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挖掘特异芋种质,对25份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进行调查鉴定,对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表型性状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相结合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芋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31.31%与0.97。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积特征值为10.871,累计贡献率为77.649%,第一主成分反映了多子芋株型综合因子,第二主成分反映了芋叶形状综合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了母芋形状综合因子,第四、第五主成分分别代表母芋表皮棕毛、母芋颜色因子;另外,孙芋形状、母芋芽色、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母芋表皮棕毛可作为芋种质鉴别优先观测的形态性状指标。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在遗传距离4.171处可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其中第Ⅲ类与第V类的子孙芋形状均为卵圆,商品性好。此外,在20份多子芋中还挖掘出2份紫红柄特异芋种质。2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扩增共获得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48条,多态性比率为90.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22~0.64;SSR分子标记聚类在DICE遗传相似系数0.665处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有类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2种不同的聚类方式在芋种质资源的鉴别中具有互补作用,均表明了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并无直接关系。上述结果将为芋种质资源进一步保护、利用与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特性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寒地水稻优质米的选育,以16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9个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品质性状之间具有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将寒地种质资源分为6类,第I类水稻种质长宽比较高,垩白率较低;第II类水稻种质糙米率最高,长宽比最低;第III类水稻种质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第IV类水稻种质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第V类水稻种质垩白率为最低,长宽比为最高;第VI类水稻种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了解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测定了浙江省丽水市境内22份毛花猕猴桃种质的8个品质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8%);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1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毛花猕猴桃种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种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第二类,第二类种质果实的固酸比稍高于第一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贡献率达85.04%,可综合反映果实品质信息;综合评价结果显示,LD-18、L-74、L-27、L-19、L-73这5个单株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综上所述,丽水市境内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为新品种的选育和果实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挖掘特异芋种质,对25份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进行调查鉴定,对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表型性状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相结合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芋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31.32%与0.97。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积特征值为10.871,累计贡献率为77.649%,主成分1反映了多子芋株型综合因子,主成分2反映了芋叶形状综合因子,主成分3反映了母芋形状综合因子,主成分4、5分别代表母芋表皮棕毛、母芋颜色因子;另外,孙芋形状、母芋芽色、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母芋表皮棕毛可作为芋种质鉴别优先观测的形态性状指标。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在遗传距离4.171处可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其中第Ⅲ类与第Ⅴ类的子孙芋形状均为卵圆,商品性好。此外,在20份多子芋中还挖掘出2份紫红柄特异芋种质。2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扩增共获得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48条,多态性比率为90.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22~0.64;SSR分子标记聚类在DICE遗传相似系数0.721处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有类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2种不同的聚类方式在芋种质资源的鉴别中具有互补作用,均表明了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并无直接关系。上述结果将为芋种质资源进一步保护、利用与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地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种质资源,探索已收集到的200份南方花生种质材料的利用价值,对其12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深入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7个株型相关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系数介于0.16~0.73;而3个品质相关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小,变异系数介于0.03~0.09;2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幅度居中,变异系数为0.28和0.37.且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相关性状与品质相关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将12个主要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51%,可综合概括这些性状的表现.随后根据性状特征将200份花生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4大类,其中C类和D类种质材料的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在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方面表现优秀.该鉴定评价结果能为200份花生种质材料进一步合理利用及选育适合南方的优异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不同来源菊芋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的差异,为菊芋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及菊芋功能产品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菊芋种质资源圃中来自法国的14份、丹麦的11份和我国的4份菊芋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块茎的干物质及主要品质性状(可溶性糖、果聚糖、蛋白质、粗纤维、黄酮、淀粉含量),并进行了品质性状与颜色及干物质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不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不同来源菊芋资源的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的为黄酮含量。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可知,前4个主成分(果聚糖、可溶性糖、蛋白质、黄酮)代表了菊芋品质多样性的86.073 1%的信息。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干物质与黄酮、果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颜色呈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聚糖含量与颜色也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9份菊芋种质资源可划分为3个类群,并且3个类群种质含量最高的均为可溶性糖,其次为果聚糖。结合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果聚糖、可溶性糖含量是决定菊芋品质性状的两个主要因子。【结论】明确了不同来源29份菊芋种质资源块茎间营养成分的差异,并筛选出了特异的菊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异位保存的57份野苹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6个数值型性状和27个果实描述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变异系数、分布频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5.63%~60.32%,平均值为31.84%,16个数值型性状中以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描述型性状分布频率表明,野苹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外观评价优于果实内质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与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果实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成分的总计贡献率达80.785%,其中第1主成分与叶片性状和果实总黄酮含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果实特性有关,第3主成分与果形因子有关,第4主成分与果梗性状有关,第5主成分与果实品质有关,第6主成分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有关,第7主成分与花的性状和果实品质有关;16个性状以聚类的分析方法,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其中Ⅰ、Ⅲ类群可以作为优良的选育品种,培育出优质及耐贮藏的苹果,第Ⅱ类群可以提供宝贵材料作为选育高黄酮含量的野...  相似文献   

8.
