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指出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类群体,其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意识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未来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着眼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的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展开了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讨论和探究了影响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因素,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意处理意愿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可为我国高校推进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更好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专业人才储备,其垃圾分类的知识、意识和行为不仅关系着当前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更关系到未来一代环境素养的养成教育.以问卷调查与寝室走访两种形式对某师范院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意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仅达62.75%,具有良好意识和分类行为...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垃圾分类现状及其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可度较高,但垃圾分类的习惯较差、分类知识的掌握有限、校园相关设施不足、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大学生垃圾分类的进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以促进校园垃圾分类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减量是破解垃圾围城问题和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垃圾分类及减量的效率主要体现为集体行为,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行为认知、意向和行为能力对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有深远意义。阐述了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武汉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外垃圾分类和减量的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通过政府强制手段培育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的意识;其次,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及减量的源头治理,建立完整的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最后,结合社会力量,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的集体活动,自行建立环境行为规范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垃圾分类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试点施行,且已成为中国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在试点推进过程中,不同群体在意识培养、行为指引、实施成效方面均存在差异,而高校学生理应成为垃圾分类理念的先行者和传播者。以南京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基于垃圾分类行为环境视角,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的主观行为环境和客观行为环境,并从优化设置、强化宣传等角度提出了高校垃圾分类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校在校学生垃圾分类现状及困境,提高大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高校在校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强,但由于硬件、机制等问题导致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根据问卷分析和实地分析,发现在高校进行垃圾分类的优势和不足,对当前高校垃圾分类意识、方式、机制、设施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了在垃圾分类意识上,采用多元化宣传方式;在垃圾分类方式上,明确并细化分类的标准;在设施及观念上,调整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议。以打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在高校树立起文明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下称“民生指数2006”)2007年1月16日对外公布。该指数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国内首个环保指数,被誉为中国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晴雨表”。“民生指数2006”显示,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60.20分。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都不及格,而环保满意度也刚刚“过及格线”。针对这一情况,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王磐璞表示,公众在参与环保行为方面仍然存在着“光说不练”的现象,两项不及格和一项刚过及格线的尴尬分数,为中国…  相似文献   

8.
发放并收集到了156份有效网络调查表。150名(占96%)被调查大学生认同垃圾分类有利于垃圾利用和环境保护。然而,只有27名(17.3%)同学能够完全准确地进行分类;86名(55.1%)同学没有对宿舍垃圾进行分类;91.0%的受访者表示会受周围朋友行为的影响。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建议: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奖惩制度和加强配套设施,以期为全社会推进落实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对吉林省林业系统所属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K-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按照保护区级别与管理体制,对保护区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别保护区标准得分以及30个评估项得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法律地位、保护区条例、保护区设计、资源管理、商业旅游经营5个评分项得分差异不显著,其余25项均呈显著水平;国家级保护区METT标准分平均得分为63.36分,而非国家级仅有39.12分。保护区级别与管理有效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03;不同管理体制保护区在管理计划、日常工作计划、政府部门和商业伙伴、经济效益4个评分项中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评分项差异不显著。保护区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经费、管理能力和社区参与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保护管理建议。METT标准分平均得分为63.36分,而非国家级保护区仅有39.12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工作,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特有的辐射功能,努力使其成为实践和传播生态文明的主力军。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大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概念的了解程度、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渠道、生态文明实践行为的现状、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形式等方面,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以及实践活动缺乏评价指标、活动的宣传形式缺乏创新、活动的组织有待加强、活动缺乏延续性等;并提出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包括以班级为单元开展实践活动、发挥环保社团的引领作用、优化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促进生态文明网络社区建设、有效利用高校的特色资源、以高校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等。  相似文献   

11.
对近两年来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现状研究、策略研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趋势,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及行为水平,为具体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2018年武汉市启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试点推进,通过分三步走来逐步实现全面分类,至今时间任务过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分析了武汉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存在对垃圾分类相关的认识不太明确、垃圾分类制度的相关机制不太健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项目结构不太合理3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武汉市采取提高垃圾分类制度的认识水平、健全垃圾分类制度的配套机制、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调整三项对策。以促使提高政府垃圾分类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化走向精细化。  相似文献   

