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崖柏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从细胞学角度探讨崖柏属植物分类与进化问题,[方法]采用根尖压片法对崖柏属5种植物进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崖柏和日本香柏的核型公式为2n=2x=22=18m(2SAT)+4sm,朝鲜崖柏、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的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AT)+2sm,5种植物的核型均属于1A类型。[结论]该属在柏科中可能处于比较进步的进化地位;通过进化趋势图分析发现,崖柏在该属中分化最晚,而朝鲜崖柏则较原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马尾松幼苗针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挥发性物质释放规律,为马尾松抗逆生理研究和育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干旱胁迫处理的马尾松幼苗针叶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LC-MS/MS)测定其内源激素含量。【结果】GC-MS鉴定出13种挥发性物质,属于萜类、醛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其中9个化合物确定为萜类,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是α-蒎烯、石竹烯和α-水芹烯。干旱胁迫时马尾松幼苗针叶单萜类相对含量先降低后逐渐升高,倍半萜类相对含量则先升高再逐渐降低,干旱胁迫明显诱导针叶单萜类含量增加;马尾松幼苗针叶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大呈明显增加趋势,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大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HS-SPME可作为干旱胁迫下马尾松幼苗针叶挥发性物质提取的有效手段,GC-MS适合于马尾松幼苗针叶挥发性物质的识别;干旱胁迫时马尾松幼苗针叶含有丰富的单萜和倍半萜,针叶通过调节单萜与倍半萜比例响应干旱胁迫;干旱胁迫时马尾松幼苗针叶通过内源激素相互协调来适应干旱逆境,其中ZT和ABA是其重要的干旱胁迫信号激素。  相似文献   

3.
8种柏科植物的精气成分及其生理功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在自然状态下释放出的气态有机物称为植物精气。1997~2007年间,测量了湖南、云南、新疆等地的日本扁柏、干香柏、柏木、西藏柏木、侧柏、圆柏、叉子圆柏的精气成分及相对含量;2008年测量了重庆城口崖柏的精气成分及相对含量,并在珠三角地区调查了崖柏精气的医疗保健效果。结果表明:柏木的叶片、木材和林分中均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显著的医疗保健功效;同科不同种的柏树精气成分及相对含量不同,各树种由高到低,依次是崖柏45种、圆柏32种、日本扁柏31种、柏木29种、叉子圆柏25种、侧柏24种、干香柏22种、西藏柏木11种;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不同,单萜变化范围46.10%~94.49%,倍半萜变化范围1.21%~87.83%,其它萜类0.47%~52.71%。崖柏是世界级的极危物种,叶片含有31种萜类、木材含有35种萜类,崖柏根雕及木屑储藏室的空气中含有33种萜类。柏树精气的医疗保健功能已得到世界公认。  相似文献   

4.
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的异叶南洋杉、大叶南洋杉和贝壳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36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8.21%,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35.38%)和芮木泪柏烯(33.57%);大叶南洋杉叶挥发油有27种成分被鉴定,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6.68%,其主成分为hibaene(77.88%);贝壳杉叶挥发油鉴定了37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7.44%,β-荜澄茄烯(56.34%)为其主要成分。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除主含萜类化合物外,还含烷、醇和酮等化合物,其中贝壳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醛、醚和酯,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呋喃类化合物。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中,含有α-蒎烯、柠檬烯、α-石竹烯、γ-依兰二烯、β-荜澄茄烯、杜松烯、匙叶桉油烯醇、α-杜松醇和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等9种共同成分,但挥发油的主成分类型和含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5.
对大麻花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麻花叶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大麻花叶挥发性成分。从大麻花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95个色谱峰,鉴定了7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05%,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oxide,含量为13.2%)、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含量为9.90%)、β-瑟林烯(β-selinene,含量为3.82%)等。结果表明:大麻花叶挥发油中鉴定出萜烯及其衍生物33种,杂环类化合物8种,酮、醇、酯类化合物18种,烷烃类13种,其他类3种;其中萜烯及其衍生物成分含量及数量最多,占挥发油总量的56.03%。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多脉含笑、绢毛含笑和黄兰3种含笑植物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多脉含笑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百分比为97.54%,主要成分为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大根香叶烯B和朱栾倍半萜等;绢毛含笑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百分比为98.47%,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α-蒎烯、β-芳樟醇和二甲基-2,6-辛二烯醛等;黄兰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5.93%,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B、β-芳樟醇、罗勒烯、石竹烯、桉叶醇、β-榄香烯和异丁酸苯乙酯等;3种植物叶片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在3种含笑属植物叶中均含有很多高生物活性的物质,在香料工业及医药方面都有重要用途。  相似文献   

