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2000年贵州省毕节市的TM/ETM卫星影像数据,依据GIS软件对毕节市岩溶山区乡村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市的农村景观分布差异性比较大,景观的破碎程度较高,农业景观的完整性较差,景观除了聚落景观的分维数较低外,其他农村景观的分维数比较高.其农村景观的斑块形状极不规则,形状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rdas 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杉木林、松林和阔叶林.分维数表明竹林与经济林受人类干扰大,斑块形状简单;阔叶林与松林受人类干扰小,斑块形状复杂.香农多样性指数(SHD I)表明景观异质性较高的特点,均匀度指数(SHEI)则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杉木林、阔叶林和松林等景观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2002年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得出苏州市吴中区陆地景观类型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38%、水域23%、林地17%、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13%、城镇用地9%,景观异质性高,景观类型聚集度适中.耕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571 5和99.453 8,斑块形状复杂,连接性好;林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329 3和99.076 2,斑块形状简单,连接性较好;水域斑块密度为每百公顷0.784 5个,破碎程度较大;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斑块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每百公顷2.466 5个和95.036 6,斑块破碎程度最大,连接性差;城镇用地斑块边缘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6.026 m·hm-2和99.215 3,斑块形状最简单,连接度高.耕地是景观的基质,并受非农化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现状及其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2年E-TM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选择了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分别从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数、分形分维数、景观形状指标、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标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景观类型分布不均,较多斑块呈零碎分布.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周长和斑块数较大,是区内优势景观.丘陵旱地和灌木林对景观影响最大,边界褶皱程度较低.②城乡用地(城镇用地除外)和水域斑块平均面积小,破碎化高.其它林地、大于25°的坡地旱地、河渠和城镇用地破碎化严重.③景观组分Shannon多样性指数比较表明:类型斑块数(2.427 9)、类型周长(2.310 0)、类型面积(2.237 5)均小于等概率下的指标(2.708).④城市景观仍未占据主导地位,局部存在有明显的城市扩张.  相似文献   

5.
景观空间格局及景观多样性分析是大专院校校园建设的重要参考之一。本文将分维分析、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斑块伸长指数、多样性、优势度、聚集度、相对丰富度、修改的分维数和破碎度等指标,研究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古城区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及景观多样性。结果显示,公共服务用地、教学用地、生活用地和水体的平均斑块分维数较低,道路、绿化用地、空置地、附属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平均斑块分位数较高,斑块形状较为复杂。通过对东校区和西校区景观格局的比较研究,得出东校区景观多样性低、优势度、聚集度高、相对丰富度、修改的分维数和破碎度低;西校区景观多样性高,优势度、聚集度低,相对丰富度、修改的分维数和破碎度高的结论。建议在东校区生态敏感的边界带栽植绿化,建立生态廊道,提高多样性,增强景观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以三江并流区云南省贡山县片为例,以Landsat E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3S技术进行植被景观制图,采用Fragstats 景观指数分析软件,分析其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形成以森林植被,尤其是基于高山垂直带植被分布森林景观为优势的景观为基质的景观类型;由于研究区景观分布的垂直分异明显,各类景观要素的总体优势度不高,但在垂直带上,河谷地段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山-亚高山的铁杉-常绿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高山的云冷杉/落叶松林优势度较高,高山-亚高山则以杜鹃灌丛为优势景观类型;(2)优势景观要素类型呈现出面积比例大、斑块数多、平均斑块面积较大、最大斑块指数值较大的特征,斑块分布相对集中成片;具有较高的内部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值;边缘长度长,边缘密度值较高;形状指数指数较高,且具有较高景观分维数;分布趋于聚集分布曰(3)水平地带性植被景观类型和垂直带上非成带分布的植被景观类型,体现出分布面积较小、斑块数相对较少、平均斑块面积中等、最大斑块指数值较小等特征;其内部生境面积较小、内部生境斑块数相对较少、内部生境指数较低;形状指数较高,且景观分维数较低;景观结合度指数、有效粒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低;(4)人工引入种植斑块的面积特征各有不同;(5)非植被景观由于受到分布区的影响,其景观格局分布各异;(6)居民点景观表现出面积小、斑块数较少、内部生境小、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小、分布较分散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2002年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得出苏州市吴中区陆地景观类型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38%、水域23%、林地17%、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13%、城镇用地9%,景观异质性高,景观类型聚集度适中。耕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571 5和99.453 8,斑块形状复杂,连接性好;林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329 3和99.076 2,斑块形状简单,连接性较好;水域斑块密度为每百公顷0.784 5个,破碎程度较大;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斑块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每百公顷2.466 5个和95.036 6,斑块破碎程度最大,连接性差;城镇用地斑块边缘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6.026 m.hm-2和99.215 3,斑块形状最简单,连接度高。耕地是景观的基质,并受非农化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长丰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本底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选取斑块分维数、斑块形状指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指数,对该县2003和2006年林地与树种组景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地类型由4种增加到5种,乔木纯林地为优势林地类型;林地斑块形状比较规整。乔木混交林地形状指数最大,斑块周长也最为复杂。