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省棉花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从1949年到1978年,棉田面积由388.8万亩扩大到878万亩,单产由16.6斤提高到107斤,增加90.4斤,总产由56.2万担提高到948.95万担,增加892.76万担。1979年棉花面积880万亩,总产1050万担,单产119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断出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进一步鉴定各调节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于1992年进行了3种调节剂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3.
湖口县是赣北重点产棉县之一,解放以来棉花发展速度很快,由解放初期的2~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8万余亩,单产由1952年的39斤提高到82年的90余斤,总产由1952年的1.8万担,提高到82年的7万余担。其原因是广大棉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改正生产管理措施,使之适应自然客观规律,发展棉花生产。为使我县棉花生产更快地发展,根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及区划成果,就如何遵循自然客观规律,谈谈发展棉花生产的技术措施。一、进一步认识湖口的自然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我县从东到西长180华里,从南到北100华里,大部地区是江汉平原,东西是滨湖区,北面是丘陵地带。全县总人口91万。现有耕地205万亩,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杂粮、油料次之,种植面积约各占三分之一。解放十年来,棉花面积是逐年扩大,产量是连年上升,植棉面积由1949年45万亩扩大到64万亩;单产出12斤(皮棉下同)提高到106斤。总产量由540万斤提高到6,784万斤。1959年比1949年增长11倍半。  相似文献   

5.
市政府决定,从1991年开始,用3年时间实施棉花“1620”工程,即棉花面积由现有8.5万亩增加到16万亩,总产皮棉20万担(即10千吨,编者注)。前不久,笔者就如何把我市增加的7.5万亩棉花布局好,怎样来实现总产皮棉10千吨的目标作了一个专题调查。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九江市棉花生产,由解放初期常年约10万亩左右发展到63万亩,单产由20来斤提高到130斤,从1950年到1983年的34年中,就单产而言,增产18年,减产16年,仅有六年单产在80斤以上(其中两年过百斤),很多年份单产在60到70斤左右徘徊。出现这种状况,除耕作制度不够合理,土壤肥力有所减退,良种选育未跟上以外,有些年份没有把住治虫关,也是我市棉花单产不高、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做好棉花防虫工作,必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不以消灭害虫为目标,而以控制害虫为害程度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为目标的防治策略,把生防和化防协调起来,栽培和防虫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棉花高产是运用综合栽培技术的结果。高产棉田应适当控制株高,又要多留果枝(18层左右),较好地利用纵向空间,压缩每台果枝节数(平均不过4节),控制封行过早,多增内围铃,减少外围和无效蕾、铃,保证亩有总果节数24~26万个,既有利于抓亩铃数,又可增铃重,实现高产就有可能。但要造成这样一个高产群体结构,光靠常规栽培技术,如疏忽一环,就有可能出现被动,这就必须配合使用生产调节剂,以弥补常规措施的不足,来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为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种植业是寇坊乡的经济支柱,发展棉花生产又是全乡的一大优势。1978~1988年的10年间,棉花生产经历了低产徘徊,突破性增长和持续稳定发展三个阶段。期间棉田面积由1.1万亩发展到2.3万亩,增加了一倍。棉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棉花生产在往年丰收的基础上,1985年又一次获得好收成。全省实种棉花99.5万亩,虽比上年减少22.2万亩,总产仍达6.22万吨,平均单产62.5公斤,超过历史最高年水平,比1984年提高9.6%。  相似文献   

10.
(一) 解放后卅多年来,荆州地区的棉花生产经历了一个从大幅度增长到长期徘徊的过程。1949~1958年,植棉面积由245.49万亩扩至405万亩,扩大65%;亩产皮棉由25斤提高到67斤,提高1.68倍;总产由61.84万担增至269.14万担,增加3.35倍。在皮棉增  相似文献   

