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晓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88-17690,17730
分析了新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以及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驱动模式.探讨了新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疆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肥西县典型全产业链乡村旅游发展的“肥西老母鸡家园”的分析来诠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有机结合的全产业链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得出乡村旅游全产业链的共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构建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对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简阳市作为成都市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区域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提升乡村形象,同时还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乡村旅游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简阳市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根据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简阳市乡村旅游依然存在特色不鲜明、内容雷同、缺乏核心品牌等问题,为推动简阳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该文对简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晓梦  曾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125-127,13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旅融合理念给乡村旅游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较好的契机.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的主要支撑,然而在乡村发展局限的影响下,最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到了瓶颈期,有效加强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是对瓶颈进行突破的重点.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分析了湖北荆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文旅融合视域下湖北荆州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培育,以便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莹  何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77-10379
在北京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乡村旅游人才开发不足、旅游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的问题,认为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人才,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已成为北京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北京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调查,了解北京乡村旅游人员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6.
婺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乡村旅游的必然选择.改善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时于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江西婺源乡村旅游问题,探讨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积累了较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有: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协会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实现多元化,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保持了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较短,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即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经营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加强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地域辽阔.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要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间的开发模式.从旅游需求特点、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几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对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进行探讨.并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应做好扶持和规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杨  马远军  张敏  郑世铭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3):139-140,143
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和优化问题.该文对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内涵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演化遵循"孤环—网状"的演化路径;并以金华市管头村为案例进行了实地研究,从产业链提升和优化视角提出管头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美国、欧洲等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对比研究中找到中国发展乡村旅游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莉华  李涛  梁亦舟  王婷  熊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92-15094
湖北宜昌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与三峡旅游结合开展三峡茶叶游。宜昌茶叶品质好,采花毛尖、萧氏茗茶、金香品雪为中国驰名商标,邓村绿茶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昌在茶叶的种植、加工等环节可以更进一步优化,以水电作为能源加工茶叶的方式应取代以煤为能源的加工方式,可进一步提高宜昌茶叶的内在品质。宜昌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应开发附加值较高的茶产品。  相似文献   

12.
夏华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17-2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宜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旅游资源难以尽数。在全球的旅游市场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旅游业发展最为强劲。在这种机遇下,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形象,把宜昌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已成为宜昌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屈学书  王磊 《农业与技术》2007,27(1):140-14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点行业之一,甚至是有些地方的支柱产业。但与此同时,旅游价格行为不规范、价格欺诈严重、价格秩序混乱等旅游价格信用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仅从旅游价格失信的表现及原因入手,指出诚信才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宜昌市乡村旅游概况,剖析同质化与适宜性、不均衡与剥离性、区域协同性与再认识3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建立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加大基础服务设施、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保定市的区位特点和经济地位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症结所在,然后通过优势比较,寻求最优的发展战略。基于旅游业强大的聚集经济的能力,建议保定市从旅游方面进行突破,通过休闲游、文化游和工业游来开辟该地旅游发展的新局面,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最后得出结论,要在区位优势相似、产业结构雷同的大环境下凸显自己,就要明确地位,找准最具潜力产业,然后确定目标,加大投资力度并以其带动整个地区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6.
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优质品牌、创建融合发展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小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28-10929
介绍山东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运用灰色理论深入分析了2000年以来山东旅游业与三大产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东旅游业与三大产业的相关度差别不大,总体发展比较协调;在三大产业中,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相关度最大。同时,阐明了第三产业在带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俞彤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74-176
河源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温泉旅游在河源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在分析河源发展温泉旅游产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开发河源温泉资源,加快发展温泉旅游产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效应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二者的相关性为切入点,从实际效果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支持;在探讨制约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因素分析基础上,从旅游业运作机制、景区一体化管理、旅游产品开发、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20.
商务旅游产业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同观光休闲旅游一起,共同构成中国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意识到及未来市场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学习其他商务旅游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各地区特点和资源来发展商务旅游产业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北京朝阳区为例,根据商务旅游市场的特点,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发展商务旅游产业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