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微流水养鱼是介于工厂化流水高密度养鱼和传统池塘静水养鱼之间的一种养鱼方式,其单产大大高于静水池塘,其设施比工厂化养鱼简单,投资省、技术上也较易为群众所接受。我国水库众多,坝下鱼池一般受地形限制、面积较小,但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并具有自然落差。许多水库只要对坝下鱼池作适当改造,即可进行微流水养鱼,从而大幅度提高单产。笔者曾在武汉市夏家寺水库,利用坝下5口土质鱼池改建成一套微流水养鱼设施,以虹吸管引入库水,自流排灌,一、二级池鱼产量分别达到3005.7kg/667m2和1493.3kg/667m2。我们对微流水养鱼的鱼池结构…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然落差,开展坝下微流水养鱼,这种养殖方式的生态环境介于静水鱼池和高密度流水池之间。通过对微流水养鱼的放养、收获及饲料消耗的分析,表明微流水养鱼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整个流水系统(一、二、三级池)总输入能毛转换效率为16.6%,生物能毛转换效率为17.7%。其中一级池明显较高,且大于二级池,二级池大于三级池。由于微流水池生态环境优于静水池,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利用了天然饵料,有利于能量转换,流水池淤泥量很小,因此,微流水池在物质流动、能量转换方面表现出良性循环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庞显炳 《河南水产》2001,(2):19-19,15
温流水养鱼是一种以温泉地热水或工厂余热水为水源,利用水体的不断交换从事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方式,具有周期短、产量高、可四季正常生产等特点。开发温流水养鱼,科学合理地设计建造鱼池是关键。1 设计建造温流水养鱼池的技术原理 设计建造温流水养鱼池的技术原理是:高效利用有限的温流水资源,使水体充分交换,保持鱼池良好的水质和充足的溶氧,在各方面为鱼类创造最适宜的生态条件,使鱼类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在较短的养殖期内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要使建造的鱼池经久耐用,满足多种需要,操作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库众多,其坝下渔业的不利条件是土地狭窄,池塘面积小且保水性能差;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且有自然落差。但至今基本沿用池塘静水养鱼方式,得天独厚的流水优势未能利用,产量及鱼池利用率不高。为此,我们于1990年在武汉市黄陂县夏家寺水库进行了微流水养鱼高产试验:2.0亩土池一口,引入0.015—0.02米~3/秒的流水(交换率0.61—0.81次/日),1990年3月10日放入鱼种共1046.8公斤,到10月27日起产,共产鱼6011.4公斤,收入24805.8元,获利7052.2元。大大提高了鱼池利用率。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农家流水养鱼是选择常年水源丰富的地点,筑很小的鱼池将水引入,在流水池中以大鱼种、高密度、人工饲料实行精养。由于流水养鱼占地少,建池易,设备简单,鱼类生长迅速,产量稳而高,管理方便;因而非常适合于山丘区有自然流水的农家经营。  相似文献   

6.
水净化机是养殖机械中长期没有解决的缺门机械,两年来我们与上海市青浦渔业机械厂等单位协作在安徽省水产局的支特下,作了多种水净化机样机的探索试验,现已初步成功,为实现不流水,不换水的静水高密度养鱼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鲟鱼养殖方式有水泥池工厂化流水养殖、静水池塘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养殖。1静水池塘养殖1.1鱼池条件有独立的供水,能不定期地补充新水,并可以充分地排水,有稳定的水位。1.2苗种选择与放养密度选择无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体长为10~15 cm,每667 m2放养600~1 0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流水养鱼池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五镇 《科学养鱼》1997,(4):21-22,28
随着我国水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新建了许多集约化流水养鱼池,特别是利用火力发电厂循环余热水养鱼的温流水养鱼场豪雨后春笋一样。然而由于各种运鱼途径,以及鱼密度高,水质水量调控不利等因素,高密度流水养鱼池鱼病时有发生,还出现一些新的鱼病.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温流水养鱼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流水养鱼池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一、防病的技术措施对高密度流水养鱼池而言,“防”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是流水养鱼池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1.彻底清他消毒。新建鱼池(水泥池)要灌满水浸泡一周至十天(最好用0.1~1.oppm草酸或用20~30…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电厂温流水养殖罗非鱼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列举了我国北方几处温流水养殖罗非鱼的基本情况,对鱼池结构,水交换率、饵料及鱼病防治等关键技术作了比较性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我国温流水养鱼当前面临的科技任务  相似文献   

