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植物多酚的分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了大量有关植物多酚的资料文献,陈述了植物多酚的分类,并对近年来植物多酚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植物多酚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多酚属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有独特生理功能和药物活性。植物多酚的提取因其抗氧化、降压、抗癌等保健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介绍了植物多酚的分类及各类提取技术的优缺点,为植物多酚的后续研究积累信息,为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松  徐鹏  刘柳 《分子植物育种》2024,(11):3729-3741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本研究介绍了植物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提取多酚方法已经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发展到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多种新方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新方法虽然在提取率、耗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这些新方法在工业化生产和提高多酚活性成分提取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开发提取率高、提取物品质好、成本低的多酚提取方法将成为研究人员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中植物多酚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多酚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有关植物多酚的资料文献,介绍了常见的提取分离方法,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相应分析与比较,以期为植物多酚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抑制心脑血管疾病、抗癌、抗骨质疏松活性、抑菌、抗病毒等多种活性功能,应用领域广泛。分析植物多酚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以4种不同来源的梨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已经发表的多酚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克隆到了鸭梨、雪花梨、砂梨、黄冠梨约1.8kb的完整多酚氧化酶基因,将纯化后的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GEM-T veetor中,转化DH-5α菌,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利用Clustalx软件对PPO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用DNAStar软件对PPO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并进行部分植物PPO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梨多酚氧化酶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含有1782个核苷酸,鸭梨基因已经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EU048225。梨多酚氧化酶基因与其他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尤其在铜离子结合部位,所有的植物基本上一致;5种梨的同源性高达98%。基于植物PPO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分子进化树显示,可分为两大类,梨的多酚氧化酶可以与大多数的木本植物聚合成一个组。  相似文献   

7.
水果和蔬菜中富含植物化学物质,其中多酚是膳食中主要的功能活性成分。由于结合方式和萃取方法的不同,多酚被分为可萃取多酚(Extractable polyphenol,简称EPP)和不可萃取多酚(Non-extractable polyphenol,简称NEPP)。不可萃取多酚作为一种新兴的膳食多酚,也被称为高分子抗氧化剂,在过去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与研究较多的可萃取多酚相比,不可萃取多酚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生理特性,主要在人体结肠中发挥作用,与健康有重要联系,特别是胃肠道健康方面。从不可萃取多酚的提取、测定、生物可利用性及与健康相关的特性等方面综述了不可萃取多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果蔬中富含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除维C外,植物多酚是一种含有多个酚羟基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木、皮、果内,植物中多酚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活性、药学活性的研究与应用,植物多酚因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以及明显的抑菌、抗癌、防衰老和抑制胆固醇上升等功效,使得多酚类物质在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化学、医药、食品、饲料及日用化妆品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另外,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无不良反应,同时还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抗老化、抗突变、调血脂、降血压等药理保健功能,也是一类极具开发前景的天然有机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突变、抗菌、抗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被称为天然抑菌剂.地榆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在医疗保健、食品卫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地榆多酚的抑菌活性、作用机理和研究应用现状,旨在为地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柿叶多酚及黄酮类定量分析方法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叶为柿科柿属植物柿的新鲜或干燥叶,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抗癌、抗菌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多酚与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医疗保健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柿叶中多酚及黄酮类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但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其测量结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当前至关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并完善柿叶中多酚及黄酮定量分析方法。