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氧氟沙星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菌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高度靶向性和严格选择性的新型抗感染药物,本文采用操作简单的二次乳化法实验制备了氧氟沙星(OFL)脂质体,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OFL含量及包裹率,并观察了OFL脂质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实验和OFL脂质体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小鼠的体内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脂质体包裹率平均为20.8%,粒径平均为3-5μm;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相比,对耐OFL大肠杆菌和敏感大鼠杆菌的MIC值均有所提高,是游离药物的2倍。OFL脂质体对实验感染小鼠的体内抑菌作用明显优于同等剂量的游离OFL。  相似文献   

2.
阿米卡星脂质体的研制及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阿米卡星脂质体的体外抑菌效果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阿米卡星脂质体 ,利用Hantzsh反应测定其包封率 ,并比较阿米卡星脂质体和游离阿米卡星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金葡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 :阿米卡星脂质体的包封率较高 ,达到6 1 .8%,阿米卡星脂质体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约为游离阿米卡星的 1/3.5,1/7,1 /2 ,1/2 ,最低杀菌浓度分别约为游离阿米卡星的 1/4,1 /4,1/1 .8,1 /4,证明阿米卡星脂质体的体外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游离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3.
利福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生物测定法对利福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测定,研究了给药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及分布情况,并将其与游离的利福平作比较。结果表明,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10mg/kg体重游离的或脂质体利福平后,测定5min及0.5、1.0、1.5、2.0和6.0h各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肾(游离型)和脾(脂质体型)浓度为最高。与游离的药物相比,利福平脂质体明显提高了在肝、脾、肺、血清中的药物分布,降低了在肾中的分布,表明利福平脂质体具有器官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几种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效果,本实验选取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穿心莲、板蓝根、马齿苋、杨树花、大蒜为试验对象,体外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观察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体内试验选取健康Balb/c小鼠,先试验确定使小鼠半数致死的最小细菌浓度,然后将72只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9组,8只/组,实验组灌胃各种中药(中药浓度为0.5g/mL),剂量为0.5mL/只,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连续5d,在第5天灌胃后2h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的大肠杆菌液,观察小鼠致死及发病情况。结果表明,8种中药水提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黄芩、金银花、杨树花、蒲公英、板蓝根、马齿苋、穿心莲、大蒜。体内抑菌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黄芩、金银花、穿心莲、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杨树花、大蒜。提示:在所选几种中药中,黄芩、金银花对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效果较好,可以为兽医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数据;而且中药的体内、体外抑菌效果并不完全一致,在进行临床用药时要结合体内外抑菌试验效果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猪水肿散对急慢性感染的影响,进行了猪体内体外抑菌试验及抗炎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猪水肿散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体内,猪水肿散在5.0g/kg·d剂量时对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小鼠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猪水肿散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正常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芍药汤抗大肠杆菌的作用效果,试验分为体外牛津杯抑菌试验和小鼠体内抗大肠杆菌感染试验两部分。通过观察统计体外牛津杯抑菌试验中抑菌圈大小,小鼠的死亡数及死亡率,解剖小鼠观察其各个脏器的变化,血常规检测小鼠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结果表明:芍药汤培养皿未出现抑菌圈。在预防及治疗试验中,芍药汤组小鼠死亡率及血液中各项白细胞指标均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各项红细胞及血小板指标均极显著地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通过解剖芍药汤组与阴性对照组小鼠,发现阴性对照组中小鼠小肠的肠系膜充血现象较为明显。说明芍药汤对感染大肠杆菌的小鼠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不是通过直接抑制大肠杆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几种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效果,本实验选取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穿心莲、板蓝根、马齿苋、杨树花、大蒜为试验对象,体外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观察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茵效果;体内试验选取健康Balb/c小鼠,先试验确定使小鼠半数致死的最小细菌浓度,然后将72只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9组,8只/组,实验组灌胃各种中药(中药浓度为0.5g/mL),剂量为0.5mL/只,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连续5d,在第5天灌胃后2h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的大肠杆菌液,观察小鼠致死及发病情况。结果表明,8种中药水提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黄芩、金银花、杨树花、蒲公英、板蓝根、马齿苋、穿心莲、大蒜。体内抑菌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黄芩、金银花、穿心莲、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杨树花、大蒜。提示:在所选几种中药中,黄芩、金银花对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抑茵效果较好,可以为兽医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数据;而且中药的体内、体外抑菌效果并不完全一致,在进行临床用药时要结合体内外抑菌试验效果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连翘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连翘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胃小鼠后,分别用连翘提取物灌胃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体外还是在体内,连翘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性最强,对沙门氏菌抑制性最弱;通过灌注连翘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各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连翘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胃小鼠后,分别用黄芪提取物灌胃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以确定黄芪提取物的体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体外还是在体内,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弱;且通过灌注黄芪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各种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通过研究可以得出,黄芪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氧氟沙星(OFL)、鱼腥草素钠(HOU)和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氧氟沙星和鱼腥草素钠的联合抗菌作用,同时还进行了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对试验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抗菌力强于单用氧氟沙星或者鱼腥草素钠,氧氟沙星和鱼腥苹素钠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相加作用;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对试验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