7.
利用GC-MS法对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侧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GC毛细管柱色谱法对其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从侧柏叶中分离出20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15种化学成分,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4.47%。侧柏叶中含有丰富的萜类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黑老虎林业剩余物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0月,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黑老虎种植基地选择‘大红’‘紫黑’‘虎绿’3个品系2年生黑老虎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各品系根、茎、叶进行精油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3个品系黑老虎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14%~0.543%,其中‘大红’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44%~0.472%,‘紫黑’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22%~0.543%,‘虎绿’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41%~0.439%,均表现为根精油提取率最高,茎精油提取率最低。累计鉴定挥发性成分116种,其中‘大红’根、茎、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53、36、45种,‘紫黑’根、茎、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58、36、51种,‘虎绿’根、茎、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58、51、45种。3个品系黑老虎根、茎、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以烃类为主,有16~36种,相对含量为56.24%~78.05%,代表成分有β-石竹烯、α-蒎烯、Δ-杜松烯、左旋-β-蒎烯等;其次为醇类,有7~14种,相对含量为8.71%~32.31%,代表成分有γ-桉叶醇、橙花叔醇、Α-毕橙茄醇等。【结论】不同品系黑老虎各器官精油提取率、精油成分及其含量均有显著差异,黑老虎根精油的提取率、精油挥发性成分数量均高于同一品系的茎和叶。此外,黑老虎精油中石竹烯、蒎烯等的相对含量较高,为药品或化工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9.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马尾松土贡种源松针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马尾松普通种源松针油做对比。结果表明,土贡种源和普通种源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52%、0.60%,各分出69、75个成分,鉴定其中23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2.65%、94.56%,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37.673%、46.715%)、莰烯(3.724%、3.015%)、β-蒎烯(14.969%、12.978%)、石竹烯(8.242%、10.212%),除α-蒎烯含量相差9.042%以外,其他成分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提取了蒙山地区黑松松针及枝条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分离和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其他成分为烷烃类、醇类和酯类等。其中松针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4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蒎烯(25.02%)、莰烯(6.20%)、β-蒎烯(12.140.4)、3-蒈烯(4.89%)、α-松油醇(8.22%)、异松油烯(5.87%)、β-石竹烯醇(3.78%)等;枝条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蒎烯(35.67%)、β-蒎烯(19.50%)、D-柠檬烯(14.33%)、异松油烯(4.31%)等。松针及枝条挥发油共有成分24种,其中萜烯类22种,醇类2种,但二者还含有各自的特异性成分,表明挥发油成分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引种于昆明树木园的北美乔柏、北美香柏、美国扁柏等3个树种,以及美国扁柏的银色扁柏、金色扁柏、垂枝兰花扁柏、塔形扁柏、凯旋扁柏等5个变异类型的苗期及种植21年林木生长状况的分析比较,发现上述各引种树种及变型林木的生长整体正常,在引种地表现出适应能力较强,利用价值较高的状态,可作为昆明地区优美的绿化造林树种及用材林树种,且值得在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At the Wind River Canopy Crane Facility in southeastern Washington State, USA, we examined phenotypic variation between upper- and lower-canopy branches of old-growth Thuja plicata J. Donn ex D. Don (western red cedar). Lower-canopy branches were longer, sprouted fewer daughter branches per unit stem length and were more horizontal than upper-canopy branches. Thuja plicata holds its foliage in fronds, and these had less projected area per unit mass, measured by specific frond area, and less overlap, measured by silhouette to projected area ratio (SPARmax), in the lower canopy than in the upper canopy. The value of SPARmax,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sun and shade foliage in needle-bearing species, did not differ greatly between upper- and lower-canopy branches. We suggest that branching patterns, as well as frond structure,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in T. plicata. Our results imply that branches of old-growth T. plicata trees have a guerilla growth pattern, responding to changes in solar irradiance in a localized manner.  相似文献   

