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全国立木生物量建模总体划分与样本构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结合全国生态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并兼顾立木材积表的建模总体划分,提出了全国立木生物量建模总体划分方案,将全部树种分为34个树种组,全国分为6大地理区域,共划分70个建模总体;通过对已有立木生物量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将立木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确定为95%以上,同时根据变动系数分析结果提出合适的建模样本单元数应该在150以上,且要按划定的10个径阶均匀分配,保证每个径阶的样本单元数不少于15个;以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确定了每一个建模总体的样本结构,将样本单元数全部落实到了各省和各级径阶。研究成果可为推进全国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乡土阔叶树种生物量模型研究意义出发,提出建立广东省主要乡土阔叶树种生物量模型的思路与框架;确定以9个乡土阔叶树种为建模对象,共划分为9个广东生物量建模总体,每个总体建模样本单元数为90株,其中采伐树根40株,树干解析样本40株;建模样本的构成是在10个径阶平均分配60株的基础上,30株考虑样木的产地因素,根据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中样木各径阶的株数比例确定产地及径阶的分配株数;提出适合广东省生物量建模的外业调查及采样方法、内业实验测定方法以及建模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将成为必然趋势。从建立全国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建模样本数据的采集方法进行专题研究。首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然后,结合大范围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的数据采集方法,其中:树干按上、中、下3个部分测量鲜重,再分别在1/10、3.5/10、7/10树高处各取2个圆盘样品测含水率;树冠分上、中、下3层测量鲜重,并分层各抽取3个标准枝测定枝、叶比例,再在各层标准枝(不含叶)和全部标准枝的树叶中抽取含水率测定样品;树根按全挖法测定鲜重,再分树蔸(树桩)、粗根(≥10 mm)、细根(10 mm)抽取含水率测定样品。最后,提出样本数据处理和计算的有关方法。研究成果为全国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采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永丰县森林资源连清复查湿地松样地中1320株复位样本资料,运用动态模型的理论,以山本以Pv=C0.D^c1.A^c2为基本框架,分析了参数C1、C2和D、A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以克径和年龄为解释变量的二元材积生长率动态模型,经收集1023株检验样本适用性检验表明,该动态模型具有精度高、稳定可靠的特点,不但能充分利用样本信息,而且其参数能对样本信息资料所反映的客观规律作出解释,模型可在研究区域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段建模方法建立海南省主要树种立木材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的通用性,以海南省桉树、木麻黄、马占相思、橡胶树、加勒比松5种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建模的方法改进立木材积估计,并与常规建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模型的整体评价结果来看,常规模型和分段模型的拟合效果均很好,分段模型整体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两个指标要优于常规模型;对各个径阶进行检验,分段模型基本保证各径阶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在±3%以内,而常规模型各径阶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在±6%以内。分段模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的通用性,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林业数表领域。  相似文献   

6.
蒙古栎抗弯弹性模量多模型共识的近红外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抗弯弹性模量(MOE),提出GN(global and neigh-borhood)样本优选与CPLS多模型共识的建模方法。选取近红外光谱谱段为900~1 700 nm,径切面和弦切面采集。首先,采用一阶导数与S-G卷积平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利用GN算法计算光谱样本间的全局和邻域马氏距离,实现蒙古栎MOE异常样本的剔除与校正集、预测集的自动划分;最后,融合具有多个成员样本子集的PLS模型,构建CPLS共识模型,取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实验采用135个300 mm×20 mm×20mm的无疵小试样为样本,剔除异常样本12个,并选取其中78个为校正集样本,45个为预测集样本。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处理能够消除光谱背景平缓区域干扰,S-G能消除小峰值无关吸收峰的影响;GN样本优选与CPLS结合的建模方法,预测相关系数为085,相对分析误差(RPD)为193,预测效果比传统PLS建模更好,且稳定性有所提高,但该改进模型方法的RPD依然小于25,因此,可做初步分析,准确地进行定量预测依然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1年采集的150株西藏天然冷杉数据,采用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同时进行整体建模和分段建模,分别建立了西藏冷杉一元、二元生物量与材积相容性模型,并分析对比两者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一元、二元模型,采用整体建模方法都难以准确描述冷杉生物量、材积随胸径变化情况,导致径阶16 cm以下的林木立木材积和生物量估计值均小于实际值,径阶越小,偏差越大,其中4 cm径阶的预估偏差甚至达到了20%~30%;而采用分段建模方法能有效解决上述有偏估计的问题,模型改进效果十分良好,各径阶均无系统偏差;分段建立的地上生物量和立木材积方程,不论一元或二元模型,其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3.5%、92.8%以上,一元分段地下生物量方程预估精度也在91.5%以上。  相似文献   