现有10个树种组,优势树种组为杨类,期间杨类斑块数增加1967个,树种结构单一;树种组斑块分维数值变化不大,斑块形状比较规整;树种组斑块周长较复杂;杨类斑块密度变大,破碎度上升,经果林斑块密度变小,破碎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结构定量分析软件计算景观指数,采用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数、分维数、破碎化和均匀度等景观指数分析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阔叶林、松林和竹林是保护区主要景观;各类景观的面积、周长、斑块数分布极不均衡;阔叶林景观的斑块形状最为复杂,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分离度水平都较低,而非林地...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遥感软件Erda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分维数、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1986-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增加了111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小0.7 km2,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破碎程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有利与不利干扰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和相互转化.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景观整体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32降低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89降低到0.72,表明优势组分林地对景观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景观稳定性和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毕节试验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毕节试验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毕节试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为构建富有毕节市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毕单14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于2000年组配的杂交玉米新组合。该品种早熟高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于2005年6月23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2008年连续4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六盘水市以及云南省镇雄县等地共示范推广面积164.73万亩。平均每亩缩值增产玉米40.5kg,总产缩值新增玉米6671.6万蝇,新增总产值10007.35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贵州高海拔山区玉米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廖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71-15473
从分析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其地域性含义,进而解析了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景观设计领域中的城市雕塑的关系,指明了城市雕塑能够强化城市空间景观,丰富公共艺术。具体阐释了城市雕塑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引导空间流动的交流性、创造人文环境的社会性、沟通空间与人的交流性方面。以黔东南地区下司县入口城市雕塑设计为例,对其所处区位与现状加以分析,强调其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历史遗留的商业氛围,雕塑设计将代表商业文化的古钱币造型和代表黔东南地区苗族图腾的蝴蝶合二为一,在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突出了文化特色。总结了地域性城市雕塑的意义,强调其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设计元素原创性的文化来源、是地域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不同海拔地区马铃薯病毒病初步调查及检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贵州省不同海拔地区马铃薯病害发生情况,鉴定出贵州省马铃薯易感病毒种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对在黔南州、黔东南州及毕节地区采集的805份马铃薯样品进行病毒检测。[结果]805份马铃薯样品中检出有29份马铃薯X病毒(PVX)为阳性;41份马铃薯Y病毒(PVY)为阳性;285份马铃薯S病毒(PVS)为阳性;23份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为阳性,带病毒率46.95%。[结论]对贵州马铃薯危害较重的病毒种类依次为: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掌握毕节地区特色农产品农药残留状况,运用气相色谱仪,按国标方法,于2009年在毕节地区各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生产基地随机抽取各类不同特色农产品共计80个进行农药残留测定。结果表明:80个样品中,检出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样品5个,检出率为6.3%,检出农药为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唑磷、氧化乐果;检出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样品3个,检出率为3.8%,检出农药为三氟氯氰菊酯、三唑酮、百菌清。毕节地区特色农产品农药残留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毕节市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贵州省的主要烤烟产区。云烟105是目前毕节烟区开始推广种植的后备新品种。为了掌握云烟105在毕节烟区的生长情况,尤其是深入了解该品种在毕节烟区气候条件下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在2020-2021年对毕节市五个县的十一个烤烟种植区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烟草靶斑病、病毒病和气候斑在云烟105的发生比较严重,其他病害发生较轻,虫害发生不明显。并且,病虫害发生情况与该地区同期其他烤烟品种相类似。基于此调查结果,对毕节烟区云烟105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喀斯特岩溶地区的地形特点和面临的经济形势,设计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技术路线,提出适合喀斯特岩溶地区土地利用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郑建  吴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55-22756,22771
为充分了解毕节试验区的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实验区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贵州毕节实验区“十一五”经济统计资料,选用17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实验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据此提出提高城镇化率、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和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洼地3大对策。  相似文献   

19.
毕节试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两江(长江和珠江)"下游的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试验区能否顺利脱贫以及与全国同步(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为给毕节试验区乃至贵州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介绍了毕节试验区农业板块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毕节试验区发展农业板块经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