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室内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于(25±1)℃恒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0.1、0.5、1.0、1.5)对长额象鼻溢Bosmina longirostris生长、存活、繁殖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额象鼻涵是一种对盐度急变的耐受性极低和对盐度变化极为敏感的淡水枝角类,该溢24h LC50为4.62,生活的最适盐度为0.1—0.5,盐度仅在很低和微小增加时,才对其生活的某些方面有积极的影响;该潘的内禀增长率(rm)为0.241d^-1,低于其他种类,开发作为经济水产动物活饵料的潜力不大;从对盐度变化的敏感性来看,该涵有可能作为淡水污染、盐碱化等方面的监测生物,对环保、饮用水的生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微塑料对淡水生物的生物学毒性效应,选取淡水中常见的浮游动物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试验动物,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3种粒径(0.5、5、20μm)的聚苯乙烯微球(PS)对长额象鼻溞存活、形态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PS对长额象鼻溞的急性毒性均随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各PS浓度组长额象鼻溞24 h致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5、20μm粒径的PS对长额象鼻溞的48 h LC50分别为21.65、19.26、47.61 mg/L;PS对长额象鼻溞母体和子代的形态影响显著,3种粒径PS组母体的体长、体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第一胎幼溞的体长、体高却变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PS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二胎幼溞的体长与对照组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PS可延长长额象鼻溞母体寿命,增加其总生殖量及缩短产前发育期,不同粒径PS组的内禀增长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以0.5μm粒径组最高,为(0.227 4±0.000 ...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生长、发育及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水温25℃自然光照下,盐度分别为0、1、2、3时,以盐度为2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最高,分别为16658、5.2899和20.1;盐度为2的一生生殖次数和总生殖量也最高,分别为4.9、23.2个,其平均寿命最长为98.4h,产前发育期最短为18.71h。世代时间以盐度3最短,为1.414d。本研究结果表明,直度2是卜氏晶囊轮虫生活的最佳盐度。  相似文献   

4.
在变温条件下,根据连续饲养麦无网长管蚜4个世代的资料,组建了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结果表明,世代平均温在18.3℃时,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26.4693)和内禀增长率(rm=0.1395)最大,即该温度最适宜麦无网长管蚜的长生繁殖。此外,根据内禀增长率,建立了麦无网长管蚜种群对干扰的反应时间公式。  相似文献   

5.
海水盐度对大型氵蚤的存活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24h半致死盐度值,测定了大型氵蚤两个种群的盐度上限.当直接从淡水移到较高盐度水中时,淡水种群和寡盐水种群的盐度上限分别为7.8‰和8.5‰;当逐渐提高盐度时,盐度上限分别达到12.0‰和13.2‰,为了确定大型氵蚤的最适盐度,在室内盐度1‰到7‰间,设4~5个盐度梯度测定这种氵蚤的内禀增长率rm,结果表明两个种群的rm值均以2‰时最高  相似文献   

