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土壤有效磷是指耕层土壤中能供作物吸收的磷元素的含量.以每千克干土中所含P的毫克数表示,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态磷及有机态磷,有的土壤中还包括某些沉淀态磷.在化学上,有效磷定义为:能与32P进行同位素交换的或容易被某些化学试剂提取的磷及土壤溶液中的磷酸盐.作物吸收磷的形态,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可变电荷粘粒矿物和矿物学性质不同的代表性土壤对磷酸根的等温解吸特性。结果表明磷酸根的解吸等温线一般都滞后于吸附等温线。滞后的程度以铁、铝氧化物最大;含较多铁和铝氧化物的酸性土壤其次;高岭石、蒙脱石和中性、石灰性土壤较小。磷酸根的解吸率一般都随着吸附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各吸附饱和度下,解吸率都明显低于吸附磷的同位素(磷)交换率。在恒定pH和离子强度下,解吸主要涉及结合能较低的吸附态磷。可变电荷表面紧结合态吸附磷在同样条件下是极难解吸的,从而引起磷酸根吸附和解吸不可逆转。此外,吸附态磷还可能通过次生化学反应而转化成不溶性磷酸盐化合物,对这种形态磷就不能通过简单的水液平衡而发生可逆性的解吸作用,而必须加以某种化学处理(例如适当酸化或用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3.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土壤活性酸铝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MNPK、M处理的PFI为2.51、2.69比N、NP处理4.53、4.37明显降低。在红壤旱地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土壤交换性酸铝成倍增加,土壤酸化严重;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土壤交换酸铝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4.
用黑麦幼苗实验及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对作物的有效性。运用顺序提取法测出铅、镉的5种化学形态,与用黑麦幼苗实验测定其对作物的有效性相比较,发现交换态、吸附态和有机结合态的铅、镉是植物有效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适用于酸性富硒土壤有效硒提取的方法,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天然富硒区采集了40份土壤样品进行水稻盆栽试验,采用连续浸提法和10种常用的单步浸提法对土壤硒形态和有效硒进行了提取、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浸提方法提取的有效硒含量与植物硒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建始县酸性富硒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硒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12~46.0、0.58~197.35μg/kg;硒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等难以被植物利用的形态存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硒含量分别为0.01~0.34、0.05~0.88、0.04~2.72 mg/kg;在10种单一浸提剂中,0.5 mol/L NaHCO3和0.1 mol/L KH2PO4溶液对土壤有效硒的提取效率较高;在不同土壤硒形态中,交换态硒与植物硒的相关性最高(r=0.80,P<0.01),其余形态硒与植物硒含量的相关性均低于交换态硒。在单一浸提法中,0.1 mol/L KH2PO4溶液和0.5 mol/L NaHCO3溶液提...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将城市污泥与土壤按照一定的质量比配成污泥混合土壤.采用6种不同性质提取剂(0.05mol/L EDTA、0.1 mol/L CH3 COOH、0.01 mol/L CaC12、1 mol/L CH3COONH4,0.05 mol/L NaHCO3和0.05 mol/L Tris-HCl)分别对污泥混合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的螯合态、酸溶态、中性交换态、中性结合态、碱性交换态和蛋白质结合态进行提取,考察污泥的添加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消长规律.通过黑麦草盆栽试验,探究污泥混合土壤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污泥混合土壤中重金属螯合态比例较大,占总量的20.3%-40.0%;其次为酸溶态和中性结合态,而中性交换态、碱性交换态和蛋白质结合态的含量较低.