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Teramura(1979)根据杂交亲和性将甘薯组的种划分为 A 群和 B 群。A 群包括Ipomoea lacunosa(2x)I.triloba(2x),I.gracilis(4x),I.tiliacea(4x);B 群包括 I.leucantha(2x),I.littoralis(4x).I.trifida(6x)及其系列种2x,3x,4x,和 I.batatas(6x),即栽培种甘薯。A 群与 B 群诸种之间杂交不亲和。1975年日本育成了具有 B 群野生种 I.trifida(6x)血缘的南丰品种,他们认为是甘薯育种的第三个飞跃。我国甘薯育种中也应用 B 群野生种的种质资源,获得了一批育种原始材  相似文献   

2.
甘薯近缘野生植物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山寿,Jones,Martim等人先后开展了甘薯属近缘野生植物的收集和研究工作.西山寿研究的结果表明,甘薯属的染色体可分为A,B两组.甘薯为B组,它可和具有B组染色体的四倍体植物或二倍体植物杂交成功,而和具有A组染  相似文献   

3.
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和海滨野牵牛(I.littoralis),国内外近年利用力甘薯育种种质资源,并选到若干有价值的品系和不同倍性的种间杂种。我们1991~1992年研究了由系号为 K_(221)的 I.trifida 二倍体类型(2n=2x=30),与系号为 K233的 I.littoralis(2n=4x=60)杂文获得的种间杂种三倍体,发现其中有些系具有发生2n 花粉的特性,且频率较高。其证据是:①大粒花粉的存在——甘薯品种正常花粉一  相似文献   

4.
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白花野牵牛(Ipomoea leucantha)和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同属甘薯属(Ipomoea)。甘薯是六倍体种(2n=90)。三浅裂野牵牛是个复合种,有六倍体种(2n=90)、四倍体种(2n=60)、和二倍体种(2n=30)。白花野牵牛是二倍体种(2n=30)。六倍体三浅裂野牵牛在国内外的甘薯育种中均已应用,如日本利用它育成了高淀粉、高产、抗线虫的新品种“南丰”,江苏省农科院从70年代末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它与甘薯杂交选育出了丰产、  相似文献   

5.
植物根尖细胞涂抹制片方法,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研究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分带的基础。甘薯属包括有不同染色体数的物种,即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由于甘薯属物种的染色体小和染色体数目多,以及受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局限,使得对甘薯属物种体细胞染色体形态、组型分析研究很少,仅见有关甘薯属物种染色体数目个别报道。这对从细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楂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和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属(Crataegus L.)约1,000多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6种。该属植物染色体的基数与梨亚科其它属植物一样(x=17),不少学者对此曾作过许多研究。染色体数目的研究涉及到的种约有百余种,也包括了我国产的一些种。其中如Moffott(1931)、M.Muniyamma & J.B.Phipps(1979)就整个蔷薇科梨亚科植物染色体结构和包  相似文献   

