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蜘蛛是华北农区的主要天敌种群之一,本文研究了农田蜘蛛种群结构及优势种在林带-田埂-农田环境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1)研究地区游猎型蜘蛛的优势种为中华狼蛛(Lycosa sinensis Schenkel)和中华平腹蛛(Gnaphosa sinensis Simon);(2)林带和田埂在农作物栽种前和成熟后是蜘蛛栖息和获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农林复合系统中蜘蛛种群的重要种库;(3)耕作活动对蜘蛛种群有较强的负面影响,林带环境具有维持蜘蛛种群稳定性的作用;(4)蜘蛛密度与距林带距离呈负相关性,且在距林带一定范围内密度变化极其显著(P=0.001,α=0.05),表现出明显的林带效应。  相似文献   

2.
选取冀中北部固安县的3块玉米田为试验点,对草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存对策进行了研究,量化了防护林对农田系统的生态效应范围及阈值,揭示了林带-天敌-害虫关系中天敌节肢动物对农田害虫的作用范围。结果表明:草蛉的田间草地带分布密度与草地带宽度量呈非正相关关系,宽度在1m 左右的草地带有更高的草蛉密度,草蛉密度在邻近道路区域内呈现出距道路越远密度越高的分布规律,邻近林带处的草蛉数量明显更多;林带对天敌的这种效应范围因林带结构不同表现各异,林带对草蛉的效应范围最大为20 m;作物耕种前与生长早期,林带是本土物种得以栖息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生境,成为一些天敌向农田扩展的“种库”,它同时也是许多物种在作物收获后最重要栖息和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3.
以冀中北部的廊坊市固安县为试验点,对瓢虫的生物生态学及生存对策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量化出防护林对农田系统的生态作用辐射范围及阈值。通过对天敌瓢虫生物学信息进行系统的研究,以量化的形式揭示出林带—天敌—害虫关系中天敌节肢动物对农田害虫的作用范围,结果表明,春末夏初及作物生长成熟期,龟纹瓢虫对比其他瓢虫具有绝对优势;大多数环境的龟纹瓢虫都占优势;在作物耕种前和生长早期,瓢虫种群基本集中在林带;不同的作物生境间,瓢虫存在一定的选择趋向性,对间作田的趋向性较农田单一作物斑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 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 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防风效能提高1.08%~6.3%.(3)乔木混交林的防护效应好于乔木纯林,其中,农田防护率较纯林提高43.8%,胁地指数降低0.27,农作物减产率降低57.5%.(4)新疆杨栽植9 a后即可进入最佳有效防护成熟期,有效防护成熟期在10~27 a.(5)林带配置方式即株行距、行数、林带宽度与林带疏透度显著正相关(R=0.661*、0.707*、0.688*).(6)林带防护距离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龄与林带间距呈显著正相关,即林带的工艺成熟龄和防护期是确定林带间距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无断根沟的17 a生一路双行毛白杨农田防护林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在距林带5.0m范围和100 cm深农田内的单位土体细根特征值为:根重92.20g/m3,根长641.01m/m3,根表面积1.058 8m2/m3,根体积103.7 cm3/m3,根尖数301 481个/m3。农田内的各细根特征值都随距林带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先增加后降低,较高值出现在距林带1.5m范围内的20~40 cm或40~60 cm土层,在1.5m到3.0m的区间迅速或明显降低,在3.0m或5.0m以外则缓慢降低并且细根特征的最大值上升到10~20 cm土层。由此可见,根系胁地最强的范围应在距林带3m以内。  相似文献   

