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胶渗透色谱在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凝胶渗透色谱(GPC)是基于体积排阻的分离机理,通过具有分子筛性质的固定相,进行分离的.它在农药残留前处理分离、净化方面,尤其是对富含脂肪、色素等大分子的样品前处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凝胶渗透色谱的原理及其在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和农药多残留分析前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凝胶渗透色谱在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拟除虫菊酯类单一农药残留和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介绍单一农药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中半抗原分子设计和ELISA方法建立的基础上,指出刚性连接臂是菊酯类农药免疫半抗原分子设计的一般原则,包被原和免疫原采用不同的载体蛋白和不同结构的半抗原有利于菊酯类农药ELISA方法的建立。在介绍菊酯类农药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时,剖析了通用免疫半抗原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宽谱特异性抗体的筛选方法,揭示了在菊酯类农药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法中存在竞争半抗原的选择具有盲目性、宽谱特异性抗体对不同农药的特异性差异较大的问题。并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通用免疫半抗原设计及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本书结合农药残留分析领域最新技术成果与发展前沿,系统阐述了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技术、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农药残留快速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以及毛细管电泳技术等内容,介绍了植物源产品、动物源产品和环境样品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手性农药残留分析、茶叶特殊基质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本书还对农药残留的不确定度评价、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书涵盖农药残留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最新进展,可作为高等院校农药学、农产品安全、食品科学、环境安全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材,也可供农药残留分析检测人员及科研与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展概况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50年代农药残留量分析方法局限于化学法、比色法和生物测定法,检测方法缺乏专一性,灵敏度也不高。50年代未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理学原理,使用胆碱酯酶抑制法,灵敏度高,适应性广,但缺乏专一性。60年代色谱技术的发展,使薄层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广泛应用。而气相色谱法的出现推动了农药残留分析的高速发展。高效能的色谱柱可将各组分或杂质分离。高灵敏度和专一性强的检测器解决了早期不能检出的微量农药、代谢物和降解产物的分析。80年代以来,对热不稳定极性农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应用液相色谱分析。有的农药采用往前…  相似文献   

5.
会议重点审议279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讨论农药残留风险分析原则、小作物和特殊作物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评估导则、法典农药评估优先列表等多个议题。  相似文献   

6.
乔雄梧 《农药学学报》2020,22(5):727-733
文章从中国制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和进行农药残留膳食暴露评估常用的术语及模型出发,就相关研究及数据选择中易出现的问题,如定义不准确、数据选择偏差、模型模糊、结论依据不足等进行了分析评述,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和观点,以期加深理解,达成共识,正确应用风险评估原则,完善风险评估研究方法,从而提高风险评估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管理的支撑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03年10月21~23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第十三届全国农药残留工作暨技术交流会,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药管理、农业科研、大专院校、中科院、农药研究院所、生产企业和分析仪器公司等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和代表17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两年来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工作,部署了下一阶段残留工作任务。会上7位专家就《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行业标准、农药残留分析新技术及其要点和定性定量等作了专题报告;上海、浙江、广东和湖南4省(市)农药检定所的专家分别就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控、农…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长期从事与农药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农药分析、合成与创制、残留分析与环境毒理、手性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农药制剂加工与使用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国外食品中农药残留监测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保证食品安全中对农药残留的管理情况、各国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进展 ,以及欧美和日本等国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监测的概况 ,并对我国开展农药残留监测和加强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水果表面农药残留无损检测方法在精准分析农药残留数据量时,难以满足目前农药残留检测精度要求,设计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特征波长的水果表面农药残留无损检测方法。设计图像采集设备结构,获取低信噪比图像,利用黑白校正手段处理获得的高光谱图像,利用连续投影算法选择最优的特征波长,将特征波长与样本浓度和农药残留种类建立了非线性关系,设计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检测流程,进行农药残留的浓度分类。在实际的测试中对设计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并综合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在不同的特征波长下,设计的农药残留无损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相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柑橘样品中农药残留监测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腈对柑橘中氧乐果等13种农药进行提取、经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仪带FPD、ECD检测器定量检测,13种农药分离的效果良好,回收率为82.3%~95.0%,相对标准偏差〈5.0%。该方法是对NY/T761—2008的优化.指出了实际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优化后的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以为广东省柑橘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农药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紫外吸收波长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0种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对紫外光波吸收波长的选择,并找出了这些农药的最大吸收波长和适宜分析波长。农药残留分析可选择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农药常规定量分析可选择适宜分析波长,可以减少操作步骤及分析时间。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广东省当前农药生产、经营、使用情况和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情况,研究了本省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农药管理、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政策优化,农药的使用量日渐减少,但是农药残留仍是严峻的问题。清洗等是普通家庭中去除果蔬农药残留的主要手段,研究不同家庭处理方式对农药残留去除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残留现状和不同处理方式进行了介绍,包括普通清洗方式、电解水清洗、臭氧清洗、超声清洗,同时也介绍了不同果蔬、不同农药种类清洗方式的较优条件,为普通家庭选择清洗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农药残留的形成、农药在自然环境及动物体中的残留动态、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的代谢动态及农药残留的影响因素等研究分析,提出了合理安全使用农药、除污处理、采用避毒、综合防治、发展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农药、市场监管及加强法制管理等措施,希望对生态环境中农药残留的控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农药残留监控工作卓有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农药检定所2001年开展了以“建立无农药残毒放心菜园子 ,保障无农药残毒放心菜蓝子”为中心的农药残留监控工作 ,全省农药残留监控工作卓有成效。1进行农药残留监控工作的宣传教育省农药检定所借助“山西电视台”、“山西广播电台”、“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农民报”、“投资与环境”等多家媒体 ,以开展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监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农药残留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为主题进行了广泛宣传 ,同时接受了不少媒体的采访 ,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农药残留工作的关注 ,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此项工作的认…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多柱双检测器系统在农药多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多柱、双检测器系统的结构和在农药多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利用该系统可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净化是农药残留分析中前处理的重要环节,常规的步骤往往是先经液—液分配。然后进行柱层析,其缺点是手工操作多,溶剂用量大,耗费时间长。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对混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但是检测的灵敏度较低,目前尚未普遍用于农药的残留量分析,笔者在瑞士汔巴—嘉基公司残留实验室学习期间,对杀菌剂瑞毒霉(Ridomil)的净化采用自行制备的液相色谱柱,获得较好的效果。蔬菜样本抽提后经装在有(Kontron Uvikon LCD 725)鉴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台湾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的行政架构、监测依据、监测程序、检验方法、最大残留限量制订以及安全评估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台湾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及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20.
浅谈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单综述了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基本过程,介绍了农药残留分析和检测的主要方法以及样品前处理和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对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