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京九龙山处于太行山石质沙岩区,其原生森林植被早已破坏殆尽,经近30年来的封山育林,形成了以灌丛和灌草丛为主的次生植被类型。这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对这些次生植被类型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首先运用主坐标分析(PAA)和FU2、ZY—ISODATA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并将各群丛的空间分布概括到排序的两个坐标轴上;其次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从数量上描述植被分布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后论述了该区天然次生植被的演替规律和不同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经营利用。  相似文献   

2.
贵州紫云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植被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贵州紫云县的一典型喀斯特丛洼地现存次生植被的调查,并对其小生境状况,植被特点,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生态位宽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生境状况较为恶劣,现存植被具有明显的先锋及次生性质,主要种群以集群分布有无性繁殖为主适应这种恶劣生境,本文还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曹尘  何政  姜倪皓  张诗函 《林业科技》2023,(3):31-34+49
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老阴山5种在天然林栽培条件影响下产生的次生植被树种的森林种类、盖度、密度分布等方面进行作了全面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等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数,将结合植被物种资源总丰度来研究现有5种植被类型和天然林植被群落类型模式下的植被物种数量分布组成、演化方式规律和森林种群植物资源分布多样性。研究发现线柏林的林下植被生物种群及其多样性物种含量分布最为全面丰富;草本植物的物种类型中则以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其次的类型为蔷薇科;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为地表干扰;通过回归分析和生长痕迹发现同一水热条件下,灌木层生长周期有区别于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黔西北地区的植被调查和山地气候分析,认为温度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条件,年降雨量及其在季节中的分配决定着植被类型的分布;该区的植被具次生性强、过渡性明显、多样性丰富的特征;植物的分布和生长与环境条件很密切,不同植物种类生长在不同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健康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健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物理性质较好,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含量上层明显高于下层,且各养分含量均以针阔混交林最高,进一步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种植被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主成分得分,针叶林为-8.309,针阔混交林为6.876,阔叶林为1.433。各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够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建议在徐州石灰岩山地上应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要恢复模式,从而提高该地区土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区生态土地分类中的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WINSPAN分类和PCA、CCA排序的方法对辽东山区样方数据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和排序是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CCA指示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MRPP检验表明,特定的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组合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特定的组合构成了特定的生态系统单元.本研究共得到6种群落类型,能够基本指示研究区潜在的植被类型,可用于表征生态土地分类中分类单元的植被类型.制约辽东山区森林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坡向、坡度的变化,可将其作为生态土地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老岭自然保护区地处东北、华北两个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其森林植被区系组成,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特征。它为研究温带中低山区原生植被破坏后,次生植被的演替规律和次生杂木林群落,建群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分布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次生林的生长、改造和利用途径;对保护自然环境和物种的多样性;对秦皇岛市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桐柏山种子植物丰富,有144科659属159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连系广泛。对全部种子植物属和优势植物属的区系分析表明:以温带成分占优势;而对植被中优势种的区系分析,显示出以亚热带成分占优势。桐柏山植被以次生植被类型为主,与区系组成对应,呈现出亚热带和暖温带之间过渡地带性植被景观。除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类型的杉木人工林外,占优势的次生植被类型是暖温性的马尾松林、马尾松—栓皮栎针阔叶混交林、栓皮栎—短柄枹—青冈栎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栓皮栎落叶林和一些落叶阔叶灌丛。作者为该区植被的保护与次生植被的恢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淮南煤矿塌陷区立地条件及栽培植物、次生植被进行了广泛调查,将塌陷区生态恢复及重建主立地区划为高地深水型、离水边坡型、水位变幅型、近岸浅水型,并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提出相应植物材料选择,对塌陷区生态恢复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熊基粦  温剑锋 《广东园林》2007,29(B04):61-62
文章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东莞市国营清溪林场杨桥坑内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杨桥坑内以南亚热带季风阔叶林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次生性强,应加强保护,值得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百草岭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1999年5-6月的样地调查资料和野外记录,按《云南植被》(1987)的植被分类原则,将云南省百草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为6个植被型,9 个植被亚型和13个群系。对其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及各植被类型的特征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和记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调查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植被及重点景观植物现状,分析了景观特色,结果表明:由于受人为干扰和长期破坏,原生林已退化为次生常绿阔叶林或灌丛,在植被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经过多年的人工造林和绿化栽植,景区的植被大部以天然次生植被为主。从植被现状看,目前的各个森林植被类型季相变化不甚明显,层次结构单调,色彩变化少,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还较差。  相似文献   

