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灰木莲人工林生长量、林下植物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在漳州平和县开展了造林密度分别为3088株/hm~2、1600株/hm~2和1112株/hm~2的灰木莲试验研究。对造林5年后林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灰木莲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下降,而单位面积蓄积量以1600株/hm~2的林分最高;3种造林密度的林分中,1600株/hm~2的林分其林下植物种类最多,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林分土壤疏松透气。  相似文献   

2.
对造林密度分别为1892株/hm~2、2505株/hm2和3462株/hm~2的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火力楠纯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等均下降,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通气度减少,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火力楠造林以造林密度为1892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密度对闽楠人工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闽楠人工林合适的造林密度,开展了造林密度分别为1995株/hm2、2505株/hm2和3900株/hm2的闽楠人工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闽楠人工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均下降,土壤通透性减弱、容重增大,土壤肥力降低;在此试验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995株/hm2的闽楠人工林其生长量和蓄积量最大,土壤肥力最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林分密度榛子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方法,对林口县青山林场榛子(Corylus)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榛子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旨在为榛子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减少,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表层最高。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在650~2 500株/hm~2密度范围内均呈现出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均为1 900株/hm~2密度含量最高;速效磷含量则分别表现为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榛子天然林林分密度在1 900株/hm~2时,0~3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相对较高的水平;综上所述,以土壤养分为评价指标,研究地区榛子天然林适宜的保留密度为1 900株/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对沙枣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沙枣人工林合适的造林密度,对沙枣6 667株/hm~2,4 444株/hm~2,3 333株/hm~2,2 500株/hm~24种造林密度林分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增大,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通气度下降,土壤肥力降低;沙枣根部有大量根瘤菌,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在此试验条件下,造林密度为4 444株/hm~2时,在改善土壤含氮量方面效果最好;而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最好。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造林密度大花序桉人工林生长量、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大花序桉人工林生长量减少,林分内植物多样性指数降低,而且土壤通透性变差、持水能力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在该试验条件下,大花序桉造林密度以111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在闽南沿海山地进行不同密度的厚荚相思造林试验,造林密度分别为1 665株/hm~2、2 505株/hm~2和3 330株/hm~2。试验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降低,密度为1 665株/hm~2的林分其单株生长量最大,而总蓄积量以密度为2 505株/hm~2的林分最大,达到99.22 m~3/hm~2。不同密度林分土壤的肥力状况表现出随密度增大而变差的趋势。研究认为厚荚相思造林适宜的密度为1 665株/hm~2~2 505株/hm~2。  相似文献   

8.
新引种尾叶桉造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尾叶桉三种生产性造林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树高随造林密度增加有些许下降,两种较稀林分间未见有显著差异。而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单位面积蓄积量则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增。方差分析表明各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7年生时,2505株/hm~2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是1665株/hm~2和1110株/hm~2密度的125.6%和166.0%。在台风危害区,短周期纤维材生产性经营密度以2505株/hm~2(株行距1.3m×3m)为佳  相似文献   

9.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相似文献   

10.
对保留密度分别为300、600和900株/hm~2的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大,马占相思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下降,而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保留密度为600株/hm~2的马占相思林其土壤通透性最好,土壤的肥力最高。该试验条件下,马占相思保留密度为600株/hm~2最优。  相似文献   

11.
杂种落叶松林下土壤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种造林密度的杂种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与相同立地条件、相同林龄的长白落叶松林分、造林前的天然次生柞林林下的土壤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次生柞林皆伐后营造杂种落叶松,19年后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变小,土壤的持水性能变差,pH值变小,土壤酸性增强,速效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大幅度的降低;林分密度越大,土壤酸化程度越高,造林密度2 500株/hm~2和3 300株/hm~2的林分,土壤结构、孔性、通水透气性相对较好,且透水性和持水能力比较协调,土壤中各营养元素含量较高;相同造林密度的杂种落叶松林分土壤结构、通气透水性及土壤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相对高于长白落叶松。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和盛生态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赤峰赛罕乌拉综合防护林示范基地,以不同造林密度(1 407,1 675,2 68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3块标准地,对土壤进行分层采样,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密度为1 407株/hm~2时,土壤容重最小(0.97),总孔隙度(62.6%)及含水量(14.75%)最大。有机质的积累过程较慢,无显著改变,但表层土壤全N(110.06g/kg)、有效P(0.57g/kg)、有效K(29.11g/kg)含量均在造林密度为1 407株/h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油松人工近、成熟林调整经营提供依据,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阴坡3种不同密度39a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2 010~2 033株/hm~2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最好,丰富度为38,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69;研究区内阴坡近熟人工林林分密度宜控制在2 010~2 033株/hm~2。  相似文献   

14.
秃杉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秃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秃杉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对福建柏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福建柏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福建柏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福建柏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优化杉木栽培措施,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方法】本试验以3、6、9年生红心杉幼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 667、2 501、3 333株·hm-2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了6和9生林分生长,整体上随着林龄增加,林分密度越大,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下降幅度越大。其中,与1 667株·hm-2林分相比,3 333株·hm-2林分各生长指标下降了22.0%~65.3%。相较1 667和2 501株·hm-2林分,9年生3 333株·hm-2林分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土壤中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减少。此外,相较氮素,土壤中磷钾含量随着林龄增加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供试3种造林密度中,以1 667株·hm-2造林密度林分生长及土壤性状均表现最佳,为进一步提升林地生产力,实现地力维持,应注重磷钾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以带岭林业局1999年营造的5个造林密度的蒙古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节疤的数量、着生位置和外部结构特征与造林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蒙古栎人工林外生节和包藏节的数量有显著影响,造林密度较小的林分(800株/hm2和2 500株/hm2)标准木节疤的总数量较大。包藏节的着生高度低于外生节,包藏节最低的是造林密度2 500株/hm2的标准木(0.50 m)。外生节与包藏节外部形态指标节疤长度、节疤宽度、密封口长度和密封口宽度均随着生直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杉木林分生物量结构与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林开敏  俞新妥 《林业科学》1996,32(5):385-391
对29年生五种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及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物量及其生产力基本趋于一致;各种密度单位面积现存枯枝落叶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林下植被生长及其生物量则相反;五种密度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基本上以2805株/hm2和3750株/hm2较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杉木初植密度尽量控制在2805—3750株/hm2之间,以利于杉木产量提高和地力维护。  相似文献   

19.
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密度作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松在辽西地区密度作用规律,经研究得知林分平均树高随密度增加而有所下降;胸径在13年生以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以后林木个体矛盾激化,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少;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在13年生以前随密度增加而增加,16年生以后则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在该地区造林采用每公顷4440株或4995株为宜。  相似文献   

20.
对15年生的福建柏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处理对福建柏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以2000株/hm~2为最佳造林密度,胸径达到17.11cm、树高10.14m、单株材积达到0.1083m~3;不同造林密度福建柏土壤有机质和N、P、K含量差异较大,以密度在2501株/hm~2的林分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全K和速效K的含量最高;以施用N50+NPK25的方式最佳,树高达9.68m、胸径达16.17cm、单株材积达0.0931m~3。因此,在福建柏南方地区种植福建柏可选择2000株/hm~2,并适当施尿素和复合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