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县湘波镇茶场,1965年建场以来,共开荒种茶370亩,其中常年采摘茶园302亩,良种茶园38亩,(毛蟹20亩、江华苦茶、涟茶1、2、5、7号共18亩)。地处湘中丘陵区,石灰岩发育的灰黄土、pH4.2,大部分茶园是大搞群众运动种植的,建园标准低,茶园耕作层浅,基肥下得少、土壤肥力低,且水土流失严重。1980年,土壤普查速  相似文献   

2.
1983年3月,淳安县双源乡领导确定将乡办184亩茶园实行个人专业承包。当时无人敢冒风险。许承意原在这个乡茶场当过四年场员,了解这个茶场底细。1969年开垦这片茶园,到1974年才略有收入。1980年前后,虽每年能产干茶几千公斤,产值2万多元。但除各项成本开支,全场18名固定场员只能靠每日发六角钱拿回生产队记误工过日子。  相似文献   

3.
长沙县金井公社茶场现有三个工区,102人,茶园面积754亩,其中采摘面积420亩。十年动乱给茶场带来了严重损失,茶园管理粗放,茶树末老先衰,茶蔸裸露,缺蔸短行严重,导致茶园单产低,茶叶收入少,加之经营管理不善,茶场频临散伙。一九七五年公社党委从切实加强对茶场  相似文献   

4.
一、丰里茶场改造低产茶园效果好丰里茶场是安化县烟溪公社丰里大队队办茶场。1967年建场,共有茶园64亩。由于建园标准不高,培管差,采摘不合理,造成茶树未老先衰,茶园覆盖度不到50%。1977年产茶87担,产值10794元。1978年产量下  相似文献   

5.
黄材公社茶场建于一九六六年,现有茶园面积三百六十七亩,其中采摘面积二百八十亩。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茶叶收入徘徊在二万八千元左右。一九八○年初,公社党委和场管会决定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土地分红等措施,以迅速改变茶场的落后面貌。这些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场队和专业队伍的办场积极  相似文献   

6.
邵东县龙公桥公社龙公桥大队茶场,是1964年办起的茶场。现有茶园面积187亩,其中幼龄茶园30亩。建场标准虽然较高,但因茶园基础差,土层浅,土质贫瘠。办场十多年以来,一直是集体经营,场员“吃大锅饭”,搞好搞坏,照样拿工分。茶园培管粗  相似文献   

7.
大椿茶场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北部偏僻贫困边远山区,是溪口区大椿乡一个乡办茶场。该场创建于198工年,当年播种114亩(1989年又播20亩,尚未开采)。这片茶园,原是荒山坡乱坟堆、干塘和旱地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武冈县双田公社大坪大队茶场有茶园125亩,其中有良种茶园42.7亩(槠叶齐,高桥早、湘波绿、福鼎大白、云南大叶、江华苦茶等)。1975年该场从省茶叶研究所引进槠叶齐茶苗,栽植面积6.38亩,现平均树幅120厘米,树高80厘米。1980年夏茶开始打顶养蓬,1981年正式投产,  相似文献   

9.
安定公社安定大队茶场近两年来大队进一步加强了对茶场领导,改善了生产责任制,实行专业承包,克服了“吃大锅饭’’的状况,调动了全场职工生产积极性,做到了办场、建厂、培茶育花相结合,取得了茶叶产量、收入、贡献三超历史的好成绩。一、办场:全场248亩茶园,其中采叶茶园182亩,每年冬季进行了深耕改土,每亩施土肥190担,去冬加施菜饼100斤作为基肥,春夏秋季每亩又追施化肥150斤作催芽肥,贯彻平面采茶法、做到了采养结合,同时用了四万元资金搞好了茶园喷灌,建电灌站一个,新开渠道  相似文献   

10.
双峰县茶场现有茶园1388亩,现行包产到队的责任制形式,场队两级管理,场部统一核算,自负盈亏。在幼龄茶园管理上,过去由于场部将产量指标下达到队,以完成鲜叶产量的多少来分配劳动报酬,未确定专人管理幼龄茶园,生产队忽视茶园的管理,使幼龄茶园投产迟,成活率低,成本高。1985年开始,茶场采用了幼龄茶园单项成包的办  相似文献   

