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禽场,为了减少和消灭老鼠,往往喜欢养猫,而忽视了猫在禽舍间到处乱跑,传播疾病,起了带菌者的作用。1975~1979年间,英国不列颠岛的调查资料中指出,在1234个感染的病例中,因猫咬伤和抓伤而引起感染的有301例,占24.3%。据P.E.CURTIS等对4个新近有巴氏杆菌病发生的火鸡场和2个未发现有该病的鸡场的调查,共检验了6只半驯化的猫和2只野猫。这8只猫中,一只被枪打中,一只死于呼吸道病变,其余6只,在临床上被认为是健康的。结果,这8只被检的猫,均发现有各种不同血清型的巴氏杆菌的存在。Schenk等检查了20只城市的猫,发现15只的口腔和呼吸道是带菌的,猫是巴氏杆  相似文献   

2.
美国农业官员说 ,出血败血性巴氏杆菌会引起鸡和火鸡的禽霍乱 ,以及猪、牛和家禽的疾病 ,仅家禽一项美国每年损失达2亿美元。该菌通过狗、猫咬伤儿童而感染人体。大约有50%被猫咬伤的人和20 %被狗咬伤的人都会感染巴氏杆菌 ,需用抗生素治疗。近日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已发现了一种能使家禽、猪、牛和人患上多种疾病的巴氏杆菌基因组。这项研究突破有可能使人们尽早发现和预防这种疾病 ,从而减少每年因此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美发现巴氏杆菌基因组  相似文献   

3.
河北某珍禽场2003年11月全场珍禽(孔雀、鸵鸟、野鸭、大雁等)发生以急性、烈性、败血性为特征的传染病。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该病是家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家禽都有发生,但由大雁首先发病而传染给  相似文献   

4.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俗称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接触性传染病。湖北某鸡场发生一起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疾病,后经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体征的观察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它是由巴氏杆菌感染禽体而引起的,所以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因此,应该掌握这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一、治疗 禽霍乱病应以预防为主,但是在禽霍乱暴发时,对禽群采取紧急  相似文献   

6.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和野禽分布广泛的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禽出败,是由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对多种家禽、野禽都有危害,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我国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最急性病例迅速死亡,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禽霍乱病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禽巴氏杆菌病。本病是由禽型巴氏杆菌感染家禽及野生鸟类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鸡、鸭、鹅等各种家禽都有发生,多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本病目前在河北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对多种家禽、野禽都有危害,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我国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最急性病例迅速死亡,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禽霍乱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和野禽分布广泛的接触性传染病,是鸡、鸭、鹅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禽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 ,是家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虽然对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等都有感染性 ,但鹅的易感性较差 ,鹅群发生巴氏杆菌病造成大量死亡的实例较少。 2 0 0 1年 4月 ,我市军分区饲养场雏鹅发生了以下痢、不食、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疾病 ,先后死亡雏鹅 60余只 ,经诊断为禽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4月 1 2日 ,饲养场养鹅户周某来我站报告 ,该场 4月初从外地引进雏鹅 30 0余只 ,引进后一星期左右雏鹅开始发病死亡 ,截止来报之日已死亡雏鹅 60余只 ,病鹅未经药物治疗 ,也未接种过任何疫苗。2 临床症状 …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家禽的饲养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饲养经济效益增幅并不明显,老病新发的现象比较突出,本文重点介绍禽霍乱的流行与防治。禽霍乱也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败,病原主要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不分年龄所有的家禽都对禽霍乱具有比较强的易感性,感染患禽呈急性败血症和急性下痢等临床症状,个别的患禽也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在腐败尸体和潮湿的土壤中存活几个月,所以家禽饲养场应该加强禽只禽霍乱的合理免疫。  相似文献   

14.
禽霍乱又叫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传播的烈性传染病.鸡、鸭、鹅等家禽和所有的鸟类都可感染.各种年龄的家禽都有易感性,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急性下痢等症状,也有呼吸道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腐败尸体和潮湿的土壤中则可存活数月之久,禽巴氏杆菌的抵抗力足以使之能够借助污染的蛋盘、饲料袋、运料车辆和鞋子等进行传播扩散.禽霍乱需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严格执行疫场禽霍乱免疫程序.办养禽场,禽种应单一,绝不要混养其他禽种,实行隔离饲养和全进全出制度.免疫和预防可用当地或本场分离的禽巴氏杆菌自制禽霍乱组织灭活苗及猪源抗禽霍乱血清.推荐使用2种禽霍乱弱毒苗,一是禽霍乱弱毒菌苗安全性好而且免疫力产生早,二是引进的克莱姆森大学(CU)菌苗,对鸡、鸭、鹅均安全无害,尤其适宜于产蛋期中的蛋鸡(鸭)和种鸡(鸭)群使用,而且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家禽和野禽均可发生,其中以鸡、鸭、鹅最易感染。1998年潮安县凤塘镇某鸭场发生一起鸭注射禽巴氏杆菌活菌苗(即禽霍乱菌苗)后而发病的病例,现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该户饲养鸭800多只,30日龄时开始发病,至60日龄时陆续死亡共200多只,发病期间曾用青霉素、链霉素、氟哌酸、苦木等药物治疗,病情有所缓和,死亡数有所减少,但仍不能痊愈。经了解,该批鸭在发病前曾注射过鸭瘟疫苗及禽巴氏杆菌活菌苗,两次相隔一周,并在禽巴氏杆菌活菌苗中加入抗生素药物后一起注射。二、临床症状表现为精…  相似文献   

16.
禽霍乱又名家禽出血性败血病(简称禽出败)。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禽霍乱是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常年流行,流行范围广。发病率、死亡率高。常引起高产鸡产蛋率大幅度下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本场办场初期,由于边建设边投产,防疫工作被疏忽,加上品种繁多,有石岐杂种鸡、石岐杂肉鸡、伊莎褐蛋鸡父母代及商品代,还有种鸡父母代。刚开办的新场就很快被多杀性巴氏杆菌污染,经常发生禽霍乱,严重影响了  相似文献   

17.
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人也有致病性。关于巴氏杆菌在同种畜(禽)相互感染问题,说法都大同小异,而对巴氏秆菌在畜、禽之间相互感染问题,却是语焉不详。关于巴氏杆菌病在畜、禽之间的交互感染的介绍和报道极为少见。为了丰富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将猪、鸡交互感染巴氏杆菌病一例报道于  相似文献   

18.
家禽的细菌性疾病是由以禽副嗜血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出血性败血症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细菌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
林萍萍 《当代畜牧》2024,(1):99-100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禽类传染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流行,会对家禽养殖产生巨大影响。家禽养殖者要加强对禽巴氏杆菌病防控认知,禽、鸭、鹅不要混养,按程序免疫,一旦发病立即处置,切断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20.
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全身黏膜有小的出血点为特征。该病在西双版纳州分布广泛且危害大,多年来接诊的临床病例中为不同品种鸡和鸭,人工驯养的孔雀也易发生。家禽一旦感染后群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从禽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广大养禽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