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鲮鱼     
我国目前养殖的鲮鱼品种有3种.即广东土鲮、印度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和麦瑞加拿鲮(简称麦鲮).其中野鲮和麦鲮是东南亚诸国主要养殖鱼类之一。1978年泰国ADK养鳗公司赠送我国广东省食品公司一批野鲮,八十年代末广东省又从印度引进麦鲮进行饲养,目前均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一带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属鲤科,鲃亚科。鲮属,原产于印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麦鲮体长、侧扁、圆筒形。浅红色的尾鳍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苗种期更明显),口下位,背部青色,腹部银白。麦鲮是一种亚热带鱼类。不耐低温。水温在7-9℃以下被冻死,11℃以下冻伤,15℃左右时停食,18℃以上时可越冬。麦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省.现常作养殖鳜鱼的阶段性饵料鱼被长江流域的养殖单位引进和养殖。麦鲮食性杂,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也食部分浮游动物,人工饲料中喜食菜粕类和未完全消化的畜禽排泄物。麦鲮具有耐密养、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易起捕。外形美观、肉质鲜嫩等优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现将麦鲮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建华 《内陆水产》2005,30(8):23-23
麦鲮又称麦瑞加拉鲮,是印度的四大养殖鱼类之一,属鲤科、鱼巴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体形似河中的刁子鱼(鲴鱼类),眼睛为红色。具有适应性强、耐低氧、食性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起捕率高、肉质细嫩味美等特点,在长沙地区得到很好的推广利用.现将麦鲮的池塘养殖方法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叶星  刘家照  洗炽彬 《水产科技》1990,(3):23-24,31
麦瑞加拉鲮鱼(以上简称麦鲮)是南亚次大陆国家传统的养殖鱼类之~。1982年自国外引进珠江水产研究所。麦鲮为杂食性底层鱼类,生长快,个体较大,易养殖。在池塘中混养净亩产可达50—100公斤。麦鲮的人工繁殖,在南亚次大陆国家已获成功。为了使麦鲮迅速地在我国繁衍并发展其养殖,作者于1985—1986年进行了麦鲮人工繁殖试验.并取得成功。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麦鲮,学名麦瑞加拉鲮,原产于印度,1982年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印度引进至我国,1985年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并在两广地区推广养殖。与土鲮相比,其具有生长速度快,耐肥水性好,群体产量高的特点,现已成为我国南方主要池塘养殖鱼类之一。广东地区麦鲮主要是混养为主,采取传统的肥水养殖方式养殖,且主要作为鳜鱼等肉食性鱼类的饵料鱼而被消耗。因其适应性非常强特点,一直被忽视,很少有学者对其早期生长和养殖模式进行研究。随着近年来鳜鱼等名贵品种热销,麦鲮仔作为它们的  相似文献   

6.
洗炽彬  刘家照  叶星 《水产科技》1990,(4):20-22,32
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us mrigala)(下称:麦鲮)原系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养殖鱼类。1982年引进我国。经几年的饲养观察,证实此鱼是杂食性底层鱼类,具有生长快、个体较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下称:土鲮)大,且易于养殖等优点,适当地与家鱼混养,可以提高池塘的鱼产量。  相似文献   

7.
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us mrigala是印度和缅甸的江河鱼类,属印度主要养殖鱼类之一,1982年我国两次分别从印度、泰国引进。1988年6月1日,玉林市从广东南海县水产研究所引入人工孵化麦瑞加拉鲮鱼苗(海花)100多万尾。并先在南江竹美渔场放牛塘,以及玉林镇垌口村牛寨塘和书房塘(面积共8亩)进行苗种培育,经过1个月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印度是世界淡水养殖比较发达的国家.1981年淡水养殖水面约61万公顷,产量近90万吨.约占全国海、淡水总渔获量的40%,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 印度有着悠久的养鱼历史.但在六七十年代以前,一般都采用传统的养鱼方法,产量较低.例如在西孟加拉邦及其毗邻的一些地区,平均产量只有600公斤/公顷.养殖的鱼类是印度鲤科鱼类,主要品种有厚唇鲃、印度野鲮、印度鲮和四须鲮.这几种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肉质好、在混养中互不抑制等优点.七十年代以后,印度为了发展养鱼生产,一方面从我国引进了鲢、草、鲤鱼等,另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推行由粗养转精养,免费培训渔民、养鱼技术员,对渔民进行无息贷款等,以  相似文献   