污泥的添加促进了黑麦草对Cd、Cu和Zn的吸收,在污泥添加率为44.4%时根部对其吸收量达最大,分别较CK处理增加了0.3、2.3和6.5倍.抑制了对Pb的吸收,在污泥添加率为37.5%时,根部对Pb的吸收较CK处理下降0.4倍.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混合土壤中以螯合态、酸溶态和中性结合态存在重金属可被黑麦草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7.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和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有机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明显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稻土淹水过程中不同土层铁形态的变化及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使土壤中结晶态氧化铁含量减少,同时使无定形氧化铁大大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大为提高,磷最大吸附量增大,磷解吸率降低,从而影响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淹水土壤还原层铁形态和磷吸附、解吸的变化比氧化层更为剧烈,尤其是红壤性水稻土,在青紫泥中两土层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由矿业和养殖业废弃物的排放所导致的土壤铜污染已对农产品安全造成威胁,鉴于保水剂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近年来已被人们作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候选材料。通过吸附/解吸试验和黑麦草盆栽试验,对保水剂聚丙烯酸钠在溶液中吸附铜的特点及施入土壤后对不同形态铜转化和植物吸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铜浓度为100 mg/L时,保水剂对铜离子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可达77. 6 mg/g,但铜浓度继续增加时,最大吸附量迅速下降;盆栽试验表明,添加保水剂可促进土壤残渣态铜的释放,所释放铜中的绝大部分被保水剂所吸附,但植物生长却对这个过程有阻碍作用。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保水剂不能明显减少短期内黑麦草对土壤铜的吸收,也不能起到明显的钝化土壤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省孝感市的黄棕壤B层土壤为装柱材料,在干湿交替(pH=5)条件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0.08 mol/L)FeSO_4和MnCl_2的铁、锰混合溶液,淋溶土柱60次,分析土壤中游离态和非晶质态铁、锰氧化物的淋溶淀积规律及其对重金属Pb~(2+)的吸附与解吸特点。结果表明:当淋溶液的铁浓度分别为0.04和0.08 mol/L时,淋溶液中锰浓度增加,土壤中的锰含量呈增加趋势,铁含量无明显变化;淋溶后土壤中游离和非晶质铁氧化物的淀积量均高于锰氧化物的淀积量,同一处理土柱上层(0~10 cm)的铁、锰淀积量基本上大于下层(20~30cm);淋溶60次后,土壤样品对Pb~(2+)的吸附量随平衡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上层的最大吸附量为167 mmol/kg,下层的最大吸附量为195 mmol/kg;淋溶后黄棕壤对Pb~(2+)的吸附量随土壤中锰淀积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Pb~(2+)的解吸量却呈相反的趋势;Pb~(2+)的解吸量随其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肥田萝卜根分泌物对活化酸性土壤中低品位磷矿粉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肥田萝卜分别置于全磷、低磷、无磷的营养液中生长10d后,收集根洗液并加入已培养60d的酸性土壤样品中浸提。测定结果表明,不论土壤中是否加入磷矿粉,低磷营养液中培养的肥田萝卜的根洗液(含根分泌物)浸提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都最高,高于用无磷及全磷根洗液浸提的,也高于用去离子水浸提的。土壤加入磷矿粉培养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效磷的浸提量,其中用低磷根洗液浸提的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增加最明显。用低磷根洗液浸提的酸性土壤有效铁含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2.
