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覆盖效应利用地膜覆盖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抑草等功能,使油菜冬前生长旺盛多长叶,年后多分枝,从而提高产量,为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找到了新途径.其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温调温,促进油菜生育进程通过地膜覆盖,保蓄了太阳辐射热能.0~5厘米地温,晴天中午一般比裸栽高3~8℃,直到下午7时地温才缓缓下降.由于地膜的增温作用,促进了油菜冬前生育,延长了有效生长期,使油菜早熟高产.据田间观察记载,地膜覆盖移栽后一般无缓苗期,对迟茬油菜,覆膜比裸栽在冬前多长2~3片绿叶,平均绿叶数12片,开盘度50厘米左右,根颈粗1.5厘米;分枝节位降低15~25厘米,一次分枝增加4~8个,提早3~4天成熟.  相似文献   

2.
一、覆盖效应利用地膜覆盖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抑草等功能,使油菜冬前生长旺盛多长叶,年后多分枝,从而提高产量,为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找到了新途径.其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温调温,促进油菜生育进程通过地膜覆盖,保蓄了太阳辐射热能.0~5厘米地温,晴天中午一般比裸栽高3~8℃,直到下午7时地温才缓缓下降.由于地膜的增温作用,促进了油菜冬前生育,延长了有效生长期,使油菜早熟高产.据田间观察记载,地膜覆盖移栽后一般无缓苗期,对迟茬油菜,覆膜比裸栽在冬前多长2~3片绿叶,平均绿叶数12片,开盘度50厘米左右,根颈粗1.5厘米;分枝节位降低15~25厘米,一次分枝增加4~8个,提早3~4天成熟.  相似文献   

3.
<正> “油菜要丰收,冬前发好蔸;冬前不发蔸,菜籽减半收。”农谚告诉我们,油菜要高产必须抓好秋发。油菜秋发的标准是:秋末(11月底)开盘发棵,植株有绿叶9~10片;越冬前(12月底),植株有绿叶12~13  相似文献   

4.
历年我区晚茬油菜(晚移栽和晚直播)面积约占80—90%,晚茬油菜冬前菜苗素质差,抗寒保苗能力弱,“春发一根香,头顶一枝花,”单株生产力低,一般亩产只有几十斤。据我站1982年11月10日在新郑县梨河公社调查,晚移栽的油菜,一般根颈粗0.35—0.4厘米,有叶4.2片,最大叶20×6厘米(长×宽),苗高22厘米,苗瘦弱,还有一部分苗  相似文献   

5.
一、与小麦、大蒜、油菜间作 这些作物冬前种植时就要施足底肥起好埂.为栽植雪莲果打好基础.畦宽0.9-1米,种3行上述作物.来年3、4月份畦埂上栽种一行雪莲果,株距50-60厘米.也可畦宽1.7-1.8米,种6行上述作物(便于机播),6行中间空地适当宽一点,收获后应及时栽种两行雪莲果营养钵苗,畦埂一行,中间空一行.行距85~90厘米,株距50厘米左右.时间在6月20日前.……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会东县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祥 《河南农业》2016,(17):38-39
油菜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会东地区乃到四川地区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从油菜高产栽培理论、油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品种选择、精选地块、培育壮苗、科学施肥、水分管理、冬前分类管理和春后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油菜生产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广大农技员和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秦优11号 "秦优11号"是陕西省成阳市农科所选育的集高产、稳产、多抗、优质于一身的三系杂交油菜优良新品种,适宜长江下游地区和江苏全省种植.2008年分别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667平方米(1亩)产量在25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300公斤以上,增产潜力大.生长势强,冬前长势稳健,冬后春发性强,茎秆粗壮,抗倒伏.植株高大,单株分枝多,一次分枝12个,比"秦优7号"多3~4个,二次分枝10个,有效分枝高度40 ~50厘米,比"秦优7号"低20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718个,单角粒数22~24粒,千粒重3.60克.  相似文献   

