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散养蚕的地区,由于蚕户养蚕数量少,新手多,设备条件较差,组织统一消毒队进行消毒,对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效益,都取得明显效果,这个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 1989年春、夏蚕期,我县大面积推广了蚕前统一消毒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述于后。一、推广范围和效果1989年春季,我县进行统一消毒的15个乡镇、146个村,1176个社,47386户,占15个乡镇养蚕总户数的98%。春蚕统一消毒的饲养量为22455张,占全县春蚕饲养量的53%。1989年夏季,我县共有29个乡镇,154个村、1387个社、34592户实行了蚕前统一消毒。  相似文献   

3.
一、总則 为使养蚕及蚕种培育繁殖塲所的蚕种生产工作能够保証丯产提高質量,防止蚕病傳染蔓延,进一步达到彻底消灭蚕病的目的,特制定养蚕防病消毒规范。通过养蚕防病消毒规范的貫彻执行,要求在养蚕及蚕种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工作,能做到普遍合理,节約药品器材,发揮最大效果。本規范內容,应根据科學研究的不断进步和蚕业的发展形势,随时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4.
<正> “消毒王一号”是以氯制剂为主的新型蚕室、蚕具、桑叶消毒剂,在农村大面积养蚕生产中已广泛使用。为进一步掌握该蚕药在种茧育生产中的使用效果,1998年秋季我们进行了环境消毒和养蚕试验调查,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梁雄顺 《北方蚕业》2000,21(4):32-32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在农村养蚕生产中,不少蚕农虽在养蚕前、养蚕中也十分重视消毒防病工作,但由于方法掌握不当,消毒效果不佳,蚕病仍时有发生,甚至暴发,轻者减产减收,重者粒茧无收。在一些村户,年年养蚕,季季发病的恶性循环,对养蚕生产已造成了严重威胁,不少蚕农因此而不再养蚕,造成桑叶资源的白白浪费。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消毒防病上存在许多误区。只有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配套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危害蚕业生产最普遍、最严重的中肠型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约占我国每年养蚕发病损失的90%以上.笔者经多年生产中探索,认为此病防治的主要措施在于彻底消毒蚕具,而蚕具消毒效果最好的办法又是蒸气消毒法.根据目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情况,为适应重点户、专业户养蚕的需要,改革了蒸气消毒灶,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和病因  相似文献   

7.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只有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配套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起到消毒防病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养蚕前三步消毒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荣汉 《四川蚕业》2011,39(1):31-31,37
老养蚕地区已将养蚕前的消毒固定为打扫清洗、药液消毒和熏烟消毒三个步骤,能够达到全面彻底消毒的目的.方法易记,便于掌握,本文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养蚕前后及养蚕过程中,对蚕室、蚕具等进行灭菌消毒,控制病原菌蔓延传播,是保证蚕季生产安定的重要因素。各种消毒药剂,性质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在蚕区生产调查中发现普遍存在消毒药剂使用不当,消毒效果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杨小梅 《广西蚕业》2005,42(2):44-45
消毒是养蚕生产过程中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杀灭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以控制蚕病的发生,是夺取蚕茧丰收的必不可少措施之一。养蚕生产中所采用的消毒方法按性质来分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法两种;按消毒范围来分有蚕室蚕具消毒、蚕体蚕座消毒和卵面消毒三种;按消毒时期分有养蚕前消毒、蚕期中消毒和蚕期结束消毒三种。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养蚕期前的消毒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由病蚕尸体、蚕粪、旧蔟具三大污染源等而来的病原体对蚕室、蚕具及养蚕周围环境的污染是严重的。因此,在蚕期前必须对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进行认真消毒,以消灭病原。 1.消毒的步骤和要求 (1)步骤:为提高消毒效果,蚕期前消毒必须按:扫——洗——刮——刷——消的步骤进行。具体做法是:蚕具搬出,把蚕室内外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变化,过去那种集中,面小的养蚕布局已变为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由于养蚕面的成倍扩大,出现了蚕室蚕具多系兼用,养蚕新手增多,养蚕技术难以贯彻,普通消毒用药少,有的甚至不消毒,造成病源微生物季复一季,年复一年的繁殖积累,蚕茧单产下降,据调查,普遍存在重添食药物,轻消毒防病的现象。1987年消毒药物用量不足需要量的30%,完全违背了“预防为主,综  相似文献   

13.
周帅  孙树勇 《广西蚕业》2007,44(3):76-77
在生产中,广大蚕农对养蚕前的消毒工作一般较为重视,但对养蚕后的消毒工作往往比较马虎,不能及时消毒,易造成大环境污染。事实上,养蚕后的消毒是养好下一批蚕的基  相似文献   

14.
曹丽玲 《广西蚕业》2003,40(1):45-46
随着我县蚕业生产的发展,养蚕量的增多,蚕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在下乡进行技术指导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蚕农说:“我每批蚕都进行消毒和添食蚕药,小蚕发育还可以,但到了五龄后期还是发病严重,甚至死完”。根据调查发现,蚕农养蚕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消毒防病认识浅薄,造成在消毒防病过程中出现许多疏漏,也就是本文所要讲的“误区”,正确认识并纠正这些“误区”,对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误区”的具体表现1.1 养蚕前消毒过于马虎:一是在配制消毒药液时,不按要求去办,而是胡乱配制,以至药液浓度不够,达不到消毒效果;二是用失效变质的消毒药品配制,如用发糊了的漂白粉、存放很久  相似文献   

15.
浅谈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技术在蚕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尔马林在蚕业生产上用于养蚕室、上蔟室、制种室、催青室等的熏蒸消毒,由于其具有非常好的消毒效果,易于操作等特点,养蚕生产中应用广泛。本文根据近几年的消毒工作实践,浅谈福尔马林在蚕业生产中的消毒应用技术要点,以便更好的为蚕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养蚕消毒防病药剂的选用黄伍龙(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消毒防病是贯穿于养蚕全过程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蚕茧生产稳产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养蚕消毒防病主要是通过使用各种化学药剂达到防病治病。为此,蚕业科技人员先后筛选出漂白粉、福尔马林、石灰、氯霉素等消毒...  相似文献   

17.
强化动物无害化收集车辆消毒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目前,无害化收集车辆存在车型不统一,消毒不规范,消毒效果评估被忽视以及缺乏相关行业标准等问题。由此建议: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完善车辆消毒设施设备,加强各消毒环节管理;农业主管部门需建立相关行业标准,补充消毒效果评估有关法律条款或规定。  相似文献   

18.
全南县种桑养蚕的历史较长,广大蚕农在养蚕过程中有使用石灰消毒的习惯.笔者就如何使用石灰消毒进行了总结,以供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淑平 《四川蚕业》2001,29(3):31-32
<正>近年来,农村养蚕消毒防病工作中存在着思想麻痹、消毒不彻底、消毒方法不当、消毒程度不合理、药量不到位等问题,直接影响消毒效果,导致蚕病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之后,调动了社员种桑养蚕的积极性,蚕业生产发生了新的变化,由集体养蚕转变为社员家庭养蚕;由过去远离村边隔离防病条件较好的集体蚕房转变为村中户户有蚕房。千家万户养蚕,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彻底消毒防病来说,又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一)各户养蚕批次不统一;(二)担蚕粪出村时,难免有蛋粪落地,造成病源扩散。(三)互相观摩看蚕,有病时引起病源互相感染;(四)每个蚕户一时不可能都买一台养蚕专用喷雾器,特别是桑园面积不大,养蚕数量不多的农户,没有喷雾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