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GIS在空间分析和系统开发上的优势,集成了灾害强度和灾情要素的评估模型,建立了自然灾害灾情要素评估系统.系统以C/S结构为主体架构,基于组件式GIS平台ArcGIS Engine和J2EE平台,实现了我国10种常见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依据不同灾害的强度和灾情要素,开发了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成灾演进过程的系列评估模型,并以洪涝灾害为应用案例进行评估,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GIS在空间分析和系统开发上的优势,集成了灾害强度和灾情要素的评估模型,建立了自然灾害灾情要素评估系统.系统以C/S结构为主体架构,基于组件式GIS平台ArcGIS Engine和J2EE平台,实现了我国10种常见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依据不同灾害的强度和灾情要素,开发了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成灾演进过程的系列评估模型,并以洪涝灾害为应用案例进行评估,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对1409号"威马逊"台风造成的海南橡胶园(简称胶园)的损害展开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因子与胶园风害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园风害不仅与风力有关,而且还与胶园的立地环境有关,胶园风害率由重至轻依次为:坡顶﹥坡底﹥坡中,迎风坡﹥侧风坡﹥背风坡,但若存在其他地形因素影响,坡位与坡向之间的风害率差异不明显。坡度越大风害越重,周边环境有遮挡物的胶园风害明显小于处在空旷区的胶园,特殊地形的胶园风害与其所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4.
提出基于带有3种否定的模糊集FScom的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到雾灾灾情评估中去,并将所得的结果与灰色关联度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是1种可在地势比较平坦地区推广的高效胶园.为了持续增加该模式的综合效益,在不同树龄开展间作物筛选及其间作技术研究.经过探索与研究发现,在东西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4龄胶园内间作南瓜,每667m2产2410kg,总产值7468元,纯利润3568元,增效显著.提出1套东西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南瓜高效间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橡胶园生产动态管理SD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System Dynamics,简称SD)与方法,以海南农垦国营西庆农场为实证,设计了针对橡胶农场或胶园经营单位等由不同龄段组成的胶园生产动态系统管理SD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胶园结构以及胶园生产在人力、物质、资金与产出能力等方面进行年际变化预测,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软件STELLA对某国营农场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当前胶园管理实际.  相似文献   

7.
胶园间作海南本土桑种及其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6、25龄胶园中进行了间作海南本土桑种的生态适应性试验,并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对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鸡桑(Morus australis Poiret)和海南本土桑种唐鬼桑[Morus nigriformis(Bureau)Koidzumi=M.austrdis Poiret]在胶园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度的耐荫性,在3个年龄段胶园中的产量分别为纯桑林的80.0%、72.2%和38.2%;(2)间作桑树可改善胶园生态系统小环境,使胶树的光合效率与光能利用率均有所提高,从而有利于胶树的茎粗生长.但生产中需要加强水肥管理,否则会因收获物带走养分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3)胶园间作桑树具有较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但随着胶园年龄的增加,其服务功能价值呈逐渐减少趋势.间作在3、6、25龄胶园中的桑树,在原材料供应、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吸收固定CO2、释放O2、净化环境等6大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53284.43、45062.46和16464.23元/hm2·a.其中,土壤保护价值为最高,占47.94%~64.49%;其次为吸收固定CO2和释放O2功能,分别占16.03%~23.45%、14.82%~21.53%.  相似文献   

8.
1技术概述该胶园间作新技术是一种适宜于开展长期间作生产的橡胶树种植模式。采用直立树形品种和宽窄行种植形式建立胶园,空旷的大行间(约占胶园面积50%或以上)可供发展多种作(植)物生产。在不增加投资、不明显减少干胶产量和提高胶园抗风能力等的前提下,可大幅增加胶园产出,胶园土地利用率达150%以上;可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增加胶农经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9.