6.
唐黎  王吉桥  陈玉珍  姚俊杰  安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38-18838,18851
[目的]考察盐度对隆腺溞存活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为其在低盐水体中培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贵阳市花溪河水库采集隆腺溞,以其孵化出的同步幼溞为试材。通过盐度急变、缓变试验以及盐度对隆腺溞内禀增长率影响试验,研究了盐度对隆腺溞存活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结果]在盐度急变条件下,隆腺溞24和36 h的半致死盐度分别为0.635%和0.517%。在盐度缓变条件下,至试验第4天所有幼溞全部死亡(包括对照组),最终盐度为0.400%。随着试验进行,幼溞逐渐死亡,最终未发现有产幼现象。0.800%为盐度急变条件下隆腺溞所能耐受的最高盐度,在低盐条件下隆腺溞不能进行孤雌生殖。[结论]该试验为以后研究枝角类耐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为(174-1)℃和盐度为16±1的条件下,研究了培养密度(0.1、0.2、0.3个/mL)和容积(20、50、80、150mL)对西藏拟涵Daphniopsistibetana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低种群密度比高种群密度更有利于西藏拟淹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为0.1个/mL时,最有利于溢体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达到0.3个/mL时,水体中开始出现雄体(CV3组除外);在容积试验中,容积为20—80mL时,西藏拟潘的体长随着容积的增大而增大,容积为80mL时,最适宜潘体的生长和生殖;西藏拟涵的生殖量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25±1)℃恒温条件下,研究了圆形盘肠溞Chydorus sphaerius在不同盐度下的急性和慢性试验。急性盐度试验设置盐度为1、2、3、4、5、6、7,观察不同时刻溞体的死亡情况,计算24h半致死浓度(24hLC50),慢性试验设置盐度为0.5、1.0、1.5、2.0、2.5,进行圆形盘肠溞的寿命、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试验,每个试验的每个盐度组均设5个重复。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试验中,圆形盘肠溞的24hLC50为2.64mg/L;慢性盐度试验中,低盐度0.5组圆形盘肠溞的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产前发育期随盐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缩短,这显示了盐度对其繁殖的积极作用,但盐度为1.5及以上的试验组,圆形盘肠溞的内禀增长率、世代周期、净生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圆形盘肠溞对盐度变化较为敏感,其能否作为海产苗种的一种饵料,需要盐度驯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黄海北部非投喂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温度、溶氧、盐度、pH和大型生物等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特点,以及春季化冰期池塘的温度、盐度、pH的日变化规律,同时对池塘的纳潮换水、水位管理以及敌害生物的控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环境因子与仿刺参养殖的关系。结果表明:(1)池塘周年水温变化在-1.2~30.4℃,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溶解氧值波动于3.5—21.3mg/L,冬季高,夏季低;溶解氧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为Do=0.018T^2-0.818T+15.805;pH值波动于7.印~8.72,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盐度波动于22.5~33.5,夏季偏低。(2)冬季水温下降到-1.0℃时,池塘表层开始结冰并逐渐封冰;春季在化冰时存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可采用将表层水排放掉的方法消除跃层。(3)池塘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缘管浒苔、刚毛藻、沟草等,大型动物主要有矛尾缎虎鱼、石鲽、花鲈、蓝点马鲛、鲮、斑鲦、鳐等鱼类,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黑荞麦蛤等贝类以及脊尾白虾、口虾蛄等。(4)在化冰期注意池塘盐度变化,化冰前池塘冰下水位应控制在120~130cm以上,化冰后池塘水深应控制在150—170cm以上。(5)在夏季高温期应注意监测溶解氧的变化,防止因藻类死亡腐败、溶解氧含量下降而导致仿刺参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盐度、pH和温度条件下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 C1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对高浓度总氨氮(9~10mg/L)和亚硝酸盐氮(1~2mg/L)净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C12可在盐度为0~40、pH为7~9、温度为25—37℃条件下的淡水、海水养殖中发挥高效净化亚硝酸盐氮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较适宜在盐度为0~20、pH为5.5-8.5、温度为20-57℃条件下的水体中发挥净化总氨氮的作用;而假丝酵母菌净化总氨氮的较适宜条件为淡水、pH5.5~7.0、温度20~30℃。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室内海水中长期培养对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种群增长能力所产生的影响,研究了晋南品系不同采集时间的两溞种(1982溞和2006溞)对极端环境的耐受性,以及在温度为25~32℃、盐度为15~35、非离子氨(NH3-N)为1.05~6.62 mg/L条件下两溞种的生殖和种群增长能力??果表明:1982溞较2006溞更具有较强的耐极端环境的能力;温度对两溞种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差异均显著,两溞种的生殖指标和内禀增长率无明显差异,其最适温度均为28℃;在盐度为15~35时,两溞种的生殖和种群增长差异不显著;非离子氨的影响显著,驯化时间增长能改变溞对非离子氨的适应能力?说明在海水中长期培养蒙古裸腹溞对该溞的种群增长能力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在高温、高盐、高非离子氨条件下,1982溞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更适合作为海水大规模培养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壳纹船卵溞Scapholeberis kingi Sars的盐度适应性,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壳纹船卵溞的形态特征、分布、急性盐度耐受性,以及(25±1)℃恒温条件下盐度对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纹船卵溞在淡水河流、池沼和湖泊水库分布较广;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盐度对壳纹船卵溞的24、48 h的半致死盐度(LC50)分别为3.35和2.27,安全盐度为0.31;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壳纹船卵溞在0.5盐度组表现出最高存活率和最长寿命,其寿命显著高于1.5、2.0盐度组(P<0.05),体长增长率在1.5盐度组最高且1.0、1.5盐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盐度组(P<0.05),初次产幼数在1.0盐度组最大且显著高于2.0盐度组(P<0.05),总生殖量在1.0盐度组最大且对照组、0.5、1.0盐度组均显著高于1.5和2.0盐度组(P<0.05),溞净增殖量、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世代周期均在0.5和1.0盐度组较高,总体高于或接近对照组(P>0.05),而1.5和2.0盐度组各项种群增长参数均较低。研究表明,壳纹船卵溞对盐度的耐受性较低,盐度适当升高(0.5~1.0)可促进其生长和生殖,壳纹船卵溞对盐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作为受试生物用以指示和监测海水侵蚀、淡水污染和盐碱化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长吻鮠养殖过程中受精率、孵化率、鱼苗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方法]探讨了盐度和pH对长吻鮠胚胎发育的速度、器官分化、畸形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盐度越高,长吻鮠胚胎的孵化率和存活率越低,发育速度越慢。原肠胚期和神经胚期是对盐度最敏感的时期。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在6‰以下,最高临界盐度为11‰。氢离子浓度对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有明显的影响,但与胚胎发育速度关系不大。胚胎发育的适宜pH是7,最高临界pH为9,最低临界pH是5。[结论]该研究可为长吻鮠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单个体培养和群体培养方法,在25℃条件下,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南京品系(NJ)和美国佛罗里达品系(FL)的幼体发育时间、胚胎发育时间、繁殖量、种群增长参数及品系间、品系内受精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FL品系与NJ品系的幼体发育时间、第一个幼体孵出时间和繁殖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NJ品系的胚胎发育时间比FL品系显著缩短6.9%(P<0.05); NJ品系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世代时间(T)和生命期望(e0)均显著大于FL品系(P<0.05);萼花臂尾轮虫FL和NJ品系雌雄交配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系间的受精率低于各自品系内交配的受精率.本研究表明,南京品系和佛罗里达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的发育和种群增长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但两品系之间不存在完全的生殖隔离,未形成姐妹种.  相似文献   

