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 三膜一苫种瓜技术效益高三膜一苫技术就是种植西瓜时,地面覆盖地膜, 以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瓜苗定植后,再覆盖一小拱棚,利用农膜透光性强、增温保湿等优点,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然后再在小拱棚上覆盖草苫,达到夜间防风防寒、保湿防冻、提高棚温等目的,有利瓜苗早发稳长;最后,再在草苫上覆一膜,以免雨淋草苫、压塌拱棚,并可使棚内温度升高1-2℃。总之, 该技术可使西瓜提早育苗、及时移栽、提前成熟,一般在5月底上市,可及早占领市场,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渑池县笃忠乡石泉村通过种植西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种植效益,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笔者利用郑州市中牟县交通便利、劳力充足、农民种植大棚经验丰富等优势,摸索出塑料大棚-小拱棚-地膜三膜加草苫覆盖增温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667 m2产值6 000元左右,改善了种植业人多地少致富慢的状况.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海星  吴爱月 《蔬菜》2010,(2):10-13
<正>大棚早春茬西瓜采用"三膜一苫"的覆盖保温方式,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小拱棚内覆盖地膜,小拱棚外覆盖草苫,可比露地西瓜早上市60多d。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辣椒采用“三膜两苫”越冬栽培,具有成本低、效益高(667m2净产值达5000元)、易操作等优点。“三膜两苫”指大拱棚、小拱棚和定植覆膜及两个小拱棚覆盖草苫,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大小拱棚的设计1.大拱棚 采用宽6m,长60~80m,高1.6~1.8m的大拱棚较为经济实用。2.小拱棚 大拱棚内套两个小拱棚,小拱棚宽2.2m左右,两棚之间留40cm的走道,两边留60cm放草苫,在不影响揭盖草苫的前提下尽量将棚建高一些,一般在1.2m左右。二、品种选择选用高产、抗病、耐弱光的品种,本地常用品种有苏椒5号、洛椒24号、大果早丰、大果早杂2号等。三、…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膜一苫栽培时,在拱棚上边盖草苫的技术关键是设计建造噶套能承受草苫压力的骨架,并在拱棚北边设置一道支苫架,即贴棚放一H字架。现将两膜一苫拱棚蔬菜的几种栽培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厚皮甜瓜“四膜一苫”栽培是在原来两膜、三膜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四膜一苫果实成熟早,在5月上旬上市,正赶上“五一”旅游的黄金季节,虽然产量与前者相同,但经济效益却可成倍增长。所谓“四膜一苫”,即天膜、地膜,前期中间加盖小拱棚小拱棚上面盖一层膜,膜上面盖一层草苫,草苫上面再盖一层膜。共四层膜一层草苫。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良品种要选用抗病、抗寒、抗逆性强,早熟且含糖量高的品种。如,伊丽莎白、美丽、雪美、抗病状元、早红、金蜜等。二、培育壮苗1.播期在元月中、下旬火炕育苗或铺设地…  相似文献   

7.
黑蜜5号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无籽西瓜新品种,2000年11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几年来,田间和生产示范表明,该品种抗病性强,耐湿,坐瓜整齐,叶蔓茂盛,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可获得高产的二茬瓜,且耐贮运性好。先覆地膜,再在小拱棚上覆薄膜,最后一层薄膜覆盖在草苫上,这就是三膜一苫栽培。利用三膜一苫栽培,可获得较可观的经济效益。三膜一苫保护地早熟栽培,是在外界气温低而不适宜西瓜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利用薄膜三层覆盖,保温防冻,人为创造适宜西瓜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其优点是:覆盖…  相似文献   

8.
辣椒采用"三膜两苫"越冬栽培,具有成本低、效益高(667m2净产值达5000元)、易操作等优点."三膜两苫"指大拱棚、小拱棚和定植覆膜及两个小拱棚覆盖草苫,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3膜1苫蜜冠甜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忠 《中国瓜菜》2011,24(3):52-53
<正>近年来,商丘市保护地甜瓜生产发展很快,小拱棚3膜1苫(地膜、拱棚农膜、草苫及草苫上面的覆盖膜)栽培已成为本市加快发展高效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商丘市睢阳区科学技术协会于2004年引进  相似文献   

