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深圳市、广东省、湖北省、重庆市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为样本区,利用各地公布的统计年鉴,收集上述地区工业行业自2007年到2016年工业行业的三个投入数据:职工人数、能源消耗总量、资产总额,以及两个产出数据: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工业总产值,使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估算出样本地区工业企业的碳影子价格,运用最优模型法和蓄积量转换法计算出我国森林碳汇的最优价格,最后根据国务院于2016年下发的温室气体减排办法中的碳强度倒推现行控排政策下的企业减排总差量,计算出试点地区碳配额的平均价格为4.456 6万元·t~(-1),我国森林碳汇的远期最优价格为9.37~16.28美元·t~(-1)。结合各样本地区温室气体控排方案,得出使用森林碳汇替代配额减排能够为企业大量减少减排成本。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继续探索重点工业碳市场交易以及碳商品价格情况,扩大碳排放权交易的适用行业;尽快出台相关的森林碳汇交易配套政策;丰富森林碳汇商品种类,适当提高森林碳汇在总排放中抵减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试论广东碳汇林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碳发展是新时代的趋势,而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低碳时代进步的关键。碳汇林业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推结构减排和广东开展国家低碳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东省碳汇林业具有区别于一般林业的内涵和特征,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多种营造林工程措施,增加森林面积、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密度、碳储量,减少森林碳排放、碳损失,增加碳汇、提升森林服务功能。把森林碳汇纳入国家低碳减排政策、把碳汇交易纳入区域发展、完善碳汇林业建设体系等是碳汇林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林产工业实现碳中和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产工业作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绿色产业,具备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实现政府提出的"双碳"发展战略目标的潜力。文中在分析森林碳汇在碳中和愿景实现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基础上,探讨林产工业在"双碳"战略中的定位,阐述未来我国林产工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策略,以期为开展中国林产工业碳中和试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通过提升森林固碳功能是抵消与吸纳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碳汇造林已取得了瞩目成绩,但在森林碳汇方面仍有广阔提升空间。该文在对森林碳汇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林业碳汇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应加强相关标准建设、试点非碳效应评估、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碳汇林业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对森林碳汇大小的估算以及对区域森林碳吸存潜力的正确评价,寻求CO2减排与增汇的对策技术直接关系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以《浙江省森林功能价值评估报告》为基础,结合《“森林浙江”建设纲要》等发展规划,在分析化石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状况的基础上,对浙江省碳汇林业现状与固碳...  相似文献   

6.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中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现状、动态变化与潜力提升途径。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0.152 Pg(以C计),200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约229.7 Tg·a-1(以C计),其中森林植被(指乔木林)碳储量约增加150.6 Tg·a-1(以C计),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量的65.6%。过去70年,中国森林已从碳源转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汇。在森林面积保持不变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时段,2030年后现有乔木林的生物量碳汇将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积未来持续增加,2030—2050年中国新增乔木林的碳汇量仍将呈增加趋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风险(极端干旱与热浪事件、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可能会削弱森林碳汇功能。为维持并提升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储与碳汇双增以及森林碳汇与木质林产品碳库协同提升的策略,从保碳、增碳、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控排企业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也是碳市场中林业碳汇的关键需求载体,研究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形成过程,识别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对于科学引导控排企业选择绿色履约方式,实现市场化、生态化森林生态补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和企业自然资源基础观,探究碳交易背景下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维度影响因素来源的理论根基和深层逻辑关系,构建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理论模型,利用396份控排企业实际调研数据,选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检验各因素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选择意愿和需求程度的影响。【结果】绝大多数控排企业在有林业碳汇选择意愿的前提下,会尽可能多地使用林业碳汇减排量。管理者环境观念、绿色企业文化、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的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环境观念、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消费者、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环境观念、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构成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结论】从管理者环境伦理、利益相关者驱动和企业减排压力的视角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形成过程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方案,扩宽了计划行为理论在企业绿色减排研究中的适用范围,明确了碳交易情境下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为推进控排企业选择林业碳汇实际需求和促进林业碳汇市场化价值实现提供理论参考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测研究2060年前我国的森林生物量碳库及碳汇潜力,以期为制定减排增汇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我国获取必要的CO2排放空间和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资料,利用Richards生长方程拟合方法,将全国划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建立8~9组主要优势树种(组)的样地公顷蓄积量与林龄的关系模型,并结合我国森林经营规划推算各时期的森林面积,预测2060年前我国的森林(不包括经济林和竹林)蓄积量、生物量碳库和碳汇潜力。【结果】到203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将达到204.73亿m3,比2005年增加74.73亿m3; 2060年将达到286.45亿m3。从各区域动态变化来看,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是我国未来森林蓄积增长量最快的地方,也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潜力最大的地区,分别占2060年全国森林蓄积量的37.68%和21.37%。到2060年,现有森林碳储量将达到12.12 Pg C(Pg=1×1015g),新造林将再增加碳储量0.92 Pg C,森林生物量...  相似文献   

