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山县高升镇楼台村食用菌专业户韩宝山,全村农户在他的带动下,从1991年的30产栽培6,000m2,纯收入2万元的基础上,每年成倍增长,1995年全村350户中,就有25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产量在125万kg,纯利250万元左右。他自家每年栽2万袋,纯利4万元以上。高升地区生产食用菌资源广泛,投资少,生产周期短,效益高。具体做法是:是自制菌种降低成本:从科研单位购入新优良母种,二、三级种由自已接种,均按规程操作,严格控制时间、温、湿度,培育生命力强的优质菌种。二级种是用玉米粒99%,另加1%硫酸钙;三级种有两个配方:①高梁ZI.8%…  相似文献   

2.
《杂粮作物》2009,(1):F0002-F0002
王家堡村位于海城市接文镇东北部,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距市区35km,总面积1653hm^2。主要以林、果、蚕生产为主,现有耕地47hm^2,有林面积300多hm^2,果园面积900多hm^2,柞蚕场320hm^2。其中,南果梨生产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有南果梨等各种果树40万株。  相似文献   

3.
详细介绍了海南示范区www.enong.com亿农智能农业网站的网络建设与系统开发情况,包括www.enong.com的网络结构,网络实现技术,网络功能及示范效果等。目前,该网络的4个热带农作物专家系统已在海南省儋州市、东方市、昌江县、白沙县推广应用,爱益农户达15万户,试验区实施面积1.37万hm2,辐射示范区17.2万hm2。  相似文献   

4.
小麦、大麦施用“抗腐威微量元素肥料添加剂”作种肥,改进配方施肥栽培技术,不增加施肥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小麦防治根腐病平均效果53.0%,降低生产成本38.40元/hm2,平均增产9.4%,平均增收519.69元/hm2;大麦防治根腐病平均效果57.8%,降低生产成本41.70元/hm2,平均增产8.7%,平均增收530.20元/hm2。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三十团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种植业按照十大主体技术和六项精准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广加压滴灌、双膜覆盖、杂交棉、大棚育苗等农业技术.2007年,全团棉花平均每公顷产皮棉3150 kg,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5亿元,增长12%;全团职工均收入14418元,增长8%.2008年,三十团在往年的基础上,又利用国家土地整改项目和团场投资结合的办法,新增加压滴灌733 hm2,推广应用双大膜覆盖棉花种植技术,面积达667 hm2.这些技术在晚春播生产中成为亮点.特别是双大膜覆盖棉花种植技术,成为承包户争抢采用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6.
信息选萃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在全国推开管理面积近667万hm 2我国已有30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目前已组建了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万多个,管理灌溉面积近667万hm 2,参与农户6000多万人,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花生学报》2007,36(3):10-10
2007年6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签订共建协议,约定双方依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组建中国农业科技黄淮海创新中心。同时,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承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黄淮海小麦、玉米、花生、有害生物防控、数字农业5个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此举标志着山东打晌创建黄淮海区域农业科研中心第一战役。2006年12月,总投资1.9亿元的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省农科院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8.
《杂粮作物》2009,29(5):F0002-F0002,F0003,F0004
2006~2008年辽宁农业综合开发先后投入资金61.1亿元,通过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2005年,前郭县以农业科技服务为重点,加快农村科学技术普及,促进了农业增收,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8.6亿元。  相似文献   

10.
由于棉田间套种可以直接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多年来,一大批棉田高产高效的间套种模式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年来,生姜种植效益良好.棉田套作生姜平均产生姜30 000 kg/hm2,按1.3元/kg计算,收入可达39 000元/hm2;可产籽棉3 450 kg/hm2,按市场价4.8元/kg计算,收入可达16 560元/hm2,合计收入55 560元/hm2以上,而较纯作棉花增收39 000元/hm2.目前江西省湖口县已发展棉田套种生姜66.7 hm2,为进一步提高棉田套种生产效益,现将棉田套种生姜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潜江市周矶农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推广"麦豆棉"种植模式,面积大、措施硬、技术精、效果好,取得了棉花增产20%,棉田公顷平均增收1500元,户均增收千余元的效果,成为潜江市推广"麦豆棉"模式的典范.2000年,周矶农场植棉300hm2,其中推广麦豆棉模式133.3hm2,占44.4%.据对20户的调查.麦豆棉平均公顷产小麦2700kg,产值2700元;产皮棉1350kg,产值1.32万元;产大豆1350元.产值2430元,合计公顷平均年产值1.83万元,比麦棉增收2430元,增产15.3%.公顷平均纯收入1.18万元,比麦棉增收2130元.20户年平均纯收入增加1310元.  相似文献   