9.
冬春季节由于受到北方强降温天气影响,对御寒能力差的鱼类的生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引起冻伤甚至死亡。传统养殖品种中的鲮鱼是最怕冷的鱼类之一,引进品种罗非鱼、淡水白鲳、麦鲮、埃及塘虱等鱼类都是从热带、亚热带引进的品种,它们的御寒能力都较差,必须采取防寒措施,才能安全越过低温阴雨期,  相似文献   

10.
<正> 露斯塔野鲮Labeo rohita习性近似我国的鲮鱼,是印度淡水鱼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东南亚国家引进后,发展较快,也成了淡水养殖主要鱼类,在这些国家淡水养殖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1978年8月从泰国引进一批鱼苗,全长5~6厘米,分养于我所和广东省新兴县鱼苗场。我所经三年的饲养和初步观察,露斯塔野鲮具有食性广,近似我国鲮鱼,耐低氧性较强以及比鲮鱼生长快等优点。在三年疏养条件下,每尾体重达3公斤,并在池养情况下性腺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1.
林易  陆露 《内陆水产》2004,29(4):21-21
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1978年从泰国引进我国养殖,属底栖鱼类。其体形呈棒状,腹部圆,头部扁平.吻钝.体色为深青绿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灰白.鳞片大.多数鳞片有红色斑.眼带红色.各鳍条粉红色。水温低于12℃停止摄食,最低临界温度7℃,最适生长水温20℃~30℃;耐肥、耐低氧、抗病力强、食性杂、生长快、群体产量高、外形美观。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现将野鲮池塘养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常规养殖鱼类主要包括:草鱼、青鱼、鲢、鳙、鲤、罗非鱼、鲮、鲈鱼等鱼类。常规养殖鱼类的养殖仍成为内陆地区水产养殖的主流,成熟的养殖技术是渔民增收的重要保证。本人经过多年的养殖实践,现将常规养殖鱼类的健康养殖技术要点总结以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属亚热带鱼类,在南方常作为肉食性鱼类的饵料鱼。2004~2005年,笔者在湖北汉川桂康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麦鲮池塘主养试验。  相似文献   

14.
李凤晨 《河北渔业》2007,(1):22-22,36
斑点叉尾鮰属鲇形目鮰科鱼类,自然分布于美国中北部和加拿大南部各江河流域,肉间细刺少且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食性杂、易垂钓等特点。80年代被引进我国,现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养殖,希望以此文推动业界对这一品种的重视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大菱鲆(Scophanzus maxintus Linnaeus),属鲆科(Bothidae)、菱鲆属(Scophamus),是自然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北海和黑海西部沿岸以及地中海的冷水性底栖鱼类,是欧洲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中国,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6.
虹鳟(Salmo gairdneri)属于鲑科,虹鳟属,是一种冷水,肉食性鱼类。我国于五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在淡水中养殖。自一九八О年以来,大连水产养殖公司研究所进行海水驯化饲养试验,初步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殖的淡水鱼类品种。是美国淡水渔业中主沟鲶,是我区近几年来引进并大力推广养要的养殖对象,我国于1984年开始引进养殖,其体形酷似珠江四大名贵鱼之一的斑鲮(俗称[鱼甘]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力强,现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推广,成为我国当前水产名优品种重点开发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罗非鱼养殖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属热带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病害少、饲料容易解决、养殖产量高又易加工等特点,是世界公认的水产优良养殖品种,为世界各国广泛引进养殖。我省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引进试养以来,在水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大成效,现年产量逾10万吨,成为我省水产养殖的大宗品种。  相似文献   

19.
2004年 ̄2005年,我县武原农技站从湖州成功引进赤眼鳟并试养成功,日前通过专家鉴定。现将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名红眼鱼、赤眼鲮、参鱼,是江河中主要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该鱼具有生长快、  相似文献   

20.
<正>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俗称土鲮、鲮公,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野鲮亚科(Labeoninae)鲮属(Cirrhinus),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鲮鱼为杂食性鱼类,摄食池塘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禽畜残饵、粪便等,在养殖中起到清底和增产增效作用。近年来,鲮鱼作为鳜鱼、笋壳鱼等养殖品种的优质饵料,需求量不断增长,已成为热门养殖品种之一。肇庆地区鱼猪养殖模式使得鲮鱼养殖具有节约成本优势,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