22个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甘肃天水地区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22份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11.5%),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75);品质性状中,沉降值的变异系数最大(31.3%),容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87)。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8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636%,用类平均法(UPGMA)将22个品种聚为5类,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提高品质的材料供育种选择,第Ⅴ类群可作为增产材料供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各地收集的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成熟脱粒后用近红外仪测定其蛋白质、淀粉、脂肪、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在4个品质性状中,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0.22%,变异系数达23.39%;平均淀粉含量为70.49%,变异系数达3.86%;平均脂肪含量为5.91%,变异系数达15.06%;平均氨基酸含量为11.05%,变异系数达10.22%,说明所分析的102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品质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其次是脂肪、氨基酸含量较丰富,淀粉含量的变化较小。对4个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共筛选出37个品质较优的地方品种,占供试品种的36.3%。在所研究的102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中,地方种质资源的脂肪含量普遍较高,其中地方种质花里虎的脂肪含量达7.94%。地方资源品质性状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地方种质资源蕴含特定的优异品质遗传基因,可为下一步优异品质基因的挖掘和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熟性菜心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菜心群体的品质性状,筛选特异种质资源,为高品质菜心种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120份具有不同熟性的菜心种质材料,选择8个外观品质和2个营养品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全部菜心材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0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17% ~ 42.76%之间,其中最大叶柄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除叶绿素含量、叶形和硝酸盐含量外,早熟型菜心的开展度、最大叶长、叶宽、叶柄长、薹高、薹粗、可溶性蛋白含量等7个指标都显著小于晚熟型;中熟型菜心的硝酸盐含量最低,其外观品质也最符合优质菜心商品性状的一般要求。主成分分析显示,10个品质性状可转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0.813%,其中最大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形和叶色等5个性状能代表菜心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120份菜心种质分为两大类和6个亚类,其中Ⅱ-Ⅱ亚类菜心的综合品质性状表现优良,可直接利用或者作为较好的亲本材料。【结论】收集的菜心材料在品质性状方面差异较明显,蕴藏着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在品质方面存在部分可供育种和生产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以20份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了20个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75%~73.78%,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单宁含量变异系数最小;除叶宽外,其余各性状的Shannon’s指数均大于1.50。品质性状中粗蛋白、相对饲喂价值与农艺性状小花长、花萼长、旗瓣宽、叶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改良这4个性状可提高饲草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2.673%,第1主成分为花型因子,第2主成分为质量因子,第3主成分为纤维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得到4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可作为选育矮杆、高蛋白材料的优良亲本以及花大且数量多的基因型材料;第Ⅳ类群质可作为选育高杆、相对饲喂价值高的优良亲本材料。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等权关联度排序,其中S6关联度最大,表明该种质与最优指标集的相似程度高;S12关联度最小,表明该种质与最优指标集的差异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新疆本地棉花种质基因库,筛选适于作优异亲本的种质资源。【方法】 以288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4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 变异系数分别为单铃重(9.14%)、衣分(8.34%)、单株铃数(14.03%)、果枝数(6.26%)、上半部平均长度(4.50%),整齐度指数(1.56%)、马克隆值(6.43%)、伸长率(1.99%)、断裂比强度(7.26%);单铃重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及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单株铃数、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上半部平均长度与伸长率、整齐度指数及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前3个成分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到61.68,第1主成分主要跟单株铃数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纤维品质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跟衣分有关;聚类分析将288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11.5时划分为4类,第Ⅰ类群包含88份材料,马克隆值最好的材料。第Ⅱ类群包含75份,类群材料衣分平均数为43.2,4个类群衣分平均里是最高的;第3类群包含124份材料,材料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都相对较好;第Ⅳ类群材料稀絮H10属于特异种质资源,被单独分为一类。【结论】 288份种质资源变异系数幅度较大(1.56~14.03)。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14.03,样本间差异较大;其它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10,材料纤维品质性状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 【方法】 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 %;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 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重庆茶树种质资源,了解重庆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已保存的3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30个农艺性状和5个主要生化成分指标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重庆茶树资源在农艺性状与主要生化成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1.01%~53.54%,平均变异系数29.13%;多样性指数介于0.32~2.04,平均多样性指数1.16;主要生化成分变异系数介于11.87%~28.56%,平均变异系数19.4%;多样性指数介于1.91~2.07,平均多样性指数2.00;前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85%,包含了35个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来进行综合评价重庆茶树种质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将30份重庆茶树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第Ⅱ类群属于红绿兼制类型,第Ⅲ类群是开发红茶的优质原料;筛选出芽色变异材料1份,芽叶绒毛特多类型材料3份,特早生茶树材料10份,高茶多酚特异资源21份,高咖啡碱特异资源4份。  相似文献   

15.
