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β-CD)、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和部分甲基化-β-环糊精(PM-β-CD)对 2,4-滴丙酸甲酯包合作用的对映体差异.在298.15~318.15 K的温度范围内,3种环糊精均能与2,4-滴丙酸甲酯形成 1∶1 型的包合物,其包合常数值大小依次为 KPM-β-CDKCM-β-CD>Kβ-CD,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计算,热力学参数ΔG、ΔH 和ΔS 均为负值,说明包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焓变是形成包合物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同一环糊精主体而言,R-2,4-滴丙酸甲酯比 S-2,4-滴丙酸甲酯易于被包合,且 KR /KS 的顺序与包合常数 K 值的次序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阿德呋啉-β-环糊精包合物(阿德呋啉-β-CD),探讨其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溶液搅拌法制备阿德呋啉-β-CD包合物;以β-CD与阿德呋啉物质的量比、包合温度、冰醋酸与水的体积比和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以综合评分(包合率和增溶倍数之和)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采用紫外光谱、薄层色谱和相溶解度法对制备的包合物进行验证。将10只试验鸡均分为2组,分别单次口服8mg/kg阿德呋啉和阿德呋啉-β-CD包合物,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药质量浓度,用3p97药代计算程序进行分析,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阿德呋啉经包合作用形成了新的物相,优选的阿德呋啉-β-CD制备工艺为:β-CD与阿德呋啉物质的量比为1.5∶1,搅拌时间为8h,冰醋酸与水体积比为2∶8,包合温度为65℃。阿德呋啉-β-CD包合物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口服吸收二室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峰质量浓度(Cmax)为(246.76±17.88)ng/mL,达峰时间(T(peak))为(0.312±0.004)h,曲线下面积(AUC)为(1 614.91±1.232)(ng·h)/mL,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46.4%。【结论】成功制备了阿德呋啉-β-CD包合物,其在鸡体内达峰时间缩短,峰质量浓度提高,表明包合后阿德呋啉在鸡体内的吸收速度、程度和生物利用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冬青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工艺条件及包合物制剂对菊小长管蚜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包合物的收率和油转化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冬青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16(45)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冬青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包合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冬青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冬青油的质量比为10∶1,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2.0h。冬青油包合物制剂250倍稀释、常量喷雾对菊小长管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包合物制剂的速效性略低于乳油制剂,但持效期较乳油制剂长,具有一定的缓释性。【结论】冬青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包合物制剂对菊小长管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一定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中药肠宁Ⅱβ-环糊精包合物的部分药效学进行研究,选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肠推进法和离体肠管法等试验对包合物的包合率和药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药肠宁Ⅱ(CNⅡ)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对大肠杆菌K99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6g/mL,并证明包合物的包合率为35.56%;该包合物还能显著抑制小白鼠的小肠蠕动.因此,中药肠宁Ⅱ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包合效果较好,药效发挥作用相对较持久.  相似文献   

5.
刘闫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98-200
目的:研究中药HD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药效研究。方法:选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中药HD的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包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制备中药HD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药HDβ-CD投料质量比1∶3,反应温度50℃,搅拌时间4h,搅拌速度1500 r/min,包合率为35.56%。结论:该法包合效果较好,掩盖了药物的苦味,改善了药物的稳定性,且其药效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备艾纳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考察包合物的包合效果及包合后的质量。本研究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艾纳香挥发油-HP-β-CD包合物,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分别考察艾纳香挥发油包合物的产率、油利用率、含油率3个指标,并根据上述指标计算其综合评分,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最后采用薄层色谱(TLC)和紫外扫描(UV)等方法对包合前后艾纳香挥发油的性质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显示,HP-β-CD将艾纳香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合温度50℃、HP-β-CD与艾纳香油的比例8∶1(g∶ml)、包合时间3 h。最佳包合工艺所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为83%,综合评分为72.33。TLC和UV等表征结果证明了包合物的生成。本实验研究表明:优选出的艾纳香挥发油-HP-β-CD包合工艺合理、可行,这为艾纳香挥发油进一步的制剂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腐酚-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改善黄腐酚水溶性。[方法]采用研磨法,比较黄腐酚与7种环糊精的包合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元素试验考察主客体分子比、研磨时间、温度和纯度对黄腐酚-HP-β-CD包合物包合效果的影响,以随机质心优化设计试验优化黄腐酚-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黄腐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效果最好,即在主客分子比50∶1,包合温度42℃,研磨时间37 min的条件下,黄腐酚-H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达99%以上。[结论]黄腐酚-HP-β-CD包合物改善黄腐酚的水溶性,拓宽黄腐酚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制备6-姜酚包合物;以载药量和包合率作为包合物的评价指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液质联用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①紫外可见光谱法、液质联用法对6-姜酚环糊精(β-CD和HP-β-CD)分子包合物进行了表征.②6-姜酚环糊精(β-CD和HP-β-CD)分子包合物的载药量分别为28.67%、8.49%;6-姜酚环糊精(β-CD和HP-β-CD)分子包合物的包合率分别为25.66%、47.33%.因此,6-姜酚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9.
