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美国环保署(EPA)利用食品中农药残留数据评估潜在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计算在一天内随食物消费摄入的农药残留量。评估中使用的毒性数据由农药商家在农药登记时提供,膳食消费资料主要来源于美国农业部(USDA)开展的个人食物摄取持续性调查(CSFII1994-96, 98)的数据。EPA根据风险管理的需求进行阶层式农药残留急性暴露评估,从最坏情形下的筛选式评估过渡到使用更靠近消费点的优化评估,利用市场调查数据、政府监测计划数据、概率评估方法、农药的市场份额数据以及食品加工资料等数据和方法,逐步优化评估结果。我国可以参考EPA急性膳食评估方法,尽快建立膳食消费结构和农产品农药残留数据库,并在农药登记前应进行急性膳食暴露评估,提高农药膳食摄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体外模拟方法从生物可给性方面评估污染物的膳食暴露风险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膳食摄入是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为主要的暴露途径,研究蔬果中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对其膳食暴露的作用规律是当前农药残留健康风险分析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重点综述了基于农药残留分析测定生物可给性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介绍了不同营养成分强化下蔬果中农药残留的生物可给性,着重总结了饮食习惯对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生物可给性评估蔬果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评估,并对其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腐霉利(Procymidone)是一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为明确金华地产蔬果中腐霉利残留对金华居民的膳食暴露风险,采用2017年金华市域主要种植基地农产品中腐霉利残留的监测数据,应用分布点评估法,评估了10个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腐霉利的膳食暴露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腐霉利在蔬菜水果中的残留量总体较低,蔬菜、水果中平均残留量分别为0.032和0.012 mg·kg-1。检出率较高,蔬菜、水果中腐霉利检出率分别为22.3%和22.1%。各类人群对腐霉利多来源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商平均值为0.002~0.003,99.9th百分位点残留值为0.300~0.536,表明蔬果中腐霉利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较低,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对膳食暴露的贡献率分析结果显示,蔬菜是金华居民腐霉利膳食暴露的主要来源,控制蔬菜中腐霉利残留是降低腐霉利膳食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建立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物在石榴上的残留检测方法。评估螺虫乙酯在石榴中的残留量,进行一般消费人群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暴露评估。[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后,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碳化黑净化,多重反应监测模式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长期膳食摄入评估模型和短期膳食摄入评估模型对石榴上的螺虫乙酯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的标准溶液在0.005~0.5 mg/L范围内,其进样质量浓度与其对应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当添加水平为0.01、0.1、1 mg/kg时,石榴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4~1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5.3%,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比值为23.36%,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占急性参考剂量(ARfD)值为0.1464%。[结论]按本研究采用的试验方案下,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物在石榴上的长期和短期膳食风险均小于100%,对一般人群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急性膳食风险评估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估计短期摄入量是评估急性膳食暴露风险的关键指标,主要用于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近年来各国对国际估计短期摄入量的计算模型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有国家提出应修订该模型。本文重点介绍了模型计算的四种情形,IESTI计算器使用方法,比较了JMPR与欧盟各国间IESTI参数差异。最后提出了我国开展农药急性膳食风险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对水稻全生育期使用的农药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和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以评估农药使用策略的合理性。[方法]对江苏省、江西省单季稻-双季稻种植区的农药使用情况及其在稻米和土壤的残留情况进行长期调查,对减施农药示范区和常规施药对照区的稻米和不同生育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收获期)的稻田土壤进行残留监测,采用膳食暴露评估模型和生态相对风险模型(EcoRR)对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水稻上常规使用的51种农药,有4种在收获的稻米中检出,其中吡蚜酮和己唑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分别为93.00%和28.75%,毒死蜱和戊唑醇检出率为14.29%和7.14%。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表明:稻米中残留的吡蚜酮、己唑醇、毒死蜱和戊唑醇对不同年龄人群的食用安全风险较低,减施农药仍可进一步降低膳食暴露风险。