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扬州市根据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开展了多种形式稻田种养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本文阐述了扬州市稻鸭共作、稻虾共作以及稻田改作荷藕-虾共作等高效种养模式的应用现状,以单纯种稻为对照,比较了各种模式的生产效益;分析了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地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江苏沿海稻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稻田套养小龙虾种养模式试验攻关与示范,并组装现有技术,制定江苏沿海地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稻田选择与改造、放养前准备、虾苗放养、生产管理、水稻栽培、小龙虾起捕等一系列种养管理措施,旨在为江苏沿海稻作区及我国其他相近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稻虾共作对稻田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稻虾共作对水体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物质含量的影响,选择湖南省南县实施稻虾共作模式和中稻单作模式的稻田,分析稻虾共作前后的稻田水体物质变化和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水体环境变化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自然水体和中稻单作田间水体,稻虾共作田间水体的pH值提高了1.88%和1.37%,色度提高了42.19%和10.98%,TDS提高了1.66%和1.14%,电导率提高了13.08%和10.31%,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了14.15%和6.03%,溶解氧降低了17.20%和9.41%.稻虾共作改变了自然水体理化性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程度比中稻单作模式更大,创造了适宜稻虾共同生长的水体环境,在抑制潜水蒸发、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水体溶氧量的降低,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和部分物质的分解消化,影响稻田水质.在稻虾共作过程中,需充分利用水体环境变化的有利因素,合理人工增氧,以规避水体溶氧降低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具有稻虾互利共生,投入少、效益高和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等优势;介绍了水稻与小龙虾种养技术,涉及到稻田选择、品种选用、种植方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开挖虾沟、种植水草、防逃设施、虾苗放养、捕捞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优质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实收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整精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垩白粒率及垩白度表现为钵苗机插最高、稻鸭共作最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米的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降低了南粳9108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适当提高了稻米的胶稠度,稻米RVA特征谱表现出消减值降低和崩解值提高,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稻虾共作、稻鸭共作、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明显高于单一种稻模式。  相似文献   

6.
陈沫  李燕茹  嵇檬 《北方水稻》2020,50(2):53-55
近年来,洪泽湖地区市、县、乡镇倡导合理利用稻田资源,推广稻虾综合种养生态模式,洪泽区三河镇率先响应,从2017年底龙头合作社先行试水,到2018年底建成万亩稻虾共作连片示范基地,得益于政策扶持和政府督查推进,三河镇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大幅上升,全镇特色农业高效发展。从当前三河镇稻虾综合种养形势入手,分析稻虾共作生态及经济效益,为周边县区、乡镇开拓综合种养产业及三河镇下阶段生态农业振兴发展提供推广经验和适量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耕作层养分的影响,选择湖南省南县稻虾共作模式实施1年、2年、3年及以上的稻田,以一季中稻单作为对照,分析其纵向变化趋势和横向变化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中稻单作,稻虾共作模式1年、2年、3年及以上的土壤pH提高了8.95%~11.42%;全氮、全磷分别提高了18.33%~35.05%、3.13%~25.71%;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3.32%~22.22%、29.94%~34.12%、8.74%~15.02%;稻虾共作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较中稻单作模式第1年降低12.28%,第2年、3年及以上分别提高了29.39%、38.87%.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促进了土壤中氮、磷、钾元素的固定和转化吸收,改善了中稻单作模式养分流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稻鳖鲫鱼虾生态种养是稻田资源进行绿色和无公害综合利用,动物与水稻有机结合,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总结了稻鳖鲫鱼虾生态种养技术,包括稻田的准备、水稻的种植、养殖对象的投放、水位的管理等相关重要环节,讨论了该模式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浅谈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鸭共作模式,鸭不仅能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还能刺激水稻生长,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同时鸭排出的粪便可作为肥料供给养分。稻鸭共作利用了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在稻田里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从稻田的选择及田间工程,水稻育秧、插秧、田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鸭苗准备、放鸭时间、放鸭前后的水层管理、放鸭后的饲料管理、收鸭等方面总结了适合当地的稻鸭共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的虾稻之稻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湖北省江汉平原的虾稻生产循环过程,介绍了部分适宜虾稻生产的水稻品种以及虾稻之稻的种植技术,包括栽培方法、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要点以及虾稻田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置不同稻作模式(水稻单作、稻虾共作)和氮肥管理(不施氮、常规施氮、减氮)两因素交互试验,研究氮肥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常规施氮和减氮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7 539 kg/hm2和7 328 kg/hm2,比水稻单作模式降低29.4%~32.3%,这主要是由于试验当年水稻移栽后连续降雨导致缓苗不利所致,也与深水淹灌下水稻有效穂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有关。