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繁猕猴肠道寄生虫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自繁猕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对自繁猕猴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建立一套实验猕猴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应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143笼猕猴和猴园的15个粪样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查出肠道寄生虫虫卵6种,其中肠道蠕虫:蛔虫、绦虫、鞭虫、吸虫、线虫;肠道原虫:结肠小袋纤毛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单笼饲养猴42.9%(幼猴,1只/笼);50.0%(幼猴,2只/笼);育种猴群84.0%;繁殖猴群90.0%;猴园猴100.0%。感染2种寄生虫的猕猴:单笼饲养猴14.3%(幼猴,1只/笼);20.0%(幼猴,2只/笼);育种猴28.0%;繁殖猴43.3%;猴园猴40.0%。感染3种寄生虫以上的猕猴:单笼饲养猴0(幼猴,1只/笼);0(幼猴,2只/笼);育种猴群12.0%;繁殖猴群8.4%;猴园猴33.3%。表明幼猴感染率较低,猴园猴感染率较高,其中线虫感染最严重,其次为结肠小袋纤毛虫。  相似文献   

2.
对7只瘫痪实验猕猴进行治疗观察,为实验猕猴的饲养管理及治疗提供参考。对不同时间段瘫痪的7只实验猕猴使用氢化可的松治疗,同时给予维生素、ATP、辅酶A、黄芪注射液,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的供给。7只瘫痪猴中5只完全恢复,2只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正>疥螨病是指疥螨寄生于动物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亦是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动物遇疥螨寄生往往出现剧痒,皮肤增厚,脱毛,消瘦,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等主要症状。我们工作期间发现2例猕猴出现疥螨病症状,经过诊断和治疗,猕猴皮肤病的症状基本消除。现将诊疗过程介绍如下:1病例猕猴2只,均为雄性。1只体重7kg,年龄6岁;另1只体重9kg,年龄7岁。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9月21日,吉林市龙潭山公园一只在野外散养的猕猴"吹气"在被送回公园的途中逃跑,数天后在吉林市龙潭山附近的村庄里被好心的村民发现,送到公园。由于猕猴爬电线杆玩耍时被电击伤,伤势严重,身体虚弱。经检查该猕猴左后肢胫骨和腓  相似文献   

5.
昆明动物所1981年饲养猕猴550只,于2—12月间发生以四肢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4只,死亡1只。1982年1—12月在226只猕猴中发病11只,死亡2只。1983年1—  相似文献   

6.
猕猴生产瘫痪是猕猴在产子后以肌无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1发病情况2009年7月,广西某猕猴养殖场。一只猕猴产子后,突然出现四肢麻痹,瘫倒在地呈昏迷状。之后出现抽搐症状。经兽医及时诊治痊愈。  相似文献   

7.
猕猴热应激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情况 为使人工繁育的猕猴恢复其一定的野外生活的习性,我们将人工繁育的部分猕猴从饲养笼舍中抓捕后、装运至半自然的饲养环境,放入园内猴子形成较明显的小群体的运动,主要在围墙边奔跑和行走等活动,转入后约1 h左右发生10余只猕猴的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神志昏迷,个别四肢抽搐;面色、口唇青紫,口鼻腔流出大量泡沫状,混杂粉红色血液等临床症状,经过抢救仍有数只猕猴死亡.  相似文献   

8.
研究植酸酶在实验猕猴饲料中的应用效果。随机挑选健康实验猕猴16只,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个处理组8只试验猴。通过钙磷平衡试验和蛋白质消化试验研究植酸酶对猕猴饲料钙磷利用率和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钙、磷总利用率(%)分别为47.94±16.39、82.99±3.09和34.22±17.18、70.19±6.81;粗蛋白消化率(%)分别为88.85±1.67和81.52±2.44。实验猕猴植酸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钙、磷总利用率和蛋白质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钙总利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磷总利用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植酸酶在实验猕猴饲料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某实验猕猴种源基地20只腹泻猕猴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诊断、寄生虫学及细菌学等检查,诊断该群猕猴疑为小袋纤毛虫与志贺氏菌混合感染。经综合治疗,2周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猕猴拉稀症的诊疗凌凤俊,张玉忠,李楠(北京动植物检疫局,100101)接到某单位出口100只猕猴到美国的报检。临床检查发现猕猴拉稀。有86只拉稀较严重,呈水样。为保证出口猕猴的检疫质量,我们查找病因,报道如下。细菌分离:常规方法分离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相似文献   

