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l3+对红檵木叶色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沙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l3+对红檵木叶色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l3+能显著增加红檵木叶片中的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低浓度的Al3+处理能显著的增加红檵木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花色素苷的含量以及PAL酶的活性,同时提高有色色素类总含量的百分比,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总量百分比;高浓度的Al3+处理使红檵木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花色素苷的含量和PAL酶活性降低,同时降低了有色色素类的含量百分比,提高了叶绿素总量的百分比.在园林应用中施用2.0×10-10~2.0×10-9mol·L1Al3+,可使红檵木叶片颜色更红、更艳.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4个红檵木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壤干旱胁迫下4个红檵木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檵木叶片含有较高的含水量,在土壤干旱胁迫的情况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干旱胁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沙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u2+对红橙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u2+对红檵木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脯氨酸和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当Cu2+浓度介于0~5.207 9×10一stool·L-1之间时.随Cuz2+浓度增加,色索类含量增加,SOD酶活性提高,膜质过氧化作用减小;当Cu2+浓度超过5.207 9×10-8tool·L-1时,随着Cu2+浓度增加.色素类、可溶性糖含量及SOD酶活性降低,而膜质过氧化作用、相对电导率、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同时幼叶生长明显减弱,成熟叶也由鲜艳的亮紫红色渐渐变为浅红色或淡黄色,失去原有的光泽.  相似文献   

4.
‘丽红'元宝枫秋季叶变为红色,鲜艳、美丽。2014年10月对其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进行了测量,得出在秋季叶变色过程中叶片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叶绿素a下降幅度为了82.6%,,叶绿素b的下降幅度为了84%,类胡萝卜素下降幅度为61.4%。花青素的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含量增长了36.2倍。对叶变色期间的气温和叶的变色情况进行了记录,得出日最高温对‘丽红'元宝枫叶变色影响不明显,日最低温和昼夜温差对叶变色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粘捕法可用于日本松干蚧3龄活动雄若虫、雌成虫、雄成虫、初孵若虫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变化的监测调查和预测预报。胶环设置时间:越冬代为4月25日至7月20日,越夏代为7月25日至10月15日。  相似文献   

6.
北美红桤木引种的主要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美红桤木(Alnus rubua)是产于北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高大落叶乔木,中国林科院2003年底从美国首次引进。我们从2005年起首次系统研究了北美红桤木苗木主要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红桤木光合作用日变化呈现单峰与双峰曲线两种类型,在生长期(6月、7月、9月和10月)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是双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上午09:00~11:00,下午13:00~14:00;在6月、10月,Pn下午峰值比上午峰值小,在7月、9月Pn第二个峰值比第一个峰值高;11月份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②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北美红桤木的Pn日变化呈现不同特征。以11月份Pm ax最大20.3μmol/(m2.s),9月份次之14.6μmol/(m2.s);③北美红桤木光补偿点很低,介于7.52~51μmol/(m2.s),②、③说明北美红桤木利用弱光的能力强;④北美红桤木羧化效率为0.026 9~0.048 3,以9月份的羧化效率最高,7月份的最低;其中上部叶>侧枝叶,与台湾桤木的羧化效率(0.027 0~0.046 8)接近;CO2补偿点为49.35~117.95与四川桤木接近,属C3植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樟树林地和无林地土壤中PAH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两种土地类型土壤中的PAHs含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土地类型土壤中PAHs主要积累在0~30 cm的表土层,并随土层加深而明显减少,各土层中以高环的PAHs组分为主,PAHs主要源于燃烧源;樟树林地土壤中PAHs含量明显低于无林地,无林地表土层中PAHs含量是樟树林地表土层的1.1倍;对两种土壤中的PAHs含量水平进行评价,得知樟树林地土壤PAHs超标5种,无林地土壤不仅超标8种,且超标倍数明显大于樟树林地,樟树林地土壤的PAHs污染程度小于无林地.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栽培的5年生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9月不同月份采集的青钱柳叶片中黄酮、多糖、三萜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分析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累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钱柳叶片中黄酮含量最高为5月份达4.28%,最低的为6月份为3.16%,5月份的黄酮含量与6,7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4,8月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与9月间无显著差异;青钱柳叶片中多糖含量以嫩叶期的4月份为最高,且与其它月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季节变化总体表现出先下降再缓慢上升的变化规律;青钱柳叶片中的总皂甙含量4-9月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至9月含量最高达16.47%;叶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异槲皮甙含量远高于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6个采样期的平均值占总黄酮平均值的14.23%,且与总黄酮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从青钱柳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来看,以黄酮和多糖含量为指标的采收季节应以4,5月为佳,而以皂甙含量为指标的采收季节应以9月为佳。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地PAHs自然沉降成分特点,设置了4个PAHs混合物浓度梯度:C(总PAHs含量为0mg/kg),L(总PAHs含量为1.5mg/kg)、M(总PAHs含量为7.5mg/kg)和H(总PAHs含量为75mg/kg),对樟树幼苗进行胁迫,提取培养基中根系分泌物,利用MALDI TOF/TOF测定了其中低分子有机酸,以探求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乙酸、丙二酸分子量相对较低的有机酸含量随着PAHs胁迫程度的增加一直表现出上升趋势;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没食子酸和柠檬酸分子量相对较高的有机酸含量随着PAHs胁迫程度的增加在M处理下达到峰值,但随着胁迫程度的继续升高在H处理下迅速降低;羟基苯甲酸、香草酸、没食子酸含量与植物根系活性和TOC、TN变化一致可以作为说明根系生长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25日,资兴市厚玉乡游垅村主任骆爱凤(女)因涉嫌滥伐林木罪,被资兴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天鹅山派出所依法逮捕。1999年,骆爱凤以1.6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属于山坑垅组村民李甲文经营的红大坪等3处天然林山场。自2001年4月起,骆爱凤邀请厚玉林业站技术人员对该3处山场先后进行了3次伐区作业设计。2001年7月22日、9月10日、11月19日,骆爱凤先后取得了在红大坪等3处山场择伐林木采伐许可证160立方米。2001年5月至2002年1月,骆爱凤以签订林木采伐合同的方式先后雇请本市黄草镇歧垅村村民王传全等人到山场采伐杂木。采伐过程中,骆爱凤带…  相似文献   