9.
部分发达国家草地碳汇近况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20年9月和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联合国大会和气候雄心峰会上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宣示,对我国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进林草碳汇创造了良好机遇。与森林碳汇相比,草地碳汇尚未得到重视和充分研究,而数据显示草地碳汇潜力巨大。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从基础研究、方法学体系、碳汇项目试点、完善政策等方面对草地碳汇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草地碳汇潜力巨大,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将草地碳汇纳入碳市场可助力草原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此,我国应充分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草地碳汇研究,完善草地碳汇的法律法规、标准、监测核证体系、方法学等基础准备工作,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启动草地碳汇交易试点,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动草地碳汇纳入碳市场;同时,不断创新完善碳汇研究、基础准备、试点探索方面的政策,进一步展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与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树立样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地实施,各地相继出台了减排降耗方案,均围绕《气候框架公约》的3种减排机制制定。该文针对碳排放交易所交易碳排放权(ET)机制,从国内外碳汇交易现状、碳汇计量方法和影响森林碳汇交易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未来辽宁碳汇交易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桤木人工林的碳密度、碳库及碳吸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年龄阶段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桤木各器官的碳密度算术平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8和14年生的分别为478.8,485.7和495.8g·kg-1,变异系数在0.25%~9.58%之间,不同器官碳密度由高至低排序大致为:树干树枝树叶树根树皮,林下植被各组分和死地被物的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层(0~60cm)平均碳密度也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且在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随着林龄增长,乔木层碳贮量的优势逐渐增强,从5年生的25.88t·hm-2增加到14年生的49.63t·hm-2。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库主要由植被层、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组成,按其碳库大小顺序排列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5,8和14年生桤木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库分别为95.89,122.12和130.75t·hm-2,土壤碳贮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库的59.42%以上,且随着林龄增长,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碳贮量之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5,8和14年生桤木年净固定碳量分别6.51,6.26和7.82t·hm-2a-1。湖南省现有桤木林植被碳库为2.8034×106t,为其潜在碳库的47.51%。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8年黑龙江省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资料,按照18个森林类型的蓄积量,分别估算了黑龙江省森林碳库的生物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并分析了森林碳库生物碳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同时对黑龙江省森林吸碳吐氧价值进行了经济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碳库生物碳储量为8.93亿 t,同时吸收二氧化碳32.93亿 t,释放氧气23.81亿 t;黑龙江省森林土壤碳储量为9.29亿 t,同时森林土壤吸收二氧化碳34.06亿 t,释放氧气24.77亿 t。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龙山林场人工林及天然林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10种林分类型固定二氧化碳总量为113.08万t,其中红松林为57 085.86t,落叶松林为94 395.86t、樟子松林为77 493.36t、云杉林为540.8t、柞树林为838 309.87t、白桦林为3 306.04t、山杨林为1 890.56t、椴树林为2 102.03t、软阔混交林为3 655.93t、硬阔混交林为52 011.58t;天然林碳密度平均为179.26t CO_2-e·hm~(-2),人工林碳密度平均为88.03tCO_2-e·hm~(-2),天然林碳密度比人工林高,是人工林的103.64%。  相似文献   

14.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计算了巩义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巩义市森林碳储量为51.53万t,乔木用材林贡献79.8%,灌木林贡献17.2%。乔木用材林碳储量以泡桐和栎类为主,这两个树种分别贡献36.4%和28.8%。灌木林碳储量主要来源于荆条,贡献58.0%。巩义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2 t/hm2,油松林碳密度最高为24.7 t/hm2。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巩义森林的碳密度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15.
国际自愿碳汇市场的补偿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目前国际自愿碳汇市场主要补偿标准的特点及优缺点.结果表明:CDM-AR标准是目前能确保项目"碳补偿"额外性的较为理想的标准;AFOLU-VCS是在确保项目基本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最能体现项目审定和核查成本有效性的标准;CCBS是最能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效益的项目设计标准;生存计划方案是有助于缓解贫困和多重效益的标准.提出我国应该采用AFOLU-VCS与CCBS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和实施自愿碳汇项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南省2005和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观测数据,估算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结果表明: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30.39×106和32.92×106t,均以中龄林的碳贮量最高,分别为17.64×106和17.31×106t; 2010年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贮量为0.34×106~6.45×106t;杉木林碳密度随林分龄级增加而增高,过熟林最大(23.90 tC·hm1以上),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83和12.05 tC·hm-2,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密度为6.03 ~16.58 tC·hm-2,基本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的现实碳吸存潜力为90.75×106t,不同龄级林分的现实碳吸存潜力表现为中龄林(53.62×106t)>近熟林(32.77×106t)>幼龄林(4.36×106t),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的现实碳吸存潜力为1.18×106 ~ 17.39×106t;湖南省(2010年)现有未成熟杉木林到2020年时的固碳潜力为176.77 × 106t,年固碳潜力为17.68×106t·a-1,到达成熟阶段(26年生)时固碳潜力为211.67×106t.湖南省杉木林分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所占比重较大,若能对现有杉木林加以更好的抚育管理,湖南省杉木林仍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木材碳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木材碳素的储存量、木材储能、人工林木材固碳增汇与优质木材培育技术及木质产品固碳延伸等方面。文中简述了木材碳学研究中木材固碳量与含碳率、木材固碳量的影响因素、木材固碳量与木材热值的关系以及木质材料固碳量和固碳延伸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对碳汇林业的背景、相关概念、碳汇造林国内外现状、CDM造林再造林项目运行程序及设计书内容、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涉及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综述,建议:山东具有碳汇造林的条件、积极争取碳汇造林项目、强化农用林和经济林的碳汇作用、加强干瘠山地、盐碱地及沿海防护林碳汇造林、加强中幼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加紧实施山东森林碳汇储量与潜力研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清洁发展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3种国外碳排放交易机制,论述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等4个比较成熟的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运行机制,阐述了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基本思路,分析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情况.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是全球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森林作为_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森林碳库和碳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分析了碳汇监测的重要意义;林业碳汇监测急需完善针对区域的植被生物量模型,建立森林土壤碳储量和碳汇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