8.
抽薹现蕾至开花期是油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均非常旺盛的时期,施好花蕾肥能起到壮薹、增枝、促花、添果和饱籽的作用。其施肥技巧如下:1、适施氮肥一般氮肥宜在薹期施用。冬前生长较差、供肥不足的油菜田,宜在抽薹始期亩施尿素10公斤;冬前生长较好的宜于薹高10~13厘米时亩施尿  相似文献   

9.
<正> “油菜要丰收,全靠冬前发好蔸,冬前不发蔸,产量减半收”。这句农谚告诉我们油菜要高产就必须抓好秋发,秋发的标准是:秋末(11月底)即开盘发棵,植株有绿叶9~10叶,到越冬前(12月底)植株有绿叶12~13叶(密度稀者可达13~14片叶),苗子长相如盆子大小,这样长相的油菜称为秋发生长型。要达到上述标准,必须严把“四关”。 1 播种关。要求适时早播,争取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针对2014年油菜秋播以来,长江流域中上游部分地区遭遇前期干旱、后期阴雨的不利气候,受前茬作物收获推迟影响,直播油菜生长偏弱,各地苗情不均等情况,为确保油菜安全越冬,促进今年夏油丰收,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油菜冬春田间管理技术意见》,1月9发出《关于加强油菜冬春田间管理的通知》(农技栽培函〔2015〕4号),请各地结合本  相似文献   

11.
2.棉花油菜套栽技术 棉花-优质油菜种植模式主要推广棉花、油菜套栽技术.棉地畦宽2米(包沟),棉花2组4行.中间宽行70厘米,两边窄行30厘米.油菜于10月上旬移栽于棉地预留行间.在宽行内栽2行油菜,窄行内栽1行油菜,株距20厘米,保证每667平方米栽6000株~7000株.因棉地较肥沃,油菜密度较小.所以基肥用量可比稻田适当减少.棉花扯秆后,及时中耕除草、灭茬填穴、清沟排渍.  相似文献   

12.
川东南地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带,土壤坡度一般较大,水土流失较重.随着长江中上游生态区的建立,一些坡地退耕还林,土地面积相对减少.但该地区冬水田近300万~400万亩,有计划逐步地至少放干5%~10%的面积用以种植油菜,则可扩种油菜15万~40万亩以上,如平均单产至少以90kg计算,即可增产菜籽1350万~3600万kg以上,这将是川东南地区油菜增产的一个巨大潜力.在冬水田上种植油菜采用育苗移栽,狠抓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早栽早发,是提高油菜单产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 油菜的冬前管理是提高抗寒力、防止植株倒伏、培育壮苗、达到预期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现介绍几种油菜冬前管理措施。 1.控旺促弱保壮 对弱的油菜苗要增施以农家肥为主的促苗肥,配合化学肥料,以利于油菜多发根多长叶。对旺长苗要加以控制,在冬至前后,结合中耕翻土10厘米左右,切断部分支根,以利于提高抗寒能力。 2.增磷补钾  相似文献   

14.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产量的一项技术改革。其指标为:11月底发蔸,主茎绿叶9—10片.叶面积指数1.5以上;到越冬前(12月底)主茎绿叶12—13片。叶面积指数2.5以上;不抽薹,最大叶片长40—50厘米,宽15—17厘米。油菜秋发栽培增产.主要是能充分利用冬前的光温资源.据测定.秋发型比冬发型油菜冬前光能利用率提高30%左右,绿叶数多2—3片.单株的有效分枝增加2个左右.千粒重增加5%左右。秋发油菜在栽培管理上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地区油菜生产气象条件分析与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鄱阳湖地区油菜生产的特点,对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建立油菜气候区划指标.根据鄱阳湖地区1961~2005年油菜生长季气候要素分析显示,影响该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和日照条件,关键生长发育期为播种出苗期和开花结荚期.采用1: 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和GIS空间分析,将影响油菜生长的关键气候要素插值生成分布式数据,并根据建立的油菜气候区划指标对鄱阳湖地区油菜种植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除鄱阳湖滨湖区及湖区的南部为油菜种植一般区外,其余地区均为油菜种植的最适区和较适区,尤其鄱阳湖地区北部,为油菜种植的最佳区.  相似文献   