6.
延川不同类型枣园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蜘蛛是枣园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天敌之一,研究枣园蜘蛛群落的多样性可为枣园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应用基础数据。2014年5月至10月,在延川县北村和庄头村选择4个不同管理模式的枣园样地,采用扣管法和扫网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样,共获取蜘蛛134头,隶属于7科,其中园蛛科、蟹蛛科、逍遥蛛科、猫蛛科为优势科,狼蛛科、跳蛛科和平腹蛛科为常见类群。数据表明,评价范围内枣园的丰富度指数(dma)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而其多样性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较低,反映出蜘蛛对不同管理模式枣园生态系统的响应;5月到7月蜘蛛数量相对稳定,7月到8月上升趋势明显,8月下旬到10月上旬开始下降;自然生长的平地枣园样地蜘蛛多样性要高于杂草单一或人工管理的其他样地,人为干扰少、相对潮湿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蜘蛛栖息生活。  相似文献   

7.
从林带结构参数——疏透度β、立木表面积疏透度S’、立木体积疏透度V’、地上生物表面积密度C、地上生物体积密度W的定义和运算关系出发,推演出冬季相林带结构参数之间、以及它们与林带透风系数α、林带宽度D、枝条平均直径d的相互关系,其表达式为:W=V’/D=1/4dC=dS’/4D=-πdlnβ/4D=-0.1πdlnα/D该式是对几个主要结构参数之间具有同质性的证明,说明不同结构参数概念具有本质上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排他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换算的,为林带防风效应评价运算提供了方便。导出一组适合我国北方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带防风效应评价的运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切断防护林伸向毗邻农田的侧向根系,通过减少根系竞争增加作物产量。在内布拉斯加的波斯县的Boelus—Loretto复合壤质细沙土和Thurman壤质细沙土的农田里分别进行两项试验,旨在评价多行农田防护林带切根后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效应。于1986和1987年两年,每年进行两个切根深度和两个距林带南缘不同距离的试验。在与林带相垂直的田间选三个样点取农作物资料。既使在这两个超过常年降雨的年份,也改进了作物产量和农学性状。在距林带20m处,结一个以上豆荚的大豆枝数,平均每株增加0.5枝,生物量增加26%;在距林带7.5m的所有断根处理同对照比较,产量增加31%。断根使距林带18m处的玉米穗数和杆棵重量都有所增加,同时在33.3m处各处理的玉米产量比对照增加18%。增产稳定的处理(深度深,距离近)在18m和26m的位点上分别增产35%和23%。  相似文献   

9.
2013~2015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种群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等技术,在内蒙古根河林业局共布设71条长约2~4 km样线、调查313个10 m×10 m样方、1 489个2 m×2 m样方、共收集117份粪便,373个驼鹿出现点数据。利用驼鹿出现数据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植被类型等22种因子作为生境变量,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析了深冬时期根河地区驼鹿冬季生境适宜性分布特征和主要生境因子对驼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值)值为0.92,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驼鹿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距道路距离、距火烧迹地距离、距农田距离、海拔、柳、距沼泽距离、距人为活动点距离、距灌丛距离。驼鹿的适宜生境在根河地区呈现连续性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从植被类型上看,适宜生境大部分分布于针叶林,且适宜生境的面积为1 155.8 km^2,约占根河研究区总面积的25.6%。  相似文献   

10.
蜱虫为林间常见吸血节肢动物,可对人畜造成一定危害,为了解畜牧生产活动对蜱虫分布的影响,同时为蜱虫管控提供依据。该研究在小五台山一近林区羊圈周边110m范围内,对长角血蜱种群采用拖旗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羊圈周边蜱虫密度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差异,羊圈30m范围内的蜱虫数量占总采集数量的44.0%,显著高于30~110m范围内的蜱虫数量(t=6.0716,P<0.001);不同地表基质环境会影响蜱虫数量分布,以草本植物为地表基质的蜱虫数量显著高于以掉落针叶为地表基质的蜱虫数量(t=10.034,t=10.396,P<0.001);调查期间若虫单次及总数量显著高于成虫(t=7.289,P<0.001)。畜群聚集会改变环境中蜱虫密度分布,使得聚集点周边蜱虫密度升高,在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且应重点加强对聚集点30m范围内的管控。  相似文献   