10.
大棚西瓜四模一苫高产栽培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从2003~2006年一直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它将大拱棚单层膜改为双层棚膜,外加小拱棚膜和地膜,形成四膜,配套草苫覆盖,增强了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大拱棚内温度比单层棚膜棚温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d上市,价格平均提高1.6元/kg,大大提高了西瓜种植效益。2006年金乡县司马、肖云镇166.7hm^2西瓜应用这项种植技术,667m^2平均产量5500kg,纯收入9000元,高的达11100元。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利用大棚内套1m高的中拱棚上覆草苫的“两膜一苫”方式进行辣椒秋延后栽培,可使辣椒的上市期从11月下旬开始一直延后到春节,栽培容易,效益可观。1品种选择秋延后大棚三层覆盖栽培的辣椒品种,要选择对温度、  相似文献   

12.
马新立 《蔬菜》2005,(3):14-15
两膜一苫即拱棚上边盖草苫技术,投资是温室的四成,收益与温室相等,产品比温室优,管理比温室简单。其技术关键一是设计建造一套能承受草苫压力的骨架,二是在拱棚北边设置一道支苫架,即贴棚放一H字架(详细构造见本刊2005年第1期)。越冬、早春种2~3茬蔬菜,收入均在2万元左右,现总结7种应用模式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商丘地区早春无公害马铃薯"三膜一苫"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三膜一苫"包括大棚膜、二棚膜、地膜和草苫,每种膜厚度不一样,根据棚内温度注意草苫的揭盖时间。采用"三膜一苫"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生长环境温度,促进马铃薯提早收获,增加效益,一般比常规露地提早25~30天收获。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棚内套1m高的中拱棚上覆草苫的“两膜-苫”方式进行辣椒秋延后栽培.可使辣椒的上市期从11月下旬开始一直延后到春节,栽培容易,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5.
两膜一苫拱棚管理方便,投资少,只要能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规律,将严冬时最低棚温保持在5℃以上,就可以进行冬季蔬菜生产。1)结构。东西向的拱棚,冬季和早春温度均匀,整体受光弱,蔬菜生长比较整齐,便于一次性采收上市。东西向拱棚,在低温弱光地区,棚距应不低于棚高,一般为3m,如果在棚北设置风障,两棚间距要达4m,防止互相遮阴。种植甘蓝、韭菜等耐寒喜阴冷蔬菜的棚可不考虑间距。两膜一苫拱棚的内棚高1.3~1.5m,便于拉放草苫,升温快,低温期保温时间长,排湿方便,适温期昼夜温差大,可防病害,提高产量,跨度以5.5~6m为佳。2)骨架。东西向小棚和高…  相似文献   

16.
正哈密瓜膜下滴灌双膜覆盖标准化早熟栽培技术是早春在哈密瓜播种覆盖地膜后,再扣盖塑料小拱棚,瓜苗在拱棚内生长1个月后去拱棚。采用该技术一方面可使哈密瓜较以往地膜栽培提早15~20天成熟和上市;另一方面可使哈密瓜有效避开主要病害的发病高峰,大大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其具体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播种前准备1)严格选地。选择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作为哈密瓜种植基地,休闲地或粮食作物地  相似文献   

17.
三膜覆盖是指大拱棚+小拱棚+地膜覆盖。如果在小拱棚上加盖20克/平方米的无纺布,则夜间保温效果更好。不论采用哪种覆盖方式,大、中拱棚均应在莴笋播种前15~20天建造完毕并扣上棚膜,以利于提高地温。大拱棚的建造标准是:高度1.6米以上,跨度6米以上,每隔1米搭一根拱架;中拱棚的建造标准是:高度1.4~1.5米,跨度4~5米,每隔1米搭一根拱架;小拱棚的建造标准是:高度1.2米左右,跨度1~3米,每隔80厘米插一根竹片拱架。  相似文献   

18.
兰州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地势高,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特别适宜于甜瓜的生长。“三膜一砂”栽培就是利用兰州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砂田资源,采用塑料大棚加小拱棚再砂田覆盖地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甜瓜产品。这种栽培模式较传统单用塑料大棚或小拱棚覆盖栽培不仅可以节水、保温、早上市,而且还能避开病害高发期,丰富甜瓜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三膜覆盖(即采用地膜、小拱棚、大拱棚三层覆盖)大垄双行栽培是一种新型高产栽培模式,产品可比双膜覆盖栽培的提早上市7~10天,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0.
 早春茬番茄双层“天膜”覆盖栽培早春茬番茄栽培长期以来广泛采用的是3层或4层覆盖,即大棚内搭小拱棚、小拱棚下盖地膜或在3层覆盖的基础上再在小拱棚上盖草帘。近年来,笔者在大棚内改用双层“天膜”加地膜;或双层“天膜”加小拱棚覆盖技术,明显地提高了棚温,在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