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大型海洋鱼虾类资源由于遭到严重破坏而衰竭,小型鱼虾类资源却相对兴起。渤海沿岸以及黄海沿岸小型鱼虾类资源种类多,特别是虾站蕴藏量非常丰富,如果用拖网进行虾始生产,将会损害幼鱼虾。为了充分利用虾蛇资源,并且保护鱼虾幼体,笔者借鉴各类流刺网的优点,结合虾站的生态习性,设计并试验了虾姑刺网,取得了成功。现将虾站刺网捕捞技术介绍如下。一、网具结构主尺度:75.6米×7.18米(一)、网衣1.主网衣:锦纶6单丝,直径0.25毫米,目大用毫米,双死结,纵目使用,每片网衣…  相似文献   

2.
挪威为了保护虾渔场中的鱼类资源,已从1990年3月起强制渔民在虾拖网中安装鱼虾分离栅。这种分离栅用不锈钢或铝条制成框架后装在囊头网中,向后倾斜45°。它的上方有一个鱼类逃逸口,后方则是小目虾网囊。挪威斯凯玛公司已研制成功一种分离栅传感器,它由无电缆速  相似文献   

3.
<正> 一、试验目的及概况: 我们搞聚乙烯虾板网试验,是出于既保护近海幼鱼虾水产资源又要节约渔业开支的目的.经多方努力,取得初步成果。与架子网相比:成本降低百分之四十二;多保护幼鱼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五十、幼毛虾百分之八十二、幼对虾接近百分之百;产量提高,质量上升。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减少渤海沿岸架子网、樯张网等定置渔具对经济幼鱼虾的损害,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加捕获量,1990年唐山市对李景芝主持研制的八片式架子网通过了技术鉴定。该网的定型式样为,主体网衣是机织网片加上释放幼鱼虾的大目条网,达到了增产近50%、少捕幼鱼60%、降低成本40%的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良好综合效果,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但近两年来,渤海沿岸竟发展起比原来  相似文献   

5.
由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存能力强,天敌少,加之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了更好地捕捞克氏原螯虾种群且尽量少伤害水域中其他渔获种类,有效控制克氏原螯虾种群数量,防止形成外来物种入侵,通过基本情况调查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捕捞网目进行研究。对6,20,30,40,50,60,70 mm七种网目的地笼网进行了室内试验,经比较对克氏原螯虾的捕捞能力和鱼类释放效果,结合线性拟合曲线与克氏原螯虾体长的关系,推算出20 mm网目为春季克氏原螯虾最佳捕捞网目, 30 mm网目为秋季克氏原螯虾捕捞最佳捕捞网目。  相似文献   

6.
为了鉴定裹冰鲜冻小虾的净重质量,将冻虾放入特制的容器内,容器的底部以每秒约25立升的流速不断地注入清水。熟冻小虾的解冻方法是将冻虾放入水虾比为8∶1的容器内融化。容器内的水温在27℃,冻块融化时需翻动几次。当冻虾的冰壳融开,小虾能被轻易地分拣出来时,将它们移入浮悬着的网筛内。网筛倾角为20°,虾品留在网筛中继续水漂2分钟,然后将滤筛提出水面。清点网筛中的小  相似文献   

7.
桁杆虾拖网捕捞脊腹褐虾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套网试验法在长江口渔场对25 mm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内径为25 mm时,网囊与套网内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在30~80 mm之间,其中网囊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6~70 mm之间,套网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1~60 mm之间;50%选择体长L0.5为50.53 mm,选择范围SR为9.86 mm;逃逸虾的平均存活率为96.25%。  相似文献   

8.
<正> 面对当前渔业资源现状,必须对渔业方针和政策作一番认真地调整,才能有效地恢复水产资源。本文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沿海定置渔具与水产资源的关系,探讨全面推进虾板网后对水产资源可能造成的影响,对近海渔业调整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虾夷扇贝稚贝中间育成技术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4年-1997年虾夷扇贝中间育成试验研究证明,使用60目筛绢网做网箱底部,30目筛绢做其它网面进行虾夷扇贝中间育成,比用一种筛绢网包围网箱育成率提高近一倍,并且便于管理,节省劳力,减少贝苗损伤,生产上可节省二级使用的网箱及筛绢网,大大降低中间育成成本。  相似文献   

10.
采用套网试验法在长江口渔场对25 mm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内径为25 mm时,网囊与套网内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在30~80 mm之间,其中网囊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6~70 mm之间,套网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1~60 mm之间;50%选择体长L0.5为50.53 mm,选择范围SR为9.86 mm;逃逸虾的平均存活率为96.25%.  相似文献   