11.
暗绿绣眼鸟 (zosteropsjaponica .部分为夏侯鸟 )和红协绣眼鸟 (zosteropserythropleura)在青岛为旅鸟 ,迁徙数量较大。 1998~ 2 0 0 0年 ,对其迁徙规律进行了研究 ,初步认定 :两种绣眼鸟均喜结群迁徙 ,迁徙期 :暗绿绣眼鸟 ,春季 4月中旬~ 5月上旬 ,高峰期 4月 2 4日~ 5月 8日 ,秋季 9月中旬~ 10月底 ,高峰期 9月 2 7日~ 10月 2 5日 ;红协绣眼鸟 ,春秋 5月上旬~ 5月中旬 ,高峰期 5月 2 0日~ 2 3日。秋季 9月下旬~ 10月底 ,高峰期 10月 2日~ 19日。1 研究方法1998年至 2 0 0 0年 ,分别在中…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定量研究了多环芳烃不同污染水平下樟树幼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改变了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组成;随着多环芳烃含量的增加,樟树幼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放线菌数量4月份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不同多环芳烃含量的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都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从10月到翌年4月逐渐增加,4月到7月递减;与对照相比,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放线菌数量峰值的出现具有时间滞后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浙南泥质海岸林地初期二年通过套种、覆盖等营林措施对泥质海岸土壤盐分及其pH年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造林当年和次年0~20cm表层土土壤含盐量存在4月、7月和11月3个峰值和6月和10月2个谷值,7月为最高值,6月为最低值;二年中,0~20cm剖面土壤盐含量降低幅度达22.49%~16.09%;②造林当年>20~50cm次层土土壤盐含量存在4月、11月2个峰值和7月、8月2个谷值;次年>20~50cm次层土土壤含盐量月变化则除6月出现1个明显的谷值外,其余观测月份土壤盐含量动态变化呈比较平缓线性下降趋势;经历2a,>20~50cm剖面土壤盐含量降低13.04%~15.83%;③二年的测定结果同时表明,表层土pH值在8.3~8.5,次层土pH值在8.4~8.6.  相似文献   