8.
针对树高测定困难且不准确的问题,以东北地区的落叶松实测生物量大样本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一元模型和二元模型,以大样本的树高、胸径实测数据为预测变量,研究模型形式和样本抽取范围对落叶松地上生物量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模型在建模样本抽取的范围内,省级尺度和区域尺度的预测值都和二元模型没有显著差异,而在非建模区域,省级尺度和区域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所有径阶一元模型的预测值都大于二元模型。在全部的区域,小径阶树木一元模型的预测值均大于二元模型,在建立模型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从抚顺市所辖的天然林中随机抽取天然柞树各径级样本共1243株,对其胸径(D1.3)、根径(D0.05)进行围径测量,采用多模型最优法确定6个建模基本方程,通过麦夸特迭代法进行模型参数计算,对建模方程进行评价确定最优模型。通过适用性检验,确定最优模型为D13=a+bD0.05ln(D1.50.05)+cD2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立木材积模型,为科学计量评价森林资源、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海南省相思树为研究对象,以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建立二元山本材积式模型、可变参数动态模型,采用以简单幂函数式和树高—胸径模型为基础的二阶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一元胸径立木材积模型,分析对比建立的一元、二元立木材积模型拟合效果。【结果】1)相思树二元山本材积式模型和可变参数动态模型的确定系数均在0.98以上,平均预估精度均在98%以上。模型整体总体相对偏差(TRB)和平均系统偏差(MSB)均在±3%以内,山本材积式模型在8、20 cm径阶总相对偏差和平均系统偏差超出±3%范围;2)两种方法建立的一元立木材积模型的确定系数均在0.94以上,预估精度均在96%以上。采用分段建模和二阶回归总相对偏差和平均系统偏差趋近于0,而常规方法建模12、16、24 cm以上径阶的总相对偏差均超出5%范围。【结论】可变参数动态模型相较于山本材积式模型拟合精度更高,各径阶误差更小,明显优于山本材积式模型;采用二阶回归估计方法建立的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材积随胸径大小的变化规律,既提高了模型的切合性能,又能较好地控制各径阶的偏差,明显提升了拟合效果,是建立一元立木材积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正态总体的情形,讨论了如何利用试差法确定样本容量,即利用 n=1+s~2/(Δ (?)~2)·t~2_(n-1)(a) 式反复迭代,直到求出的n值差异很小为止,这时的n值即为所求的样本容量。文中并给出了试差法在林业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最优经济分层抽样的原理及其样本配置方法,并与比例法,最优法进行对比,认为经济分配法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森林结构调查中最适样方面积和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0块100 m×100 m的模拟样地为研究材料,从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吻合率关系对模拟的小样方进行研究,并以1块100 m×100 m的实地调查样地为例,验证新确定样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实际调查样地的调查时间来分析比较样方间的调查时间和成本,进而确定较优的样方面积和样方数.结果表明:(1)空间结构参数中的角尺度与抽取的样方面积大小和样方数量有关.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和样方数量的增加,所估计的林木空间结构均趋于稳定;(2)从林木空间格局来看,样方面积为10 m×10 m、15 m×15 m、20 m×20 m、25 m×25 m、30 m×30 m抽样数分别为42、23、12、9、4时,均能准确的表达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3)在考虑调查时间和成本时,样方面积为30 m×30 m、抽样数为4是林分空间结构调查时较适合样方调查面积和调查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监测,主要调查草原样地基本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主要植物种类、样地综合植被盖度等要素,综合测算广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广西共布设监测样地812个,测算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82.76%,较2019年提高0.93%,其中,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植物的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为84.11%、82.88%、89.00%。同时对关系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变化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广西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提供重要基础指标数据。  相似文献   

15.
对固定样地进行连续清查,把两期或多期调查结果建立数据库,制作连清样地动态示意图,可以真实地反映经营单位的林业生产经营情况,然而目前国外尚无此软件。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ViewGis是具有能完成以上功能的软件,并扼要叙述了它的功能及专题图的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我国"十五"期间旅游业的重点建设工程.为正确反映其建设效果,构建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即3个准则层、11个指标层、56个要素层,对各指标要素设立了评价标准,并用AHP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角规样地体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下简称"广西连清)"角规样地体系,是我国唯一的以点抽样理论为基础,以固定角规样地为监测载体的省(区)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广西连清第7次复查,除了增设的方形样地调查以外,还对原有的角规样地进行了复查,因此本文得以用同时进行调查的方形样地调查结果作为参照对象,对角规样地体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与方形样地比较,角规样地除了具有显著的隐蔽性外,外业工作量只相当于方形样地的53%,两套体系的活立木蓄积量差异仅为3.16%,角规样地和方形样地体系总蓄积量抽样精度分别为94.47%与94.57%,均达到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要求(≥90%)。角规样地复位率大于规定的98%,样木复位率远大于规定的95%,达97%以上,能满足林木蓄积生长量和消耗量监测的要求。角规样地体系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漏测木和进测木的存在,导致森林资源的现状估计值偏低,且动态估计精度明显低于方形样地体系。  相似文献   

18.
TM影像在云南省森林资源"连清"中的应用效果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2年云南省森林资源“连清”第四次复查中,利用美国Landsat-5陆地卫星为遥感信息源,全省布设了95703个遥感判读样地以期提高各类土地面积的估计精度。介绍了调查方法和应用效果,分析了影响遥感判读正判率的因素,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参试子代样本数对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明 《林业科学研究》1997,10(6):629-633
以七年生的杉木9×9半双列交配试验林为研究材料,从全部的试验数据资料40个重复区组中,随机地抽取部分资料(即8,16,24及32个区组重复),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合力分析,分别从随机模型和固定模型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考察了参试子代样本数大小对杉木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利用随机模型,还是利用固定模型进行分析,参试子代样本数大小对遗传分析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研究性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在林木子代试验及其统计分析中,每个处理内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参试子代样本数,其试验分析结果才是正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