13.
对研究区植被组成的区系特点、植物生活型特点及22个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定量评价了22个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并根据水土保持效益的大小划分成Ⅰ、Ⅱ、Ⅲ、Ⅳ、Ⅴ共5个级别。结果表明,本区植被区系特征为偏旱型,应营造人工-天然复合植被型的水土保持林,充分利用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次生植被。不同植被类型的贮水公益效能约为119~560(t/hm ̄2)。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平果县喀斯特山地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生活型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本地区植被主要处于5个演替阶段,即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灌木林、灌丛、稀灌草丛。调查共记录到维管植物295种,隶属于96科226属。其中,蕨类植物19种,隶属于13科14属;裸子植物1种,隶属1科1属;单子叶植物36种,隶属于15科31属;双子叶植物239种,隶属于67科180属。物种分布较多的科有大戟科、桑科、禾亚科、菊科、蝶形花科和苏木科。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Wiener指数的大小顺序为: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灌木林灌丛稀灌草丛;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Wiener指数的大小顺序为:次生乔木林灌木林乔灌过渡林灌丛稀灌草丛;草本植物种数以次生乔木林最多,其Shannon-Wiener指数为:稀灌草丛灌木林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灌丛。群落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表现为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RDA排序结果显示坡度、土壤全钾及全氮对调查区域物种多样性分布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贵州紫云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的种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贵州紫云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探讨了这一次生植被植物群落的种-多度的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类型划分和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迭度的测定,结果表明:越趋近原生性较强的群落具有更为稳定的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该次生植被的植物种群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对生态小生境分化不大及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尚存较大潜力可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热带次生林分布、类型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林的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占世界热带林面积约三分之一的热带次生林,其经济和生态效益通常较差,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因此也往往被进一步破坏。将次生林经营纳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是实现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重要战略。通过对中国热带森林研究、经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结合本项目实施过程的实地调研取得的结果,文章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分布、面积和类型作了阐述。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包括124个县市的全部和50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据可认可的资料统计,中国热带林地面积(不含台湾省)约1125.6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74.49万hm^2,次生林面积544万hm^2。次生林占热带地区林地面积的48.33%,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63%。中国热带林地和次生林的实际数字估计要比这一数值大6%以上,因为中国这几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森林植被恢复得很快,林地和次生林一直在不断增加。热带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包括湿润雨林、山地雨林);热带季雨林(包括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南海珊瑚岛植被;海岸红树林等。从森林经理的角度,中国热带次生林的类型可分为:(1)次生阔叶林,包括次生常绿阔叶雨林、次生季雨林和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2)次生灌木林;(3)次生针叶林;(4)次生红树林及次生珊瑚岛林等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特点、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本区植物以热带成分居多,特有种和保护植物丰富,植被类型简单,次生性较强,应加强保护,促进区域植被向顶极群落类型演替。  相似文献   

18.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聚类与排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有聚合的最长距离法、离差平方和法和PCA排序,并结合定性分析,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进行了分类。结果将69个样地划分为12个群系和24个群丛组。  相似文献   

19.
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分布分散,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同时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不同因素对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式和强度,初步揭示了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巴山西段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掌握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及其特点,合理有效开展资源保护工作。通过调查以及归类分析,建立了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12个植被型37个群系,人工植被3个群系的植被分类系统,并对植被水平及垂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对该区域植被分布所呈现的群落类型多样、自然性和代表性较强、过渡区的特征比较明显、植被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以及植物群落的脆弱性高等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