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作为亚洲最大的城中湖的汤逊湖面临着湖内水质急剧恶化的困境,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观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其水质已不能满足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因而,亟需针对汤逊湖流域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调研了汤逊湖污染源现状,对比了汤逊湖水环境容量,并利用MIKE21FM组件进行了汤逊湖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拟汤逊湖水质现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内水系连通方案下水动力的改善情况,以及实施污染减排方案后从东坝河调水和非调水情景对汤逊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水系连通对改善湖体水动力有重要作用;仅进行污染物削减对全湖水质提升效果有限,而当从东坝河引水10 m~3/s、同步进行内源、外源污染物削减时,全湖Ⅲ类水区域面积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洪泥河流经天津市津南区、滨海新区,是连接北大港水库与海河的重要河道,其水质情况对海河水质有影响。选取洪泥河某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监测和水质自动站数据,分析了河道断面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反映该断面5年间水质变化情况,讨论了水质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河道水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北京城市河道兼具城市水景观和行洪的作用,河道雨后汇流明显,为保证河道行洪能力,河道多为人工修建的去弯取直的人工河,不具备完善的水生态系统,造成外界营养盐的输入和输出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物种分布失衡,进而形成一系列的水体问题,比如:水华、单一水生植物(菹草、金鱼藻、水绵)快速增长,由于雨后或突发污染物的排放造成水体黑臭、油污漂浮等均常给城市河道的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城市河道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连年的治理和补水水源水质的改善,水环境问题也逐渐开始从水华转化为其他问题,所以对于水环境改善技术措施的调整和拓宽是必要的。针对城市河道特点,从河道水质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对水环境改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究,在归纳技术措施的应用场合和对新的技术措施提出了设想,使水质监测、生物措施、曝气措施、鱼类放养等措施的应用在城市河湖水环境改善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采用底泥修复、植物浮床、沉水植物等技术措施构建生态自然的河道是探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传统河道曝气技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消除河道黑臭状态,在河道水质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基于此,尝试将投加微生物工程菌法与河道曝气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去除河水中COD和NH_3-N的长期效果更好的组合工艺。以新河支流水生态修复项目为例,研究表明:投加微生物工程菌法与河道曝气技术对水去除COD、NH_3-N与增加微生物群落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对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的调水水质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其水质状况备受各界关注。通过对2006~2015年南四湖38个主要入湖河口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比较与分析,计算了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各水质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和污染分担率,进行了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与改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10月与2006年11月相比,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69.77%,内梅罗污染指数下降了68.70%;水质指标CODCr、NH3-N、T-P和T-N的平均值下降率分别为49%、93%、46%和76%;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程度排序:上级湖湖东下级湖湖东上级湖湖西下级湖湖西;南四湖流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T-N;重污染河流由11条减少为1条,但老运河仍是南四湖流域治污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提升水环境是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海河水质变化情况,对于海河治污具有重要意义.海河,流经京畿,滋养一方,但2013年调查,其主要支流皆重度污染,Ⅲ类以上污染水超过60%.以海河天津津南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杨惠庄国控监测断面2009~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11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Pi)、污染分担率(Ki)及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通过分析得出了氨氮、COD和高锰酸盐指数标依然是影响海河水质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201 2年后海河水质污染指数明显下降,这说明清淤工程及治污、修河、调水、开源多措并举的河道治理工程是改善海河水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某城市内河生态治理与修复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河道水质及污染原因调查,确定了造成河道生态破坏的污染因素,主要问题为生活污水违规排放、上游来水水质差以及沿河洗涤。为此,提出的治理措施为:河道清淤、修复受损的护坡、控制污染源、恢复河道生态自清洁功能、改善水质及透明度。对比治理前后的数据,河道水体COD、TP、BOD5、NH3-N 4项指标的最小降幅为56.3%,最大降幅为78.2%,该河道的生态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水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物质,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一切物质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对于维持生态功能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城乡基础建设严重滞后,水污染也来越严重。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以某县D河为研究区,于2018年8月,运用无人机、实地踏勘和定点监测的方法获取了一手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结合污染物超标倍数法对D河主要断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D河流域各个出境断面水质处于劣Ⅴ类,但是较往年有所改善。对实施"河长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为一系列太湖长江水系引排工程之一,该工程的建设主要为改善望虞河西岸地区排涝条件和水环境影响的重要工程之一,工程通水运行后对与其水系沟通的主要支流及工程本身河道水质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对工程建设前及建成通水后主要支流及工程本身河道水质进行了对比调查,并对该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类型水利项目的水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体生态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水生植物的作用下可被吸收和富集,从而改善水质。本文就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处理及水生植物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九洲江干流8个断面水质为目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其在2014~2018年间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九洲江干流各水质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九洲江干流有7个断面水质在各个时间均达标;各类水质污染物中,氨氮和总磷是影响九洲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且氨氮和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九洲江干流沿程污染程度从上游至下游总体呈现减轻趋势;为改善九洲江水质,应将陆川污水处理厂上游来水及周边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作为重点治理对象。  相似文献   

12.