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农药残留的调查表明,有13种农药在土壤中检出,其中三环唑、己唑醇和丙环唑检出率为100%,这与其较长的半衰期、使用频率以及在前茬作物的使用有关。生态风险评估表明:减施农药能够降低稻田生态环境风险,其中穗期减少吡蚜酮的施用量对稻田生态风险的降低效果最为显著,部分地区可由中等风险转变为低风险或无风险级别。生态风险贡献率分析表明:吡蚜酮的风险贡献率最高,在水稻分蘖期、抽穗期、收获期分别为54.16%~83.68%、19.07%~84.39%和0.00%~82.32%;其次是分蘖期丙草胺、抽穗期苯醚甲环唑和收获期丙环唑的使用,风险贡献率分别为0.00%~71.50%、0.00%~68.95%和1.12%~62.24%,亦是影响稻田生态风险的关键药剂。[结论]减少关键农药品种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其生态环境风险,特别是吡蚜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丙草胺的合理使用,是调控稻田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生中镉含量调查与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中国花生中镉元素含量水平及地区、品系间的差异,对其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2009、2010年在安徽等13个花生主产省对多个品系抽样检测了2578份花生样品,结合中国居民4个消费人群及其亚群的花生消费量与体重信息,采用非参数概率方法对花生镉的膳食暴露量进行了估计。镉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86(G)测定,最低检测限(LOD)为0.0001mg·kg-1,定量限(LOQ)为0.0003mg·kg-1。检测结果表明,花生镉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1634mg·kg-1,仅有2.4%的样品镉含量超出最高限量(ML,0.5mg·kg-1);各省花生中镉含量的差异不明显,不同年份、品系间及品系内的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将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比照JECFA推荐的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25μg·(kg·bw)-1,花生镉的膳食暴露风险总体轻微。一般消费水平下,人群的暴露量远低于PTMI值;高消费水平下,人群中有5%的个体暴露量接近或超过PTMI值,有一定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烟台主产区苹果中杀菌剂残留状况,评估居民苹果来源杀菌剂膳食暴露风险,采用随机采样方法,2016—2018年每年10月于种植、贮存和流通环节共采集718份样本,进行18种杀菌剂检测。基于蒙特卡罗拟合计算危害指数,评估杀菌剂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苹果中存在6种杀菌剂残留,检出率53.26%,3年检出率分别为38.43%、67.93%、38.43%,年度间差异显著(α=0.01);多菌灵最高40.39%,戊唑醇最低0.14%。6种杀菌剂残留量均值范围1.03~15.4 μg/kg,组间差异显著(α=0.05),戊唑醇、异菌脲、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各自最大残留量远小于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存在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超过MRL情况,超标率0.28%。6种杀菌剂共检出385频次,多菌灵最高290频次;同一样本存在多种杀菌剂残留,最多同一样本5种杀菌剂残留。各人群分组中,6种杀菌剂的日均膳食暴露量(estimated daily intake,EDI)各异,女性大于男性;未成年人组中,6种杀菌剂的EDI均值与年龄呈现负相关。除2~6岁组外,5种杀菌剂的膳食暴露风险商(hazard quotient,HQ)值远小于1;咪鲜胺HQ>1概率值各异,2~6岁风险概率值最大;多菌灵、苯醚甲环唑HQ>1仅存在全人群2~6岁组,其概率值分别为0.01%、0.02%。苹果来源杀菌剂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危害概率值为0.30%~66%,女性大于男性,摄食者大于全人群,2~6岁、7~10岁组是高风险膳食暴露组。苹果中杀菌剂残留的总体质量状况处在可接受安全水平,咪鲜胺是苹果来源杀菌剂膳食暴露风险主要危害因子,尤其对于儿童、少年等低龄人群。  相似文献   

9.
通过2017—2021年对浙江省沿海重点养殖区域缢蛏、贻贝等主要养殖贝类重金属的镉、铅含量进行调查监测分析,了解浙江沿海重点养殖区域主要养殖品种缢蛏、贻贝重金属污染水平,对其进行污染指数评价和膳食暴露评估,对其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进行评估。我们使用国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食品中多元素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并利用SPSS 23.0等对监测结果进行生物质量指数评价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发现,503批次的贝类样品中,未有超过限量值标准的样品。贻贝铅元素整体污染水平较低,缢蛏铅元素污染水平略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镉元素整体污染水平比铅元素要低,其中贻贝的镉元素含量要远高于缢蛏的镉含量。铅元素在贻贝中生物质量指数较低,污染水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镉元素不同地区污染水平不一,南麂岛区域污染水平高于嵊泗区域。贻贝铅元素膳食暴露量较低,铅元素的膳食暴露量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镉元素的膳食暴露量情况略好,没有出现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值的情况,贻贝中镉元素的膳食暴露量要远高于缢蛏中镉元素的膳食暴露量。浙江沿海重点养殖区域主要养殖贝类铅、镉含量处于合格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采集广东省鸡产品主产区的鸡肉、鸡肝和鸡蛋样品,分析重金属元素砷(As)、铅(Pb)、镉(Cd)、铬(Cr)、汞(Hg)的含量特征,并采用点估计方法对鸡产品中As、Pb、Cd、Cr、Hg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照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此次调查的鸡肝、鸡蛋样品合格率为100%,鸡肉样品合格率为95%.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儿童属于重金属敏感人群,广东省肉鸡、蛋鸡主产养殖区鸡产品中重金属的风险商均远低于1,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1.