笔者概述了近年来柿叶多酚及黄酮类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状况,以期为快速、简单、准确的测定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的结构及其理化特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作物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为生产服务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作物学会自1962年起创刊《作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生长素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主要包括: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及生长;促进细胞分裂、伸展和分化进而促进植物茎的伸长;促进花芽萌发及影响花的形态建成和衰老;促进果实的发育和单性结实,影响果实增大和果实成熟;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种子胚的形成等。除此之外还对生长素运输的生理特点、运输机制和信号转导机制等进行了梳理,了解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顶端优势、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向性反应、形态建成等方面。同时还提出了生长素在网络信号调控和各器官量的分配方面研究的不足,以期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曦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57-62
中国人多耕地少,人地背反增减,我们必须利用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特性,全方位开发利用空间生态位和巧妙利用时间生态位,科学组合农业生产,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对象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弥补土地、资金短缺,缓解劳动力富余等带来的困扰。通过长时间的典型调查,充分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的可选择性,空间布局的离散性,生产时段的可控性,市场需求的区域性和波动性,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相互依存性和可替代性等特点,紧密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运用聚类分析,系统比较,提出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不同优化模式。通过合理开发农业空龄经济生态位和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的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精巧耦合,将空龄生态位开发从平面拓展为立体,农业结构从时间断面调整推展为全过程优化,促使物能转换的小循环助推系统大循环,从而有效增强物能转换的功放效应,提高了系统生产力。空龄生态位开发与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耦合,突破了静止的、孤立的空间开发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落后方法,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中国生态农业持续、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明水稻秸秆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江汉平原稻茬麦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选择江汉平原典型潮土稻麦轮作区,以基施化肥但不施生物炭处理为对照,设置小麦播种前基施、返青拔节期追施以及两个时期同施不同剂量的生物炭等处理,采用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计法测定了不同处理小麦籽粒、植株茎叶和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并比较了籽粒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促进了小麦籽粒和植株茎叶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增加了地上部分氮、磷、钾养分吸收总积累量,且以基施及追施13500 kg/hm2生物炭处理最高,较对照处理籽粒总氮、磷、钾分别提高了20.3%、17.8%和12.4%,茎叶总氮、磷、钾分别提高了11.9%、34.5%和13.9%,氮、磷、钾总积累量显著增加18.2%、24.0%、13.7%(P<0.05);施用生物炭后土壤pH升高、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增加,小麦株高增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大。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于改善土壤和提高小麦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类生物炭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及根茎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壳炭、木屑炭对烤烟根区土壤微生物、根茎病害发生以及烟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明显影响着烤烟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对碳源的利用,进而影响着青枯病、黑胫病的发生情况和烟叶的产量、产值,但其效果因生物炭种类而异。木屑炭处理烤烟旺长期细菌和采烤前放线菌的数量明显比对照增加了11.7%和12.8%,而稻壳炭处理旺长和初烤时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植烟土壤中青枯菌和黑胫病菌的数量及其占微生物总量的百分比也以施用生物炭处理显著低于对照,而烤烟旺长期根区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则相反;到烟叶采烤前,根区微生物对酚酸类和胺类的利用以生物炭处理相对最低;上述情况以木屑炭处理较稻壳炭处理更为明显。