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鸽沙门氏菌病、鸽溃疡性肠炎、鸽Ⅰ型副黏病毒病、鸽痘、鸽衣原体病、鸽伤风感冒、鸽霉形体病、鸽念珠菌病、鸽曲霉菌病、鸽毛滴虫病、鸽球虫病、鸽蛔虫病、鸽毛细线虫病、鸽绦虫病等痛的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对鸽沙门氏菌病、鸽溃疡性肠炎、鸽Ⅰ型副黏病毒病、鸽痘、鸽衣原体病、鸽伤风感冒、鸽霉形体病、鸽念珠菌病、鸽曲霉菌病、鸽毛滴虫病、鸽球虫病、鸽蛔虫病、鸽毛细线虫病、鸽绦虫病等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一种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和赛鸽)中普遍存在,临床发病多见于月龄以下的鸽,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适用于基层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的方法,研究针对鸽Ⅰ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了1组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分离株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及体系,建立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鸽新城疫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马立克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小鹅瘟病毒以及禽白血病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La Sota疫苗株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101 copies/μL。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基层快速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5.
几种方法控制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学芝 《中国家禽》2005,27(21):20-21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本病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现将在某发病鸽场控制本病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鹅副黏病毒对鸽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鹅副黏病毒BY株人工感染1月龄鸽,观察试验鸽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对病毒抗原的组织分布进行检测,以研究鹅副黏病毒对鸽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鹅副黏病毒人工感染可致试验组鸽的严重发病,发病率达100%,致死率达92%;病鸽表现下痢,眼睑发炎,呼吸困难,咳嗽,并表现瘫痪,翅膀下垂,转圈或震颤等神经症状;病鸽各种器官都存在组织损伤,但以消化系统,免疫系统 系统较为严重,表现显著的变性,坏死或出血等变化;病毒可以在病鸽体内多种组织器官中复制。这说明,鹅副黏病毒对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观赏鸽)中普遍存在,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要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流行特点 该病发病迅速,可以感染各年龄阶段的肉鸽。1~3月龄童鸽期最易感,感染后症状最  相似文献   

8.
(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 该病病原为鸽Ⅰ型副黏病毒,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新城疫很相似,故浴称鸽新城疫,是危害养鸽业主要的疾病之一。各龄期鸽子均有易感性,以乳鸽敏感性最高,主要是水样下痢和神经症状,剖检以颈部皮下、消化道、腺胃乳头和脑部充血、出血为特征。预防:每6个月颈部皮下注时1次鸽Ⅰ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如无肉鸽专用疫苗,可用鸡新城疫油孔剂灭活苗代替。  相似文献   

9.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一种流行于鸽群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已对养鸽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诊断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鸽新城疫又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型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神经紊乱、黏膜出血等;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若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并发,将给养鸽爱好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鸽副黏病毒病,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危害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由禽Ⅰ型副粘膜病毒引起鸽的急性传染病。鸵鸟、珍珠鸡、山鸡、鹧鸪均可感染。鸽群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其临床症状与鸡新城疫相似,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鸽业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的保存期,对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的3批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冷藏(2~8℃)保存12个月、室温(25℃左右)保存6个月,其物理性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无明显变化,均能达到《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质量标准》的要求。因此,在《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中规定该疫苗的保存期为:冷藏(2~8℃)保存,保存期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13.
广东地区鸽禽Ⅰ型副黏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Type Ⅰ,PA/PMV-Ⅰ)感染,因其病原及症状均与鸡新城疫(ND)十分相似,通常又称之为鸽新城疫,或鸽瘟,是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近年来我们从广东的深圳、东莞、广州市郊等地区发病鸽群中分离并鉴定到23株禽Ⅰ型副黏病毒,对其中6株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1鸽新城疫病原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PPMV-Ⅰ)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至今对鸽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成为危害养鸽业的最主要疫病.该病与鸡新城疫类似,能造成病鸽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下痢和明显神经症状等,发病急,...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确诊广西某肉鸽场中出现神经症状的病鸽并为该场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案,通过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菌分离、病毒分离等方法对广西某肉鸽场病鸽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剖检可见病鸽肝脾肿大、坏死,花斑肾;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type 1,PPMV-1)、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PiCV)和疱疹病毒(pigeon herpesvirus,PiHV)为阳性;对病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未分离到细菌;将病样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尿囊液血凝效价稳定在8 log2,其血凝性可被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抑制,但不能被禽流感病毒(AIV)阳性血清抑制。研究表明,最终诊断结果为PPMV-1、PiCV和PiH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鸽新城疫又称鸽Ⅰ型副粘病毒病 ,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鸽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常呈败血性经过。其主要特征是神经紊乱、下痢、粘膜和浆膜出血 ,致死率高。近来 ,山西省某鸽场暴发了一起鸽新城疫 ,笔者通过较为系统的实验室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 ,对其确诊后 ,用抗鸡新城疫高免卵黄液、鸽Ⅰ型副粘病毒疫苗及支持疗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2 0 0 1年 2月 ,该鸽场饲养的鸽突然发病 ,病鸽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饮欲增强 ,眼半开或全闭 ,似昏睡状 ;大多下痢 ,拉黄绿或黄白色水样粪便 ,部分粪便…  相似文献   

17.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王林川赖文凤(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广州510642)梁荣赞史万华蔡耀明(广州市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1996年底,广州市郊两鸽场发生以厌食、翅下垂、脚麻痹,后期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经病原分离和鉴定,确诊为鸽Ⅰ型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18.
从进口鸽中分离到1株鸽Ⅰ型副黏病毒,经测定,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59.2h,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92,属于速发型新城疫病毒。通过RT—PCR,扩增出了该分离毒株F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经测序分析,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117,符合新城疫强毒裂解位点特征。用blastn和blastx分别搜索GenBank的核酸和蛋白数据库,发现它与2株鸽Ⅰ型副黏病毒具有99%的同源性,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为基因Ⅵ型。表明,该病毒为1株新的强毒力鸽源基因Ⅵ型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19.
鸽I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1,PPMV-I)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文概述了PPMV-I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鸽新城疫又称鸽的Ⅰ型副粘病毒病,是由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型传染病,该病毒与鸡的Ⅰ型病毒同为一属,具有高度交叉免疫原性。今年2月,我区一养鸽专业户报称其所养鸽群发病3d,病鸽拉稀,有些病鸽头颈歪斜,已有多只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