12.
邓立平  宋春芳 《作物研究》2002,16(4):192-192
醴陵市枧头洲乡建新村位于渌江河畔,全村水田面积80.4hm2,原是一个双季稻占98%以上的村。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早籼稻单产不高不稳,种植成本大,经济效益不理想。1998年以来,在农技部门指导下,该村大胆改革稻田耕作制度,大力开发稻田春玉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每年种植面积均在70hm2左右。2002年,全村种植稻田春玉米73.3hm2,其中40%为采鲜穗上市的糯玉米。据调查统计,收获干籽饲用的,平均单产7209kg/hm2,产值9371.7元,为种普通早籼稻的1.62倍,收获鲜穗的平均单产14931kg/hm2,产值15528.24元,为种植普通早籼稻的2.7倍。几年来,该村累计开发…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NCC植棉意愿调查:2010年美国陆地棉播种面积约为401.3万hm2,比上年增10.1%。其中,东南部、中南部、西南部、西部陆地棉面积分别为85.9万、71.4万、231.4万、12.6万hm2,分别比上年增加12.2%、8.4%、9.1%、26.6%。  相似文献   

14.
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春兰  梁铎 《中国马铃薯》2005,19(5):313-314
2005年5月,定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一行4人组成调查组,深入安定区的19个乡镇,对马铃薯种植面积、标准化生产基地、订单签订以及技术到位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1全区马铃薯种植情况及分析1.1全区上下对马铃薯产业优势已形成了共识共计调查19个乡镇31个行政村的231户,被调查户共有耕地面积229.8 hm2,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97.0 hm2,占调查户总耕地面积的42.2%;其中订单种植64.1 hm2,标准化种植72.53 hm2,分别占调查户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6%和74.8%。调查农户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户达4.0 hm2,最小的户只有0.2 hm2。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倪艳 《大豆科技》2007,(3):51-51
1.浅谈大豆外观品质对化学品质的影响[J]. 王继峰,等.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5:23-24. 2.超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黑河4l的选育[J]. 梁吉利,等.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5:38-39.  相似文献   

16.
何乐芝 《茶叶》2000,16(3):160
诸暨市赵家镇丁家坞村,去年被诸暨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名茶生产专业村",该村坐落在会稽山麓,全村216户人家,709个人口,茶园面积513.9亩,1999年全村共产浙江龙井名茶380担,产值145.8万元,全村户均茶叶收入达到6752元,人均2057元,名茶生产已成为该村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该村在发展名茶生产上,主要抓三点:一、抓基地建设,营造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17.
曹锦丽  曹永莉 《杂粮作物》2005,25(4):266-267
芋头为我国南方所特有的蔬菜栽培品种,在高纬度的辽北地区从未栽培过.2001年铁岭市龙山乡七里村村民张德良在乡农科站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引种南方的"毛芋"栽培试种1 334 m2,获得成功,每穴产芋头1.5 kg,多的达到3~4 kg.产芋72 397.5 kg/hm2.2003年全村栽培面积达到7 hm2,产芋头65 655 kg/hm2.上市销售个头小的每2.00/kg元,个头大的每3.00/kg元,效益十分可观.下面就芋头的栽培技术及芋头的经济价值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张水金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4):F0004-F0004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院“双百行动”,强化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充分发挥水稻科研优势,通过承担实施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结合我院“双百行动”,在沙县夏茂镇中街村建立了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两优航2号”、宜优673”百亩连片示范,连片示范面积33.73hm2,其中“两优航2号”20.13hm2,“宜优673”13.6hm2.  相似文献   

19.
一、茶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陕西汉中市镇巴县产茶2424吨,产值达2.6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6%,从事茶产业1.91万户6.2万人,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3800余元。  相似文献   

20.
张军  张朝阳 《茶叶通讯》2006,33(2):43-45
茶叶是贵州仅次于烤烟、油菜的第三大经济作物,全省茶园面积4.27万hm^2,成品茶产量达1.87万t,产值约2.2亿元。目前,面对新的农业革命和农业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加入WTO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农业经济已进入新阶段,而贵州茶叶产业陷入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尴尬境地。本文以建设茶叶强省为目的,从科技、产业结构、市场发育等不同角度阐述贵州茶叶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贵州茶叶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