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舟山泗礁岛的松材线虫病危害迹地,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覆草、保水剂、覆草+保水剂3种抗旱保墒措施对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全缘冬青(Ilex integr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和石栎(Lithocarpus glaber)4树种容器苗造林保存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施用保水剂和覆草+保水剂3种蓄水保墒措施均能有效提高苗木生长量,其中以施用保水剂+覆草的效果最好,但不同处理对各树种的保存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树种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幅度为:全缘冬青>石栎>红楠>舟山新木姜子,保存率为:舟山新木姜子>石栎>全缘冬青>红楠,通过隶属函数评价,供试树种适应能力为:舟山新木姜子>全缘冬青>石栎>红楠.综合分析表明,在海岛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覆草+保水剂保墒措施,应用舟山海岛地带性植被的优势树种的优质苗木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施肥处理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全缘冬青(Ilex integra Thunb.)、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et Zucc)3种海岛树种苗木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设置了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即(1)N(对照),(2)N+P,(3)N+2P、(4)N+K、(5)N+2K、(6)N+1P+1K、(7)N+2P+2K,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并测定植物各部分的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苗木不同施肥处理下,通过测算苗木质量指数QI可知,在N+1K施肥组合下,全缘冬青的苗木质量最好,而红楠在N+2P+2K的施肥组合下苗木质量最高,普陀樟在N+1P+1K的施肥组合下,苗木质量要好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
盐雾胁迫对7种海岛树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1月,采用18‰盐度盐雾喷雾,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全缘冬青(Ilex integra)、柯(Lithocarpus glaber)、厚叶石斑木(Raphiolepis umbellata)、滨柃(Eurya emarginata)进行0、0.5、1、2 h/d胁迫试验,连续喷雾35 d,测定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分析盐雾胁迫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红楠、普陀樟、滨柃、舟山新木姜子柯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积累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峰值或大幅上升出现的时间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有所提前,而全缘冬青、厚叶石斑木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相对稳定;各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峰值一般出现在前中期,至胁迫结束,厚叶石斑木叶绿素含量上升明显,舟山新木姜子上升不明显,柯、红楠下降,其他树种无明显规律;全缘冬青和厚叶石斑木相对电导率增幅较小,受试的其他树种增幅较大,最大值出现在胁迫最后一天。  相似文献   

4.
大陈岛为浙江省台州列岛之一,存在生态系统脆弱,造林成活低、树木生长困难和树种单一等问题。选择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乌桕Sapium sebiferum,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m,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8个树种,对其在大陈岛造林后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及生长状况进行了5年的观测,为大陈岛筛选出适宜作为沿海防护林的树种。结果显示,造林5年后(2017年),红叶石楠、乌桕、枫香树的保存率皆在82%以上,其树高分别为437.3 cm、437.9 cm和412.7 cm,地径在7.6~8.0 cm。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枫香树、乌桕是海岛地区造林的首选优良树种,而红楠、普陀樟、舟山新木姜子可作为重要推荐树种,湿地松可作为备选树种,台湾相思不适宜在大陈岛海岛造林。  相似文献   

5.
在岱山县海岛临海一面坡进行了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木荷(Schima superba)、女贞(Ligustrum lucid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9个树种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平均保存率为64.78%,以木荷、女贞、青冈、黄连木的保存率较高,达80%以上;从3年生的保存林分生长情况比较,以黄连木、湿地松的生长速度最快;综合考察,黄连木、木荷、普陀樟是岱山临海一面坡造林可以优先选择的树种,而湿地松造林保存率低,但存活后生长迅速,又有一定的抗风性,可考虑在造林时适当加大造林密度以提高林地立木数量.  相似文献   

6.
舟山新木姜子和普陀樟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舟山新木姜子、普陀樟2种海岛特色树种,开展不同基质和不同容器规格的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中,舟山新木姜子的苗高、地径、株干重,普陀樟的地径、根冠比等指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指标及主根长、≥2 cm侧根数和在不同容器规格中培育的容器苗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和应用实际,培育1 a生容器苗,舟山新木姜子宜选用圃地土,普陀樟宜选用圃地土或2/5泥炭 1/10珍珠岩 1/2圃地土,容器采用12 cm×10 cm规格的软塑料营养体.  相似文献   