13.
调查分析了滨州市的垃圾分类情况,结果表明:约10%的垃圾投放点设置了4种垃圾箱,约50%的垃圾投放点设置了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40%的垃圾投放点尚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每一个调查点都有部分垃圾投放错误的现象,没有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识投放垃圾;绝大多数居民赞成垃圾分类,通过电视、新闻等渠道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但如何分类尚不完全清楚,超过一半的居民按照垃圾桶图示来投放垃圾,也有部分居民投放垃圾较为随意或者不清楚垃圾应该投放到哪一个垃圾桶,需要加强宣传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目前在垃圾分类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学生作为一个高文化水平群体,应该在垃圾分类行为方面起到带头作用。采用分析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英文简称PCA)和抽样调查方法,数据收集方法包括网上发放问卷、校园内发放纸质问卷和校内实地访谈,原始数据为在对问卷和访谈结果整理的基础上,计算了平均数,再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了数据的分析研究。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初始的7个影响因素进一步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分别为主客关系主成分、负面心理主成分、宣传主成分。最后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垃圾分类的推广与执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垃圾分类是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家庭厨余垃圾分类是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其投放模式受居民的行为意愿、末端处理技术方式等影响较大。阐述了国内外若干国家和城市的厨余垃圾分类投放的做法,并以广州市为例,探讨了家庭厨余垃圾投放模式对居民、环卫工人、收运过程与处理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以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成果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结果表明:湖南省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87.8分,其中分数在85分以上的自然保护区有15个;不同保护区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平均得分相对较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虽处于优等级,但也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整体上,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随着规模的增大而提高;根据评分结果来看,湘东片区的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最低,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管理成效差、缺少亮点工作或特色经验;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的现象还少量存在,在社区发展和综合执法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人员配置、基础设施、科研监测、科普宣教、信息化建设5个指标是影响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因子。最后,从提高管理水平和巩固管理成效方面提出了建议,期望为自然保护区实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垃圾问题易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垃圾分类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推行垃圾分类如果没有全体居民的参与和努力是无法实现的,而如何使居民从"愿意实施垃圾分类"到"正确实施垃圾分类"的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梳理垃圾分类及其媒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利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北京市居民媒介使用习惯与垃圾分类践行情况之间的影响关系,依据所得数据分析总结了北京市现行垃圾分类媒介宣传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针对年龄、学历、月收入、住宅区类型不同的群体提出了在传播媒介、信息投放和信息优化上的不同宣传建议,以从媒介宣传维度对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重要储备,其就业情况也是国家关心的重大问题。大学生的毕业去向、就业地点的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应届毕业生"围城北上广"和"逃离北上广"的典型现象,对于在北京上大学的学生来说,毕业后是否留在北京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生是否留京与北京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就业状况、大学生自身因素等紧密相关。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留京意向及影响他们留京的因素,并由此得出结论:即北京林业大学部分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留京意愿,而且留京意愿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并无显著的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留京意愿也有显著差别,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的学生留京意愿最强,其他省份次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学生留京意向最弱;性别和户口所在地对大学生留京意向没有显著影响。针对结论提出建议:首先政府应完善就业制度,加强对就业指导部门的监督,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就业环境;其次各高校应加强就业渠道的建设;第三,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把握北京人才需求的趋向,提升自身留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食物垃圾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占比达30%~60%,其在收集、中转、运输和处理处置时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食物垃圾处理器(FWDs)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促进垃圾分类,同时提升污水处理厂的碳源水平。综述了FWDs的性能及其应用现状,综合评估了其使用产生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面的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的方向。但目前在高校中,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中,“重理轻文”、“重才轻人”的现象仍很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语文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其审美能力、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其人文品格的塑造产生深远影响。但由于过去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以及地区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等原因,虽然经过多年的语文教育,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即便是大学生,也有不少人的语文水平令人担忧。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