15.
珠颈斑鸠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的1~12月,对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内珠颈斑鸠的繁殖生态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观察。在该区珠颈斑鸠年繁殖1次,巢多营建于小树枝杈、或岩石洞穴中,有利用旧巢的习性,窝卵数多为2枚,卵重平均15.67(15.0~16.4)g。雌雄鸟均参加孵卵,孵化期18d,孵化率100%,离巢率87.5%,巢内育雏17~19d,种群密度为15.79只/km。  相似文献   

16.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黑腹果蝇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黑腹果蝇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长达41 d,而在30℃下,黑腹果蝇完成发育仅需7 d;黑腹果蝇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雌、雄平均寿命分别高达70,80 d,在30℃下,平均寿命都仅为30 d;黑腹果蝇在20和30℃的平均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8.85和137.97粒卵·雌-1,但在以上条件下的平均繁殖能力显著低于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黑腹果蝇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55.10和1.021 d-1,而在15℃条件下值最小,分别为36.67和0.189 d-1。据此得出,25℃是最适宜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黑腹果蝇种群增长。黑腹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23.3日·度。  相似文献   

17.
孙文君  杨爽  杨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32-5133
[目的]为推广黄颡鱼养殖技术提供参考。[方法]用不同盐度水体养殖黄颡鱼幼鱼,研究其对水体盐度的适应性及盐度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盐度为11.5‰的水体中养殖96h后黄颡鱼无死亡现象,而盐度为14.4‰的水体中黄颡鱼全部死亡,且水体盐度越大,黄颡鱼死亡速度越快;水温为(25±1)℃时,黄颡鱼的安全盐度为3.83‰,48、96h的半数致死盐度分别为13.38‰、12.93‰;在盐度为2‰~7‰的水体中养殖85d后,黄颡鱼的成活率达94%~100%,鱼体日增重0.24~0.25g/尾,不同盐度水体中鱼体重增加幅度无显著差异;黄颡鱼的饵料系数在1.6~3.0,随水体盐度增加饵料系数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明确了黄颡鱼幼鱼的耐盐性及其生长的适宜水体盐度范围。  相似文献   

18.
低盐度对不同三疣梭子蟹群体幼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亲蟹繁育的Ⅱ期幼蟹进行低盐度胁迫,发现其120 h的半致死盐度为11.7,并比较了“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和低盐适应群体三疣梭子蟹在低盐度(11.7)水中和正常海水(盐度为35.0)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黄选1号”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比在正常海水中低,低盐适应群体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与在正常海水中差异不明显;在盐度为11.7的水中,两个群体幼蟹的变态率与生长指标均低于在正常海水中.试验结束时,“黄选1号”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0.00%、10.00%、(17.47±1.11) 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52.22%、53.33%、(20.43±1.21)mm;低盐适应群体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32.22%、13.33%、(17.69±0.93) 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7.98%、16.67%、(18.79±1.61) mm.研究表明,低盐适应群体抵抗低盐胁迫的能力较强,在正常海水中“黄选1号”幼蟹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和体质量均高于低盐适应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