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宣汉县下八乡核桃园区病害特征的观察及室内分析鉴定,测定核桃叶片和果实感病率及感病指数的动态变化,选取5种常用的杀菌剂对病害进行化了学防治。结果显示:该核桃园区病害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为炭疽菌,其在果实上感染速度比叶片更快;通过不同防治方法比较,在喷施95%咪鲜胺药剂的小区内,核桃果实和叶片的感病率及感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药剂,说明此方法对核桃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应用80%的大生M-45可湿性粉剂防治八角炭疽病试验结果表明:两个防试点的感病指数防效分别达80.52%、83.69%,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湖北省油茶炭疽病感病情况,调查分析了油茶长林系列CL3、CL4、CL23、CL40、CL18五个无性系品种和鄂油系列EY102、EY151、EY63、EY81、EY54 五个无性系品种的不同植株方向、不同植株部位及不同无性系品种间的炭疽病感病差异。结果表明:油茶植株东西向及植株上层、下层更易发生炭疽病;10个无性系品种间炭疽病感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CL18、CL23、CL4 3个无性系品种更易发生炭疽病,感病率为6.97%~9.66%,达到感病2级,其余无性系品种均为感病1级,感病率仅为0.58%~2.74%;长林系列比鄂油系列无性系更易发生炭疽病,CL3、CL40和鄂油系列5个无性系品种对炭疽病的感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八角金盘疮痂型炭疽病是八角金盘炭疽病的一种新症状,可危害叶片、叶脉、叶柄和果柄。叶片病斑的典型症状为正面灰白色、疥癣状略增厚,背面圆形疣状突起明显,病斑中间开裂。根据柯赫氏法则获得的结果和形态学特征鉴定,该病原菌是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  相似文献   

5.
宝鸡市不同时段防治侧柏叶枯病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宝鸡市麟游县研究了不同时段(5、6、7月)利用40%多菌灵、40%百菌清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防治侧柏叶枯病的效果,结果为5-7月每月喷施药肥混合液可将侧柏叶枯病的发病率控制在15.5%~63.1%,病情指数控制在6.5~30.4,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作用显著,其中6月效果最明显。宝鸡市侧柏叶枯病可用40%多菌灵与40%百菌清1∶1配比800倍液和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在6月防治。  相似文献   

6.
柿子炭疽病是柿子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经过对柿子炭疽病发生情况调查和分析表明,柿子炭疽病在我省柿子产区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10~12年生的树株发病率为59%~93%,感病指数14~75,平均感病指数54.2。受害最重的是10年生以上的柿子树。该病每年5月下旬始发,至10月下旬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上越冬。发病程度与柿子园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针对柿子炭疽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提出了柿子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八角炭疽病 该病主要危害八角幼苗,以及大树的叶、果,导致被害幼苗枯死。笔者曾在一处八角苗地中,发现其感病率达73%,且24.5%苗木已枯死或濒死,危害十分严重。被害成林,则树木生长受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对该病的防治,首先要培育无病苗木,重点是选好种,并在播种前做好种子及土壤消毒,可在播前用0.2%敌克松拌种。同时选择排水良好、空气流通并远离八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明市2万hm2杉木林炭疽病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杉木炭疽病的发病率与感病指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利用此关系建立的模型通过对感病率的调查,计算出感病指数,准确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9.
八角炭疽病是我区近年来在八角林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可引起八角异常落叶、枯梢、削弱树势,产量和质量均受到影响。该病每年的2~12月均可发生,若遇上阴雨天,则病害严重并且容易流行起来。为做好防治该病的药剂筛选工作,给生产提供参考,今年5~6月笔者分别在高峰林场界牌分场和凌云县国税局黄某承包的八角林内使用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生产的80%的大生M—45可理性粉剂进行喷洒防治该病的效果试验,历时1个防治周期45天。试验统计结果显示:防治效果很好。高峰界牌试验点和凌云县试验点喷药区与对照区相比,叶感病率和…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一大病害,该病害分布广,为害重。2010年在哈尔滨市宾县大泉子林场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发生面积100hm2,较为严重,发生区内感病株率55%~92%,病情指数在20.00~62.25,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并且造成零星死亡。利用百菌清烟剂采用烟熏法进行防治,方法科学,效果显著。有效地把落叶病病情指数控制在防治指标(病情指数40)以下,防治后获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木本植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侵染许多针、阔叶树种。病菌可侵染寄主地面部分的任何器官,常引起叶枯、梢枯、芽枯、花腐、果腐和枝干溃疡等病害。它是广西重要经济树种八角、油茶的主要病害。它可造成苗木毁灭性损失,可导致以采收果实为主的经济林木严重落叶或落花和落果。预防与防治炭疽病非常重要。八角炭疽病八角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导致提前落叶,严重影响寄主生长、果实产量和质量。叶片上受害症状明  相似文献   