16.
<正>1.中耕培土。在封冻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8~10厘米,注意在培土壅根时不能伤到根系,否则就易造成烂根死苗。2.重施腊肥。腊肥冬施春用,尤其是基肥不足的田块,重施腊肥更为重要。腊肥以有机肥为主,在越冬前或越冬初期,在油菜行间增施土杂肥、厩肥、堆肥、人粪尿和草木灰等有机肥,不仅能确保油菜越冬期和抽薹开花期的营养,还可提高地温2~3℃,起到防寒保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适时播种冬季大葱对播种要求很严格,一般来说,在无霜期少于180天的地区,可以秋播,200天的地区,可以春播。180~200天的春播或秋播均可。在秋播时要严格掌握好播种期。一般可在冬前40~50天播种,使越冬时葱苗高约7厘米、直径不足9.5厘米,有3片真叶为好。  相似文献   

18.
1.适时移栽移栽期确保在11月上中旬前结束,苗龄4~5叶,打洞移栽.行距35厘米,株距17厘米左右,移栽密度每亩为6000~8000株.为确保移栽密度,可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方法,以减少破膜孔数,提高覆膜效果.2.精细整地,增施基肥覆膜油菜要求做到畦面平整、细碎、无杂草.畦面宽1.5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左右.地膜油菜根系发达,吸收养分多,生长快,加上覆膜后施肥不便.因此,要一次性施足底肥,并做到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硼配合施用,于耕整地时施下.一般每亩施土杂肥1000~2000千克,人畜粪400~500千克,油菜专用肥30千克,碳铵25千克,硼肥1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9.
1979年冬我们在新垦红壤坡地种植“湘农油2号”油菜2亩。在苗期干旱、冬春多雨条件下,亩产236斤,比一般大面积油菜增产3—4成。现初步总结如下: 产量结构:种植密度为每亩8,000株(1.5×0.5尺),每亩角果数322.96万个,每果粒数17.4粒,千粒重2.75克。株高149.5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10.5个,每亩为8.4万个。长势长相:移栽苗7—10片叶,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冬前苗(元月6日调查)  相似文献   

20.
油菜早薹早花,农民称为油菜“早产“,是指油菜在春节或立春前抽薹开花.油菜早薹早花的原因,一是品种;二是播种期过早,栽培措施不良.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早产“现象,应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旺长苗生长好,年前或立春前将要出现抽薹的油菜,须控制肥水,深中耕6~9厘米,切断部分根系,抑制生长,蹲苗处理.当植株叶片发黄时,每667平方米(1亩)追施6~8公斤尿素,对水喷施.   2.弱势苗对长势差而又将要抽薹开花的油菜,应采取重施追肥的办法,先用0.2%的硼酸液喷叶片1~2次,以增强植株抗寒、抗旱、抗病虫的能力.同时追施人粪尿,对水浇施,促进油菜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减轻或避免早薹早花.   3.抽薹苗对提前在年前或立春前已经抽薹10~15厘米或已经开花的油菜,应及时摘薹摘花,抑制植株顶端生长优势,使养分由主茎转到下部分枝,延缓生育,避免低温冻害.年前抽薹的摘薹8~10厘米,开花的摘掉花苔12~15厘米,以促发下部分枝.摘花薹宜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以利伤口迅速愈合,避免染病.摘花薹后,看油菜的长势长相,要及时追1次速性氮肥,促发油菜快长,增加有效分枝,以减轻早薹早花所造成的损失.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