7.
舟山海岛困难地造林树种选择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历年在不同土壤含盐量盐碱地造林的多个树种的生长情况调查、多点造林对比及耐盐雾性试验,优选出普陀樟、红楠、全缘冬青、杨梅、香樟、黄连木、青冈等适合于舟山海岛临海一面坡不同环境条件下应用的造林树种;用ABT3号生根粉、GGR生长调节剂、绿孢宝KELPAK等植物生长激素浸根对香樟、女贞、木荷、枫香4个种阔叶树种成活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用保水剂一般可提高海岛困难地造林成活率10%左右,施用方式以保水剂加生根粉浸蘸根系处理效果较好;施用效果与干旱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在干旱持续时间少于40 d时,效果较为明显,随干旱持续时间的增加,效果减弱,如果干旱持续时间过长时,保水剂作用不明显,甚至出现负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完全随机试验,调查并分析了9种处理方法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木荷(Schima superb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及地径生长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差异较为显著,而对同一树种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对不同树种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之间差异极显著;选择高生长、地径生长、成活率及造林成本4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普陀樟、木荷、湿地松3个树种在9种处理条件下的造林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于3个树种施肥100 g、保水剂15 g处理条件下造林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
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对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1,2年生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对比分析,为2种年龄红锥苗木培育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亦为其造林适宜苗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容器规格和11种基质配方分别培育1,2年生红锥苗,测定红锥苗期的生长动态,并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早期生长表现。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红锥幼苗生长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红锥苗期生长与造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显著影响1,2年生红锥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且两者交互作用对1,2年生幼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以及2年生幼苗的总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幼树高差异显著;造林第2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和幼树高差异不显著,而地径差异显著。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容器规格的造林保存率、幼树高和地径均差异显著,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而幼树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的交互作用对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第2年幼树高和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当年和第2年幼树高与造林前幼苗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2年生红锥苗造林,容器规格1(8 cm×12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容器规格2(12 cm×15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当年幼树地径与造林前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红锥苗木质量显著影响其前两年造林效果。【结论】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方对1,2年生红锥苗木生长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红锥苗期适宜基质配方选择应依据苗龄和容器规格而定。培育1年生红锥苗,建议采用容器规格1和基质配方10(50%沤制树皮+25%黄心土+25%锥林表土);培育2年生红锥苗则采用容器规格2和基质配方7(50%沤制树皮+50%锥林表土)。在杂灌控制及时的良好立地,采用容器规格1培育1年生红锥苗,其造林效果优于容器规格2培育的2年生红锥苗。  相似文献   

10.
普陀樟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浙江舟山海岛普陀樟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及长期观察,较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普陀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通过长期研究,建立了采种、种子处理、贮藏、播种、扦插、容器育苗、苗期管理及至造林一个完整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体系:种子适时湿砂层积催芽、幼苗期用遮阳网遮荫是保证播种育苗成功的关键;而扦插繁殖必须采集带踵主枝作插穗,并用100 mg·L-1 ABT1号生根粉溶液处理,采用自动间歇喷雾及遮阳网遮荫等措施;多次移栽可以培育园林大苗,6年生平均苗高280 cm,最高350 cm,平均胸径3.04 cm,最粗3.91 cm.容器育苗技术为海岛困难地造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3年生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均匀设计对黎蒴栲实生幼苗进行不同梯度的N、P、K配比施肥试验,探讨不同营养条件对黎蒴栲幼苗苗高、地径、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营养条件对黎蒴栲幼苗的形态指标有很明显的影响。T5(N:0.075 0 g/株、P2O5:0.350 0 g/株)施肥处理的苗高、地径、冠幅较大,其次为T4(N:0.112 5 g/株、K2O:0.050 0 g/株)、T3(P2O5:0.175 0 g/株、K2O:0.100 0 g/株)施肥处理,T1(N:0.150 0 g/株、P2O5:0.262 5 g/株、K2O:0.150 0 g/株)、T2(N:0.037 5 g/株、P2O5:0.087 5 g/株、K2O:0.200 0 g/株)施肥处理和对照则较差。2)N、P、K对黎蒴栲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氮肥可促进黎蒴栲幼苗的生长,但过多的钾肥则不利于黎蒴栲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叶中N和P的变化及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立  罗山 《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66-170
从叶完全展开到生长季结束对常绿阔叶树种铁冬青、红楠和海桐及落叶阔叶树种日本朴、银杏和木叶的N和P浓度进行了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种新叶的N和P浓度从5—7月急剧下降,然后小幅波动,而老叶的N和P浓度变化缓慢。落叶阔叶树种的N和P浓度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明显下降。大多数树种的P转移率大于N转移率。常绿阔叶树种的N和P的转移率大于落叶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麻疯树幼苗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质膜透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呈极显著(P〈0.01)增加趋势,胁迫初期和中期二者增加幅度相对较小,胁迫后期急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W7(干旱35d)时POD和CAT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以珍贵树种白木香1.5a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试验,设定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即对照CK、复合肥N1、叶面肥N2和根肥N3,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木香苗期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处理白木香幼苗枝下高、株高和地径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复合肥(N1)处理在施肥1个月时枝下高和株高差异显著(P0.05);除N1处理3个月时SPAD值、叶片氮素和水分含量略低外,其他处理均高于CK。  相似文献   