13.
长白侧柏树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a划分一个龄级,利用10-140a生的树高生长量数据,通过拟合树高生长趋势方程和趋势曲线的方法,研究长白侧柏树高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长白侧柏在30a生以下时,树高生长较为缓慢;40a生左右进入树高生长速生期;到90a生时,树高生长量急剧下降;从130a生开始,树高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配方对红豆树容器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筛选适宜红豆树容器苗生长、提高苗木生理质量的基质配方,为培育红豆树优质苗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泥炭、椰糠、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原料,按体积比配制成9种育苗基质,以无纺布袋作为容器进行红豆树容器育苗试验,分析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测定红豆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指标等生长指标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态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结果】不同轻基质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采用隶属函数评估法对9组基质主要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T1(泥炭∶椰糠=8∶2)、T9(泥炭∶蛭石=5∶5)和T6(泥炭∶蛭石=8∶2)三组基质理化性质综合评价较高;对基质主要理化性质与红豆树容器苗生长、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基质物理性质与红豆树容器苗生物量间有显著相关性,基质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红豆树容器苗根干重、可溶性蛋白含量、硝态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间相关性显著(P <0.05);本试验对红豆树容器苗主要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的结果:T9> T6> T5> T7> T2> T1> T8> T3> T4。【结论】T9(泥炭∶蛭石=5∶5)基质培育的红豆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量、根系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硝态氮含量及叶绿素含量位列所有基质中前三位,是培育红豆树容器苗的最佳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5.
崖柏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样地调查法对崖柏群落的植物组成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崖柏群落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崖柏为优势的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73科150属242种,表征科有桦木科、漆树科和荚(艹迷)科,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说明以崖柏为优势的群落区系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质明显.区系指数分析表明:世界广布、北温带广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对崖柏群落种子植物区系性质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植物精油是安全并有良好抑菌效果的天然产物,在食品防腐剂领域潜力巨大。本研究通过对红松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能为开发安全绿色的食品防腐剂及为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松的松针、松塔、松壳中制备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分析比较了3种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对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松针、松塔、松壳精油分别检测出28、46、21种成分,其中松针和松塔精油以萜类为主,而松壳精油以酮类为主。3种不同部位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更佳,但松针精油的抑制效果比其他两种抑制效果更强。松针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6、3.2、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3.2、6.4、12.5μL/mL;松塔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12.5μL/mL;松壳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2.5、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6.4μL/mL。【结论】红松不同部位的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红松不同部位精油的成分不同其抑菌效果亦不同,作为天然的抑菌剂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西南亚高山人工针叶林主要造林树种粗枝云杉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根系分泌物对林下植被更新和群落多样性的潜在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前期在野外原位收集根系分泌物,后期在实验室人工添加的方式,从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幼苗形态3个方面来探究根系分泌物对西南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生境内的2种草本植物白车轴草[JP2]和紫花苜蓿的影响。【结果】1)在种子萌发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紫花苜蓿种子在处理间差异显著。2)在幼苗生物量方面,2种草本植物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在根系分泌物处理下均呈下降趋势,而且紫花苜蓿幼苗处理间差异显著。3)在幼苗形态特征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且幼苗总长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4)根系分泌物处理下,2种草本植物的各项化感效应指数(RI值)均小于0,而且根系分泌物处理造成的2种植物化感效应综合指数(SE值)小于0,表明根系分泌物添加对2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紫花苜蓿种子的抑制作用更强。5)UPLC-MS分析表明,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多种酚酸类物质。【结论】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产生了抑制效应。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类物质可能是导致根系分泌物处理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的内在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多穗柯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与矿质元素的种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设置在江西省分宜县多穗柯全分布区的5个种源试验林植株叶部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有机碳、氮、磷和钾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种源多穗柯叶部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种源根皮苷...  相似文献   

19.
以北美香柏嫩枝插穗为材料,用ABT2和GGR6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插穗,在其生根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出现峰值。ABT2处理的插穗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对照的含量相对较低,推测可溶性总糖对生根起促进作用。插穗氮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的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可能是低氮的条件更有利于生根。C/N值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一致。可溶性总糖、C/N值与生根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可溶性总糖和C/N值可能是调控插穗生根的主要因子,且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