14.
油茶幼林地土壤的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茶幼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各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磷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呈交替升降态,即3-7月先降低后升高,7-10月再次降低后升高;全氮3-7月呈渐增态,7-10月呈下降态;全磷变化不大,相对稳定;速效钾3-5月变化不大,之后有所升降,但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1年生喜树的生长规律、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CPT)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同叶龄叶片喜树碱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喜树高生长、粗生长及生物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生长速率最快出现在6月中旬~7月中旬;无论是嫩叶还是成熟叶,喜树碱含量均为单峰曲线,均在7月中旬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整个生长期内,嫩叶中喜树碱含量均高于同期成熟叶中的喜树碱含量;喜树叶片中喜树碱(CPT)含量与叶片的叶龄呈负相关,即叶龄越小,叶片中的喜树碱含量越高;叶龄越大,叶片中的喜树碱含量越低,叶龄为5天的嫩叶,其喜树碱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现行标准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各月所吃食物糖类和各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食物中总糖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呈现律性变化,其中1-2月和8月-12月总糖含量上近(74.45%,71.74%、76.95%,78.95%,77.38%,74.99%),3-7月总糖含量亦基本相近(68.51%、68.84%,68.65,63.62,66.76%),但与前几个月比较明显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1-2月和8-12月的基本相近(78.85%,67.81%,78.99%,75.52%,73.64%,71.26%,78.69%),3-7月的亦基本相近(63. 61%,64.28%,56.415,59.36%,61.68%)。食物中的总氨基酸含量,以繁殖期的5月为最高(10.726%)。基余各月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11月>6月>2月>4月>7月>3月>8月>10月>12月>1月>9月。但总的来看,各类氨在酸与总氮基酸具有相似绫,叟述结果,为评价饲料质量提供了有实际科学价值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玉龙县对危害油橄榄(Olea europaea)的介壳虫种类、发生规律、天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玉龙县油橄榄介壳虫种类主要有蚧科的橄榄黑盔蚧(Saissetia oleae)、盾蚧科的红圆蚧(Aonidiella aurantii )和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每年4月、10月为介壳虫的发生高峰期;3种介壳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和红点唇瓢虫(C. kuwanae).  相似文献   

18.
对长沙市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主要树种叶片和土壤中的N含量进行定位观测,探讨大气氮湿沉降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各分室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NH4+-N含量具有明显的月动态特征,3、4和11月份较高,其中3月份为全年最高值,达6.7 mg.L-1,8月份为全年最低值,仅为2.7 mg.L-1,大气降水中NO3--N含量月变化相对平稳,3、8、10和11月份含量均高于1.2 mg.L-1,11月份为全年最高值,高达1.9 mg.L-1,7月份为全年最低值,仅为0.4 mg.L-1。樟树、红叶树、木莲叶片全N含量的平均值呈现出明显的月动态变化特征,4月份为全年最高值,达17.48 g.kg-1,10月份为全年最低值,仅为10.78 g.kg-1。土壤层(0~15 cm)全N、速效N含量的月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8、9和10月份含量较高,并同时在10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值,但全N和速效N最低值出现在不同月份,分别为6月和4月。大气降水NH4+-N和NO3--N含量与植物全N、土壤全N和速效N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大气降水NH4+-N、NO3--N含量与植物全N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 3、0.531 3,表明大气降水NH4+-N、NO3--N含量对植物叶片全N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银杏叶丛枝叶黄酮类化合物、花青苷、简单酚类、木质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在 7月 4日、11月 1日出现高峰 ;花青苷含量变化与黄酮类化合物类似 ,但波动幅度大、波动次数相对多 ;简单酚类含量前期上升 ,也于 7月 4日达到第 1次高峰 ,后分别在 8月 1日和 10月 17日出现低谷 ;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峰相比 ,木质素第 1次峰滞后 ,第 2次峰提前 ;在前期与后期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处于最低时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最高峰段。黄酮类化合物与花青苷、简单酚类、木质素呈显著正相关 ,在 7月中旬至 9月底 ,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但偏相关分析表明 :黄酮类化合物仅与可溶性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叶黄酮类化合物与其转化产物、前体底物及竞争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黄河口黄河南北两岸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多环芳烃(PAHs)含量、组分、污染水平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黄河口黄河两岸采集7个样点的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均值为122.96 ng/g,属于中等污染水平。黄河口北岸土壤中PAHs含量均值低于南岸土壤中PAHs含量,黄河口北岸土壤中PAHs属于低污染水平,而南岸土壤中PAHs属于中等污染。黄河口两岸7个样点中土壤中均含有Nap,且Nap占ΣPAH16含量的90.56%,土壤中PAHs组成以2环为主。根据PAHs自身结构性质分析黄河口两岸样地土壤中PAHs污染来源以原油泄漏或化石燃料自然挥发为主。综合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和毒性当量因子评价法(TEQ)分析,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黄河口两岸7个样点表层土壤中PAHs的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