海南豇豆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累积性暴露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2012年海南省豇豆农药的监测数据,分析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情况.并根据中国不同人群的摄入量和体重数据,采用分布点评估的方法,对豇豆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了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若长期食用的豇豆中含有机磷农药残留超过该监测数据的95^th和99^th百分位点时,风险在可接受范围.若农残超过99.9“百分位点时,4~6岁、7~11岁年龄组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对华南沿海部分海域牡蛎、文蛤和江珧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对牡蛎样品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海域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差异进行了讨论。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海域、不同种类、不同养殖季节的贝类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Cu、Zn在牡蛎样品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在文蛤、江珧等样品中的含量。采用粗略的点估计方法,计算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对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对于成年人,正常食用牡蛎、文蛤等产品,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低于JECFA的推荐值,处于安全范围。而食用同量的江珧产品,Cd的摄入量超过JECFA的推荐值,存在危害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农田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临界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莹  周震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21-21023
[目的]为完善土壤有机污染物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制定土壤质量指导值/标准通用的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农田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临界浓度进行初步的推算。[结果]DBP、DEHP、DEP和BBP 4种邻苯二甲酸酯的临界浓度分别为250、50、2000、500 mg/kg。[结论]利用暴露风险评价模型推算的土壤邻苯二甲酸酯临界浓度远低于我国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中的相应污染物标准,但远高于美国的土壤标准。这可能与模型参数的取值和邻苯二甲酸酯的参考剂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种苗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沈海龙    敏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825-8826,8845
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占用学生课余时间,教学环节的适用性和考核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对种苗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评估农业旱灾风险,文章从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抗旱能力四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各地区农业旱灾风险等级,建立正态云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农业旱灾风险为中险;淮南、合肥淮河流域、滁州淮河流域、六安淮河流域为轻险。评估模型可实现评语与评估指标值间不确定映射,体现旱灾评估随机性,为安徽省淮河流域农业旱灾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蚕人工饲料摄食性遗传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人工饲料育在我国至今尚未实用化,主要是因为没有培育出摄食性高、适应性强的蚕品种。要培育出人工饲料摄食性高的家蚕品种,必须对其摄食性遗传进行研究,弄清摄食性遗传机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生物统计遗传学的方法,对摄食性较高的日系品种54A和摄食性低的中系品种丰1及其杂交组合等共10个世代进行遗传模式研究,得出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一母性影响遗传模式。这一研究结果可为人工饲料高摄食性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石浦南  罗明灿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26-9127,9164
低碳乡村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生态发展模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构建了一个具有3个层次、20个指标的低碳乡村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元江县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距离函数模型法,对元江县乡村低碳化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低碳乡村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小麦条锈病监测结果,分析安康市2001-2008年以来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和危害,并采用数理统计法检验条锈病流行动态模型.结果显示,安康市近8年来条锈病累计发病田块面积1.79×105hm2,累计产量损失8.54×107kg.品种单一化种植及病菌新小种的出现是近年来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4月下旬的病叶率与产量形成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拟合度的回归检测,得出冈珀茨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从而为条锈病流行动态的定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即理想解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与理想解的贴近度C均值总体上先降后升,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呈现先恶化后好转的变化趋势,2004—2006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区域巨大的生态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相似文献   

20.
森林高度遥感估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树高是最重要的测树因子之一。该文在总结森林高度地面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基于遥感数据估算森林高度的方法,分别讨论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其不确定性,以为选择估算森林高度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