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讨自然低温下不同浓度的氯化钙(CaCl2)、水杨酸(SA)对闽楠(Phoebe bournei)、桢楠(Phoebe zhennan)2种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以这2种植物一年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闽楠和桢楠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mmol/L的SA溶液降低闽楠幼苗叶片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效果较为显著,提高闽楠和桢楠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效果较为显著。综合比较得出,SA处理效果优于CaCl2,以1mmol/L的SA溶液提高闽楠和桢楠幼苗叶片抗寒能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豇豆幼苗为材料,低温胁迫处理前分别采用0.0、0.5、1.5、3.0、5.0 mmol/L水杨酸(SA)喷施豇豆幼苗叶面,研究不同SA浓度对低温胁迫豇豆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及对其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喷施外源SA,可使豇豆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豇豆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豇豆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降低;喷施0.5 mmol/L SA处理的豇豆幼苗,其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最高,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未喷施SA的增加208.11%、59.64%,而相对电导率相对最低,比对照降低74.42%。因此,SA预处理能缓解低温对豇豆幼苗的胁迫,以0.5 mmol/L外源SA效果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方法,以一年生闽楠幼苗(Phoebe bournei)为材料,探讨闽楠幼苗在硝普钠—氯化铝互作处理下的生理响应,同时测定叶片中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浓度为0.2 mmol/L的酸铝(AlCl3)和0.1 mmol/L的硝普钠(SNP)处理组中,闽楠幼苗生长状态最好,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含量最高,而丙二醛、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最低;在0.8 mmol/L铝、0 mmol/L SNP处理中,幼苗生长状态最差,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的含量最低,而丙二醛、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最高。施加硝普钠处理的闽楠幼苗中SOD、POD、CAT等活性明显低于未施加硝普钠的处理组;且在0.8mmol/L铝浓度、0.0 mmol/L SNP处理下,闽楠幼苗叶片中的SOD、POD、CAT等活性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而与丙二醛、CAT、SOD、POD、游离脯氨酸之间呈负相关(P <0.05);研究结果得出,低铝(0.2~0.4 m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矮壮素(chlormequat chloride,CCC)溶液对小叶楠幼苗叶片组织生理的影响,探究CCC对小叶楠幼苗的抗寒机制,为人工抚育小叶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叶楠(Phoebe microphylla)幼苗为材料,采取室内控温系统模拟低温胁迫条件,研究CCC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小叶楠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SP)、丙二醛含量(MDA)、相对电导率(RE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CAT)的影响。【结果】低温条件下喷施CCC可使小叶楠幼苗叶片中SP含量增加,喷施50 mg·L~(-1) CCC时,SP含量最高;在0℃和-2.5℃条件下,喷施100 mg·L~(-1) CCC可有效降低MDA含量;喷施50 mg·L~(-1) CCC使小叶楠叶片REC值降低;在-2.5℃时,喷施100 mg·L~(-1) CCC溶液的小叶楠幼苗SOD、POD和CAT活性最强。【结论】通过综合分析各抗寒指标,喷施100 mg·L~(-1) CCC溶液时隶属函数评价最高,说明CCC能有效提高小叶楠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40℃高温胁迫下,测定秦岭高山杜鹃幼苗在不同浓度ALA(25、50、75、100、125 mg/L)处理后幼苗热害指数,叶片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发现,ALA可以提高高温胁迫下秦岭高山杜鹃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促进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热害指数。其中,50 mg/L ALA叶面喷施处理时对提高秦岭高山杜鹃耐热性相对效果最好。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LA可以降低秦岭高山杜鹃的热害指数,缓解热损伤,提高植株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多效唑浸种处理对甘蔗幼苗分蘖发生及生理特性变化的影响,以甘蔗品种ROC2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浸种处理,在甘蔗6叶期调查甘蔗幼苗的分蘖数和生长情况,在甘蔗2、4、6叶期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效唑浸种处理可有效提高并提早甘蔗幼苗分蘖的发生,适宜甘蔗分蘖发生及生长发育的浓度为5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蔗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等指标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90mg/L多效唑浸种处理甘蔗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以5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甘蔗的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6-糠氨基嘌呤(6-KT) (100、200、400和800 μmol/L)对铝胁迫大麦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铝胁迫相比,喷施100~400 μmol/L 6-KT可改善大麦幼苗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含量,降低叶片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喷施200和400 μmol/L 6-KT亦可降低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当喷施200 μmol/L6-KT时各指标的增幅最大,与对照组值最接近,但当喷施浓度为800 μmol/L时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下降,而MDA、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上升.