对60份丝瓜种质资源的植株、果实等16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丝瓜种质资源变异系数范围在0~111%;多样性信息指数在0~2.037。各个材料之间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各不相同,但总体上60份丝瓜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农艺性状的指标。判断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的因子、果肉因子、果形因子、熟性因子、外观品质因子。根据种质间遗传聚类丝瓜分为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分析红籽瓜种质资源形态学多样性。[方法]对51份红籽瓜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红籽瓜种质资源39个形态性状变异系数为5.37%~66.95%,平均变异系数为22.87%。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55,种子长度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最高,为2.16;种皮覆纹最低,为0.32,数量性状多样性信息指数大于质量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19.49%,第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15.32%;第三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9.55%。基于形态学的聚类分析将51份红籽瓜种质分为三大类,其中第一类仅1份材料,第二类2份材料,前两类均为野生种材料。第三类48份材料,为栽培种材料。[结论]为红籽瓜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和创制谷子种质资源,加深对种质进化和分类的认识,以便进一步为遗传育种和性状改良提供依据,以117份国内外谷子种质资源为材料,开展13个表型性状多样性鉴定,并进行了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谷子种质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13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7.00%~74.11%,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单株粒质量(74.11%),表明谷子单株粒质量变异最为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穗质量、主茎单穗质量和主茎单穗粒质量与叶面积、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把13个性状综合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6.76%,表明5个主成分反映了谷子种质资源大部分的性状信息。第1主成分主要为产量相关性状,表明种质间产量性状差异很丰富,能够为选育高产品种提供丰富的材料来源。聚类分析将117份谷子种质分为5类,第二大类占比最大,占总数的62%,通过比较发现其生育期、株高和节数等性状较高,特别是主茎单穗质量和主茎单穗粒质量,可以作为以生物产量为目标性状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科学评价种质,以246份番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25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中叶片着生状态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2.46;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7.86%,8个表型性状的F值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6.18%,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基于表型性状,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聚合的方法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供试的246份资源主要以单果质量划分为4个组群.明确番茄表型变异的丰富程度及不同种质间的遗传关系,为番茄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及番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花生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115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19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4.21%~43.42%,主茎高、总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和单株生产力4个性状变异丰富,播种至开花天数、种子宽度、出仁率、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5个性状较稳定;19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8~2.09,其中亚油酸含量多样性指数最小,种子宽度多样性指数最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生产力与单株荚果数、百果重、百仁重、荚果宽度和种子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142%,可综合概括19个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115份花生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大果资源,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优质亲本加以利用。筛选出68份高粗脂肪含量、27份高蛋白质含量和6份高蔗糖含量的特异种质,可作为花生品质育种的优质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206份瓠瓜种质资源为试材,测定了其28项品质性状相关指标,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了基于因子分析的瓠瓜果实品质综合评估模型,并根据综合得分排序了优良度,结合二维排序图,筛选获得高品质种质材料。结果表明:206份瓠瓜种质材料28项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在2.71%~63.60%。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游离谷氨酸(Glu)含量,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含水量,不同品质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子分析筛选出9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78%,其中第1公因子的贡献率为38.46%,主要集中于游离氨基酸类。根据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以指标避免重复和简单易用为原则,将指标简化为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Glu含量、蛋白质含量这5项代表性指标,并综合评估了206份瓠瓜种质材料的果实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瓠瓜高品质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