15.
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侧柏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在弱度间伐(LIT,20%)、轻中度间伐(MIT1,40%)、中度间伐(MIT2,60%)和强度间伐(HIT,80%)下,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土壤表层(0 ~ 10 cm)和亚表层(10~20 cm)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下,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随着间伐强度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表现为MITl> LIT> HIT> MIT2,均与对照CK有显著差异(P<0.05);微生物生物量氮表现为MIT2> MITl> LIT> HIT,各处理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间伐也使土壤微生物熵增加,尤以MIT2达到最大(2.63%).研究表明,侧柏人工林经过2 a间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碳库和氮库短期内出现不稳定趋势.  相似文献   

16.
3种处理温度(CK、T1、T2),全天平均温度分别为31℃、38℃和46℃,最高温度分别为35℃、44℃和54℃。T1处理希蒙得木的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表现出光合"午休"现象;T2处理的Pn日变化从8:00到10:00持续下降,10:00时Pn为-1.87μmol CO2.m-2.s-1,从10:00到18:00,Pn基本没有变化。不同温度处理希蒙得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CK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2.26倍,T1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1.41倍;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希蒙得木的Tr不断下降,CK处理下希蒙得木日平均Tr为T2的3.66倍,表明希蒙得木是一种比较耐热的植物。希蒙得木LSP和LCP降低,是其适应高温逆境的一种重要形式。3种温度处理下希蒙得木光能利用效率(SUE)表现为CK和T1处理的SUE在10:00最高;T2处理的以8:00最高,其余均为负值。从全天来看,CK、T1、T2处理的SUE平均为7.06%、5.13%、0.41%。  相似文献   

17.
对浙南绿竹5个主要产区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产区土壤偏酸性(pH5.20),但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养分状况最好的为凤岭,土壤养分等级为三级;OM与N(T)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N(A)、P(T)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N(T)与N(A)、P(T)、K(A)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通过聚类将5个产区土壤分为3类,第1、2类分别是凤岭和荆谷,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第3类为凤池、观美、南湖,土壤肥力较差。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本研究以冬珊瑚幼苗为实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罗硝唑,探究其对植物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罗硝唑的处理导致根系总长度、下胚轴长、根体积、根尖数、根系分叉数、根系表面积和投影面积、生物量及根茎比等表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根系总长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根系下胚轴长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段平均直径随着罗硝唑浓度增加同时增加,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源罗硝唑的使用降低了冬珊瑚幼苗根系的侧根的形成,而且也会导致根系分叉数、根系表面积及投影面积下降;根系高度在各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苗根系外部途径长度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也都不显著(P〉O.05);随着外源罗硝唑浓度的增加,冬珊瑚幼苗生物量逐渐下降,低浓度的罗硝唑可增加根茎比,而高浓度则降低根茎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