12.
油桐炭疽病是广西、福建桐林的主要病害之一。感病桐林一片红褐色焦枯状,叶片、果实大量脱落,可减产40—80%;有条件的发病区可喷洒1000倍的炭疽福镁、敌菌丹等农药;及时防治虫害、选育抗病品种,大力营造混交林是防治炭疽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八角病虫害种类有56种,其中八角炭疽病是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通过简述八角幼苗和成林时期感染八角炭疽病的不同症状,揭示八角炭疽病的发病规律,提出防治八角炭疽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据普查,云杉落针病在阿坝林区发生较普遍,危害林木严重,全州发生面积501812亩,其中金川、马尔康、黑水、理县、松潘发生较严重.如金川发生面积6874亩,林木受害株率73%,感病指数为34%;黑水县发生面积4874亩,林水受害林率80—100%,感病指数36—67%.为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给防治提供资料,我们对云杉落针病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油茶林软腐病感病率并提高产量,以7年生油茶的4个品种为对象开展冬季修剪,研究冬季修剪对油茶软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能有效降低油茶软腐病的感病率,修剪后的病情指数为3.75,而未修剪的病情指数高达30.63,是修剪后的8.2倍;4个品种的抗软腐病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G、92A、1B、1A,其中品种G修剪后株感病率为0;修剪能降低油茶的感病程度,修剪后的枝和叶的感病率分别比未修剪低18.5个百分点和18.2个百分点;修剪能显著降低因软腐病而引起的落叶,比未修剪的落叶率低18.4个百分点;当油茶叶面的感病程度达1/4以上时,叶片掉落;油茶软腐病主要发生在树冠中下部,修剪能显著降低树冠中下部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引种阿月浑子叶褐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蓉  柳振亮  苏淑钗  王大鹏  刘克锋 《林业科学》2007,43(11):76-81,F0003
1997-2006年研究了北京地区大棚和露地引进阿月浑子良种Kerman、Peters及对照新疆阿月浑子叶褐斑病的症状、病原菌、致病程度影响因子、防治措施和效果.结果表明:肉眼可见为叶正、背面的症状有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严重者成片叶色焦黄.病原菌除了已报道的尾孢属外还发现有交链孢属.感病主要条件是30 ℃以上的月均温和64%~70%的空气相对高湿度.病情与品种、树势及栽培条件有关:Kerman和Peters抗病性较强;树势健壮,叶片磷含量达1.750 3 g·kg-1且含有较多铜、硼的壮苗无病;栽植过密、叶面积指数7以上较易致病.采取预防为主严控灌水,保持土壤自然含水量在10%~20%.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较宜.通过栽植良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药肥并施即0.5%(NH4)2 HPO4、0.5%K2HPO4与0.2%多菌灵、0.2%退菌特(轮流喷施),每周各1次,用量0.5 kg·m-2,可将病情指数控制在6%以下.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品种杨树一年生平茬苗黑斑病进行了调查,将叶片感病程度分为0、Ⅰ、Ⅱ、Ⅲ、Ⅳ、Ⅴ6个不同等级,通过对叶片感病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了其感病指数及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抵抗黑斑病能力较弱,其中感病程度为三级的叶片数量最多,最高可占每组重复叶片总数的72%,107杨表现出较强的抗病特性,与其他品种呈显著性差异。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八角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的发病高峰期间,开展利用无人机林间施药防治病害的效果试验,药后21 d调查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防治与传统的人工防治效果一致,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无人机施药具有快速高效,简便安全,节约水源,适于山区作业的优点,建议在生产实际中开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诱导油茶抗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水杨酸溶液喷洒油茶叶片可有效诱导植株产生对炭疽病的局部性和系统性抗性.浓度150 mg·L-1诱导抗性效果最好,其对嫩叶的局部诱导病斑减小率为54.15%,对老叶的病斑减小率为61.55%.该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喷洒对油茶炭疽病的系统性诱导抗性可使病斑减小率达46.7%;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45.32%.水杨酸诱导油茶产生的局部性抗性可持续20 d而抗性水平无明显下降.扫描电镜显示在诱导处理的油茶叶片上,分生孢子能够萌发,但是芽管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异常变形卷曲.  相似文献   

20.
选取5个欧亚种葡萄,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实验室测定,结合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叶片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不同感病程度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应的关系;以及以上2个指标分别与病情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9307和早熟红无核不同发病程度的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红宝石无核、无核红霞和矢富罗莎不同发病程度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差异,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感病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即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