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直以来,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虽然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无法像发达国家一样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工程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的水利多以小型弄水利工程为主,这主要因为我国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同时,耕地较为分散,缺乏大规模建立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水利工程在防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数目众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给其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主要分析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
岳阳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渔生产基地之一。本文在对全市所辖13个县区、场历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到2000年该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其战略目标是把生物技术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人畜机并用,机械化半机械化并举,充分挖潜,不断提高效益,着眼增产增收,有选择地发展以农田作业为主体,加工、运输为两翼,防洪抗灾为前锋,具有湖区特色的农机化。具体指标是总产值过60850万元,年均递增6.42%;总动力达200×10~4kW,年均递增3.55%,油电比达1:0.9;机具比达1:4;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60%左右,农机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人。战略重点在地区上,是粮食集  相似文献   

3.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利国利民,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的多元化导致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性下降,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也陷入低谷,阻碍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辽宁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新时期农田水利发展对策,为促进我国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田水利设施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建设的源动力,多年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课题存在。基于此,简要论述了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国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安作为农业大市,素有“农业上县”之誉、“粮仓、棉库、油海”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猪、牛生产基地县。近年来该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健机制、出新招、添亮点,形成了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中心,以绿色大米技术、种养加复合生态技术等为手段的现代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影响江西省粮棉油生产的6种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方法,分析了灾害对江西省粮、棉、油产量的影响。在灾害预测的基础上,用Baycs多级判别分析方法对下一年度的早稻、晚稻、棉花和油菜产量年景进行预测,利用系统工程学原理,根据粮、棉、油定购价格、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客观气象所决定的粮、棉、油产量年景等约束条件,建立粮、棉、油种植面积合理配置的决策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气象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也需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楼县地处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极差,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变穷山恶水落后面貌,是全县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建思路上,一是围绕兴水抗旱增产增收抓农建,二是围绕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抓农建,三是围绕提高机械化水平抓农建,四是围绕生态与经济效益提高抓农建.同时,抓好科学规划,不断完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改进工作作风,使农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的农建工作,要从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突出工程效益,重点搞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农业节水工程、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和河道整治工程,推动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农业工程学报》1991,7(3):121-121
为了使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建设、教育和培训更好地面对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更好地为科技兴农服务,迎接在此世纪交替的关键时期给我国农业工程的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的机遇和挑战,经农业部教育宣传司和国际合作司的批准,在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建校四十周年纪念期间,将召开1992年北京国际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92-ICAE)。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也是各种农业活动所需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态的重要保障,因此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益,从而不能更好地造福广大民众。基于此,简要介绍了农田水利工程,对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5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连续7年增幅超过2个百分点。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凸显,有效保障了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粮食"九连增"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也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建设工程,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越加普遍,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是,现如今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质量问题,而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技术的不合理运用。基于此,简要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化发发展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首先,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其次,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再次,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合作经济相辅相成,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吕梁市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围绕治旱兴农、改善生态环境这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目标进行。在工程型式上,要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发展集雨微灌工程,加快发展坝系农业和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在工程建设上,建议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制定以激励为导向的投入机制,制定以硬指标为考核内容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发发展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首先,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其次,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再次,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合作经济相辅相成,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唐亚鸿 《南方农业》2012,(1):55-58,67
2007年以来,重庆市南川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强力实施"农业稳区"战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农业总产值(现价)达到37.6亿元,比2006年增长88%,年均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比2006年增加4534元,年均增长19.4%。未来五年的工作举措是:(1)以现代农业为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大产业;(2)以缩差共富为重点,确保农村居民大增收;(3)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大建设;(4)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实施农村环境大整治;(5)以城乡统筹为重点,实现农村社会大和谐。  相似文献   

17.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抵御农业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针对孝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存在的建设与管理主体弱化、工程服务功能弱化、投资严重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受益农户投劳投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扶持和鼓励民营水利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生产中水利灌溉又占有绝对地位,因此要重点考虑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技术的发展。基于此,从节水、提高产能的角度分析,结合农村的基本情况,提出加强和改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思路,认真厘清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效节水灌溉策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当前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其国 《土壤》2000,32(5):225-230,243
江苏省的农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仅占4.17%的耕地上,生产出占全国7.1%的粮,12.8%的棉和6.7%的油。这对全省经济发展来说,是十分坚实的基础。但另一方面,随着全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即将进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江苏省的农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本文着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江苏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是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重要设施,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能够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基于此,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探究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帮助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更好地科学管理农田,促进我国农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