构建低碳循环农业模式评价物元模型,验证物元模型在低碳循环农业模式评价中的适用性。通过建立低碳循环农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模型对江苏省6个低碳循环农业模式案例进行评价。选取的6个低碳循环农业模式案例发展水平"一般"等级和"差"等级各占50%,较好地反映了江苏低碳循环农业模式发展水平。物元模型在低碳循环农业模式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德宏垦区胶园间作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云南省德宏垦区主要胶园间作模式的各种类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胶—茶间作、胶—咖间作的亩经济收益分别为2953.6元和2542.0~2608.0元,比单一种植橡胶分别增加963.4元和782.5~923.0元,提高土地利用率38%~68%。并提出了本区域胶园间作的标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天然橡胶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物资,受气候因素限制,中国种植橡胶树范围有限,迫切需要厘清天然橡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域。本研究旨在划分出中国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布,以阐明中国橡胶树种植的气候差异格局。【方法】根据中国橡胶树种植区的自然气候特点和生物学特征,基于橡胶树种植存在概率、橡胶树台风影响概率和橡胶树寒害影响概率,分别采用最大熵模型和影响橡胶树种植的5个主导气候因子(最冷月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月平均温度≥18℃月份、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计算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数。根据台风历史资料和橡胶林台风灾害分级标准计算橡胶树台风灾害指数、参照《橡胶寒害等级(QX/T169-2012)》行业标准计算橡胶树综合寒害指数。根据确定的橡胶树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气候适宜性指数、橡胶树台风灾害指数、橡胶树综合寒害指数),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中国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区划结果划分为高适宜区、中适宜区、低适宜区。【结果】橡胶树种植的气候高适宜区面积约4.99×104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0.94%,主要分布在海南儋州、澄迈、定安、乐东、保亭,广东徐闻、雷州、湛江、阳江,云南景洪、勐腊,福建诏安、云霄,广西防城等地。该区域气候条件优越,但部分区域属于台风高影响区,因此需要防御台风灾害对橡胶树的影响。气候中适宜区面积约8.85×104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35.86%,主要分布在在海南琼中、东方、昌江、万宁、琼海等,广东廉江、高州、茂名、信宜、惠来、潮州,福建漳州、漳浦等,云南瑞丽、旧过,广西北海、合浦。与高适宜区相比,该区域橡胶树寒害发生概率增加,部分区域受台风影响概率也增加,应针对不同灾害特点,加强橡胶寒害和风害的防御。气候低适宜区面积约10.3×104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3.20%,主要分布在在云南盈江、永德、思茅、屏边等一线,广西玉林、浦北,广东阳春、海丰、陆河,福建华安等地。该区域主要受寒害影响为主。【结论】该方法考虑了农业气候资源与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中国橡胶树种植的气候优势区域分布,对橡胶树种植的区域布局和科学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橡胶风害是海南橡胶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针对国内关于橡胶树风灾的机理性研究相对较少的情况,在参考树木风害机理模型GALES的基础上,根据橡胶树受力情况,从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角度出发,建立了海南橡胶林风灾评估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橡胶树断、倒模型,能定量确定橡胶树断、倒的临界风速条件。通过检验,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模型结果可为开展海南岛橡胶风害防御提供决策依据。由于建立的模型参数多采用经验值,模型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规避气象灾害的影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挖掘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的产胶潜力,笔者从气象条件对全球橡胶树种植分布及中国橡胶树种植区北界的影响、气象灾害(台风、寒害)对中国橡胶种植区的影响、中国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区分布、中国橡胶树主产区产胶能力差异及原因等方面入手,归纳总结了气象条件对中国橡胶树种植的影响,并就如何保障中国天然橡胶稳产高产提出如下建议:首先要合理选择橡胶树栽培种植的气候高适宜区开展种植;其次要加强橡胶树抗风、抗寒、抗旱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同时,在整个橡胶产业布局优化中,需要保证在高气候适宜区内有一定面积的橡胶战略性种植,大力发展橡胶树的林下经济;强化橡胶生产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橡胶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橡胶园土壤资源信息,实现土壤资源信息共享,在调查和收集大量橡胶园土壤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探讨了橡胶园土壤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构建方法,对橡胶园土壤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胶园土壤数据库系统的E-R模型,确定橡胶园土壤数据库的结构以及库中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系模型,构建了橡胶园土壤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橡胶园土壤数据可视化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5.
海南胶园土壤肥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胶园第1代老胶园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第1代胶园土壤除有机质和全钾外,其他养分离子大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速效磷和速效钾.土壤普遍偏酸,阳离子代换量低.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在0.25~0.50之间,综合肥力水平低.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人工林地土壤酸度特征及酸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地带橡胶树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组成和土壤的pH,探究橡胶树人工林地土壤酸化特征以及土壤pH与潜性酸、交换性盐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橡胶树人工林地土壤pH范围在4.97~5.77,二代胶园表层土壤pH略高于裸地和一代胶园;交换性铝在交换性酸中所占的比例随交换性酸总量增加而增加,相关系数达到0.987 7,而有机质对交换性酸度影响较小;供试土壤中对应土层的盐基总量大小依次为:裸地土壤>二代胶园>一代胶园,二代胶园中交换性钙的饱和度高于其他盐基离子,而一代胶园中交换性镁占优势;土壤pH与交换性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盐基总量呈负相关,且主要受交换性钠和交换性镁的影响。交换性铝是橡胶园酸性土壤酸度的主要贡献者,Na+和Mg+盐基离子淋失是加速胶园土壤酸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数据集和影响橡胶种植的5个主导气候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了全球橡胶种植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均存在橡胶种植的潜在适宜区,并与实际橡胶种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预测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开展内陆地区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业务,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模型,该模型根据台风对内陆地区的不利影响主要以强降水形式出现的特点,以江西为例,根据登陆后的台风路径预报结果,利用降水随海拔高度递增原理预测过程降水量级,建立了台风过程强降水量级预评估模型;考虑了孕灾环境、承灾体易损性等因素,通过强降水与灾害损失间的统计关系构建台风灾害预评估模型。结合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数据,在GIS软件平台下实现精度为1 km的格点灾害损失预测,制作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业务产品。并利用该技术在2007年第9号台风"圣帕"影响期间进行了业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游黎  周就猫  邓京虎  赵宝苹  章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67-20169
以物元模型、可拓集合与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可拓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关联度,并且用G1法确定指标权重,将多因子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从而能较完整地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江西省樟树市光明村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可持续发展居于良好水平,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物元模型的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物元模型对森林资源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评价目标和森林资源质量的定义建立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1999年湖北省通山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例,建立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物元模型。【结果】1999年湖北省通山县森林资源质量等级为Ⅲ级,即良。用模糊综合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森林资源质量等级也是Ⅲ级,证明物元分析法可用于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的研究。【结论】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物元分析法无需人为给定指标权重,减少了评价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