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6-KT可有效缓解大麦由于铝毒害引发的生长抑制和氧化胁迫,但浓度过高则产生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mg/L、100mg/L、200mg/L)壳聚糖,干旱处理后观察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壳聚糖对甘蔗苗期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具有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其中100mg/L壳聚糖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增强甘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
涝渍胁迫是长江中下游棉花产区面临的主要逆境之一。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5μmol/L脱落酸(ABA)喷施涝渍胁迫条件下的棉花幼苗叶片,检测涝渍处理期间棉花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叶绿素、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含量,并于涝渍处理后测量株高及生物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AB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涝渍条件下棉花幼苗的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及H_2O_2含量。由结果可知,外源喷施ABA可以提高棉花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缩节胺和防落素对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喷施烯效唑(50mg/L)和缩节胺(300mg/L)均能显著延缓黑麦草生长,矮化其株高,增加根冠比,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中50mg/L烯效唑的处理效果比较显著;烯效唑、缩节胺和不同浓度的防落素(50mg/L和100mg/L)混合喷施,只有烯效唑的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对改善黑麦草坪用性状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絮凝法对猪粪废水进行絮凝烧杯试验,探讨絮凝剂的选择、废水pH、聚合氯化铝(PAC)与壳聚糖(CTS)用量对废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3-N)、总磷(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CTS复合絮凝剂对猪粪废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该絮凝剂处理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废水pH为6、50g/L PAC的投加量为4mL、5g/L CTS的投加量为21mL,浊度、COD_(cr)、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35%、85.30%、65.50%和75.90%。同时,PAC-CTS复合絮凝剂可将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OD5/COD_(cr))的比值从0.22提高到0.39,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PAC-CTS复合絮凝剂可作为新型高效絮凝剂应用于猪粪废水的预处理工程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矮壮素对巨峰葡萄新梢生长的影响,为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6年生棚架式一年两收栽培巨峰葡萄为试材,在葡萄萌芽两周用体积比为300倍的矮壮素进行喷施1次和两次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分析矮壮素及其不同喷施次数对巨峰葡萄旺枝新梢长度、2cm以上新梢节数、第6节新梢粗度以及第6、8、10节节间距的影响。【结果】喷施矮壮素3周后,显著地抑制了巨峰葡萄新梢生长,到第4周时与对照相比抑制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矮壮素能显著抑制巨峰葡萄新梢节数的增加,但对第6节新梢粗度影响不明显;矮壮素对巨峰葡萄第6、8节节间距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第10节节间生长的抑制作用在喷施两周后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矮壮素能够抑制巨峰葡萄旺枝新梢的生长速度,且对新梢生长点的抑制效果显著。对长势过旺的巨峰葡萄新梢喷施矮壮素,能够抑制葡萄的营养生长,减少新梢摘心的人工成本,是优质、丰产一年两收巨峰葡萄栽培的有效措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碳材料应用于提高聚氯乙烯(PVC)农用塑膜光降解速率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通过添加痕量氧化石墨(GO)和石墨烯(GS)作为光催化剂,利用石墨烯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高、高光学透射率等优点,制备出可有效光降解的聚氯乙烯(PVC)复合膜,并检测其光降解活性.[结果]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GO/PVC复合膜的光降解速率和纯PVC膜基本相当,但是GS/PVC复合膜的光降解速率至少比另外两种提高了一倍.[结论]该法有望实现低成本可降解地膜的生产和应用,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14.
