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房仕钢 《广东园林》2012,34(2):28-31
通过介绍增城小楼镇东西境古村落老街的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探析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模式、改造规则与方法、改造内容等。寻找在街区改造中使历史文化能够得以保存、更新和延续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不仅在民居建筑、民俗文化及其相关领域具有较大、较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其极具蒙元个性与晋商文化的景观特质也使其在更新与改造中成为呼和浩特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衔接的一个契合点。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整体性和景观人文性作为切入点,对该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景观环境进行研究,同时引入城市整体性理论,以全面剖析场域特征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营造与保护。塞上老街在更新改造中深入发掘了自身的场域特征与文化特质,充分强调了自身的整体性与人文性。有鉴于此,塞上老街不失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改造的宏构。  相似文献   

3.
孙小涛  徐惋秦 《绿色科技》2019,(17):251-255
指出了研究地域历史街区建筑有助于挖掘民族历史文化及其内涵。为了挖掘传统建筑文化、探讨其空间布局和建筑特点,以及目前老街存在的问题。以四川省大竹县城老街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踏勘和问卷调研等方式,分析了大竹老街建筑空间布局及特征、历史文脉、旧城老街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出了老城改造的规划思路:保护街道肌理,增加公共空间;延续传统建筑格局--新旧融合;以绿化景观彰显地域特色;延续传统文化,传承城市记忆。研究结果对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以安阳市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对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风貌进行了调查、归类和总结,确定了仓巷街的主体基因、胞质基因、附着基因、调节基因,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提出了划定相应的保护等级和保护范围进行针对性保护,维护景观风貌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注重文脉的传承,充分将街区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做好科普宣传,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或更新多数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激进改造模式,从而出现所在地居民外流、当地文化遗失等现象,同时市民争取社区参与的诉求日益强烈。以日本冈山县高粱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街区营造的视角,分析并总结了"专家工作营"模式的具体规划手段。以期能为我国的历史街区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许多时代的街巷空间风貌和建筑空间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再利用使街区在不改变自身风貌特点的前提下顺应时代潮流,不仅可提升街区的商业价值、加强街区活力,还可延续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使街区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城市设计则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来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再利用进行探究。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以鞍山市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探究目标,总结了保护和再利用的有效策略,进而探索了台町历史文化街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空间缩影,记录城市居民的生活,是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备忘录”。作为城市独特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保护和发展与追求效益提升的冲突亟待解决。选取淮安驸马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方式为目的,在微更新理念的视角下,解析了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传承街区文脉、保护街区生态肌理、提升街区活力提出了多元、精细化的更新策略以解决驸马巷现存问题,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徽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的重要区域,其历史文化物质遗产丰富,有诸多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徽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面临新的挑战。以泾县老南街的现状和更新为例,探讨了在徽州文化影响下的泾县历史街区发展现状,提出了对其保护的方法和策略,以探索出一条系统的、合理有效的途径,为其他城镇的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常州前后北岸街区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前后北岸街区业态、空间环境及建筑形态现状,探讨了实现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有效涂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胡霄  周砚钢 《绿色科技》2023,(20):164-169
根据近年来武汉市生活服务业政策中提出文化旅游开发与城市生活建设融合发展的相关意见,以武汉市黎黄陂路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完全展现慢生活多样化形式和内涵,充分融合街区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开发与城市生活建设融合发展为目标,在以慢食理念为核心文化要素,联合慢养生、慢手工、亲近自然等慢生活方式以及街区文化旅游资源合力发展的基本原则上,搭建起黎黄陂路历史街区体验旅游的文化生态关系框架,从而明确了该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的“自然慢食”“养生慢食”“环保慢食”“文化慢食”4条具体规划思路。然后通过服务设计的服务蓝图工具对前后台服务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从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完善街区自然景观和建筑空间内部设施、充分发动社区组织居民共建,组织黎黄陂路慢生活经营者协会等方面提出了该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规划的具体策略,为当前武汉市其他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的相关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现已成为城镇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吸引了90后大学生等众多群体的关注。以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对90后大学生的审美认知和游憩体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对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普遍持有古朴、传统的审美认知态度,也多倾向于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游憩体验,以期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在今后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闫煜涛  白丹 《广东园林》2009,31(5):35-38
通过对河南洛阳园林历史发展和园林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从古城遗址的保护、传统街区的改造、山水文化的延续、牡丹文化的推广等方面构建洛阳城市园林特色。  相似文献   

13.
对比生态街区,顺应自然演变而来的历史街区的绿地率远达不到当今的规划标准,二维绿量评价标准也不能完全反映历史街区的生态效益。为此,从历史街区二维绿量标准适宜性分析出发,通过三维倾斜摄影和实地调研采集植物物种和空间信息,以生态标准规划建设的生态街区为对照样本,利用模拟方程测算2块试验样地绿容率数据,对比分析历史街区是否绝对不生态。结果表明,历史街区在单位绿地面积上比生态街区可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更具有绿量优势:1)历史街区乔木在群落配置上更具多样性特征;2)历史街区乔木总叶面积占比更大;3)历史街区给予乔木的时空效益更多;4)历史街区拥有更丰富的立体绿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利于文化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的历史街区绿量优化策略,旨在为国内历史街区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蒋敏哲  吴苏 《绿色科技》2019,(12):259-261,269
指出了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因各利益主体诉求不同,改造过程常常举步维艰,一直是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三学街是西安市重要的历史街区之一,沉淀了西安城市建设的历史记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三学街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涉及多方因素:历史遗迹的保留、保护、利用,政府、居民、开发商三方主体的利益均衡等。探讨了三学街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寻求了如何在规划设计和实施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科学性、可实施性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评估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历史建筑的文化遗产价值是否得到彰显、空间环境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福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美国景观绩效系列、建筑遗产评估和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的相关指标,通过Delphi法结合AHP法构建一套集文化和空间保护为一体的评价体系,以评估福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水平,并为历史街区的提升发展提出科学可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丽萍  许大为 《绿色科技》2020,(5):31-32,37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人类历史文化遗迹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景观是街道展示景观的主要载体,通过对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的提取、归纳与总结,得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由底界面、侧界面以及顶界面三大核心要素组成,并将其应用到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景观内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旨在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构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保护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景观改造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的内涵与特点、发展定位、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到旧城区城市肌理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的控制、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化的再现与城市文脉的延续等方面,深入探讨滨水型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海口老城区有一片欧亚混交的骑楼建筑群,它们见证了海口城市百年的发展历史,是海口历史文脉和文化精髓所在。阐述了海口骑楼建筑的种类、风格及特色,分析了海口骑楼老街区的现状、保护的远景目标及目前的改造情况,并从骑楼老街区的商业定位、分等级保护、街区街景改造、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市民教育方面提出了进行了思考建议,可为海口骑楼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历史街区承载着厚重的城市记忆,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文化,成为发展城市个性的重要方面。二道桥街区作为乌鲁木齐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地,具有独特的巴扎文化,非物质文化底蕴深厚。分析了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使其能够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发挥价值,体现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进程中,常出现的缺少生态观、整体观和地域观的"千城一面"保护倾向,使得历史街区失去自身文化、生态价值,如何将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更新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结合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为例,利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经世致用"的传统生态智慧思想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提出通过对历史街区空间的优化与再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提升和潮汕文化的保存与延续的措施,阐释生态智慧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案例中的现代转译方式,以期为未来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