11.
(一) 丰城县自1952年大面积种棉花,由于布局过于分散,棉田建设不过硬,科学种棉水平难提高,棉花生产多年处于“面积少,单产低,经济效益差,多数农民不愿种”的被动局面。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植棉面积在3.6万~5.5万亩左右,单产皮棉徘徊在10~30斤之间,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植棉面积由7.7万亩增加到10万亩,多数年份单产仍在30斤左右徘徊,最高年的1965年,平均单产也只有47斤。1982年,全县10万亩棉花,分布在17个公社,245个植棉大队,3215个植棉生产队,80755植棉户,平均每个生产队植棉31亩,每户植棉1.23亩。其中:有5个分散棉区,816个植棉生产队,每个队只有10亩左右棉花。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江苏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植棉占耕地面积的14%,占全国棉田的八分之一左右。1979~1984年,平均每年植棉987万亩,总产56.8万吨,商品率为95.5%。1985年棉田面积为888万亩,比1984年减少193万亩,总产(47.9万吨)减少18.65万吨。1986年棉田面积降到780万亩,总产将减少5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种植制度的改革,一熟棉田面积逐年减少,棉花绿豆间作面积越来越大。1982~1984年棉花绿豆间作面积为3.65万亩,亩产绿豆19.3公斤;1986年间作绿豆面积为5万亩,亩产绿豆18.7公斤;1987年间作绿豆7万亩,亩产绿豆18.8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以来,我县棉花育苗移栽的面积逐年扩大,1981年发展到13.1万亩,占全县棉田的68.5%,1982年增加到18万亩,占棉田面积的70.3%,1983年扩大到25.4万亩,  相似文献   

15.
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国外报道甚少,国内是于1976年开始研究的。通过6年的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旱地平均可亩增产30—50斤;水地平均可亩增产40—60斤,高者可达100斤。1981年棉花地膜覆盖面积,山西省扩大到3万亩,全国发展到7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商品生产是保证有效供给的可靠措施,也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办法。1985—1986年我省永济、襄汾先后被农牧渔业部确定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后,在当时棉花生产大滑坡的情况下,棉花生产在逆境中仍然不断发展,充分显示了基地骨干作用。四年来棉田面积稳步上升,产量大幅度增长。永济县1989年棉田面积由1985年的14.5万亩恢复到16.6万亩,单产由60.1公斤提高到78.5公斤,总产由  相似文献   

17.
我县种植棉花近40年的历史,面积由小到大,单产由低到高,有较大的发展。1984年的植棉面积已由1949年的518亩扩大到18551亩,皮棉总产由3.9吨增加到911吨。棉花已成为德安县经济作物中的大头,是全省万亩棉县之一。但是近几年来,我县棉花生产发展不快,面积基本稳定在12000亩左右,单产在50公斤上下徘徊不前,总产没有突破过1千吨。我县地处赣北,属赣北棉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条件。据历史记载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48天,可见我县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878.5小时;全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棉花生产的重视,我县的棉花生产,面积由小到大,单产由低到高有所发展,1982年植棉面积已由建国初期129亩扩大到3万亩,按实收面积计算,平均单产由17斤,提高到68斤。棉花生产已成为武宁发展农业经济,棉农由穷变富的一项主要经济作物。但皮棉单产近十多年来却一直在50斤上下徘徊,总产没有突破过2万担,是全省和和全市的一个棉花低产县。我县位于江西西北部,地处赣北棉区,修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沿河两岸有连片冲积洲地,北部有大面积红壤丘陵坡地,这些丰富的土地资沅,适宜种植和发展棉花生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张传忍教授布置的多年多点试验。科学地应用植物调节剂,能够很有效地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为了探索几种新型植物调节剂在棉花上使用效果和方法,1988年我们在县原种场进行三种植物调节剂6个处理组合的试验。1 材料和方法供试调节剂有“802”、壮苗素1号和生根素1号三种,试验分6个处理组合:①壮苗素1号:200 ppm 浓度拌种,按种子量60%加入药剂拌匀,待4—6小时种子吸收后播种;②生根素1号:15 ppm 浓度拌种,按种子量60%加入药剂拌匀,放置4—6小时,待种子吸收后播种;③生根素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是江西省棉花生产持续稳步发展的一年,根据省政府下达的计划,全省植棉面积将扩大到133.3kha(200万亩),即比1991年实种在增加24.7kna(37万亩)。省委,省政府要求,1992年棉花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