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调查,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为77.1%,生物资源丰富,其中野生植物64科187属263种,陆生野生动物23目48科82种,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古树名木37种;森林风景资源单体共91处。以调查结果为依据,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对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质量评价,综合评分为40.1分,评价等级为一级,应加强保护,以保证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为科学开发及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磐安县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磐安县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及保护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规范驯养繁殖利用、加强救护工作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辽阳地区野生动物种类的调查,统计出40种国家重点保护和有重要经济价值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深入分析了影响野生动物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和合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于1996~2000年对本溪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了本溪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类,查清了51种国家重点保护和有重要经济价值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和生境状况,分析了影响野生动物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动物保护对于自然保护区尤其是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来说是其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野生动物的保护成效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衡量标准之一。文中从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生存力、分布格局以及栖息地适宜性等方面总结了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 提出几种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对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 以期为今后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两个方面阐述了恒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并对其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资源景观调查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森林资源、森林生态因子、森林植被、古树名木、野生动物和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资源,对红枫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线、样点、样方为主的调查方法,对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野生动物资源的独特性、典型性、多样性特点,以及保护利用价值和科研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辽宁省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和宽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乡镇,进行了野生动物实地野外调查,统计宽甸地区主要陆生野生动物有4纲,约113种,列出了宽甸地区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经过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藏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监测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藏2000年野生动物资源监测调查,对监测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建立西藏野生动物资源监测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一类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形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形估测模型。以此,基于吉林省二类调查数据库,估测全省小班立地形,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同时根据全省现实林分状况,综合确定各立地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由此对比分析现实与潜在生产力。结果表明:1)基于清查资料构建的立地形估测模型,经检验,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用于立地质量的评价;2)吉林省林地质量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31.03%和66.00%,合计高达97.03%;3)全省现实生产力为潜在生产力的56.65%,仅7.20%的森林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森林生产力仍有较大可提高性;4)基于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库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潜力测算的方法可靠,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
13.
对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野马放归区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野马放归区内有18科26属35种植物,主要是旱生、半旱生的乔、灌、草等荒漠化植物,优势类群主要有黎科(Chenopodiaceae)、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植物,可以划分为5种群落类型;群落的主成分为针茅、蒿子、驼绒藜、芦苇、大赖草、猪毛菜和麻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草原管理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中国草原资源状况、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草原资源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草原资源永续利用,提出了合理界定草原范围,强化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健全产权保护和有偿使用制度,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强草原保护利用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和监督执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灌木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系统总结了灌木林资源的特点,提出了灌木林资源保护发展对策,为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体系,为马尾松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84块马尾松人工林样地为例,选取13个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计算森林健康指数(FHI)并对FHI值进行Ward聚类,以划分健康等级。此外,研究分析评价了马尾松样地的健康状况,并用判别分析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对健康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马尾松人工林中,健康林占32.1%,亚健康林占35.8%,不健康林占32.1%,且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水平排序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自身验证法正判率为97.8%,交互验证法正判率为94.3%。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对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新的沙尘暴监测体系,促使我国沙尘暴监测向智慧化阶段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天地同步监测体系,建设沙尘暴监测与灾情评估大数据中心,最终搭建智慧监测云平台的总体思路。沙尘暴智慧监测云平台具备天地同步、卫星数据自动接收、沙尘天气自动精准监测快速响应、完备的系统监控与异常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国有林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创新国有林场发展,实现国有林场现代化,构建国有林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通过阐述现代国有林场的基本内涵,提出国有林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选取代表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及其分值,进而确定评价对象的现代化水平。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A国有林场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其综合评价指数达到90.138分,符合现代国有林场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