王鹏 《湖南林业》2009,(12):22-23
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就是通过人工物化,使治理后的河道能够贴近自然原生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形成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野趣、水质改善、物种种群相互依存,并能达到自我净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以此为切入点,逐一阐述城市河道污染的治理技术;河水化学处理技术、曝气复氧技术、底层疏浚和综合调水技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并对每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点评,指出:河道污染后采用修复技术,要视河水污染程度而定,要视治污达到的标准而定,目标决定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十二五"期间柴河水库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柴河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氮,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柴河水库为中营养程度。分析了水库中总氮超标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水库水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可通过SS指标来控制。通过分析望城区域的径流雨水的污染物浓度、组成成分、水质等几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和水量的变化,判定了控制SS指标能否控制住雨水污染:通过对望城区天然雨水水质、道路径流雨水水质、建筑屋顶径流雨水水质、海绵城市改造后的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及污染物相关性分析,分析了采用不同海绵设施,对各污染物的消减能力。结果表明: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和生态滞留设施对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削减率较高,绿色屋顶和植草沟的对污染物削减率低,和设置比例有关,不少海绵地块检测的径流SS值较高,可适当提高LID设施设置比例,消减雨水。通过数据分析,可进一步指导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选择,以期使望城区能达到年径流总量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刘瑾 《绿色大世界》2009,(6):17-18,24
文章分析了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以此为切人点,逐一阐述城市河道污染的治理技术;河水化学处理技术、曝气复氧技术、底层疏浚和综合调水技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并对每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点评,指出:河道污染后采用修复技术,要视河水污染程度而定,要视治污达到的标准而定,目标决定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协调好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的关系,保护和改善水质与生态环境,为合理建设入河排污口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入河排污口提供技术依据。以彭水县污水处理厂项目为例,通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设置方案、所处河段河道水质现状、水域管理要求和现有取排水状况等调查研究,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可作为建设项目排污口设置论证的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闽东湿地2003—2009年水质长期监测数据,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水质改善指数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并引入灰色关联度技术探讨闽东湿地水环境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东湖湿地不同河段水质污染状况呈现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五里亭为东湖湿地的主要污染源,其中NH3-N(82.1 mg.L-1)、BOD5(52.6 mg.L-1)和TP(27.9 mg.L-1)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兰田水质污染较轻,主要污染物为DO(3.4 mg.L-1)和COD(3.4 mg.L-1)。五里亭—东湖断面改善程度较明显,其中以DO(418.01%)、NH3-N(88.33%)、石油类(67.32%)、BOD5(61.79%)等改善最为明显;兰田—东湖断面水质改善程度较低,除DO(12.9%)有所改善外,其他水质参数均呈不同程度恶化。东湖湿地水质变化与宁德市蕉城区社会经济的关联值较高,其中蕉城区第三产业总产值是影响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因子,灰色关联度达0.9093~0.9787;蕉城区第一产业占GDP比例和蕉城区第二产业总产值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灰色关联度分别达0.8981~0.9497和0.869~0.9444。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江苏段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工程的源头,调水水质达标风险来源于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各种人类活动,特别是输水干线区域污染源种类多、来源广、排放量大。建立了东线江苏段水环境数学模型,进行了水质风险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输水主干线调蔺家坝、张楼和塔集水质监控断面水质不能持续稳定达标,存在水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百花湖上游河流2019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湖泊上游水质污染的原因是浮游藻类和有机污染物的结合;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因子为COD、高锰酸盐指数、温度、水体透明度和叶绿素a;水质变化有明显的时间性:2019年上半年水质好,而下半年水质不如上半年,水质最差的是第三季度;污染物来源主要是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物和生活废水有机污染。为了更好地对百花湖治理成效期的水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2019年全年百花湖水质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深入分析了影响百花湖水体富营养状态的主控因子,限制因子及驱动因子,探索了富营养状态变化规律,为百花湖水质及富营养化、过程进一步污染防控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