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自1995年建立种质资源库以来,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收集保存蔬菜种质资源共5365份、隶属27科84属.通过蔬菜种质资源的园艺性状鉴评、亲缘关系分析、抗病性鉴定、品质分析、配套栽培技术与利用研究,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直接推广名优资源品种160个,创新种质359份,培育新品种36个,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收集和了解江西赣南蔬菜种质资源现状,采取实地调研与当地农业部门协作的方式,对赣南15个市县本地蔬菜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数据汇总。结果表明,赣南本地蔬菜品种丰富,共收集了13个科、22个属、29个种或亚种的501份资源,可分为10大类(即根菜类、白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其中根菜类、绿叶菜类、瓜类、薯芋类的品种资源较为丰富。本文作者还对赣南地区蔬菜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赣南地区蔬菜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蔬菜种质资源库共收集菜豆种质资源1 028份,其中国内品种736份、占总数71.6%,国外品种292份、占总数28.4%。主要来自国内19个省市、国外18个国家。针对这些材料进行田间特性评价及营养分析,从中评价分析出有突出特性、有利用价值的品种材料。  相似文献   

4.
粤北山区蔬菜种质资源考察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粤北的平远、龙川、和平、始兴等县考察收集到的502份蔬菜种质资源可划分为7大类43种作物,对该种质资源的组成特点及部分种类种质的初步鉴定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简要地介绍了可供利用的10份蔬菜种质的性状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对广州花都地区的蔬菜种质资源进行广泛调查,共收集地方蔬菜种质资源45份,对其中19份种质资源进行品种观察试验和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并对4份薯蓣类种质资源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及初步评价鉴定。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进一步丰富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借鉴,对龙海区10个乡(镇)19个自然村的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普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龙海区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收集到121份种质资源(其中粮食作物22份、蔬菜46份、果树48份、其他经济作物5份),其中发现4份优异资源(安海杨梅、糯米糍荔枝、毛豆5号、寸糯水稻),还发现了一些濒临灭绝的宝贵资源,如白蜜杨梅、5份特色水稻资源、隆教本地木薯等。全面掌握龙海区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种类及其优异资源情况,对保护和丰富地方品种资源及其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业快递     
《北京农业》2008,(2):45-51
<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育种领域取得令人瞩目成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近10年来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蔬菜种质库,新收集、整理保存国内外蔬菜种质资源材料16000余份,资源库的资源总量达3.1万份。"蔬菜种质  相似文献   

8.
行业快递     
<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育种领域取得令人瞩目成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近10年来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蔬菜种质库,新收集、整理保存国内外蔬菜种质资源材料16000余份,资源库的资源总量达3.1万份。"蔬菜种质  相似文献   

9.
红掌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年1月开始陆续从国内外收集112份花烛属种质资源,其中红掌品种104个、火鹤花品种6个、观叶花烛品种2个。2004年3月将其种植于环控温室内资源保存苗床上,建成了国内首个红掌种质资源库。通过栽培观察和性状调查,获得112份花烛属种质资源的定量性状数据43000多个、定性性状数据2000多个,经过整理后利用广东生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将112份种质资源的各类信息发布上网,至2004年5月初步建成了国内首个红掌种质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我国13个省份博落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明确其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利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对16份博落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博落回种质资源多态信息含量(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375~0.687,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071 4~0.714 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0.3处可将16份博落回种质资源分为3个大类群,第Ⅰ大类有7份种质资源,第Ⅱ大类有1份种质资源,第Ⅲ大类有8份种质资源。此外,构建了16份博落回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开发了相对应的指纹图谱。研究结果可为博落回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选育提供可用的分子标记以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辣椒自南美洲引进中国后,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辣椒品种并成为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和调味品。而当前由于单一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使大量农家品种丢失,某些种质资源也随之遗失。通过综述辣椒种质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体系。同时,从遗传关系、生物化学、细胞学等方面对辣椒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通过保护和合理的利用,辣椒种质资源的数量就会不断地扩大,进而供人类持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以来,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开展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建成了国家水生蔬菜育种创新基地,构筑了约6.67 hm2的现代化种质保存和育种试验平台;收集保存了特色水生蔬菜遗传资源500余份,重点保育了金华白莲、西湖莼菜等濒危珍贵地方资源13份;拓展了水生蔬菜海南南繁加代、定向杂交、理化诱变等育种技术新路径,填补了种质鉴定和评价利用技术参数空白,制订了农业部行业标准;育成了茭白‘浙茭3号’、鲜食籽莲‘金芙蓉1号’、藕莲‘东河早藕’等高产优质特色新品种,为浙江乃至长江中下游水生蔬菜品种更新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3.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究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的目标和方法,通过对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的回顾与分析,揭示了不同玉米种植区域种质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现阶段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利用情况。国外玉米品种大范围进入中国玉米种子市场,给我国原有的玉米品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已经改变了我国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方式。因此,对外来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改良创新现有的玉米种质资源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对江苏省水生蔬菜的生产、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江苏水生蔬菜生产在全国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在江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因城市建设征用水生蔬菜生产用地、生产中对选留种重视不够和对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不深入等导致种质资源流失、病虫害多发及品种退化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圃、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保存优良种质的措施,以及加强种质资源优良性状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萝卜在山西省栽培普遍 ,形态类型多 ,种质资源丰富 ,利用价值高。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 ,澄清了山西省萝卜种质资源 ,对具有代表性和具有典型性状的材料予以繁种长期保存 ,同时加以利用。正确选择、合理利用资源 ,能够培育出不同类型的品种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甘肃种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贵州桑树资源及利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桑树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主要特性及利用情况进行了概述。表明,贵州省目前有野生桑种6个、栽培种5个,并具有丰富的生态类型和种质资源(400多个),分布广,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野生桑种质资源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从育种角度对选育和利用不同目的桑树品种的基本目标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20.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北运蔬菜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地理条件形成了我国华南特色蔬菜育种和栽培区域。番茄和茄子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由于华南地区高温、多雨、高湿的天气持续时间长,青枯病爆发等因素严重影响番茄和茄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优质、耐热、抗病种质资源收集鉴评与创新,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及优质、高产、抗病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是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产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对60 多年来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优质高产新品种培育、耐高温和抗青枯病等重要性状机理研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等方面进行概述,系统阐述了当前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育种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抗病抗逆和品质应用基础研究、新兴生物和农业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种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