张丽丽  史庆华  巩彪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7):3567-3575
【目的】碱性土壤降低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黄腐酸能活化土壤中的固定态磷。利用黄腐酸克服碱性土壤对磷的固定效应,提高磷肥利用率,为磷肥减施增效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盆栽方式,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罗拉’为供试品种,在土壤pH为6.5和8.0两种条件下,设置4个施磷(P2O5)水平(0、0.1325、0.265和0.53 g·kg-1,分别标记为0% P、25% P、50% P和100% P);在此基础上,设不添加和添加0.08 g·kg-1黄腐酸两种组合(分别标记为-FA和+FA),共计16个处理。研究黄腐酸与磷肥施用在中、碱性土壤条件下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和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碱性土壤抑制番茄植株生长,降低产量、各组织磷含量和植株磷吸收量,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磷肥减施造成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下降,降低植物各组织磷含量、植株磷吸收量和肥料产量贡献率,但对磷肥利用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本研究的任一种土壤条件和磷水平下,施用黄腐酸均可提高番茄对磷的吸收量,增加各组织磷含量,促进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提升。在中性土壤条件下,施用黄腐酸与否对磷肥利用率影响不显著,且降低肥料产量贡献率;但在碱性土壤条件下,施用黄腐酸可显著提升磷肥利用率和肥料产量贡献率。此外,施用黄腐酸可使中性土壤减磷处理(50% P)下番茄的生长与产量达到全磷处理(100% P)水平,并提高番茄果实品质;这种现象在碱性土壤栽培条件下更为显著。且100% P处理下添加黄腐酸能显著提高碱性土栽培番茄的生长、产量,使其达到中性土0% P处理水平。【结论】黄腐酸有利于提高番茄的磷素利用率,促进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达到磷肥减施增效目的;且黄腐酸配合磷肥施用能有效缓解碱性土壤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小麦磷、钾营养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抗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缺磷缺钾土壤上,土壤水分胁迫时,施磷不仅有助于作物对磷的吸收,也改善了作物的钾营养状况,因而提高了作物的抗旱性,促进了作物生长;施钾有助于小麦对钾的吸收,而对磷的吸收没有影响,钾肥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依赖于植物的磷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供磷水平对纽荷尔脐橙幼树生长发育和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为脐橙幼龄果园土壤磷养分诊断标准和施磷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枳砧纽荷尔脐橙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培和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纽荷尔脐橙幼树植株总生物量、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直径、根系总长度、根系体积及表面积和叶片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25 mg.kg-1供磷水平时纽荷尔幼树植株总生物量最大,根系发育最好,供磷水平低于25 mg.kg-1或高于45 mg.kg-1后植株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减少。随供磷水平的提高,根系直径明显变粗;供磷水平大于85 mg.L-1后,根系总长比缺磷和5 mg.L-1供磷水平的还小;25 mg.L-1供磷水平的根系体积和总表面积最大,大于或低于25 mg.L-1的根系体积和总表面积明显减小。随供磷水平增加纽荷尔脐橙幼树叶片中磷、钙、镁、锰和铜元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叶中氮、钾、铁、锌和硼元素含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供磷水平过低或过高会造成叶片中磷、镁、锰和铜元素的缺乏或过量累积,同时不利于氮、钾、铁、锌和硼元素的吸收。【结论】在微酸性黄壤条件下,土壤供磷水平达到25-45 mg.kg-1能够满足纽荷尔脐橙幼树良好生长和其它营养元素平衡吸收对磷的需求,供磷水平过低或过高对纽荷尔脐橙幼树的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in the upland fields of yellow soil areas and impacting factor was studied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dissolved active P of surface runoff from various upland fields of yellow-soi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ich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active P of runoff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P, amorphous oxides of A1, and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s. The amount o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applying P fertilizer and the process of corn growth, which with fertilizing from 150 to 900 kg P205 ha^-1 in the soil with high P level,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dissolved active P in the permeability-water of the soil increased from 0.020 mg L^-1 to 0.137 mg L^-1. The amount o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also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 which the amount o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temperature is 30℃-35℃, water/soil ratios is 15:1-25:1, submergence-time by water is 12-18 h and pH value of acid rains is 3.82-3.73.  相似文献   

16.