11.
为防治危害北京地区柳树上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薄翅锯天牛(Megopis sinica),采用对环境安全的天敌昆虫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在光肩星天牛幼虫上接天敌的平均寄生率为63.33%,模拟自然木段释放花绒寄甲卵的为73.33%,直接危害木段的为76.67%。另外,可以寄生薄翅锯天牛1~3龄低龄幼虫,平均寄生率为63.33%,而不能在室内寄生4~5龄的幼虫。在林间条件下,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98%;释放花绒寄甲卵,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0.82%。  相似文献   

12.
生态廊道通过连接破碎生境为生物提供连续的栖息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产资源的连接与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该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生态廊道构建理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前提,依据各类数据与资料,探讨了大同市沿古长城生态廊道构建的方法,以期提高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为大同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大气污染的响应,以生长在北京市海淀区轻度污染区的海淀万柳(E1)、交通尾气重度污染区的西直门(E2)及相对清洁区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CK)的典型绿化树种国槐Sophora japonic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进一步研究其权衡策略并分析叶经济谱的位置。结果表明:1)3个研究点的主要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10和PM2.5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E2>E1>CK(P<0.05)。2)随着大气污染程度的增大,3种典型绿化植物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SLA)、叶绿素含量(cholrophyll,CCHL)和气孔面积(stomatal size,ASS)显著降低,表现为CK>E1>E2(P<0.05),气孔开度(stomatal aperture,DSA)也呈下降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CLDMC),叶组织密度(leaf tissue density,DLTD)及气孔密度(stomatal density,DLTD)显著增大,排序表现为E2>E1>CK(P<0.05)。3)3个典型绿化树种的叶功能性状间存在相对一致的相关关系,SSLA与CLDMC、DLTD及DSD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CLDMC与DLTD、DSD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DLTD与DSA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DSD与ASS、DSA分别呈负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与全球尺度上的性状关系基本一致。4)研究认为,全球叶经济谱在城市大气污染的特殊环境下也同样存在,且总体上位于低的SSLA、ASS、DSDCCHL,高的CLDMC、DLTD、DLTD的"快速投资-收益型"一端。  相似文献   

14.
若尔盖县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以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选取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等7项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能够提供的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2.484亿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11.642万元/hm^2。生物多样性(3.527亿元/a)>涵养水源(2.792亿元/a)>固碳释氧(2.749亿元/a)>净化大气(2.226亿元/a)>保育土壤(0.93亿元/a)>森林游憩(0.227亿元/a)>林木积累营养物质(0.033亿元/a)。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州二沙岛宏城公园鸟类的情况,2017年7月—2018年7月,采用样线和样点法对广州二沙岛宏城公园鸟类进行初步调查,同时采用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①共记录鸟类27种,隶属于3目17科19属。其中雀形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92.6%。鸟类区系以东洋界为主,占总数的51.9%;留鸟为主,占77.8%。树麻雀、白头鹎、八哥、暗绿绣眼鸟等为优势种,优势种鸟类多为杂食性;宏城公园鸟类的惊飞距离为2~8.7 m。②鸟类对食源树种具有不同的喜好,公园中最常见、鸟类最喜欢取食的食源树种有11种;乔灌木更容易为鸟类提供食物和筑巢,草地和藤本植物亦可为地面觅食和小型鸟类隐蔽提供场所。其结果可为城市化与鸟类保护相互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指导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保护与修复,以该公园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分析软件,对林地类型、树种和龄组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公园中的植被存在森林分布不均、森林岛屿化、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稳定性差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宜林地造林绿化、中幼龄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认为森林公园植被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前提,对于人工干扰强、植被退化的区域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沙地银杏造林土壤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大兴区沙地银杏树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施肥处理间银杏生长量、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探讨适合北京地区沙地银杏生长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改善土壤中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促进银杏胸径、树高、冠幅生长;按春、夏两季施肥,每株次施用0.5 kg复合肥对银杏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可以作为北京地区沙地银杏培育的施肥依据;2年试验周期内,复合肥的施用效果明显优于有机肥。土壤中养分含量与银杏叶片中养分含量、银杏生长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揭示施肥通过改良土壤、增加叶片中养分含量,进而促进银杏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