矮壮素不同浓度及施用方法对绿竹的矮化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绿竹进行了喷施和注射试验,通过测定其株高、枝下高、节数、分枝盘数等生长指标,分析了矮壮素对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及其与施药方法的交互作用对株高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其中,喷施法2.5 g/L处理对株高的矮化效果最好,注射法1.5 g/L处理次之;浓度对绿竹节数的抑制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以喷施法2.5 g/L、注射法1.5 g/L和2.5 g/L处理对节数的抑制效果显著;矮壮素能够促进绿竹分枝,增加分枝率,施用药剂后,喷施法的1.5 g/L、2.0 g/L、2.5 g/L和注射法的2.0 g/L处理的分枝率都达到90%以上;矮壮素对枝下高没有明显作用。从矮化效果和植株生长指标的综合考虑,喷施法2.5 g/L浓度的矮壮素能够有效抑制绿竹生长,而且形成的冠状梢头能够增大植株光合有效空间,满足设施栽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浓度的三丁基氯化锡(TBTC)处理斑马鱼一定时间后,对其体内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酸酶(ATPase)活性及性腺类同醇激素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斑马鱼体内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显著性升高,但头部和内脏匀浆液各浓度组AKP和ACP活性增高程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TBTC浓度越高,受抑制程度越明显;性类固醇激素也有明显的差别,其中雌性性腺的睾酮含量增加明显,而雄性性腺的雌二醇含量明显下降.由此可知,TBTC可对生物体产生显著的生理影响和毒害作用,且对生物个体的毒害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低剂量长期暴露同样会产生显著的生理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16.
单孔PVC微喷灌管喷水量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种不同的工作压力下,采用直径为40 mm,壁厚为2.4 mm,孔径分别为0.9、1.1、1.3、1.5 mm的PVC微喷灌管,进行单孔流量及近似射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近似射程最远的孔径为1.3 mm的微喷灌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VC微喷灌管单孔喷水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与旋转式喷灌有本质区别,但与微喷带相似.为此,采用微喷带的评价指标来描述PVC微喷灌管的喷水量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化学方法处理对凤凰水蜜桃采后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化学方法对水蜜桃的保鲜效果及机理,进而寻找一种既有效又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而且符合食品安全的水蜜桃化学保鲜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在冷藏条件(3±1)℃下,分别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钙(CaCl2)、0.3g·L-1的水杨酸(SA)、0.5g·L-1的赤霉素(GA3)单一及复配处理浸泡凤凰水蜜桃15min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从整体保鲜效果上来说,复配处理的效果好于单一处理;2%CaCl2+0.3g·L-1SA处理在保持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抑制呼吸强度方面要好于其他处理;2%CaCl2单一处理在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降低失重率方面要好于其他处理。2%CaCl2+0.3g·L-1SA处理的水蜜桃保鲜效果最佳,有效的抑制了果实冷害和褐变的发生,保持了水蜜桃的果实品质;而由于CaCl2成本较低,且方便获得,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因此,利用2%CaCl2进行水蜜桃保鲜则更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缩节胺对胡麻株高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缩节胺对胡麻株高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可使胡麻植株高度降低2.59~13.74 cm,一级分枝缩短1.25~4.45 cm,有效缩小单株株冠面积,且对正常生长发育和其他农艺性状以及种子产量影响不大,提高胡麻抗倒伏能力效果显著。缩节胺的最佳施用期是胡麻现蕾期,最佳施用浓度是60 000~90 000 mg/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介质法对杜鹃花干燥的效果。[方法]用介质食盐和河沙对杜鹃花进行包埋干燥处理,同时探讨了不同浓度蔗糖液及浸泡时间对杜鹃花干燥的影响,测定各处理杜鹃花失水率、重量变化、感观分值等品质指标,以确定杜鹃花干花的制作方法。[结果]从河沙、食盐包埋干燥处理杜鹃花鲜重变化及感观评分来看,8 h为最佳烘烤时间,且河沙包埋效果优于食盐包埋。从不同浓度蔗糖液浸泡干燥处理后的杜鹃花失水率及感观评分来看,1.0%蔗糖液浸泡12 h效果最好。[结论]1.0%蔗糖液浸泡12 h后河沙包埋烘烤8 h得到的杜鹃干花观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P(MAA-co-BA)对PVC-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亲油性的PVC基体与亲水性木粉之间的相容性,用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MAA-co-BA))作为PVC-木粉复合材料的相容剂,研究相容剂的用量及木粉的碱预处理对PVC-木粉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FTIR、接触角、DSC、SEM等手段来表征。FTIR表明:改性后木粉与P(MAA-co-BA)发生了化学键合。接触角分析表明:改性后木粉与PVC界面张力下降;P(MAA-co-BA)有利于木粉与PVC界面的改善和相容性的提高,适量的P(MAA-co-BA)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过量反而降低力学性能;当P(MAA-co-BA)用量为木粉用量的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70.9%,冲击强度提高了64.7%;木粉经碱预处理后再用相容剂处理能进一步提高PVC-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DSC表明:改性后木粉与PVC相容性提高。SEM表明:木粉改性后,既改善了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又提高了两者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