与对照相比,木屑炭处理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了24.3%和33.3%,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了23.9%和14.9%,产量和产值增加了4.7%和21.1%;稻壳炭处理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了18.1%和23.9%,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了15.9%和6.0%,产量和产值增加了2.2%和12.0%。综合而言,施用生物炭能较好地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及其对碳源的利用,减少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生,增加烟叶的产量和产值;其中以木屑炭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萌发法、分离法、石蜡切片法和显微观察技术,分别以番红固绿和希夫试剂染色,系统观察了蓖麻种皮、胚乳和胚的结构及其维管束分布。(1)蓖麻种子背侧基部的种孔并未被种阜所覆盖。(2)种皮包括外种皮、内种皮和种阜3部分,其中,外种皮由外至内分别为长柱状表皮层、海绵组织层和栅栏组织层,而内种皮则依次为马氏层、海绵组织层和内珠被内层,在种阜端由内种皮内层和外层共同围成气室,类似于鸡蛋的气室。(3)在外种皮和内种皮中均有维管束分布,其中外种皮的大型维管束仅分布在种子腹侧种脊的海绵组织层内,它从种脐延伸至种阜相对一端;而内种皮维管束也分布在海绵组织层中,通过维管束索,逐级分枝,止于种阜端气室边缘;内、外种皮的维管束通过合点端的连接点相连续,共同构成种皮维管系统。(4)种阜由表皮和薄壁组织构成,其中薄壁组织由外侧小型薄壁细胞和内侧大型薄壁细胞构成。种阜维管束仅2束,分布在种阜中部腹侧,独立构成种阜维管系统;在种阜中,还有种阜管道,其内端开口于内种皮的气室,外端为盲端。(5)胚乳由含大量糊粉粒的薄壁细胞构成,其中未见维管束分布。在胚中,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它们分化于胚轴,从胚轴顶端两侧分别进入2片子叶主脉,在主脉中由4个逐步减少为1个,在子叶中分枝变细,构成胚维管系统;子叶表皮和叶肉细胞中均含糊粉粒,但在胚芽、胚轴和胚根中未见糊粉粒;2片子叶近轴面分离,远轴面则通过粘液层与胚乳相连接;胚轴和胚根在空间上与胚乳分离。这些结果为全面掌握植物蓖麻种子的结构和研究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及其物质运输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钝化剂对酸性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化学钝化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其钝化成本低、效率高、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前景。随着目前环境因素复杂化,土壤酸化日益严重,酸性土壤中重金属也变得多种多样,钝化修复能够较好的响应土壤环境变化,对酸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前景较好。本文对单一型及复合型钝化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分别对其各类型钝化剂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综述。单一类钝化剂主要分无机类和有机类钝化剂,其中无机类钝化剂种类较多,应用较广,主要通过吸附、络合、共沉淀等方式钝化土壤中重金属;复合型钝化剂主要有无机—无机、无机—有机、有机—有机型,其作用原理与单一型钝化剂相似,与复合型钝化剂相比单一型钝化剂对多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不明显。与此同时针对目前酸性土壤中镉、铅、砷的钝化修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酸性土壤主要通过调节土壤pH来对其修复,基于此总结归纳了酸性土中3种重金属的最适钝化剂种类及其作用机理,针对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对钝化剂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旨在明确不同肥料种类及其相互配合追施提高花生产量的效应,确定适宜的追施肥料种类和相互配施方法,为花生科学追肥实现高产优质节本增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覆膜滴灌条件下,于花针期设置追施氮、钙、硼肥及其相互配施处理,探究膜下滴灌追施氮、钙和硼肥及其配合施用对花生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针期追施氮、硼、钙肥及其配合施用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含量,延缓衰老;增加花生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和产量。但单独追施氮、硼、钙肥效果不如氮、硼、钙肥配合施用,其中以配合追施氮硼钙肥和氮钙肥提高光合性能和保护酶活性的效果最好,增产幅度最大,分别比不追肥的对照增产26.51%~27.91%和22.15%~22.18%。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调节剂对酸性草炭pH值调节作用,同时对草炭养分有效性的影响,评价调节后草炭的育苗特性,以碳酸钾、氧化钙为调节剂,设计不同的添加水平,分析不同投入量条件下草炭pH值、养分有效性变化规律及投入量与有效养分相关性,比较调节后草炭对番茄、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pH值、速效磷、速效钾随着碳酸钾投入量增加而不断增加,草炭交换性钙、镁、锰和有效铁随着碳酸钾投入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草炭pH值、交换性钙随着氧化钙投入量增加而不断增加,草炭交换性镁随着氧化钙投入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草炭交换性锰和有效铁随着氧化钙投入急剧减少。草炭添加不同水平的碳酸钾和氧化钙后,对番茄、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皆表现为先改善后抑制的影响规律;同等条件下,碳酸钾对番茄、辣椒幼苗生长的改善效果强于氧化钙;每千克草炭添加碳酸钾2、4、6 g和氧化钙0.8、1.6 g改善效果显著,其对应的草炭pH 5.05、5.93、6.28、5.29、6.08;利用pH值与CI指标建立了碳酸钾-番茄模型、氧化钙-番茄模型、碳酸钾-辣椒模型和氧化钙-辣椒模型,其对应的最优pH 5.64、5.84、5.61、5.76。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现代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万云  李韬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66-166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结果,综述了核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离子束诱变、细胞与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七种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进展;指出上述七种育种新技术是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提高诱变频率,培育优质、高产、高效与多抗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展望了这些高新育种技术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