对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暗棕壤性苹果梨园土壤有机磷进行测定,参照熊-范改进Bowman-Cole法,对有机磷组分提取中不同条件进行优化探索。结果表明,对于酸性苹果梨园土壤,提取不同组分有机磷的优化步骤为:土壤经氯仿处理后,加入0.5mol·L-1 NaHCO3溶液超声波10 min,振荡30 min提取活性有机磷;再用0.1mol·L-1 NaOH溶液处理残余土壤,超声波10min,振荡4h提取稳定性有机磷且浸提液中无机磷为中活性有机磷,把该浸提液的酸度调至pH 3,上清液中测中稳性有机磷,沉淀中为高稳性有机磷;继续用1mol·L-1 H2SO4溶液浸提残余土样,振荡3h,提取中活性有机磷。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杭州湾湿地植物碱蓬Suaedaeglauc0,南方碱蓬Suaed austrd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cfolia等各自生境土壤盐分高低是否和种子在盐分胁迫下的萌发能力相一致。试验比较了它们所在生境的土壤含盐量、pH值及含水率,测定了4种植物种子在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钠(NaCl)(0~50g·L-1)溶液处理下的萌发率,并分析了土壤含盐量、pH值和含水率和20g·L-1氯化钠溶液处理的种子萌发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物种生境土壤含盐量顺序是南方碱蓬〉碱蓬〉芦苇〉野艾蒿;土壤pH值为芦苇〉野艾蒿〉南方碱蓬和碱蓬:土壤含水率为碱蓬〉芦苇〉南方碱蓬〉野艾蒿。氯化钠溶液处理对4种种子萌发率都有显著影响,萌发率随盐分质量浓度增加而下降:同一盐分质量浓度下.萌发率高低顺序依次是碱蓬〉南方碱蓬〉芦苇〉野艾蒿。复水后氯化钠溶液处理的种子萌发率都显著提高.但不同物种萌发率高低顺序和复水前相同。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盐量和不同种子在20g·L-1氯化钠胁迫下的萌发率是显著相关的。这些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是限制上述4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4种植物的分布是和它们各自生境的盐分高低条件和种子在盐分胁迫条件下的萌发能力相关的。图2表2参17  相似文献   

18.
碱活化载镁橘皮生物炭除磷后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性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常被用于污水吸附除磷,然而吸附除磷后的改性生物炭若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促进吸附除磷后生物炭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本研究将吸附除磷后的载镁橘皮生物炭(KMg-BC/P)用于土壤改良及大豆栽培。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KMg-BC/P能显著提高土壤的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磷含量、总磷含量、磷素的释放量以及持水能力;同时增加土壤中高效磷源和缓效磷源的含量,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无机磷和低活性有机磷向高活性有机磷转化;此外其还能促进土壤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降低真菌的数量和多样性。用KMg-BC/P改良后的土壤种植大豆能促进大豆的生长,使大豆的发芽率、植株高度、根长、叶片数量、大豆植株鲜质量和茎粗均优于对照组。因此,KMg-BC/P具有作为土壤改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借助根系功能-结构机理模型,在动态描述根系空间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采用根系空间吸水速率函数耦合三维土壤水动力学模型,描述根系吸收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以根个体为中心,采用扩散方式,描述了由于根系吸收土壤中磷元素而引起的土壤中有效磷分布的动态变化。通过小麦苗期根系结构与生物量的动态观测试验,获取了根系生长参数,利用文献资料获取了土壤水分运移参数、土壤有效磷扩散参数。在设定的灌溉与蒸散情景下,模拟了根长密度与根系吸收速率在三维空间的动态分布、根系吸水条件下土壤水分三维时空变化以及根系吸收磷元素的条件下土壤中有效磷的亏缺区域变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根系-土壤系统能够实时地模拟根系生长下土壤环境资源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黄壤旱地-水系统中磷释放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溶解态磷向水体迁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以及盆栽试验和模拟试验研究贵州中部黄壤旱地磷释放及影响因素。【结果】旱地向水体释放的磷量受施磷水平以及玉米生长过程的影响;在高磷黄粘泥土上施磷肥(P2O5)150~900 kg·ha-1,其渗透水中活性磷的平均含量达0.020~0.137 mg·L-1。旱地向水体释放的磷量还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温度为30~35℃、水土比为15﹕1~25﹕1、淹水时间为12~18 h、酸雨pH值为3.82~3.43的条件下,土壤磷的释放量显著地增加。【结论】不同类型黄壤旱地地表径流中活性磷(磷酸根态磷)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活性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无定型铝和有机质含量存在密切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