10.
《渔业现代化》1976,(1):44-45
本文介绍一种使静水鱼池的池水不断循环净化的高密度养鱼装置。在静水鱼池的中央用隔板围成一个环形水路,设置曝气机和塑料制成的鱼巢。鱼的饲养密度,最高可达180公斤/米^3,与一般静水池的最大饲养密度1公斤/米^3比较,可增加180倍。  相似文献   

11.
用水泵将池塘静水变成微流水,使表层与底层水交换混合,能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条件,促进鱼类生长,大幅度提高鱼产量。1990年,我县在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立项进行了这种“池塘循环水养鱼试验”。经现场验收:双池循环水培育鱼种比对照池单产高45~46%,单池周循环水养成鱼比对照池单产高50%。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笔者实践经验对高密度流水的水源及水深地选择,池形和水深设计,进出水口及拦鱼栅设计,流水鱼池的投喂及日常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出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4 微流水养鱼 微流水养鱼法是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和省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科技成果。此法充分利用了我县漳河水源充沛、自然落差大、稻田多的优势,在摸清我县鱼池渗漏规律、河水泥沙发生发展消亡规律、泥沙水在稻田中的沉降规律和主养鱼类所能容忍的泥沙浓度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实际情况的微流水鱼  相似文献   

14.
《淡水渔业》1977,(3):7-11
流水高密度养鱼,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事业,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这一养鱼方式是以较小面积的养鱼设备代替大量鱼池的生产效能为特点,可以节省土地,减少劳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避免水源污染的威胁。实行流水高密度养鱼,不仅对实现我国养鱼生产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为解决城市、厂矿和缺少水面地区的吃鱼问题提供新的途径。为此,我们进行了流水高密度养鱼的某些初步试验,以探求其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三种配合膨化饲料,以静水和微流水两种方式饲养泥鳅,泥鳅的生长速度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增高而加快.同时对静水和微流水饲养泥鳅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芳 《科学养鱼》1986,(4):12-12
湖北省江陵县泥港湖鱼场借鉴流水养鱼的原理,进行了循环微流水养鱼种试验。他们将四口鱼池用函管串通,并用潜水泵抽水,使水形成落差而达到流水的目的。1985年6月30日亩投放4.95-5.61厘米的鱼种一万尾,并用菜籽饼作饲料,在投喂前一小时,冲水1-2小时。  相似文献   

17.
赵同庆 《内陆水产》2005,30(6):24-25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形式的流水养鱼方式.但如何有效利用溪河水资源进行高密度流水养鱼的研究却甚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2001年开始。采用当前国内外先进养鱼技术,利用溪河水资源进行高密度流水养鱼试验。2004年7月.经有关技术部门和专家对高产示范鱼池实际测产,大口鲶养殖产量达3.6万kg/667m^2,建鲤产量达9.2万kg/667m^2。现将高密度流水养鱼技术用答疑的形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水族箱养鱼是许多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它方面(宾馆、饭店、家庭等)也多有应用。在静水条件下饲养,受溶解氧供应所限,载鱼量很小。若采用流水养鱼,水族箱的载鱼量可增加数倍乃至数10倍。一般流水养鱼对排水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排出底层水;二是在流量变动...  相似文献   

19.
微流水养鱼是介于传统的池塘养鱼和工厂化高密度流水养鱼之间的养鱼方式,在有稳定水源及一定落差的地区,可利用梯级土池改建而成。我们根据微流水养鱼的生态学原理,在武汉市黄陂县夏家寺水库原有土池和虹吸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改建成一套微流水养鱼设施,在最大引水流量仅0.02米~3/秒的情况下,一、二级池亩产分别达到3005  相似文献   

20.
我所于1978年进行流水养鱼试验以来,曾对流水养鱼系统设施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设计。本文就鱼池的池型结构、给排水的水力设计以及附属设施方面的给水雾化装置、空心塑料球生物转筒、排污(水)堵阀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