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蜂胶醇溶物为客体,应用二次正交组合试验研究混合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三因素对蜂胶类黄酮包合利用率的影响,从而寻找β-CD和蜂胶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由试验研究所得到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定量描述蜂胶类黄酮包合利用率在包合过程中的变化规律;(2)影响蜂胶包合的主要因素为:混合比>包合温度 包合时间;(3)混合比和包合温度的交互作用对β-CD与蜂胶的包合作用有极显著的影响,包合温度与包合时间的交互作用对β-CD与蜂胶的包合作用也有显著的影响;(4)β-CD与蜂胶的最佳包合工艺参数为:β-CD与蜂胶混合比10.29∶1,包合温度58.9℃,包合时间2.2h.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萃取率为指标,对当归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_2)提取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包结率为指标,对研磨法制备当归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当归油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5MPa,解析温度50℃,解析压力8MPa;β-CD包合当归油的最佳工艺为β-CD与当归油质量比14:1,2倍量水,研磨时间1h。在此条件下2项工艺均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探讨应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二氢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二氢吡啶溶解度和稳定性的方法.以二氢吡啶利用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处方工艺.经普通光学显微镜,紫外光谱鉴定,确证为包合物并测定对比其溶解度.制备包合物的最佳主客分子质量比为5:1,最佳包合温度为75℃,最佳包合时间为4 h.9批包合物包合率在31.8%~48.2%之间.二氢吡啶经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约为原料药的4.6倍,在光照条件下,包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约为原料药的4.5倍.二氢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可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八角茴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油β-CD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八角茴香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因素,并以包合物收率、包合物含油率和油的收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条件;然后以休止角和吸湿性为指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包合物进行验证,优选包合物胶囊的处方,并检查胶囊质量。[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八角茴香油:β-CD为1∶6,包合时间为2 h,包合温度50℃;在此条件下,包合物收率为89.84%,包合物含油率为15.93%,油的收率为72.63%。胶囊处方为:包合物200 mg,微晶纤维素100 mg,十二烷基硫酸钠5 mg,硬脂酸镁3 mg;制得的胶囊水分、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影响因素试验表明,胶囊剂对高温、高湿度和强光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八角茴香油包合物胶囊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3.
广藿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爱娜  沈敏  吴丹丹  杨群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18-2321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广藿香油(Oleum Pogostemonis)-β-环糊精包合物,并进一步制备胶囊.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广藿香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包合物指标的影响,优化包合条件.结果表明,广藿香油与β-环糊精质量比为1∶7、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3h时,包合物收率为90.84%、包合物含油率为14.93%、广藿香油收率为92.63%,综合评分结果最高.对包合物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验证,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每50g包合物中添加0.5 g硬脂酸镁,所得胶囊休止角最小,水分、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广藿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对光、热、湿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广藿香油与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  相似文献   

14.
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制备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包合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相溶解度图法、差热分析法、溶出速率法验证,并计算包合常数,比较了氟苯尼考原料、物理混合物和包合物的溶解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和β-环糊精包合完全,相溶解度图为AL型,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常数为298.2 L/mol,在25℃时包合物的溶解度提高了7.63倍,氟苯尼考在50.0~350.0μg/mL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方法简单,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为1∶2(物质的量的比),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为60 min。以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初步证明包合物已形成。通过测定包合率的大小证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白藜芦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对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与丁醚脲(DFT)形成的包合物进行表征。用紫外光谱法求得β-环糊精聚合物与丁醚脲在水溶液的包合常数为3.42×10~4(mol/L)~(-2)。以乙二醇为溶剂,二者的包含常数下降为3.22×10~4(mol/L)~(-2)。此外,β-环糊精与丁醚脲在乙二醇溶液中的包合常数为1.21×10~3(mol/L)~(-2),表明β-环糊精聚合物的包合能力明显高于单体β-环糊精(β-CD)。β-环糊精聚合物可以有效地改善丁醚脲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7.
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丁香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证明丁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成功。结果表明,获得丁香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丁香药物过2号筛,加8倍量水,提取5h,浸泡过夜;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为1∶10,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5h。由实验可知:丁香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较其他方法得到优化,且使用研究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得到了更高的收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橙皮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最佳包合工艺,以橙皮苷与羟丙基-β-环糊精为原料,采用磁力搅拌法、超声法和研磨法等制备包合物,并以橙皮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磁力搅拌法为制备橙皮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方法,且最佳制备条件为橙皮苷与羟丙基-β-环糊精投料摩尔比为1∶4,乙醇浓度为50%,包合温度5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包合率最高且包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19.
傅秀娟  何兵  刘艳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03-3304,3308
[目的]优化干姜(RHIZOMA ZINGIBERIS)中6姜-辣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提高干姜产品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包合物;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法优化包合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以包合率(0.6)、包合物收率(0.2)及包合物含6姜-辣素的百分数(0.2)加权评分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的包合条件为:干姜提取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25℃),加入2倍量水研磨1.0 h,干姜醇提液∶β-环糊精为1.5∶10.0(W/W)。[结论]该包合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好,包合效果好,可指导6姜-辣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包合条件进行摸索,研究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原花青素的工艺,并对包合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溶液搅拌法对原花青素进行包合效果较好;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投料质量比(原花青素和HP-β-CD包合材料的质量比)、乙醇体积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1∶4、50%、60 ℃、1.5 h时,HP-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