相比水稻单作,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茎秆的株高、穂颈高、重心高、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平均增加12.9%、17.9%、8.0%、20.9%和33.5%,第2节间茎壁厚、抗折力和折断弯矩平均降低38.7%、16.8%和16.6%。在稻虾共作模式中,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仅减产2.9%,水稻茎秆抗折力增加13.5%、倒伏指数降低1.8%。相关分析表明,茎壁厚度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和弯曲力矩与抗折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稻虾共作模式可保证水稻稳产,氮肥减施有助于提高该模式下水稻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主要阐述了盱眙县利用稻田开展稻虾综合种养采取的推广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落实扶持政策、建设苗种繁育基地、稻虾连作与共作种养模式协同发展、品牌建设、加强技术示范与培训等对策,以进一步推动盱眙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稻蟹共作模式作为相对成熟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给稻田生物带来了显著影响,但对其影响结果,目前缺少系统总结与分析。基于此,结合近年来国内稻蟹共作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稻蟹共作对稻田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稻田生物重点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而为发挥稻田生物之间的互作效应甚至更好地保护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稻田生态种养对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由过去单一模式向多样化、综合性模式演变,目前已形成了稻鸭、稻鱼、稻虾、稻蟹以及稻鱼鸭、稻鱼鸡、稻虾蟹等模式.综述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演变过程,分析稻田系统生物的组成成分,总结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农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虾是一种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种养模式。为筛选出适合海盐地区不同稻虾种养模式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对不同水稻品种在稻虾种养模式下的产量及生育期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稻虾连作模式适宜选用优质高产常规稻嘉67、嘉禾236等;稻虾套养模式则适宜选用生长旺盛的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13-1;繁养一体模式适宜选用熟期较早、产量稳定的常规稻南粳3908、天微香粳等。针对稻虾种养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适宜的水稻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江苏“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和农户杂草防控措施现状,对灌南、盐都、盱眙、高邮、广陵、溧阳、常熟等7个地方12个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开展田间调查和农户访谈。结果表明,在120块稻虾田内共记录到25种杂草;稻虾轮作田禾本科杂草和千金子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共生田。稻虾轮作稻田杂草以稗属杂草、杂草稻、千金子、李氏禾、异型莎草、水苋菜属杂草、鸭舌草为主;稻虾共生稻田杂草以杂草稻、稗属杂草、千金子、异型莎草为主。除有机栽培模式外,稻虾轮作稻田控草方式为“土壤处理+茎叶处理+人工拔除”,稻田杂草防控总用药和人工成本平均1 863.75元/hm2。稻虾共生稻田控草技术主要为“水层控草+龙虾控草+人工拔除”,部分稻田使用丙草胺、苄嘧磺隆等土壤处理除草剂,稻田杂草防控总成本平均907.50元/hm2。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稻田小龙虾轮捕轮放寄养技术及高档优质稻栽培管理技术,分析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谷及小龙虾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采用稻田小龙虾轮捕轮放寄养技术,既能养殖出优质的小龙虾,又能种植出生态的虾稻米,为湖南省稻虾养殖产业稳步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仪征市稻田综合种养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仪征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出较适合当地发展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根据2017~2018年该市稻鸭、稻虾主要两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稻田生产模式在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上的差异,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在该市的产业化程度,以及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该市稻田综合种养存在规模化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成本投入相对较高、品牌效益不突出、综合种养生态及社会效益提升有限等问题,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稻田综合种养关键技术的培训宣传与推广,将稻田综合种养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中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上千年的演变逐步由散养形成了现代种植与养殖的配套技术体系,主要模式已由稻鸭、稻鱼发展为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综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其种养模式,以及稻田综合种养下水稻生长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并且从田间工程改造、种养结合技术、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稻田综合种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引导、技术支撑和产业开发等,以期充分挖掘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潜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鸭可不使用农药防治稻田草害和虫害,稻鸭共作不仅水稻除草、防虫效果好,而且可有效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节本增效,在保证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从地块选择、稻田养鸭要点、水稻种植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了稻鸭共作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