11.
猕猴(Macaca mulatta)腹泻是指临床上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这类病在人工饲养的猴群中广泛发生,发病率较高。由于它的致病因素复杂,往往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有些病猴一旦出现水泻,处理稍一延误,短时间内即会发生死亡。因此,此病常常给猕猴的人工驯养工作带来巨大的威胁。近年来,我所养猴场先后引进猕猴240只,其中117只先后发生急性腹泻。病猕中有11只死亡,经应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平均治愈率达88%。现将有关材料整理介绍如下: 一、病因猕猴的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117只病猴中,由于长途运输引起的有13只,占11%;对饲料不适应,而导致消化不良的有96只,占82%,体内寄生虫(根据排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治疗猕猴腹泻的新方法,从100只腹泻猕猴中选取50只,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型号为CQJ-23的,TDP治疗仪,在病猴肚脐周围照射,每天2次,每次15—20min。另外50只设为对照组单纯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佐治猕猴腹泻的疗效。通过治疗后依据疗效判定标准显示:试验组50例中显效31只,有效15只,显效率62%,总有效率92%;对照组50只中显效13只,有效20只,显效率26%,总有效率66%。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证明联合使用TDP佐治猕猴腹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0月下旬,贵州省扎佐某野生动物园的2只猕猴(成年)发生腹泻、腹胀,严重的拉水呈脓样带血稀粪,后死亡。发病后,曾使用阿莫西林、头孢、青霉素进行治疗,但效果不好。猕猴未接种过任何疫苗。根据临床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由魏氏梭菌引起猕猴的突然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猕猴红细胞上类人ABO血型检定受抗原结构差异、抗原性弱和人源ABO抗血清中种属抗体等干扰,本研究的目的为建立医学实验动物模型而正确检定猕猴类人ABO血型。制备猕猴专用ABO抗血清,建立改良吸收放散技术。结果为单克隆ABO抗体不凝集全部猴红细胞,普通人源ABO抗血清因种属抗体而凝集所有红细胞。采用猴专用ABO抗血清及改良吸收放散技术,从30只猴中检测出3只A型,9只B型,3只AB型。猕猴红细胞上有类人ABO抗原,但很弱。单克隆及人源ABO抗血清都不能检测出,必须用专用ABO抗血清及改良吸收放散技术才能检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来自北京动物园10只圈养猕猴(Macaca mulatta)和来自河南济源五龙口风景区10只处于野外近人环境中的猕猴的粪便微生物进行鸟枪法测序,分析两种不同环境下猕猴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20份样品共检测出9个门、18个纲、22个目、31个科、46个属和226个种。通过分析发现,圈养和野外近人环境群体共享了绝大部分细菌(200种),但是近人环境群体相比于圈养群体,独有更多种类的微生物。圈养猕猴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处于野外近人环境中的猕猴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组成。圈养猕猴和近人猕猴属水平上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圈养猕猴和野外近人环境猕猴肠道菌群组成的多样性与差异,可为猕猴的圈养以及景区野生动物管理提供指导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20,(1):38-3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人员利用来自4只年轻猕猴、3只老年猕猴44个脑区的547个转录组数据,研究了非人灵长类动物大脑老化的潜在分子遗传机制,并找到可能导致大脑衰老的新标记基因。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耶尔森菌在实验猕猴中的感染携带状况,用冷增菌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选择ID32E肠杆菌鉴定测试条及ATB G5药敏测试条,采用ATB细菌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调查2 525 只实验猕猴,其中15 只检出耶尔森菌阳性,感染率为0.59%。耶尔森菌在实验猕猴中带菌率不高,且带菌猴均未表现出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用无草粉日粮饲喂生长期猕猴的研究,了解无草粉日粮取代国内外猕猴经典日粮配方的可行性,为猕猴日粮配方设计、筛选、修改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选取10只健康自繁生长期猕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单笼饲养,分别饲喂加草粉日粮A和无草粉日粮B,测定猕猴对两组日粮部分常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日均采食量以及试验前后猕猴的体重、体长、前肢、后肢的增长情况和外观发育情况。生长期猕猴对无草粉日粮B中粗纤维(CF)的表观消化率明显高于日粮A(P<0 01),对其他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略高于日粮A(差异不显著);对日粮B的日均采食量为(90 04±0)g(风干物质),明显低于对日粮A的日均采食量(124 58±23 93)g(风干物质)(P<0 05),但两组试验猕猴的体重、体长、前肢、后肢的增长无明显差异(P>0 05)且外观生长发育良好,无腹泻。两组日粮均能满足生长期猕猴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无草粉日粮取代经典日粮配方饲喂生长期猕猴是完全可行的。对降低采食量,增加有机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减少营养过剩和饲料浪费,降低饲养成本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19.
广东内伶仃岛是一个封闭性的岛屿.很适合猕猴的栖息。由于人为干扰较少,岛上的猕猴已从1984年的200只增加到1998年的550~600只.增长率为8.2%。如果保护措施得力,按现有的增长速度,预计5年后种群数量可能会达到900只。  相似文献   

20.
李德森  刘小林 《野生动物》1990,(3):20-20,19
太行猕猴生活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中,营群居生活。大群120余只,小群40只左右。交配行为全年进行,交配盛期10—12月份。河南省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人工半饲养三群。88年10月至89年元月,随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猕猴》科教片的过程中,对太行猕猴的交配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资料整理如下。观察地点和环境观察地点在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蟒河管理站的沙沟和寨沟半饲养场及周围,海拔550米和700米。两处均为山凹,背靠悬崖,饲养场地较平缓,视野开阔,周围是天然次生林,植被盖度为90%,以栓皮栎为主,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