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初步划分类群,为其改良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49个糯玉米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49份糯玉米地方品种被划分为5个类群,广西特别是广西西部和北部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百色和河池地区大部分地方品种被划分在同一类群,这些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即同一地区大部分糯玉米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且相邻的百色和河池地区的大部分糯玉米地方品种亲缘关系也较近。【结论】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类群与地理来源和地理环境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初步划分类群,为其改良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49个糯玉米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49份糯玉米地方品种被划分为5个类群,广西特别是广西西部和北部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百色和河池地区大部分地方品种被划分在同一类群,这些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即同一地区大部分糯玉米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且相邻的百色和河池地区的大部分糯玉米地方品种亲缘关系也较近.[结论]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类群与地理来源和地理环境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广西鲜食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适宜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为鲜食玉米新品种选择提供参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4个鲜食甜、糯玉米为参试品种,在崇左、桂林、河池和玉林4个试验点进行对比试验。参试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中较对照表现好的品种并不突出,综合评价来看糯玉米中金糯卡001、兆香糯2号和对照品种京科糯2000以及甜玉米中海珍和对照品种华珍均适宜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2~2006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资料,对广西目前鲜食糯玉米品种的品质、产量及抗性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广西近期鲜食糯玉米的育种目标是加强对薄皮性状和抗性材料的选择,特别是注重抗倒、耐寒、耐热、耐涝、耐旱的优质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5.
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较多,总体品质较好;但鲜籽粒皮略厚,产量偏低,部分品种抗倒(折)性差。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选育,要加强对薄皮性状和抗性材料的选择,特别是抗倒、耐寒、耐热、耐涝、耐旱的优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2007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7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各参试点糯玉米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等试验结果,对参加区域试验的24个糯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桂糯218、桂糯219、南繁糯1号、燕禾金N-1、萃糯1号、雪糯8号等6个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种苏玉糯1号,通过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推荐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另有美玉5号、HN010、YHN-2和恒糯1号等4个品种因单季综合表现较好,2008年继续参加试验;而其他14个品种因单季表现较差,结束试验.  相似文献   

7.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宜广西南宁市周边地区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对自组配的4个糯玉米品种(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SW-2、SW-52个品种(品系)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其空秆率低,农艺性状整齐,比对照苏玉糯1号产量高,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较适宜在广西南宁市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桂糯54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NBW4112为母本,以YL6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纯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的选育以“甜味糯”型糯玉米为目标,采用了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融合了北方糯玉米和广西糯玉米的优良特性,在品质上具有皮薄、柔嫩性好、甜度较高、风味佳、果穗外观好、籽粒饱满平整等优点,同时在产量和抗性上表现优秀,是鲜食和加工两用的新品种,于2022年参加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并通过了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本文阐述了桂糯541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为今后利用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选育“甜味糯”玉米新品种提供例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广西瑞恒种业有限公司(邮编:530023,电话:0771-3211916)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恒糯1号,前不久通过了广西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兆香糯1号是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利用糯玉米自交系NFN102做母本,京科糯2000的二环系NFN202做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糯玉米新品种。该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培育出遗传基础丰富、优质、具有较高一般配合力的白糯玉米自交系Lj2000-2-3,从而育成了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糯玉米品种柳糯9号、柳糯10号、柳糯168等品种,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形成,有助于指导玉米自交系应用及新品种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2.
瑞登糯208是南宁瑞登农资有限公司选育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2009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桂审玉2009017号)。该品种是集高产、稳产、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于一身的鲜食加工兼用型糯玉米新品种,其鲜穗商品外观好、营养丰富、糯性好、生育期适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适宜广西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广西糯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广西的气候特点,从种植布局、主栽品种、科研工作进展等方面分析了广西糯玉米生产现状,并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柳糯168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中分院采用温带种质(Ln30121)×温热带种质(Lj2000-2-3)杂交育成的优质白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品质优良、综合抗性较好等特点,一般鲜果穗产量达874 kg/亩,果穗品质达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二级标准,适宜在广西鲜食糯玉米生产区种植。2012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香甜糯399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柳州分院/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选系LN102112与自选系LN21251杂交配制而成的糯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平展,果穗锥形、轴白色、籽粒排列整齐,品质优良,抗病性较强,生育期在春季平均82 d,秋季平均66 d,2017年参加广西糯玉米区域试验,春、秋2季平均鲜果穗亩产量785.9 kg, 2018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香甜糯39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苏玉糯638”是由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选育的白糯玉米单交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纹枯病,适宜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作鲜食糯玉米种植。为促进“苏玉糯638”的推广种植.特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提供抗病育种抗源材料,2004~2005年,以纹枯病大麦培养菌物在玉米拔节期进行田间人工接种,参照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病害分级评定方法进行鉴定的研究方法,对广西83个糯玉米农家品种进行田间纹枯病抗病性鉴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糯玉米农家品种间的抗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在同一年度内病害的表现春植和秋...  相似文献   

18.
优质白糯玉米柳糯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糯9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中分院以自选系Lx618—1为母本,Lj2000—2—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白糯玉米单交种,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综合抗性较好等优点,一般鲜果穗产量13500.0kg/ha,果穗品质达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二级标准,适宜在广西鲜食糯玉米生产区种植。2009年5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挖掘秋季糯玉米种植潜力,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种植的糯玉米品种,本研究进行了19个糯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对产量、品质、植株性状等6方面进行考察,最终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秋季优质糯玉米品种,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19个糯玉米品种中,中鲜糯818、万农甜糯158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穗部性状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秋季种植的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0.
云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是糯玉米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糯玉米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全省16个地州(市)78个县(市)都分布有糯玉米地方品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至今仍种植有被公认为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状的地方糯玉米品种四路糯。从糯玉米地方品种的生态型或多样性、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过氧化物同工酶带型特征、分子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回顾了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对云南省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分析了勐海四路糯玉米与缅甸糯玉米、锡金原始玉米的关系,以及糯玉米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的作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