11.
要保证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的成功,需准确掌握虾的活动及生长情况,而罾网的使用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出虾在池塘中的吃食、生长及健康情况,通过观察罾网提上的虾所反映出的信息,及时做出管理和技术上的调整,使虾始终处于健康生长的状态,从而达到养殖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亲虾采捕的方法:我社采捕亲虾的网具是拉网、对网、对虾流网、插网、地网、撩网等五种,随着水温的变化和亲虾的洄游适当地选用。过小满后,温度较低,对虾一般在13—14拓水层,这时应用拉网,到较深较远的海区去采捕;在水温上升到18—20℃时,就得采用对虾流网到3—4拓水深的地方捕捞;水温继续上升到20—25℃时,亲虾大部份洄游到海边索饵和寻找产卵场所,这时就用插网、地网、撩网采捕。这些网具中,以插网、地网、撩网较好,在采捕中不会损伤虾  相似文献   

13.
1988年秋季,我们在冰岛西北部沿海的捕虾渔场中,利用商业拖网进行了囊网采用方形网目的网片试验。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的网片能急剧地降低捕捞。0—龄组小鱼,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捕捞未达捕捞规格的小虾等副产品,因此,政府部门规定,虾拖若在这些渔场作业,必须使用方形网目的囊网。虽然虾拖采用方形网目的囊网会损失12—20%的虾获量,但是,因为小虾不能被利用,因而渔民们还是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用机械捕捞系统在池塘岸边道路上牵拉,曳纲端的牵引力会产生一个垂直分力,引起池底与岸道相交区域内沉子纲抬起。这区域常被称做池塘的“脚趾”,由于这一地区网与池底密封不好,人们怀疑虾从这里逃掉。三、机械围网捕捞系统操作和设计上的分析 1.网的牵引系统为了保证虾网与池底的良好密封,最理想的是作用在虾网底纲的力应该平行于池塘底部。实际上,这就意味着必须放长虾网底纲的长度,来减少牵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183.38 kW单拖渔船使用的网板虾拖网为母型网,根据动力相似原则,也参照了日本、法国、丹麦等先进渔业国家的双联式虾拖网试验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294 kW单拖渔船使用的双联式虾拖网,并于2001年7-8月在我国东海区长江口虾渔场进行海上生产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桁杆虾拖网相比,双联式虾拖网水平扩张提高5.26%;扫海面积提高198%;能耗系数降低65.4%.其渔捞总产量可提高13%;每航次可节约柴油400kg.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本项目的试验成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虾拖网渔业的渔获效率和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对我国虾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恢复渤海对虾资源,自1985年起,开始在渤海进行对虾人工放流增殖工作。由于这项事业刚刚起步,许多理论问题尚未弄清,虽经几年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为此我们于1989年和1990年在大清河口海域进行了对虾标志(拴牌)放流试验,同时使用定置网、对虾流网进行跟踪调查。1990年和1991年又用拱兜网进行了放流前后的相对数量调查。根据《对虾放流技术》课题的要  相似文献   

17.
桁杆拖虾网渔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捕捞作业,目前已成为我国东海区和浙江省海洋捕捞的重要作业方式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浙江桁杆拖虾网渔业渔具的规格及特点,近年来浙江拖虾渔业的发展状况;分析研究了拖虾渔船的经济效益和劳动力构成,并对当前浙江桁杆拖虾渔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亲虾选择与培育1.亲虾的来源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亲虾品质的影响,育苗用亲虾使用直接采捕于临近自然海区对虾产卵场的对虾。于4月上旬,自然海区亲虾卵巢成熟度较  相似文献   

19.
杨吝 《水产科技》1996,(4):42-46
在日本茨城县,以沿岸浅海域虾类(鹰爪虾、戴氏赤虾)为捕捞对象的底拖网(虾板拖网和自家用饵料板拖网)渔业是准许的。该渔业主要在秋季至春季10-30米水深海域进行作业,但同期同海域又是鲆、鲽类等幼鱼生息的海区,使用相同的渔溯兼捕幼鱼正成为—个大问题.特别是在茨城县,为了增殖牙鲆,从1995年起,新栽培渔业中心计划放流200万尾牙鲆幼鱼。但由于底拖网的捕捞,担心大量放流幼鱼也许被兼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的网囊网目尺寸是否适宜当地渔业生产,使用套网法研究了该网具不同网目尺寸的网囊对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的选择性。结果显示,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20、25和33 mm时,葛氏长臂虾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0.7、36和40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12.2、10.4和13.8 mm,选择性因数SF分别是1.5370、1.4394和1.3310;脊尾白虾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8.3、40.2和45.3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9.3、14.4和12.9 mm,选择性因数SF分别是1.913 1、1.608 2和1.372 7。两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0.5)和网囊网目内径(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葛氏长臂虾:L0.5=0.686 9 m+17.691 8;脊尾白虾:L0.5=0.550 0 m+26.955 7。研究认为:盘锦海域常见的20 mm网囊网目的桁杆拖网会捕获大量的幼虾,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建议捕捞葛氏长臂虾可用网囊网目内径为33~38 mm的桁杆虾拖网,捕捞脊尾白虾可用网囊网目内径为24~30 mm的桁杆虾拖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