7.
芸薹属包括多种蔬菜和油料作物,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属.为了研究白菜型油菜与其近缘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及杂种后代的遗传特征,采用剥蕾去雄和人工授粉方法进行小白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AACC×Ac Ac以及小白菜与黄芽白不同栽培种间杂交Ac Ac×Ah Ah,并分析杂种后代的表型、花粉育性和细胞学等遗传特征.结果表明,AACC×Ac Ac杂交组合杂交授粉亲和性差,在授粉后出现胚发育夭亡现象,以较低的比例获得了杂种后代,杂种后代表现出生物产量高、生命力旺盛、生长势较强等特点.杂交组合Ac Ac×Ah Ah获得杂种后代的比例较高,杂种后代植株较矮小.AACC×Ac Ac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单价体、不均等分离等异常现象出现,与之相应其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也较差.Ac Ac×Ah Ah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正常,所有染色体都形成二价体,后期I染色体也是均等分离,因此花粉育性好,结实率高.芸薹属杂种后代合成及其遗传特征研究有助于芸薹属栽培植物遗传资源拓展和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8.
鹅观草属(Roegneria)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其物种都是含St与Y染色体组的异源多倍体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只有一个种分布于南欧,另一个种从亚洲一直分布到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由于St染色体组的显性遗传特性使含St染色体组的属,例如:Pseudoroegeria(St),Elymus(StH),Roegneria(StY)和Campeiostachys(HStY),在形态上表现出非常相似。更由于1984年Lve发表他划时代的以染色体组组成来界定的小麦族属的自然系统时还不知道Y染色体组的存在,因此他把鹅观草属合并到披碱草属(Elymus)中,从而导致一些人至今仍然信奉他的系统而不承认鹅观草属。虽然现今对Y染色体组的研究已经取得巨大进步,所属物种也已十分清楚。其中当然也有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对显性遗传造成的趋同熟视无睹带来的错误,以及一些大形态分类学家的错误分类的影响。现在发表的这个修订了的鹅观草属是基于形态观察、多变量形态统计分析、细胞遗传与分子遗传的研究成果综合判定的。这些成果来自不同的学者也包括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9.
二倍体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是六倍体栽培种甘薯的祖先种之一。这种植物具有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Spor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SSI),由单位点复等位基因决定,即S位点。综述了三浅裂野牵牛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从SSI表现形式、已排除候选基因、S位点的分离与结构、候选S基因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三浅裂野牵牛自交不亲和的独特性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0.
二倍体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是六倍体栽培种甘薯的祖先种之一。这种植物具有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Spor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SSI),由单位点复等位基因决定,即S位点。综述了三浅裂野牵牛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从SSI表现形式、已排除候选基因、S位点的分离与结构、候选S基因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三浅裂野牵牛自交不亲和的独特性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1.
甘薯近缘三倍体杂种2n花粉发生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甘薯的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2x)与I.littoralis(4x)杂交,得到三倍体杂种。在三倍体杂种无性系中观察到可被醋酸洋红染色的可育大粒花粉(2n花粉),该花粉频率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时期的二分体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以三倍体2n花粉系为父本与甘薯杂交,观察到花粉萌发、受精、胚发育和结实,但结实率很低,且种子大多没有生活力。本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柱头花粉附着量和花柱中花粉管较少,受精后合子停止发育和胚未能发育成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克服子房水平的上述不亲和性有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浓度NAA对5种甘薯属植物枝条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爪金龙(I.cairica)和紫心牵牛(I.obscura)很难扦插成活,另外3种植物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厚藤(I.pes-caprae)、海滩牵牛(I.stolonifera)、三裂叶薯(I.triloba);NAA对3种植物的成活率、根和芽的诱导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三裂叶薯对NAA的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甘薯野生种质在抗性和高产潜力上表现了很大的利用前途。其中与甘薯杂交表现亲和,已经从杂种后代中选出了一些优良品系。而属于 A 系列的种的利用,首先受到同甘薯杂交表现不亲和的限制。近年来,王家旭、陆漱韵等曾对 A 系列种与甘薯品种的可交配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其中 I.trilba(2n=2x=30)与甘薯品种徐薯18(2n=6x=90)间的杂交,结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和胚珠培养,得到了杂种植株。此杂种植株无雄蕊,可考虑作雄性不育系来利用。但以二个近缘野生种和六个甘薯品种与该杂种 F_1杂交后,未曾得到种子。为此,本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稻属染色体组E和D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的材料是锡兰药用野生稻(染色体组型C C) 和澳洲野生稻(染色体组型E E) 杂交得到F_1杂种(染色体组型C E),上述F_1杂种(染色体组型C E) 与小颖野生稻(染色体组型C C D D) 之间杂交的植株(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15.
高等植物的未减数配子(2n配子),可以将遗传位点内或位点间相互作用的效果,稳定遗传给杂交后代,是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S.J. Peloquin等关于马铃薯未减数配子研究与应用,获得突破性进展。作者近年来,以甘薯植物未减数配子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并首次通过未减数配子途径,合成了具有一定杂种优势的八倍体甘薯植株。  相似文献   

16.
植物特异DNA序列是指在某些植物属、种、基因组或染色体上单独具有的特异存在的DNA序列。几乎所有的高等生物基因组中都有一些物种或基因组特异(有)的DNA序列。研究这些特定序列,对研究物种间在进化过程中的关系及现有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特异性状表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述了植物特异DNA序列的种类,总结了利用特异DNA序列作为与某一性状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应用情况,以及特异DNA序列在鉴定外源染色体的来源、某一染色体组或基因组、某一物种或属植物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狼尾草属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利用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杂交狼尾草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牧草的染色体基数为x=7,均为3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1条。杂交狼尾草的核型公式2n=3x=21=18m(6SAT)+3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I.R.L=6S+3M1+6M2+6L,第1组和第5组染色体含有随体;桂牧1号杂交象草核型公式2n=3x=21=3m+18sm,染色体相对长组成I.R.L=6S+6M1+3M2+6L,未发现随体。杂交狼尾草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60.79%和65.06%,分别属于1B型和2B型,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进化程度高于杂交狼尾草。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合成亚比棉(A2G1)的双二倍体为母本,以[AD]复合染色体组的[陆地棉(AD)1×黄褐棉(AD)4]为父本.杂交后获得棉属A、D、G三染色体组的1个四元杂交种A2G1×[(AD)1×(AD)4],并对其F1植株形态特征、花粉粒生活力及色素腺体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其F1植株具有两亲本的一些形态特征,如叶片、花器等;也有超亲本性状出现如腺体、叶片6裂等。但该四元杂种花粉高度不育,目前正在进行染色体加倍技术及回交,以便克服四元杂交种不育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引言在小麦遗传及育种研究中,远缘杂交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普通小麦(T.aeslivum L.)是一种多倍体植物,属内及属间亲缘种很为丰富。中间鹅冠草[A.intermedium(Host.)Beauv.]是一种六倍体种(2n=42),包含有E_1、E_2和Z_1三个染色体组,由于它易于同小麦杂交并可作为许多重要抗性的供源而早已被人们所注意。我国自苏联引进中间鹅冠草(又称天蓝冰草  相似文献   

20.
东方百合三倍体杂种后代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方百合三、二倍体杂交获得的种子萌发进行了统计及相关的比较研究,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研究。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表明:均为二倍体植株,但各株系还出现了一些非整倍体细胞;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核型类型都属于Stebbins的3B核型,且都完全符合二倍体百合属核型特征,但各株系间出现了核型多样性,各类染色体组成、数量及其在核型中排序的位置等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