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兴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森林旅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极具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非同寻常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主体发展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含有农村文化、民生、生态、治理等元素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及其整体性的提升。根据泸溪县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结合县森林旅游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森林旅游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发展森林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加深对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吴锋  吴永强 《中国林业》2011,(20):18-19
近年来,浙江省淳安县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历史机遇,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内部转型升级的要求,在千岛湖区景观林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着力建设森林景观,创新森林旅游。让生态文明走进现代林业建设和旅游业中,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张家口市积极发展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乡村生态旅游取得了明显成效。乡村生态旅游不仅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张家口市10条旅游线路依托森林资源的分析研究,提出用现代林业思想,最大限度发挥森林旅游资源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作用,加强对森林旅游资源的林业行业管理,整合塑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经济、人居环境的共同发展,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迁安市大五里镇山叶口村有147户、517人,耕地面积401亩,山场面积5100亩,森林覆盖率60%以上,享有“青云仙境山叶口”美誉,2019年被国家林草局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近年来,山叶口村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以生态林业变富民产业为抓手,以“林业+旅游”为核心,探索建立林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厚植生态底色,美化山村景观,林业融合文旅产业发展,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林业带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促进村民致富的道路,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等背景下,森林旅游正在成为国有林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与产业减贫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国有林场多重效益和乡村振兴。文中分析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减贫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总结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促进减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国有林场森林旅游自身发展薄弱、可能抑制社区发展、农户管理参与度低、森林资源产权纠纷严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重视解决国有林场改革遗留问题、注重森林旅游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融合、培养森林旅游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拓宽森林旅游金融支持渠道、积极处理林地纠纷等建议,以期推动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获得新动能,促进周边区域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化是人类实现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保持经济与生态的协调,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化建设该怎样融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森林的文化效益该如何体现? 要使森林旅游事业获得长远发展,必需重视森林的生态文化建设,走生态旅游之路,即在不破坏环境、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使广大游客走进自然的同时,能够不断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带动本旅游区及周边地区其他经济的发展.现以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谈谈如何挖掘森林生态文化,进而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实力.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特有资源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的一种旅游业态,以其休闲、生态的特质,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之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成效初显的环境下,乡村旅游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成份。以广西巴马盘阳河长寿养生休闲旅游开发规划为例,探讨景观设计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信阳市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为例,指出了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从旅游管理、生态旅游产品、资金投入、景区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策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特有资源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的一种旅游业态,以其休闲、生态的特质,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之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成效初显的环境下,乡村旅游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成份。以广西巴马盘阳河长寿养生休闲旅游开发规划为例,探讨景观设计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锦华 《热带林业》2000,28(2):68-76
当前,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事业发展的新时尚,森林公园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发展森林旅游,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迎合了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尖峰岭是海南省六大旅游中心系统之一,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是该中心系统的核心,其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西部生态旅游及至海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但是公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海南生态省战略目标的需要,为此,分析尖峰岭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今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森林旅游怎样转型升级?中国旅游业将进入"上山下乡"的时代。到2020年,国内旅游人次将新增近30亿,新增旅游人次大部分将把目的地定在乡村、森林。建议加大公共财政资金对森林游览、森林娱乐、自然教育、森林度假、森林野营、森林养生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区域地理空间上串联片状森林公园,"让全国森林公园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在维持地球生命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聚焦赣南地区的森林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实践,以江西赣州市崇义县杰坝乡和赣南树木园为例,从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人文生态资源依托型乡村和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修复等三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针对“双碳”背景下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促进乡村振兴重点提炼出4个可能的实现路径:(1)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提高森林碳储量和碳利用效率;(2)发掘特色农产品,搭建特色品牌产业链;(3)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促进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工作;(4)搭建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现代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产业莫过于旅游业。然而,旅游业的发展,给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旅游概念、本质的分析,阐述发展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五大资源优势,树立五个观念;提出在发展的宏观抉择上,实现八个转变的积极效应;从而加深对云南森林生态旅游的认识,坚定建设支柱产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充分利用江西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创建“后花园”,把生态旅游业建成支柱产业,振兴江西林业。  相似文献   

15.
在森林旅游开发建设中要始终贯彻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方针,对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规划,是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部分森林旅游  相似文献   

16.
立足黄岩实际,结合重点工程和产业发展,通过实施"一村万树"行动,大力发展珍贵树、彩叶树,建设乡村大花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探索绿化美化型、林苗结合型、林果结合型、林药混合型和休闲旅游型五种建设模式,种好"一村一品",推进全域绿化美化。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保健区建设初探--以台州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保健旅游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为依托、以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模式,它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们生态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而出现的一种深层次旅游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放松身心,得到身体和心理的科学调理,进而达到保健的目的.在分析森林生态保健旅游环境要素的基础上,以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建设为例,在对项目建设地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发森林生态保健旅游的思路,并对森林生态保健区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通市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通市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森林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南通市森林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归纳总结了森林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为核心,沙漠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为辅助的基本森林旅游体系,森林旅游发展现状态势良好,但作为林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仍然存在诸多因素阻碍森林旅游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旅游经济是黄山市最大的特色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通过依托自然山水、优质生态、厚重人文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富民强市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分析了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取得成效的一些经验做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