11.
长沙县金井茶场是一个具有30余年历史的乡办茶场,现有茶园700亩,年产干茶200余吨。良种茶园500亩,占总面积71.04%,主产品——红碎茶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质奖和湖南省“五名杯”金杯奖。目前有投产茶园640亩,其中机采茶园600亩,占投产面积的93.8%。建场30余年以来,其所以能取得比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松溪县松源镇西门村茶场,在1985年以前,是一个茶叶单产、茶园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一直居于全县领先地位的先进茶场,80年代初曾受到过省委主要领导的好评.可是,近几年来,该场由于茶叶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反复变更,影响了茶园的管理,造成茶园树势衰败,水土流失严重,一些边远地块茶园长年抛荒失管等问题出现,导致生产大幅度下滑,经济效益明显下降,集体收入锐减,到1992年全场430亩茶园仅产茶1100kg,产值9.08S万元,上交利润1.62万元,与1985年时相比,其下降幅度都在50%以上.为了扭转茶叶生产严重滑坡的局面,1992年底西门村村委会在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之后,决定转换该场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实行茶园租赁制,将现有的430亩茶园全部租赁到户经营管理.现将该场推行茶园租赁经营的做法及成效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涟源县湘波公社20个大队,3个公社场。5002户,20434人,总耕地13781亩。19个大队茶场,2个公社茶场。茶园面积2315亩,大队、公社级茶场面积2178亩,生产队  相似文献   

14.
国营孝顺农场,位于金华市东边老虎山丘陵山地,从1980年以来,发展茶园434亩,其中投产232亩,三年生扶育茶园202亩。随着国营农场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实行家庭承包基础上,1985年实行职工家庭茶场承包,茶叶获得增产,质最提高。全年总产鲜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宜兴县芙蓉茶场于解放初建立。现有茶园二千三百多亩,其中投产的二千二百多亩。一九七三年总产干茶7287.6担,比一九七二年增产8.8%,全场平均亩产干茶320斤。该场二大队七中队324.9亩茶园平均亩产480斤。  相似文献   

16.
涟源县湘波公社20个大队,5012户,20227人,13781亩耕地,自然条件较好,适宜发展茶叶生产。1965年以来,公社、大队两级相继建立了20个专业茶场,其中公社办1个,大队办19个,除园艺场外,平均每个大队基本上都有一个茶场。茶园面积2178亩,占全社茶园总面积2315亩的94%,1980年产茶1995担,占全社茶叶总产2066担的  相似文献   

17.
桃江县王家村乡茶场有茶园面积168亩。他们从1983年以来,采取七条过硬措施,连续两年增产增收。特别是今年仅春夏茶就收入14963.6元,加上加工收入和其他收入1050元,及秋茶产值,预计全年可完成29000多元,比1982年的产值翻了一番,是建场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1983年,这个茶场有职工17个,以李仕生与乡政府签订合同后,为了改变过去管理不善,质量低劣,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与全场职工商量,制订了七条过硬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脱甲乡村级茶场责任制的演变长沙县脱甲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生产现已成为该乡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该乡下辖10个村,共有9个村级茶场。各村级茶场茶园面积不一,少的仅有40亩,多的达250亩,一般在100亩左右。这些村级茶场分别建于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9.
日照市东港区上李家庄子茶场是一个山区村办茶场。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为总结推广该场经验,提高茶叶生产水平,特进行了调查。1 基本情况上李家庄子茶场建于1967年,是日照市规模最大的老茶场。现有茶园面积13.3hm2,其中投产茶园6.7hm2,幼龄茶园1.3hm2,1999年新发展5.3hm2。1999年茶叶总产量6250kg,总收入5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250kg,收入40.5万元,名优茶收入占茶叶总收入的81%,交农业特产税1.8万元,交村委会茶园承包费7.5万元。2 主要经验2.1 积极探索茶场管理方法该茶场从1984年起实行了由一人牵头集…  相似文献   

20.
双峰县印塘乡金塘村自1964年以来,先后垦荒植茶166.8亩,办起了村茶场。但因缺少种茶技术,茶园垦植标准低,土层浅薄、质地贫瘠,加之当地有机肥源缺乏,致使茶叶单产一直徘徊在百斤上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茶叶产量虽然有所上升,但由于在茶园管理上方法少、经验不足,造成茶园培管粗放,采摘过度的现象愈演愈烈,茶叶品质直线下降。为了改变茶场的生产局面,提高经济效益,1982年秋,村委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外地经验,分析茶叶生产趋势,权衡利弊,从长远利益出发,对茶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