外两种机型差异分别为39.48%和42.70%,;4)涡轮风送喷雾机、塔型风送喷雾机和圆形风送喷雾机在南北向雾滴沉积密度集中在95~119滴·cm~(-2)。【结论】涡轮风送喷雾机药液消耗量少,漂移量低,对果品质量影响更小,更适合现代果园喷雾机的整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豫西黄土高原区域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发展趋势,在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间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技术规范》,从砧穗组合、苗木选择、栽植密度、架材选择安装、整形修剪及配套栽培措施等6个方面制定了豫西黄土高原区域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果园"老龄化"的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在加速,全国各地陆续新建不少苹果园,但果树从业者的老龄化和妇女化也在加速,很多从业者对新栽幼树的管理不甚了解,不知道该如何管理,直到冬季修剪时才开始管理。岐山县近年来新建苹果园2 000 hm2,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如下。1目标树形岐山县大力推广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矮砧的利用形式为中间砧和自根砧,一般中间砧树株行距2 m  相似文献   

16.
正河北省邯郸市苹果园建园普遍存在着成园难、成形难、早丰产难等诸多问题。笔者根据亲身参与果园管理的经验,并结合苹果园的园主栗林宗先生40年的苹果栽培经验,以邯郸市姚寨乡120 hm~2苹果园建设作为示范基地,总结了邯郸市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要点。一直以来,乔砧稀植作为我国苹果栽培的传统形式,普遍存在产量低、果实品质差、费工且技术推广难  相似文献   

17.
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2008年建园栽植2年生M9T337自根砧红富士大苗0.2hm2.栽植第4年666.7m2产量1900kg,第5年3985kg,第6年5500kg,优质果率85%.2010年建园栽植M26矮化中间砧红富士苗木33.3hm2,2013年666.7m2产量800kg.总结了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1 密度调整与树形改造相结合 果园密度调整应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品种特性、砧穗组合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在肥水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区域,果园密度可参照以下标准:普通品种/乔砧组合,每667 m2(亩)栽22~28株,株行距为4~5 m×6m;普通品种/矮砧或短枝品种/乔砧组合,每667 m2(亩)栽45~67株,株行距为2.5~3.0 m×4~5 m.对密度过大的果园,可根据要求确定永久株(涂红漆标识),其他当作临时株处理,在保证稳产的前提下,按临时株为永久株让路的原则,影响一点去一点,直至彻底间伐.  相似文献   

19.
千阳县矮砧苹果建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千阳县以陕西海升果业集团为龙头的苹果矮砧栽培取得了较大进展,矮砧建园掀起了高潮,截至2012年,矮砧苹果面积已达0.172万hm2。千阳必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栽培基地,其先进的矮砧建园模式和技术如下。1矮砧大苗建园1.1矮砧大苗参照标准3年生以上矮砧大苗要求苗高1.5 m以上,品种段苗干直径1.5 cm以上,有8~12个位置合适且不超过40 cm长的小分枝(苗木分枝越多早期产量越高),第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我国葡萄产区植保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雾滴易飘移等问题。【方法】应用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根据葡萄树体结构不同,采用分段、独立式喷雾结构设计方案,研制了一种与四轮拖拉机或履带拖拉机配套的、适于葡萄园作业的气力雾化风送式果园静电弥雾机。该机动力由拖拉机的后动力输出轴经万向传动轴输送到机具后方,带动空气压缩机、柱塞泵和风机工作。测试并分析了不同压力下的喷头喷雾量、开启和关闭风机时的雾滴尺寸,并对棚架、V型架和篱架栽培模式下的葡萄树进行了样机田间试验。【结果】当开启风机时,雾滴体积中径(VMD)为72μm,雾滴数量中径(NMD)为60μm,雾滴扩散比(DR)为0.83;而关闭风机时,VMD为110μm,NMD为80μm,DR为0.73。田间试验开启静电系统时,棚架、V型架和篱架3种栽培模式下葡萄树外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35.4%、89.4%,92.0%、44.0%和86.1%、34.4%,内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27.5%、71.0%,86.1%、34.4%和72.7%、31.1%;关闭静电系统时,棚架、V型架、篱架3种栽培模式下外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30.8%、76.9%,82.0%、40.0%和82.9%、36.8%,内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25.0%、65.4%,80.6%、32.1%和67.7%、29.6%。开启静电系统使棚架、V型架和篱架葡萄树外层叶片正、反面和内层叶片正、反面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提高了14.9%、16.3%、10.0%、8.6%,12.2%、10.0%、6.8%、7.3%和9.4%、12.5%、7.4%、5.1%。【结论】气力雾化、风送和静电相结合的弥雾技术增强了雾化效果,提高了雾滴的均匀性和吸附性,有效防止了雾滴的飘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